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學生返鄉就業機遇分析
時間:2022-11-03 05:03:19
導語:后疫情時代學生返鄉就業機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后疫情時代,高職學生選擇重新返鄉就業的人數增加,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也為自身未來工作發展與鄉村振興事業帶來新的機遇。然而,在返鄉就業過程中,高職大學生也面臨著諸多現實問題和挑戰。分析2020年疫情之后的整體形勢,可見高職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主要受到政策導向、就業期望、機會選擇與職業發展空間等因素影響。為此,高職大學生應提升自身職業素養,以克服自身劣勢;政府應當加大返鄉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力度,鼓勵高職學生加入鄉村振興的新興力量隊伍。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返鄉就業;高職學生;就業機遇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0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人,又創歷史新高。同時,由于經濟壓力與疫情影響,企業對應屆生的招聘需求規模同比下降22%。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走出鄉村的大學生,尤其是高職生選擇重新返鄉就業是否能夠緩解面臨的就業難問題,并且是否能夠給自身帶來更多的工作與發展機遇?本文主要結合后疫情時代的現實情況從政策導向、就業心態、專業機會以及市場威脅四個視角對高職生返鄉就業機遇進行SWOT分析。
一、優勢(S):政策導向
后疫情時代下,政府部門幫扶大學生就業的政策體現在擴量和幫扶兩個層面。擴量主要指專升本、研究生招生名額擴量,“三支一扶”、“西部計劃”以及參軍、科研、社區、醫療等基礎崗位數量提升,幫扶主要是對湖北籍大學生、貧困大學生的政策支持以及對大學生返鄉就業、“雙創”方面的支持;此外,目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逐步趨于完善,各大高校都有專業的師資隊伍、教學課程、培訓以及創新創業大賽,擁有各類產學結合的實踐基地,為大學生實踐就業提供了平臺。伴隨著美麗鄉村、數字鄉村、智慧農業等提升新農村基礎建設的一系列措施,由此產生的勞動力解放、消費力釋放,為疫情后的鄉村振興提供了勃勃生機。2020年3月2日,農業農村部網站《關于應對肺炎疫情影響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通知》指出:“……要不斷挖掘農業農村內部就業潛力,積極引導農村創新創業、強化農民技能培訓,也要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為了確保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最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鼓勵鄉村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領域,擴大就業增收渠道。后疫情時代下,為保障大學生尤其是高職學生就業,政府從政策導向層面為高職大學生拓寬了學歷提升通道以及基礎性崗位的就業機會。結合農村電商、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特色鄉村經濟領域,擁有農村經濟管理、農產品加工與檢測、物流管理、電子商務、食品營養與檢測、茶藝與茶葉營銷等涉農專業知識與技術的高職畢業生選擇返鄉就業,不僅為舒緩長期存在的城市就業壓力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為“新常態”下的鄉村人才建設提供了殷實保障。
二、劣勢(W):就業期望落差
高職學生選擇返鄉就業的一大挑戰是需要直面就業期望落差。一方面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對個體的就業心理狀態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傳統觀念上,“走出農村”、“光宗耀祖”等傳統思想上束縛,鄉村大學生父母不希望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依然回家“務農”,鄉村大學生在家庭責任方面的承擔普遍要高于城市大學生,也肩負著更多的輿論壓力。根據筆者在校園中進行的訪談調查,超過半數的高職大學生打算在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情況下選擇返鄉就業,同時由于鄉村的生活成本、工資待遇以及就業環境等各方面與城市(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及沿海城市)存在較大差距,有將近一半的高職學生會選擇考慮在城市就業,且技術性較強的理工類專業學生的返鄉就業意愿小于經管類、文史類專業學生;另一方面大學生尤其是高職大學生的社會經驗與知識儲備依然不足。高職大學生思維活躍、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且相對于本科生、研究生在就業意向上更為務實,但是在理論知識積累、社會閱歷以及市場觀念方面有所欠缺,有限的知識儲備無法完全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一旦遭遇大的風險或者挫折,自信心容易受到打擊。因此,大學生返鄉就業需要克服傳統觀念和就業環境上帶來的落差,調整就業期望,承認當下農村和城市之間仍然面臨著資源、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差距,找準目標和定位。
三、機會(O):行業選擇
在職業發展上,不同區域的鄉村工資水平、發展空間和人才吸引度等方面差異仍然較大。疫情之下,相對于小微企業受到的沖擊,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以及村社基層崗位的穩定性與抵御風險能力更強,在穩定就業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相對于本科生、研究生,高職學生在應聘“鐵飯碗”類崗位的競爭力上稍顯不足,返鄉就業若集中在具有特定“品牌特色”的鄉村行業就業與發展才相對有優勢。(一)大學生村官。從往年來看,除了定向培養計劃或者部分專業限定的特殊性崗位,高職學生由于受到學歷條件的限制,沒有辦法直接考取大學生村官的崗位;另一方面,回到農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村官往往由于工作環境艱苦、晉升機會有限等原因而“待不住”。然而疫情之后,鄉村基層建設的人才需求增加,就業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大學生村官被廣大大學生群體(尤其是來自于農村地區的大學生)看作就業的最后保障,有著電商、農業相關專業相關背景的大學生村官將會更加“吃香”。將來,各個省份中越來越多的鄉村基層崗位會對涉農專業的高職學生開放。經過此次疫情,保障農業生產和銷路、扎實打贏脫貧攻堅戰成為了大學生村官的首要完成目標。除了常規工作外,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農業及信息技術優勢,為鄉村建設搭建“橋梁”:一是搭建平臺,為農戶(散戶、電商創業農戶)搭建各方網絡銷售平臺,拓寬農村農產品銷售渠道,宣傳電商發展政策,做好后勤服務、宣傳推廣,精準助力鄉村振興。二是建立通道,與各上下游公司、物流運輸公司協商合作,突破“最后一公里”。三是壯大隊伍,組織動員鄉村黨員、大中專文憑農戶擴大農村電商隊伍。大學生村官也可以聯合駐村干部進行上下級資源整合,撮合甚至自薦成為合作社領頭人帶領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強化經營合作機制,進一步強化聯農帶農作用,形成農業產業聯合體。此外,“抗疫”經歷也將成為大學生村官將來職業晉升與發展的寶貴資源。(二)新型職業農民。隨著政府對現代化農業建設的扶持力度增加以及高職院校的新一輪擴招,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熟悉市場的年輕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將逐漸擴大。后疫情時代下,多地農產品滯銷,新型職業農民轉型休閑農業產業是一條可能的“出路”。創意休閑農業是以農業為基礎,以農戶家庭農場作為新型經營主體,以提供服務產品作為主要內容,運用科技、文化、藝術等手段,貫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緊密連接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旅游服務業的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農業農村部《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提出要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并整合各類產業資源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主題鮮明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隨著疫情逐步走向穩定,受疫情整體影響較大的服務業將逐步復蘇,城市周邊鄉村體驗、短線旅游將逐漸恢復,普通民眾的消費需求也將得以釋放。相較于疫情之前,現階段的農業休閑旅游產業將更注重服務過程的專業、衛生與安全,對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擁有專業知識、鄉土情懷的大學生,既可以利用專業知識和現代新傳媒技術做好旅游規劃、經營管理與人員培訓、衛生設施規范標準等工作,利用新媒體營銷、網絡直播、虛擬體驗等信息化手段推進鄉村農業休閑旅游轉型升級。(三)農村銀行人。疫情期間不少縣域農村采取了封閉管理措施,致使部分農戶的銷售經營和資金流通受到了阻礙,鄉村小微企業受到的影響較大。熟悉地方經濟情況的大學生加入走在支農前沿的農村信用合作團隊,既能利用所學給予廣大農民技術支持,又能有效引導信貸資金向真正需要資金的農戶傾斜,幫助農戶樹立金融風險意識,推出更符合農戶需求的服務。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服務定位是農村和農民,相比于追求薪資和工作環境的本科生、研究生,思維活躍、善于溝通協調、愿意放下“身段”且具備農村金融知識、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服務工作經驗或大學生村官等定向培養模式的高職學生將會得到基層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青睞。(四)鄉村物流從業人員。在疫情中,物流網絡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而在物流網絡較不發達的鄉村地區,日常采購不得不依靠村干部、志愿者采購的方式解決基本物資。進一步整合鄉村快遞物流網絡,完善配送體系,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也是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消費升級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由于交通運輸和人力成本等原因,我國農村地區承擔的物流價格比一線城市高30%以上,物流成為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的“路障”,因而推動優化鄉村物流體系、繁榮鄉村消費市場的需求尤為迫切。當然,普通基層運送業務的鄉村快遞員收入仍然較為有限,作為熟悉職業技能的高職學生,應當更聚焦于鄉村物流管理、技術支持等更有技術含量的崗位,有條件的可以選擇自主創業,建立屬于自己的農村物流服務品牌。下一步,鄉村地區基礎設施的財政投入需要聚焦于信息網絡、智慧體系、冷鏈物流、電子交易等服務型設施,擴大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因此急需此類專業技術的人才。
四、挑戰(T):職業發展空間
受國內外疫情影響,鄉村就業依然面臨挑戰。第一,鄉村企業復工復市要滯后于城市。相較于一二線城市的逐步恢復,鄉村企業由于信息不對稱、資源條件限制、產業結構單一以及市場訂單需求減少等因素,經濟恢復速度落后于城市,且部分返鄉人員就業技能缺乏,導致返鄉就業“就業難”與企業“招工難”現象并存。第二,盡管鄉村發展迅速,但是在許多配套服務與硬件支持方面仍落后于城市,在個體生活需求方面也存在差距。在中西部地區以及部分北方地區,由于地形限制、交通不便,加之農村人口轉移,基礎設施配套跟不上,下一代的教育資源也有限,政府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配套支持有限。第三,鄉村就業機會仍然以“三農”行業為主,服務業相對較少,就業選擇和發展空間都比城市小。由于中國鄉村的熟人社會特點,鄉村的基層治理以及法律規范方面沒有城市健全,社會關系網絡對返鄉就業未來發展影響也較大,是否擁有較好的人際關系支持網絡將意味返鄉就業人員是否能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與晉升空間。五、后疫情時代高職學生返鄉就業建議2020年,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緩解疫情帶來的就業問題,必須把握好鄉村就業這一突破口,穩住返鄉人員的就業。高職生接受的教育以職業技能教育為主,因此要發揮自身優勢并充分利用外部機會,積極加入新型職業農民、返鄉創客、農業技術服務人員等鄉村振興的新興力量隊伍中,融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專業技能與當地農民的人力資源結合,做到優勢互補,共贏發展。高職生在返鄉就業過程中面臨社會輿論、就業機會有限等威脅同時又缺乏工作經驗與創業資源,需要其改善自身條件、提高自身職業素養來克服劣勢,如通過繼續教育、技能培訓以及法律法規學習強化自己的職業素養、深化對“三農”問題的認識,在政府的支持下合理利用民間資本,規避可能的行業風險。學生生源地政府的優惠支持政策是影響高職學生返鄉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各級政府需加大對返鄉青年返鄉就業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通過各類社會組織、各種信息渠道提高返鄉青年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認知。整合關于農村青年返鄉就業創業的政策信息、企業招工需求以及優秀青年返鄉就業創業經驗,建立專門的平臺,向有意愿返鄉就業創業的青年簡化審批流程,及時提供相關咨詢服務工作,創立良好的返鄉就業氛圍。后疫情時代,在城市的生存壓力加大、就業競爭激烈,“返鄉潮”現象將愈來愈突出。從總體上看,受到疫情限制,高職學生返鄉就業意愿有所增強,“雁歸效應”正在凸顯,但并不能說明高職學生返鄉就業已成燎原之勢,是否擁有落地的就業資源、優惠的就業政策以及良好的經濟發展空間是影響返鄉就業吸引力的主要因素。經歷疫情的考驗,未來高職學生的就業觀會趨向于成熟、理性、務實。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2020屆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再創歷史新高[EB/OL].2020.5.2.
[2]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應對肺炎疫情影響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通知[EB/OL].3.2.
[3]中青在線.“雁歸效應”凸顯,更需直面返鄉就業難題[EB/OL].http://qnsx.cyol.com,2019.8.9.
[4]傅穎,隋勇.“雙創”時代重慶市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影響因素的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J].中國市場,2017(36).
[5]王震.肺炎疫情沖擊下的就業保護與社會保障[J].經濟縱橫,2020(03).
作者:沈樓 單位: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貴州小城鎮發展探究
- 下一篇:會計專碩校企聯合培養可持續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