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東北離不開制造業群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6 10:53:00
導語:發展東北離不開制造業群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東北地區具有完整的重工業體系和配套能力,石油開采、石油化工、鋼鐵和有色金屬冶煉、汽車和飛機制造等資本與技術密集型工業在全國都占有重要地位。只要轉變觀念,發揮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就能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制造業群。
[關鍵詞]工業基地制造業群競爭優勢
隨著改革的深入,東北老工業基地(下稱“基地”)歷史積累的矛盾和改革發展中的新問題日益明顯,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但基地在國民經濟中仍占重要地位,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后發優勢。基地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好,科教優勢明顯,積累了大工業生產的豐富經驗,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術人員和產業工人。
一、基地的制造業競爭力在下降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國內經濟發展和市場總體環境的階段性變化,基地的經濟、產品和企業組織結構都未能相應地進行調整,技術水平未得到提升,使其原材料與裝備工業主導產品的地位相對下降,甚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遼寧省裝備制造業與全國七大行業主要經濟效益相比,總資產貢獻率為4.36%,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8.8%;資產利稅率為2.75%,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4。03%;產值利稅率為4.99%,是全國平均水平的78.34%;人均利稅3755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3.11%;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9140.21元/人,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8.03%;流動資產周轉次數為0.86次,全國平均水平為1。16次;資產負債率為67.7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21個百分點。基地制造業競爭力下降的原因有多方面:
1.計劃經濟意識依然濃厚,市場經濟觀念不強。作為最先邁入卻最后走出計劃經濟的基地,受計劃經濟影響最深。計劃經濟的東西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改革開放20多年,人們的觀念還保守落后。雖然向往改革,但“等、靠、要”思想較重,市場經濟觀念淡薄,適應市場能力差,產業創新能力弱,障礙了基地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的轉軌。
2.市場化程度不高,政府指令過多。基地長期受計劃經濟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社會資源配置,都還帶有計劃經濟色彩,市場化程度不高,數據表明,東北地區的市場化程度總指數遠低于東部沿海地區,2000年遼寧在內地省份中排第10位,吉林18位,黑龍江2l位;在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市場化指數方面,遼寧排第15位,吉林20位,黑龍江27位。近些年,投資、年度工業產值,政府指令干預國有企業經營活動的現象在東北一些地區依然存在。
3.國有經濟比重過高,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基地是我國國有企業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國有企業數量多,國有經濟比重高且涉及領域廣。截止2001年,東三省共有國有大中型企業1394家,其中大型企業709家,其固定資產原值、工業總產值、工業利稅分別占東北工業總體的85%、76.64%、73.57%。可見,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東北工業中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東北重工業體系的核心。2001年底,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國有經濟比重分別為.78.2%、86.2%、87.2%,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3.3、21.3、22.3個百分點;據2002年統計,基地的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重,最高的黑龍江為89.3%,最低的遼寧為62.7%,均遠高于全國52.8%的平均水平。國有企業包袱沉重、冗員過多、機制不活、效益低下,致使基地的產業發展無力。基地中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具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很少,外資企業不多。
4.技術裝備老化,制造業發展能力較弱。基地工業企業的設備老化,技術陳舊,長期未得到系統改造。如“六五”以來,沈陽市只有1/10的大中型企業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目前全市主要工業企業生產設備屬國際先進水平的占13.4%,國內先進水平的占19.2%。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老設備70%還在運轉。哈爾濱市工業企業設備役齡在20年以上的占23.8%,30年以上的占9.2%,全市還有1/4以上的企業仍然沿用60年代陳舊落后的裝備。長春市工業設備的平均役齡在20年以上的約占60%,在2.4萬多臺機床中,20世紀80年代水平的占17%,70年代水平的占47.2%,60年代水平的占19.7%,50年代水平的占15.4%,這樣的技術裝備很難生產出現代市場需要的產品。
二、振興基地的關鍵在于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制造業群
東北地區面臨的困難不是條件問題,是體制、機制和人的思想觀念問題,是在市場經濟實踐中如何培養和增強競爭意識、競爭本領的問題。東北基礎好,人素質高,不需要從零開始,重要的是轉型,在國家的支持下,轉變觀念,發揮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制造業群。
1.振興基地的目標是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增長極
基地目前陷于困境中,如2002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排序中,遼寧、吉林、黑龍江分別是第18、21、26位,落后于中西部地區一些省份。因此,振興基地的重要目標是幫助基地擺脫困境。新一屆中央政府將“振興基地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稱為“東西互動的兩個輪子”,強調前者是中國“新世紀新發展階段中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振興基地的根本目標是,充分發揮東北地區的資源、區位優勢和巨大的發展空間,通過對基地的良好制造業基礎的再造與發展,使東北地區成為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之后的第4個經濟圈和增長極。
2.基地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增長極的關鍵在于將具有比較優勢的制造業,重塑為具有競爭優勢的制造業群
作為經濟的一個新增長極,需要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群來支撐。基地具有良好的制造業基礎,但競爭力不斷下降,因此,振興基地的關鍵是將這些制造業中,一些具有比較優勢的制造業,發展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制造業群。一是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調整的方向不在于減少重工業,在于優化重工業的產品結構和增強重工業的競爭力。基地的一些制造業,如裝備、船舶、汽車、醫藥、軍品和光機電一體化制造業、鋼鐵工業、石化工業、軟件業及農產品深加工業等都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且可能發展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群,完全可能改造成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二是東北地區農業資源條件好,輕工業發展應把農副產品深加工作為重要產業,可以供應國內市場,擴大對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的出口,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和競爭優勢。
- 上一篇:古典經濟學對經濟理論的影響論文
- 下一篇:具有自己城市特色發展模式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