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學生消費論文

時間:2022-01-04 02:49:50

導語:青少年學生消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少年學生消費論文

諸如上訴情況,在當今的小學校園也已經讓人見怪不怪了,這些現象說明了社會上各種享受思潮、攀比思潮,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已經波及到校園,使得一些學生正在走向畸形消費的誤區。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躋身于“貴族學子”的行列,他們吃高級食品,喝高檔飲料,穿名牌服裝,用時尚手機,逛精品商店。別的同學穿“耐克”自己怎么也得買套?“阿迪”,別的同學互贈禮品,表情達意,自己當然要迎頭趕上,不甘落后。如此的消費令人咋舌,也令我們教育工作者反思:出現不良消費的原因有學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也有社會大環境的因素,具體分析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自我意識急劇膨脹,他們強烈需要社會承認他們的“價值”,這種心理使學生采取各種各樣,甚至是有點另類的表現方式來希望引起他人注意,認為這樣才是有個性,與一般人不同,這些想法和做法往往又在消費中體現出來。

2.社會風氣的傳染。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主義思潮在社會中蔓延開來,一些人只看重消費,講求個人享受,甚至追求奢靡,揮霍浪費,紙醉金迷,把消費等同于享受。受這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家庭特別是家庭中的孩子,往往迷失了方向,形成錯誤的消費觀念而不能自拔。

3.家長對子女的寵愛和遷就。隨著經濟持續發展,整個社會由溫飽向小康過渡,家中的經濟狀況好了,手里有錢了,曾經經歷過貧窮和物質匱乏的家長格外關注孩子的身體發育和物質享受,不少家長認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他們寧愿自己縮衣節食,也要讓孩子“吃得營養,穿得漂亮,玩得高檔,用得排場”,另外家長望子成龍的傳統思想與希望孩子實現自己沒能實現的人生夢想的強烈渴望,也導致了家庭消費上的一些問題。作為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陽,而受到重點保護的孩子們從小就習慣了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理所當然地享受著一切毫無感激之情。

4.消費教育的缺失。學校的消費教育多數停留在節約教育上,要求學生身邊不帶錢,或者要求學生要少花錢甚至于做到平時生活不花錢;學校開設的品社課程雖涉及到有關生產、消費、價值規律等問題,但那只是抽象的理論,缺少現實的說服力和實際的操作。因此,學生在這方面的教育幾乎是空白的。

從上述種種畸形消費和滋生原因中不難看出:引導學生健康消費,樹立科學健康的世界觀,培養懂消費、會消費的消費者是放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從學生特點出發,堅持正面教育,科學對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金錢的作用,懂得勤儉節約,又懂合理消費,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教育學生認清金錢的作用。生活中無錢則無法生存,但“沒有錢不能,有錢也不可能萬能”“,一切向錢看”都是錯誤的,錢能買到我們所需的東西,然而在這個世界上也有錢買不到的東西,正如散文女作家孫淡寧所說: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知識;錢可以買到虛名,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小人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

2.積極取得家長的配合。消費在很大程度上屬于家庭行為,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與家長溝通,可以要求家長有計劃、有限制的給孩子零用錢,并關注孩子的消費,鼓勵孩子把錢用在有意義的地方。

3.指導學生養成節儉的美德,合理使用零花錢。教師可以利用晨會、班會等場合,宣講一些傳統美德故事,讓學生心目中樹立更多的學習榜樣,鼓勵學生把壓歲錢交給家長或存入銀行,把零用錢用于買書籍、學習用品等,絕不亂花錢。

總而言之,生活消費是一種生活常識,又是一門教育科學,金錢教育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學校德育教育的新內容,我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應加強對學生健康消費觀念的引導,指導學生健康、合理消費,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

作者:錢莉華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樂余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