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費的倫理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6 11:39:00

導語:家庭消費的倫理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庭消費的倫理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經濟飛速發展所帶來的直接結果便是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而隨之而來的更有消費至上、消費異化的嚴重后果。樹立健康消費觀念、制定合理的消費策略、規范家庭成員的消費行為,使我們每個家庭在物欲橫流、各種非理性的個性化理念與價值觀充斥的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真正做到理性消費,真正獲得高質量的生活。

關鍵詞:家庭消費;倫理教育;可持續性消費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作為人們主要消費場所的家庭也會在全球化浪潮中接受豐富的、先進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同時,也必將面臨著許多道德選擇的難題,這些難題的解決與否將關系到個人、家庭、社會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家庭自身應該承擔起責任,樹立健康消費觀念、制定合理的消費策略、規范家庭成員的消費行為,使我們每個家庭在物欲橫流、各種非理性的個性化理念與價值觀充斥的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真正做到理性消費,真正獲得高質量的生活。

一、加強家庭消費倫理教育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加強消費教育,培養健康文明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既是長遠大事,也是當務之急。日本學者小林實早就提出:“產業的發展,需要培養賢明的消費者。今后在政策觀點上要重視充實消費者教育,開展培育有良心的消費者運動”,“日本產業之所以能夠從經營指導思想重視產品質量,是由于日本的消費者,特別是戰后提高了教育水平的日本婦女具有識別商品的眼力”。[1]很多國家,特別是美、日等國,半個世紀以來,已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消費教育體系,納入各級學校教育之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中國近一二十年來,國民消費教育,已成為近幾年全社會尤其是學術界討論的熱門話題。有些省市雖然搞了一些消費教育,但從全國來說,還沒有建立比較完整的消費教育體系,還沒有轉變為政府行為,把它納入基礎教育、素質教育之中,列入學校計劃之中。而對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籌劃消費教育還未予以充分重視。著名學者盧嘉瑞認為:“所謂消費教育,是指有組織、有計劃地向全體國民傳授消費知識和技能,培養科學文明的消費觀念和維權意識,提高消費者自身素質的一種社會教育活動”[2]。按照盧嘉瑞教授的理論,家庭消費教育的目標是,培育“六有”的消費者:有消費經濟學常識;有科學的正確的消費觀念;有科學的消費知識、技能和方法;有文明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有個人和群體的消費行為有利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有能動的、強烈的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意識。家庭消費教育是國民消費教育的重頭戲。實施國民消費教育要考慮以家庭為基本單位,培育家庭形成一種文明、健康消費觀念和行為,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二、家庭消費倫理教育的內容

家庭消費教育的內容很廣,覆蓋面比較寬。但從總的來說,屬于文化方面的教育,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生態文化方面的教育,具體包括消費觀和消費道德教育、商品知識和消費知識以及消費政策和法律、法規知識等方面;同時根據不同的家庭成員對象,確定主要內容和側重點。

1.消費價值觀和消費道德教育。價值觀、消費觀和消費道德,是家庭消費教育的極重要的內容。張夢霞教授曾在她的專著《女性價值觀與購買行為》中,運用實證研究方法,有力地證明了:價值觀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它構建了人的信仰和態度,并指導著人們的行為。價值觀指導著個體行動和態度,是個體態度和行為的導向儀,并直接指揮著個體決策系統。由于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是一種直接反映人的需求、欲望、物質和精神利益追求的特殊而具體行為,消費者對其購買行為的價值感知和判斷會受到價值觀這種思維定式的影響[3]。比如,以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價值觀、道家文化價值觀與佛家文化價值觀為例,研究證明,消費者的儒家文化價值觀特征越顯著,越傾向于選擇象征性消費模式(也稱炫耀性消費);道家價值觀越顯著,就越傾向于選擇綠色消費模式;而佛家價值觀越顯著就越傾向于選擇實用性消費方式。由此可見,通過各種渠道培養家庭成員正確的、適度、科學的消費觀念是家庭消費教育的核心。

2.商品知識與消費知識方面的教育。在當代,商品和勞務豐富多彩,特別是有些商品科技含量高。加之偽劣假冒,充斥市場,如果不具備豐富的現代商品知識和消費知識,就難以在商品的海洋中,選擇自己最需要、效用最大化商品,更難以抉擇其于社會的道德立場,甚至可能上當受騙。為此,家庭消費教育還必須適應時代的需要進行現代商品和勞務知識以及如何正確制定家庭消費方針的教育。讓每個家庭在進行消費決策之前了解:商品和勞務是否對家庭成員身心健康有影響,對凡是有害于家庭成員健康的消費產品一概排斥,比如煙酒、黃色庸俗消費項目等;商品與勞務是否符合綠色消費原則,是否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對社會資源造成浪費,對一切會破壞生態的消費品予以排斥。

3.消費政策和消費法規的教育。市場經濟是消費者主權的經濟,也是法制經濟,如果不懂消費政策、法律、法規,就會影響自己的消費行為,甚至會影響消費質量的提高,造成一些非法的消費行為。有些甚至在消費的過程中,明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也無法切實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比如,有些服務性行業,誤導消費者進行一些不良甚至非法消費,消費者常常是不知如何應對。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庭人員的非法消費行為是與他們法律知識的匱乏分不開的。因此,在開展家庭消費教育時,適當地向廣大家庭宣傳國家現時期的消費政策,以及消費法律與消費法規是十分必要的。

4.根據不同的家庭以及不同的家庭成員選擇不同的教育內容。家庭消費心理和行為受收入差別、文化程度、傳統習俗諸多因素影響和制約,因此,各個家庭不僅存在共性,而且也會存在各自的特性。家庭消費教育應該特別注意家庭的共性和特性,以及不同家庭成員的生活經歷和心理特點,制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式。

三、家庭消費倫理教育的領域和渠道

如何把家庭消費教育的上述內容傳授給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的家庭成員,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徑。在這一方面,一些發達國家有比較成功的經驗可以供我們借鑒。這些經驗主要有:政府高度重視,如美國:用行政法規強化消費教育,如日本:將消費教育納入學校教育之中,開設消費教育的專門課程。日本是最初提出學校消費者教育重要性的國家,其次還有美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消費教育研究和消費教育工作只能說是剛剛起步,差距還比較大。但我們可以從這些發達的國家吸取有益的經驗,拓展家庭消費教育的領域,多渠道的開展家庭消費教育。

1.家庭自覺開展消費倫理教育。家庭是人們活動的主要場所,家長是子女的啟蒙老師,再加上家庭中的一種特殊的親情關系,更利于家庭消費教育收到成效。家庭的消費決策者除了自身應有科學合理消費的觀念與行為之外,更負有對家庭成員進行隨時的消費教育的義務。這就要求,作為家庭消費決策的家長,首先要做到率先垂范,杜絕一切不良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如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時行樂主義、“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口氣”的盲目攀比心理,以及黃賭毒等一些不法消費行為,做到節儉與合理消費相結合。其次,對家庭其他成員、特別是年輕一代進行及時的健康消費教育,采取措施糾正存在的不良消費傾向。同時對子女進行勞動教育,節儉教育,以及金錢觀教育。引導家庭成員合理消費,形成一種良好的家風,既有利于家庭成員健康人格的塑造,對社會的風氣也會起到一定的凈化作用。

2.學校有計劃地對青少年開展消費倫理教育。根據零點調查集團的一項定量研究結果表明,在家庭消費的許多領域,孩子對于家庭消費項目的購買決策具有重要的影響力。這家調查公司的研究人員還根據近年對城市少年兒童狀況的若干調查結果,對當前青少年個人的消費能力的持續增長與少年兒童對家庭消費影響力比重相對偏高提出警告:隨著三人之家群體已構成中國城市家庭的穩定形態,對獨生子女的家庭約束機制尚不成熟,經濟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導致的中青年群體的家長群體可用于家庭活動時間的減少,少年兒童對家庭消費決策的高影響力會形成新形式的非理性化消費[4]。這批對家庭消費決策具有高影響力的青少年們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因此,把家庭消費教育延伸到學校,顯得異常迫切。相當數量的學生的消費行為已經處于一種不良狀態,盲目消費、過度消費甚至進行一些有害消費。從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現狀來看,因比吃比穿、講享受、講排場而發生的侵財案件,占到了80%以上。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消費倫理教育,培養學生勤勞節儉、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品質,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學校教育是提高消費者素質的最有效的途徑,它能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教育。學校教育應該成為中國宣傳消費觀念、培養消費道德的主體。學校不僅應該提供基本的消費知識和消費技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向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宣傳正確的消費觀念,包括節儉消費、健康消費理念、綠色消費理念以及理財知識等。

3.社會消費教育。社會消費教育是指運用各種社會力量開展家庭消費知識的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式進行:以各級消協組成全國性消費教育網絡,在維護消費者權益、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的同時,向人們倡導一種正確積極的消費理念。其次,大眾傳媒是進行消費道德教育最持久、最經常也是最有效的形式,利用各種傳媒如電視臺、電臺、書籍、報刊及各種文藝形式經常性的開展家庭消費教育,或通過一些典型人物的報道,或通過一些理財專家的講座形式,向社會受眾傳達科學合理的消費文化。

參考文獻:

[1][日]小林實.東亞產業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39.

[2]盧嘉瑞,田學斌.論國民消費教育[J].消費經濟,1999,(5).

[3]張夢霞.女性價值觀與購買行為[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3-4.

[4]尹世杰.知識經濟與消費教育[J].消費經濟,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