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陸地種植雜交玉米的成效

時間:2022-03-30 09:31:00

導語:小議陸地種植雜交玉米的成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陸地種植雜交玉米的成效

摘要:近幾年來,漢莊鎮在高海拔地區和干旱缺水田塊實施水改旱種植雜交玉米,不僅解決了高海拔稻作區產量低而不穩和雷響田因旱或水少無法栽秧問題,還合理利用了土地,促進了水改旱地區的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基層的積極支持。

實現糧食穩步增產,確保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切實提高漢莊鎮糧食生產能力和糧食生產效率,加快漢莊鎮現代農業建設步伐。堅持“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指導思想,進一步提高糧食的基礎地位,千方百計增加糧食總量,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以科技為支撐,以增收為目的的原則,調優作物結構和品種結構,優化糧食內部品質結構,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確保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關鍵詞:玉米;冷涼山區;水改旱;雷響田;種植結構

一、水改旱種植雜交玉米豐產示范區域選擇

玉米是漢莊鎮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糧食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鎮常年種植1萬畝左右,總產4000噸左右,尤其是漢莊鎮西山片青崗、巖箐、金竹、莊房等四個行政村屬于典型的高海拔冷涼山區,海拔1900米~2040米,年均溫13.5℃~14.5℃,年隆雨量1358毫米,有稻田1500畝,屬高海拔稻作區,由于溫度較低,低溫冷害嚴重,加之有一部分還屬于雷響田,常年缺水,缺乏抗寒品種等制約因素,種植水稻單產普遍低于150千克。通過多年試驗研究表明,這類稻田只有水改旱種植雜交玉米才能提高糧食單產,從根本上解決4個村的糧食問題。玉米水改旱示范樣板選擇在青崗村委會實施,青崗村委會轄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75戶,農業人口1167,全村國土面積3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50畝,玉米是該村的主要糧食作物。

二、舉辦水改旱高產樣板取得顯著效益

1.經濟效益顯著。漢莊鎮從2006年開始,承擔市、區農業局下達水改旱種植雜交玉米豐產示范樣板的項目。2006—2009年,豐產樣板共完成1775.65畝,總產119.02萬公斤,平均單產670.3公斤,比計劃單產指標550公斤超過120.3公斤,超計劃指標17.9%。對照水稻平均單產142.09公斤,畝增產528.21公斤,增幅371.7%,四年累計增加總產量71萬公斤,超額完成了項目下達增產指標,增產效果顯著。漢莊鎮結合上級下達各項任務指標,堅持玉米搞突破,把水改旱種植玉米和舉辦水改旱種植雜交玉米豐產示范作為農業科技扶貧的重要舉措。通過四年舉辦水改旱種植雜交玉米豐產示范,漢莊鎮玉米生產取得了較快發展和進步,為漢莊鎮糧食生產上新臺階作出了重要貢獻,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增效的目的。

2.社會效益顯著。通過四年項目實施,一是加快了雜交玉米抗病新良種的更新推廣速度,一批科技含量高,優勢顯著,抗病增產幅度大的新品種,如北玉2號、海禾1號、保玉9號、保玉13號等在漢莊鎮不同區域種植增產增收,深受廣大農民喜愛,面積迅速擴大,有效地提高了抗病優質高產雜交玉米良種的種植比例,優化了良種布局種植結構,在玉米灰斑病流行的條件下,充分發揮了良種的增產作用,為漢莊鎮玉米生產作出了貢獻;二是項目實施以水改旱種植雜交玉米地膜覆蓋配套技術推廣,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服務,有力推動玉米生產科技進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提高了畝產,增加了總產,發展了生產力;三是課題實施為山區脫貧致富,改造水稻低產田和確保糧食安全生產,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為農業增產增效走出一條依靠科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路子,由于樣板舉辦得好,2006年、2007年兩年,全市大春良種觀摩會議均到青崗村現場觀摩,到會領導給予了高度評價,樣板對全市水改旱種植雜交玉米起到了輻射帶動作用。2007年國家西部專家組一行到青崗考察后也給予了高度評價,2007年、2008年保山電視臺天天關注欄目連續對青崗壩水改旱項目的實施及增產增收效果及做法、經驗跟蹤報道,產生了十分明顯的社會效益。2007年全鎮玉米單產畝增收50kg,豐產示范項目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帶動了全鎮大面積生產,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3.生態效益顯著。水改旱推廣的雜交玉米品種均采用抗病優良品種,因地制宜,良種良法配套,達到了科學合理施肥,減輕了病蟲害,減少農藥施用,減少了環境污染,生態效益顯著。

三、工作措施

1.加強領導、統一協調。在鎮水改旱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和技術實施組的指導下,圍繞推廣抗病、高產、優質玉米新品種開展工作,同時確保經費、種子、地膜、農藥等物資按計劃保障就位。

2.加強技術管理。在示范實施過程中,做到了五個統一,即統一規劃面積,統一供給良種,統一補助地膜,統一供給農藥,統一規范化技術栽培。

3.加強培訓。四年累計開展技術培訓55場次,培訓鎮村干部及農戶1300人次,印發各類技術宣傳資料4100份,使廣大農戶進一步提高種植雜交玉米的技術水平,引導農戶掌握良種良法配套措施,從而向非樣板地區起到以點帶面的示范作用。

四、六條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措施

1.堅持因地制宜、選育良種。水改旱種植雜交玉米要堅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原則上選擇冷涼山區的稻田進行水改旱,只要良種良法配套,一般都會取得顯著的增產增收效果;品種選用較抗玉米灰斑病的品種保玉9號、保玉13號、北玉2號和海禾1號等新品種,搭配種植保玉7號。

2.堅持最佳播期適時育苗或條栽直播。漢莊鎮西山片海拔1900米~2040米,最佳節令播種時間為清明到谷雨(4月5日至4月20日),示范樣板基本做到了在4月6日至4月28日的最佳播期內完成播種或營養塊育苗,堅持搶墑播種和做到結合土壤墑情適時播種,保全苗。

3.堅持規格化栽培合理密植。堅持兩種規格栽培及采用營養塊育苗技術:(1)采用1.4米開墑,墑高15厘米~20厘米,墑寬40厘米~50厘米,溝寬90厘米~100厘米;(2)采用0.8米的行距拉線開溝,應用側膜播種,側膜覆蓋栽培,實行單行條播。種植密度,視土壤肥力情況而定,堅持每畝有效株在3600株~4000株之間,兩年示范推廣這一措施到位率達90%,而豐產樣板這一措施到位率普遍在95%以上;(3)育苗移栽技術:主要采用營養塊育苗,用40%~50%的腐熟過篩細廄肥,50%~60%的肥沃細土,1%復合肥(或磷肥)混合均勻加水調成漿狀,平鋪在苗床上,厚6厘米~8厘米,切割成5厘米見方的小方塊后播種,苗床凈寬80厘米左右,底墊打孔薄膜,播種后蓋細糞再蓋膜,保持水分和溫度,出苗后長到2~3葉1心時,控水2~3天移栽。

4.堅持地膜覆蓋。覆蓋技術做到:(1)育苗定向移栽的,地膜采用規格1米寬,0.06毫米~0.08毫米的地膜,單膜蓋兩行玉米,移栽幼苗于墑兩側邊,小行距40厘米~50厘米,株距23厘米~25厘米,移栽后,澆足水,蓋好膜,引苗出膜覆土;(2)條栽直播的分兩種,一是播后蓋膜,出苗后及時引苗出膜;二是蓋膜后播種,直接播種地膜兩側邊,株距20厘米~23厘米,蓋膜時注意把膜拉緊、鋪平、蓋嚴。

5.堅持增施農家肥。科學平衡施肥,提高肥效,樣板堅持以“施足底肥,適施苗肥,重攻穗肥”的原則。畝用優質農家肥1500kg加普鈣30kg~40kg,尿素10kg,硫酸鉀8kg,硫酸鋅1kg混合作底肥,條狀撒施于地表層,然后按規格攏墑;4~5片葉時結合均定苗,畝追施提苗肥尿素10kg~15kg,打洞深施;在10~12片葉時,畝追施穗肥尿素25kg~30kg,打洞深施;直播且采用地膜覆蓋的,可結合中耕鋤草施肥。

6.堅持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對未包衣的種子,用4.5%敵毒粉劑處理后播種,確保苗齊、苗壯;移栽后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玉米生長中后期注意防治蚜蟲、玉米螟;病害則主要防治灰斑病和銹病,發現葉片有少量病斑時,及時采用70%甲基托布津、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噴霧交替防治1~2次;草害則由于全部采用地膜覆蓋,田間雜草生長得到有效抑制,只是在兩次追肥和定苗時結合采用人工拔除溝內及玉米根部雜草。在播種前和玉米灌漿期用敵鼠鈉鹽制成毒餌,滅鼠2~3次。包谷收后,及時清除田間殘膜,集中處理,避免土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