避稅行為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06 04:07:00

導語:避稅行為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避稅行為探究論文

[摘要]:避稅是政策給予的一種機會.合法避稅可以達到增收節支的目的,但又有一定的限制.在現行稅收政策條件下,企業可以通過內部交易、材料成本高估、產品結構調整、費用分配、轉讓定價等方法進行合法避稅

[關鍵詞]:稅收;避稅;方法;觀念

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許多科學的經營理念已被廣大的管理者所接受并適當地應用著.避稅做為一種管理技巧也引起了企業的重視.避稅是指企業在稅收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的巧妙安排以達到規避和減輕稅收負擔的管理活動.

理性的避稅表明了企業管理者對待納稅的正確態度.它會促進企業有效地開展財務控制和合理地布置經營活動.使企業既提高了經營管理的水平,又達到增收節支的目的.

一、合法避稅是經營者智慧的體現

(一)避稅是政策給予的機會

必須明白,避稅必須發生在國家稅收法律法規許可的限度之內,即應是合法的.目前,中國稅收法律法規不夠健全,也不完善,法律效力較差,穩定性不強.不少稅收政策僅是以條例、辦法的計稅方法和合法的成本核算方法來計算最小的、合法的稅收負擔.因此,避稅既具有合法性、靈活性;又兼有一定限制性的特點.

(二)避稅是企業經營理性的選擇

企業之所以稱為企業,就是因為它是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所謂經營的理性也正是這種利益的驅動性.沒有不想賺錢的企業,只要在合法的前提下采用各種措施以達到營利的目的,我們就必須承認企業的行為是合理合法的.企業正是本著這一原則,靈活采用避稅方法來減輕稅務負擔.

(三)避稅是企業競爭的需要

稅是一種費用,但企業不應只把它看成費用,它深刻影響警企業發展的許多方面:首先,作為一項費用,它直接減少了企業利潤;其次,中國的大部分稅包含在產品價格內(即價內稅),因此它影響到產品定價,而產品價格又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體現著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因而稅務負擔又進一步影響了企業競爭.

富有競爭力的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因此稅務負擔最終影響著企業發展.那么,只有在遵守和維護稅法的前提下.在政府的默認和許可下,企業合法地減輕了稅負,便可降低產品價格,便有更強的競爭力,就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

(四)遵稅是管理者的智慧

既要避稅,又要合理合法,這對企業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實,要想避稅.管理者首先要懂稅.只有在充分研究稅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和巧妙的手段進行經營管理,才能達到盈利的目的.

二、現行稅法政策條件下企業常用的避稅方法

(一)內部交易遵稅法

內部交易避稅,是指關聯企業間在互相購買材料、產品或提供服務、租賃設備、進行信貸活動時確定的內部交易價格.其目的在于均攤利潤或轉移利潤從而降低稅負.常用的技巧有:

1.內部壓價交易.某集團公司下設A、B兩個分支機構,A公司是生產企業,B公司是銷售企業.A公司交納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B公司只交納增值稅和所得稅.A公司壓價將產品售給B公司.會因銷售收入減少而相應減少應交增值稅、消費稅、所得稅。B公司將產品以正常價格售出,其收入增加必增加應交增值稅.同時,因進貨成本偏低,故企業利潤總額增加,所得稅增加.但站在集團一體化的角度看,A、B公司增減的增值稅.所得稅均可相抵.最終有效地減輕應交消費稅負擔.該方法是企業應納的流轉稅變為利潤而相抵,進而避稅.

2.內部低息無息信貸.對于關聯企業.如果兩企業所負擔的稅負不同.它們就會采用預先付款或無償借款的方式來轉移利息負擔,實現避稅.高稅負企業將資金無償或低息轉移到低稅負企業,而資金利息仍由高稅負企業承擔,以此來減少高稅負企業利潤.增加低稅負企業利潤.

3.內部資產無償租賃.集團內關聯企業之間通過有形資產或無形資產的轉讓和使用,采用不收報酬或少收報酬的方式,轉移收入和利潤,從而實現避稅.

(二)材料成本高檔避稅法

材料成本高估避稅,是指企業在計算材料成本時,生產中使用進價低的材料,合計成本時按現行材料高價估算,而從名義上提高成本,降低收入,從而減少納稅負擔.

會計制度中確立了實際成本原則.允許企業對耗用材料采用先進先出法、后進后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和毛利率等方法計算和結轉成本.當材料價格上漲時,采用后進先出法和加權平均法,能相對增加發出材料的成本,降低收入,進而避稅;當材料價格下跌時,采用先進先出法和加權平均法.能相對增加發出材料成本,降低收入.進而避稅.

(三)產品結構調整避稅法

產品結構調整避稅.指企業及時調整產品結構.生產或經營那些享受國家稅收優惠的產品,進而減輕納稅負擔.達到超稅目的.

1.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投資.企業開發生嚴經營活動必定要進行相關生產設備和廠房設備的投資.而國家對此項投資要計征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其調節稅的計征稅率有五檔:o%、5%、10%,15%,30%.因此.企業應慎重安排產品結構,選擇好產品生產方向進行投資,由高稅率的投資項目轉向低稅率的投資項目,進而降低稅負.

2.選擇生產低稅率產品.增值稅的基本稅率為17%,同時執行13%的低稅率,但低稅率只適用于部分納稅對象.納稅企業可結合市場走向,從自身利益出發,調整產品結構,使企業增值稅率由17%降到13%,從而減輕稅負.

(四)費用分配避稅法

1.固定資產折舊與避稅.計提折舊是對企業固定資產予以補償的基本途徑,沒有折舊的提取,企業的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都不可能實現.折舊作為企業的一項經營費用或管理費用,其大小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當期損益,進而影響企業當期應納所得稅額.

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很多,一般可歸納為以下三種:直線法、自然損耗法和快速折舊法.

不同的折舊方式表現為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內.計入各會計期納稅期的折舊額會有所差異.在直線法下.計入企業各期的利潤是均衡的,在快速折舊法下.計入企業各期的前期折舊多而后期折舊少,從而使利潤前期少而后期多.折舊方式的不同選擇.影響到企業利潤在年度間是否均衡.一般來講.快速折舊造成企業各年度利潤被動較大,自然損耗法次之.而直線法則有利于各年度企業損耗的相對均衡.由此可知,如果企業所得稅適用累進稅率,從長期看快速折舊法和自然損耗折舊法將會導致平均邊際稅串偏高.進而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在這方面,抉速折舊法較自然損耗法尤甚,而直線法下企業稅負最輕.在企業所得稅實行比例稅率的情況下,在固定資產使用期內,上述三種方法使折舊影響納稅金額的總的帳面數相同,因為不管利潤在何期實現.只要利潤額不變,其應負擔的所得稅額也就不變。但進一步的分析會發現,同直線法相比.快速折舊滯后了納稅期,可以得到遞延納稅的好處.而自然損耗法折舊則推前了納稅期,將遭受提前納稅的損失。在這一點上優化納稅的折舊方式的選擇順序是:快速折舊法、直線折舊法.自然損耗折舊法.

(五)轉讓定價避稅法

轉讓定價是指關聯公司間轉讓產品、半成品、原材料或互相提供服務、專有權利、秘密配方、資金信貸等活動所確定的企業集團內部價格.轉讓定價避稅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

1.關聯公司企業間商品交易采取壓價定價的策略,使企業應納的流轉稅變為利潤而轉移,進行避稅.

2.關聯公司間商品交易采取抬高定價的策略,轉移收入.實現避稅.

3.關聯公司間采取無償借款或支付預付款的方式,轉移利息負擔,以實現避稅目的.

4.關聯公司間勞務提供采取不計報酬或不按常規計收報酬的方式.轉移收入避稅.

5.關聯公司間通過有形資產的轉讓或使用,采用不合常規的價格轉移利潤方式進行避稅.

6.關聯公司間通過無形資產的轉移和使用,采用計報酬或不合常規價格的方式,轉移收入,實現避稅.

(六)利潤分配中的避稅

企業進行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預期利潤水平的高低,是確定投資規模和投資方向的重要因素.同時公司進行投資活動已經獲得了利潤,而利潤如何分配的問題.不僅關系到公司未來的發展,同時也牽涉到一系列的稅收問量.正視利潤分配中稅收征納行為的存在,并盡量采取一定措施和手段.減少或降低利潤分配過程中的稅收成本,也是企業進行經營決策的一個重要環節.

1.稅利的分配次序問題與避稅

稅利的分配次序問題,筒而言之.就是先稅后利,還是先利后稅的問題.先稅后利.還是先利后稅,其所導致的結果會有很大區別.從稅收負擔上石,在適用累進稅率的情況下,若是先綴稅后分利潤,則由于所得額大而適用較高的稅率.從而使稅收負擔很重,而先分利潤后繳稅.則由于各個投資者分到的利潤數額相對較個,適用較低級的稅率,從而使稅負減輕.在稅收政策上.國家往往給予投資者在利潤分配次序上有一定選擇余地,這樣可以用來進行有效的稅收籌劃,達到減輕納稅義務的目的.

2.不合理保留利潤與避稅

由于公司的稅后利潤允許以股票增值的方式留在企業內部暫不分配,因而引起了不合理的留利問題.目前,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個人所得稅征收還不著及.股份制企業正在試運行中.這就給不合理留利避稅提供了許多便利的條件.

(七).利用稅收優惠進行避稅

利用稅收優惠進行避稅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利用減免的形式進行避稅.主要通過政策性減免和困難性減免來進行避稅.

2.適應免稅條件.調整企業公司內部要素的組成結構,進而達到避稅的目的,這種避稅方法通常應用在已經享受了部分減免待遇的安置殘工人員或安置下崗職工的企業中.

3.利用公司的組建、分析、嫁接、兼并.合并進行避稅.

4.利用稅收優惠的過雜過亂及泛化進行避稅.

三、樹立正確的避稅觀

1.在了解稅法、掌握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正確理解避稅活動,在稅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獲取最佳稅負.

2.避稅不是根本目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管理者對管理決策進行更細致的思考,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經營管理水乎.

3.不要過分玩弄避稅技巧.不要惡意避稅,要慎用避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