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經濟企業發展SWOT分析
時間:2022-03-18 02:42:31
導語:非公經濟企業發展SWOT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非公經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農村中小企業是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抓手。非公經濟體可以將農村各種原生資源進行整合,轉化為經濟優勢,以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實現農業增效[1]。1.1非公經濟企業促進鄉村產業發展。農村非公經濟企業不僅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改革,也可通過土地股份制合作企業來擴大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有效盤活農村集體資產、荒廢的土地和農戶宅基地等資源,促進農業產業的創新發展。目前,農村非公經濟企業廣泛采用“合作社+農戶”或“公司+農戶”的模式進行產業發展。如,位于六盤水市偏遠鄉鎮的南開鄉合興村的生物質能加工廠按照“三變+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實施模式,通過對煙桿、秸稈、廢舊木料等廢物的回收,循環生產“生物質顆粒”清潔燃料;“生物質顆粒”清潔燃料主要作為周邊生物質能烤煙房的能源原料;生物質能加工廠成立后,有償收集農村的煙桿、秸稈、廢舊木料等廢物,既實現了農村節能減排,又增加了農戶收入;同時工廠員工大多是周邊村鎮的農民,增加了農民的就業率,提高農民收入,也促進了南開鄉相關產業的發展升級。有的鄉鎮創辦農家樂和新型體驗式農業莊園,農民既是老板又是員工,直接參與經營,讓農民“不離土、不離鄉”就能就業,實現創收。非公經濟企業普遍采用產銷一體化的模式,以企業為核心,帶動農村周邊農民大力發展農產品的種植、養殖和加工業,實現農村3大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農村整體產業的發展升級。1.2非公經濟企業激發創新發展。農村非公經濟是促進鄉村振興的創新驅動力,非公企業直接面對市場,經營成本和利潤壓力比較大,創新的內在動力也大。因此,非公經濟企業順應產業融合、城鄉融合的發展方向,探索“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在鄉村振興中抓住商機,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通過與農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合作,實現產業的集約效應和規模效應,從而促進鄉村產業興旺。1.3非公經濟企業提供工作崗位,解決村民就業問題。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村民的振興,只有鄉村百姓自給自足,勞動致富,才能從根本上促進鄉村的振興。然而,由于鄉村產業不發達,缺乏支柱型企業,村民只通過種植莊稼獲取收入,生活步履維艱,難以維持。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掙錢養家成為鄉村現狀,雖為“明智”之舉,實為無奈。隨著近年來對于農村非公經濟的大力扶植和發展,根據各地特色生物資源和旅游資源新建起來的非公經濟企業落地鄉村,農民不僅可以通過土地流程承包獲得收入,還能在當地非公經濟企業就近就業,擁有穩定收入。因此,農村非公經濟企業成為農民就業的主要主體,通過“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運作模式,使農民從原來單一的種植勞作性收入轉變為財產性、工資性和經營性等多項收入并存的收入模式,改變了農戶的收入結構模式,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實現農戶的增收致富。
黨的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改善國計民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在于促進農村發展,而農村的發展核心問題在于農業的振興。新時期三農工作的推進離不開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深化,隨著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實質性成效,緊隨其后的將是農村產業振興和農民致富。非公企業需要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及時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好各種優惠政策實現自身實力壯大,有力助推鄉村產業發展,反饋農村,促進農民增收。而非公經濟在助推鄉村振興過程中既存在優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劣勢;既擁有機遇,也面臨挑戰。2.1優勢(Strengths)分析。2.1.1非公經濟經營體制靈活,市場化程度較高。與國有大中型企業比較,非公經濟企業具有經營范圍窄、生產規模較小、簡單的市場準入、靈活的經營體制和市場化程度高等特點。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能輕易的發現商機、捕捉市場、發現市場,并能根據企業經營成效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在市場中可進可退,靈活調整。因此,非公經濟在鄉村振興中可以快速地根據農業發展情況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和方向,更快地與農村市場匹配,更容易在鄉村振興中尋找機會,有所作為。2.1.2非公經濟組織架構簡易,組織決策效率高效。相對于國有企業龐大的組織體系,非公經濟在組織架構方面層級較少,結構扁平。簡易的組織架構使得非公經濟管理權相對集中,信息溝通簡潔方便,決策下達速度快,省略繁復的過程環節,可以快速高效地做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科學決策,促進組織發展。因此,非公經濟扁平式的組織架構更易與鄉村振興進行高效融合,促進鄉村經濟發展。2.1.3非公經濟經營成本低,資本利用率高。非公經濟市場準入門檻低、生產規模小、市場定位明確,因此無需大額資金投入即可開展生產經營,并且資本能最快利用到生產工藝提升和產品開發中,經營成本低,資本利用率高。鄉村普遍存在人口數量少、地理空間不集中和經濟發展規模小的特點,因此低投入的非公經濟在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過程中會更具優勢。2.2劣勢(Weaknesses)分析。2.2.1生產規模較小,市場抗風險能力。相比國有企業而言,非公經濟生產規模小、人員素質低、技術水平差、資金儲備能力低、市場占有率低。一旦目標市場出現波動、資金回籠不及時,或者有大型企業搶占市場等情況,那么很容易出現資金流中斷,企業經營難以維持的問題。相較于大企業而言,市場抗風險能力非常弱。2.2.2直線職能型的組織架構組織決策不科學。非公經濟大多以直線型的組織結構作為企業的組織架構,企業采購、銷售、財務、人事等經營活動的決策權、指揮權和監督權集中在總負責人一人手中,在擁有決策快速高效等優勢的同時,也存在決策缺乏科學性和前瞻性,出現以企業負責人的決策為主的“一言堂”情況。2.2.3融資渠道窄,企業生命周期短。農村非公經濟的融資渠道以個人或者合伙出資的方式為主要融資模式,銀行貸款會基于非公經濟沒有按規定建立帳目、抵押物不足、企業信用信息不明、信用記錄不清楚等原因拒絕或者降低貸款額度,貸款金額低、利率高、資金周轉速度慢,融資渠道狹窄,影響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因為融資渠道狹窄,生產規模小和市場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導致農村非公經濟體生命周期短。數據顯示,我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僅為3.7a,企業普遍壽命較短、產品開發性能較弱、品牌打造力度不足、顧客忠誠度較低。2.2.4產業集群效率低,高新技術型企業較少。受限于地理位置和交通運輸等外部條件的制約,農村的非公經濟企業創新力不足,研發投入較低,多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高新技術型企業鳳毛麟角。農村地區地形多呈現條塊分割,加之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行政體制影響,致使大型企業難以從中小型企業中獲得相關配套產品,與此同時,中小型企業也難以從大型企業獲得相關技術支持,從而阻礙了農村非公經濟企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企業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專業化分工水平較低。2.2.5職工文化水平偏低,綜合素質不高,人才短缺。農村很多非公經濟地處農村,農村經濟、教育、交通、醫療與通訊等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相比大中型城市較為落后,難以吸引相應專業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等專業性人才。農村非公經濟員工大多為當地返鄉農民工,文化水平不高,企業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和技術人員,企業員工整體專業素質不高,高水平及高素質人才缺乏。企業生命周期短導致缺乏長遠規劃,員工培訓提升通道短,忽略了對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導致企業人才綜合素質不高,人才短缺。2.3機會(Opportunities)分析。2.3.1國家倡導,政策持續支持。根據《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7)》的有關統計,自2012年以來,國家陸續的有關非公經濟或民營企業的政策有55個,其中75%以上是以鼓勵、扶持、促進民營小微企業發展以及給予稅收和收費減免等優惠為主要方式。2018年12月1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從降低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解決融資困難、全面放開民間投資限制、推動轉型升級、優化市場環境、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等方面為非公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各類政策支持的舉措有效促進了非公經濟的健康發展。2.3.2鄉村振興,促進產業升級。支持、引導和鼓勵非公經濟參加聯企興村行動和扶貧產業園建設,有效利用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實施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的目的是要增強農戶的自我造血功能而不是單純的輸血,戰略的提出有利于農戶改變傳統“等靠要”的觀念,依靠產業支撐實現自我發展和主動致富。因此,為了實現農戶增收和產業增效,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非公經濟的發展。2.3.3精準扶貧,助推明晰方向。作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指標,脫貧攻堅結束后的鄉村振興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的參與,特別是民營企業的參與尤為重要。民營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有效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打造鄉村旅游,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收入提升。精準扶貧離不開非公經濟的參與,但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也為非公經濟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產業轉型升級道路,培養了大量農村優秀人才,進一步促進非公經濟的發展。2.4威脅(Threats)分析。2.4.1行政干擾強,政策優惠落實慢。雖然現有的各種優惠政策均能促進非公經濟的發展,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非公經濟受重視程度低、產業調整邊緣化等問題,政策享受和行政支持上優勢不明顯,享受到的政策紅利不突出,政策優惠落實不到位。2.4.2規模經濟效應較低,市場競爭力不足。規模經濟(economyofscale)又稱“規模利益”(scale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隨著生產能力的不斷擴大,長期平均成本(長期費用)有不斷下降的趨勢。國有大中型企業因為較高的生產規模,企業生命周期長,隨著生產規模的持續擴大,長期平均成本持續走低,因而能享受規模經濟帶來的福利。但是非公經濟普遍規模小,生產成本高居不下,無法以低成本競爭,導致競爭力差。2.4.3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科技含量低。非公經濟由于成立時間晚、科技創新意識薄弱、融資困難資金短缺、人才素質不高、產學研結合力度小、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完善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非公經濟特別是農村非公經濟科技創新能力弱,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低,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必然會導致大量科技含量低的非公經濟面臨破產困境。
3振興鄉村非公經濟企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從非公經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SOWT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鄉村非公經濟企業的發展既有機遇,也面臨發展環境受限、企業人財力不足、管理不規范、創新技術含量低和抗風險能力弱等劣勢和挑戰。面對非公經濟企業發展的不足和問題,政府和相關金融機構等企業外部主體需提供一個健康良性的環境保障鄉村非公經濟企業的發展;企業自身也需從管理規范角度出發,加強企業建設,提高鄉村非公經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3.1企業外部環境的保障措施。3.1.1政府精準幫扶,助力農村非公經濟企業發展。各級政府有關部門需充分履行職能,轉變意識,提升服務,提供便捷利民的通道,為農村非公經濟企業在政策、信息、技術、人才和管理方面提供政府性服務。工商行政部門在企業創建過程中需要下大力氣對審批事項及服務流程進行梳理、優化和精簡,為企業創建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服務;稅務部門應該積極落實減稅降費措施,深化稅收改革,更好地服務非公經濟企業;就業局等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返鄉農民工技能技術的培訓,為農村非公經濟企業輸送技能水平較高的員工,解決企業人才短缺和人才技能水平低的問題;行政服務中心需充分發揮政府精準幫扶企業作用,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云平臺”等新型服務模式,快速解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類政府性服務難題。如,贛州市縣兩級行政服務中心搭建的“政府幫扶云服務平臺”就是運營“互聯網+中小企業服務”模式,收集整理企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給予答復,為中小企業進行全程跟蹤服務。3.1.2金融機構實施普惠金融、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普惠金融指的是設計小微企業、扶貧項目、創新創業和涉農領域的幫扶性質金融產品和信貸。在農村非公經濟企業發展中,融資困難、融資成本高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大因素。金融機構需加快農村金融服務力度,創新服務方式,完善農村金融政策,大力實施普惠金融,不斷完善小額貸款制度,利用多渠道加大宣傳,有效評估申請者信用,確保普惠金融落實到農村非公經濟企業。各金融機構要充分服務“農村”,有效提升農村地區的支付服務效率和質量,加大信貸支農力度,促進城鄉支付服務一體化發展,滿足農村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需求。3.2企業內部管理提升的保障措施。外在環境不過是事物發展的外因,而內因則是事物運動發展的本質和關鍵,在大同小異的外部環境趨同形式下,非公經濟企業只有從增強企業家管理意識、提高管理水平、促進生產技藝提升、充分挖掘市場潛力、整合企業資源,才能實現非公經濟企業的長久發展。3.2.1塑造企業家精神,增強發展意識企業家是非公企業的核心,企業發展離不開企業家的才能。在農村非公經濟企業創業過程中,企業家精神稟賦具有核心作用,是非公經濟得以良性發展的關鍵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非公經濟的前途命運。非公經濟企業管理者要不斷豐富自身文化修養、道德修養、管理理念等知識水平;企業家需持續改進企業經營和決策的管理機制,注重公司治理結構,從管理制度解決企業管理方式;非公經濟企業家還需要有民族精神,承擔企業相應的社會責任,主動參與公益事業、愛心助學、救災救濟以及“百企幫百村”等活動,樹立良好社會形象,把企業的發展與社會進步辯證統一起來。3.2.2加強職工的培養,提高人才水平。非公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大難題是高水平人才難以引進,現有員工專業化水平低。針對非公企業人才引不來、留不住、培養難的問題,首先要優化企業待遇、發展前景、發展平臺等條件,實施好非公經濟企業引進人才的政策優惠措施,吸引高層次人才;需要完善企業激勵機制,為現有員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技能技術和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職工技能水平,提升企業現有員工的綜合素質與專業化水平,在現有職工中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技能、高管理能力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不斷增強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3.2.3建立新型運營模式,提升創新水平。傳統企業經營模式是與電子商務相對應的粗放型經營模式,目前,許多農村的非公經濟企業仍然延續傳統的運營模式,在經營、技術、財務、市場運作等方面沒有實現創新,也未與互聯網技術有效融合,經營模式較落后。因此,農村非公經濟企業需要轉變經營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現代融資手段加快發展。在經營方式上,可以采取產權交易、上市融資、資本聯合、股權交易、產業聯盟等現代經濟手段來促進企業規模化發展。在生產技術上,需要不斷改革創新,緊跟行業發展新技能,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技能、新方法,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在營銷模式上,除加強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以外,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采用“互聯網+銷售”的模式,與淘寶、天貓、京東、唯品會等大型互聯網銷售平臺合作,擴寬銷售渠道,提高企業市場占有率,提升非公經濟企業市場競爭力。3.2.4深化企業文化建設,打造企業知名品牌。“品牌”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品牌”就是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與擴散力,就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好的企業品牌使外界人羨慕、向往,不僅使投資環境價值提升,還能吸引人才,促進資源的有效集聚和配置。因此,農村非公經濟企業需有品牌意識,注重品牌建設,深入挖掘和定位企業文化,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
4結語
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是農村產業的振興,而農村非公經濟企業則是實施產業振興的中堅力量。現階段,國家大力提倡鄉村振興戰略,在此大背景之下,非公經濟特別是鄉村非公經濟企業面臨許多機遇和優惠,但是也存在不足和挑戰。農業現代化發展離不開農村非公經濟企業的發展,必須給予農村非公經濟體發展以高度關注和極力支持。政府和金融機構等企業外部主體需努力落實優惠政策,營造良好氛圍,努力促進農村非公經濟企業的發展;企業自身也需提高意識,轉變經營方式,加強內部管理,打造文化品牌,促進企業自身長久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曾福生,蔡保忠.以產業興旺促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8,39(02):179-184.
[2]涂圣偉,周振.引導民營企業與鄉村振興互促共進[N].糧油與市場報,2018-11-24(B03).
[3]徐慶國,劉紅梅,徐持平.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探討[J].作物研究,2016,30(06):607-611.
[4]郭曉鳴.鄉村振興戰略的若干維度觀察[J].改革,2018(03):54-61.
[5]曾福生,蔡保忠.以產業興旺促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8,39(02):179-184.
[6]黃祖輝.準確把握中國鄉村振興戰略[J].中國農村經濟,2018(04):2-12.
[7]易澤夫,嚴德榮,楊韶紅,等.關于湖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思考[J].湖南農業科學,2018(06):118-121.
作者:丁克 單位:六盤水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上一篇: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轉型
- 下一篇:疫情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