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縣級經濟的難題及策略
時間:2022-08-23 02:38:35
導語:金融支持縣級經濟的難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新農村建設的主戰場,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中肩負重任,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當前金融支持的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縣域經濟的發展壯大。因此,如何結合縣域經濟實際和宏觀政策,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大信貸投入,創新金融服務,在“十二五”期間持續加大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力度,是今后一定時期我們需要解決的重點課題。
一、寧鄉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寧鄉行政隸屬長沙,是大河西先導區的重要組團,長株潭“兩型”縣城建設唯一試點縣,區位優勢得天獨厚。2011年全縣多項經濟社會指標名列長沙市前茅,其中GDP637.95億元,同比增長15.8%;地方財政收入33.10億元,同比增長57.80%,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位居全國百強縣第68位,工業經濟規模居全省第二。縣域內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38.5億元,比年初凈增46.7億元,貸款余額145.6億元,比年初凈增36.52億元。工業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城鎮化進程加快,寧鄉經濟呈現全面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二、金融支持縣域經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縣域經濟在快速發展,而金融支持則存在著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要。
1.金融供給:一農難支三農
一是金融機構數量有限。目前,縣級金融機構中除信用社在全縣33個鄉鎮都有網點外,其它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沒有延伸到最基層的地方,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服務嚴重不足。從1999年開始國有商業銀行大規模撤并縣及縣以下機構,縣域金融機構數量呈萎縮之勢,農信社肩負著支持“三農”經濟和個體民營經濟發展的重任,資金供給嚴重不足。且由于農信社在農村金融市場的壟斷地位,使農村金融服務因缺乏有效競爭而導致資金供求雙方處于不對等的現狀。二是資金抽離現象嚴重。現行金融體制對縣域經濟重視不夠,縣域成為了發達地區的資金蓄水池,各金融機構存款增速大于貸款增速,信貸資金不斷由縣域流向大城市。三是信貸管理體制有問題。商業銀行普遍上收信貸管理權限,實行嚴格的授權授信制度和資金全國統一調度等措施,其信貸市場定位于大城市、大企業、大額的項目貸款,信貸審批權基本上集中在省、市分行及營業部,縣級支行缺乏經營自主權,僅有或根本沒有小額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權,而縣域經濟內主要以中小企業和“三農”為主,這樣一來中小企業和“三農”的融資難度更大。四是考核獎罰制度有問題。商業銀行強化風險控制,要求新增貸款實現“零風險”,并對責任人實行終身責任追究,但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責權利不平衡,抑制了信貸人員貸款營銷的積極性,從而出現“懼貸惜貸”現象,造成了基層行信貸業務逐年萎縮的現象。五是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沉重,內部治理機制不完善。農村信用社是我國農村金融體系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歷史原因,我縣信用社資產質量差,經營機制和內控制度不健全,歷史包袱沉重,部分網點因承擔服務“三農”重任,無法撤并,由于運營成本高,連續幾年虧損。
2.金融需求:有效需求少
縣域經濟以“三農”和中小企業為主,它們在發展過程中資金需求量不斷增加,其自身積累不能滿足資金需求。但它們的有效需求少,不能滿足金融機構的放貸要求,從而形成“三農”和中小企業“貸款難”與金融機構“難貸款”并存的困局。一是中小企業的實力有限。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其融資量少、頻率高,貸款的特點是“小、短、快”,而每次放貸都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導致銀行的放貸成本較高,而銀行的利率過高也抵制了部分金融需求。二是信息不透明,公司治理不規范。中小企業最大的問題不是來自外部,而是其自身,內部管理不完善,賬務管理不健全甚至完全缺失,導致銀行無法獲得對稱信息而不敢放貸,許多企業家長式經營作風,導致企業的成敗完全維系在企業主個人身上,經營風險較大,家族化經營的弊病,導致企業管理無序和混亂,極大地阻礙了企業的良性發展。三是農業的弱質性,其風險高,收益低,從而出現農村金融服務需求的點多、面廣、數量小的特點與金融機構追求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與收益性的要求相背離。四是缺乏有效擔保。大多數中小企業正處于發展創業階段,有效抵押擔保不足。農戶的資產較少,收入來源單一,抵抗風險能力弱,相應的涉農保險業務品種少,聯保難以落實。五是政府投融資平臺不規范。目前政府投融資平臺自身管理混亂,很多項目沒有可靠的還貸資金來源,隱藏著較大風險,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注意。
3.金融支持環境:不盡如人意
一是社會信用意識仍不強。當前農村信用意識普遍淡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按期還本付息的貸款管理制度難以落實到位,及時還款意識較差,對自己在人行的征信記錄重視不夠。中小企業的信用意識也有待加強,逃廢銀行債務的事情時有發生。二是風險補償保障機制有待完善。由于“三農”和中小企業貸款天然存在較大的風險,如果沒有良好的風險補償保障機制,就難以抵御由于放貸所引致的借貸風險,金融機構也就缺乏動力去支持縣域經濟的發展。現實中農業保險和中小企業貸款保險基本沒有,縣域擔保公司只有兩家,因實力有限,提供的擔保支持很不夠,且貸款抵押擔保過程中手續繁雜、收費較高,政府雖然制定了相關信貸獎勵制度,但力度不大,作用有限,財政貼息等政府配套政策沒跟上。三相關制度不完善。現有的農村基本制度使得農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用于抵押擔保,集體林權也不能抵押,成為制約農村金融的瓶頸。民間金融活動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環境,導致其管理混亂,蘊含著較大風險,難以發揮其縣域金融的補充作用。
三、加強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針對金融支持縣域經濟存在的諸多問題,需銀政企多方聯動,多措并舉,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借助東進融城和產業轉移有利時機,實現“彎道超車”,支持我縣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1.政府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營造良好的金融支持環境
一是要科學規劃,加快發展。要從縣域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揚長避短,制定科學的縣域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園區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用發展來解決問題。二是要完善制度建設,提供政策支持。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健全流轉市場,在依法自愿有償流轉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完善林權抵押貸款辦法。進一步完善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政策。降低縣域信貸交易成本,落實和完善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增量獎勵等政策。盡快建立健全與民間融資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民間金融活動提供必要的法律制度環境,引導民間融資由“地下”走向公開,走上合法經營之路,促進其健康規范發展。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風險補償保障機制,解除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積極發展擴大農業保險的品種和區域覆蓋范圍,鼓勵對特色農業、農房等保險進行保費補貼。發展農村和中小企業小額保險,健全農業再保險體系,建立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建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進一步壯大擔保公司實力,降低擔保公司準入門檻,發展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減少和分散金融機構經營風險,鼓勵建立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四是提高社會信用意識,打造“誠信寧鄉”品牌。政府部門要協調工商、稅務等職能部門支持和幫助金融部門嚴厲打擊逃廢銀行債務行為,規范企業改制行為,維護金融債權,在制度上確保良好信用秩序的建立,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建設,在金融機構和企業及個人間推廣使用信用信息報告,解決銀行與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結合創建金融安全區、省級金融生態縣、信用企業、信用鄉鎮、信用村和信用戶等活動,加大對守信者的信貸傾斜。五要規范政府投融資平臺。要嚴格控制政府投融資平臺的數量和貸款額,引導其適度負債,規范內部管理。地方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必須量力而行,嚴禁違反或規避相關法律的規定,為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向社會公眾集資等直接或變相提供財政擔保。
2.金融機構要加強創新,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一是機構創新。建立和完善適應縣域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積極支持成立更多的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規范民間金融,鼓勵成立農村資金互助組,形成多層次、廣覆蓋和可持續發展的金融體系,形成充分競爭的格局,搞活縣域金融市場。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完善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建立高效靈活的經營運行機制。商業銀行要完善內部治理,進一步轉變觀念,做到抓大不放小,增強對民營中小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滲透和支持能力。農業發展銀行要拓展信貸服務范圍,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產業化的支持力度。二是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針對縣域經濟特點,開發靈活多樣的信貸產品,適應縣域不同經濟主體的信貸需求,創新擔保抵押方式,鼓勵開展權利質押、動產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宅基地和土地承包使用權抵押等方式,拓寬有效擔抵押保范圍,推行聯合增信方式,引入貸款利率的風險定價機制,運用利率來覆蓋風險。三是體制創新。改革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體制,建立符合縣域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特點的信用評級、業務流程、抵押擔保、風險控制等信貸管理制度,解決縣域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制度性障礙。因地制宜,適當放寬貸款審批權限,賦予縣級分支機構一定的經營自主權;要建立科學的風險考核機制,改變過分強調風險的做法,客觀評價貸款風險和責任,制定相應的問責和免責制度,加強正向激勵,做到權責對等。
3.企業要規范化經營,“三農”要規模化發展
一是中小企業要加快發展,誠信經營。企業要有長遠規劃,科學經營,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加快發展。在發展的同時,要堅持誠信為本的經營原則,重視并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建立良好的銀企合作關系,實現“雙贏”。改變目前過分依賴銀行的現狀,符合條件企業要爭取上市、發行企業債券等直接融資行為,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二是企業要完善內部治理,提高信息透明度。縣域企業要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賬務管理制度和其它各種內控制度,以“法治”代替“人治”,努力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向銀行提供真實可信的財務信息,減少銀行的信息收集成本,使得雙方信息盡可能對稱。三是農業要規模化、產業化、特色化。結合我縣實際,引導農戶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生豬、煙葉、種養殖業等特色產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提供技術和市場指導,推廣“公司+訂單”等形式,帶動廣大農民發家致富。
4.人民銀行要加強指導,優化縣域金融資源配置
基層央行要充分履職,加強“窗口指導”,推動縣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加快改革,完善內部治理,重點鼓勵支持農業產業化、城鎮現代化建設,加強對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支持和監測,通過支農再貸款提高農村信用社的支農力度,引導縣域銀行將資金多投向本縣范圍內,優化縣域金融資源配置。
- 上一篇:農村集體經濟途徑探討
- 下一篇:擴大內需與經濟結構整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