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策及建議

時間:2022-11-04 03:03:51

導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策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策及建議

摘要:民營經濟是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創新創業的重要動能、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當前,民營經濟在市場、融資、轉型等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但“這些困難是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建議通遼市委、政府努力壓降成本、暢通溝通渠道、紓解融資難題、加強政策引導,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科技創新、穩定就業、增加稅收、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再次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的鮮明立場、“三個沒有變”的鄭重宣誓,并進一步就民營經濟地位、使命和責任賦予了“四個重要”的新內涵,明確指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近年來,通遼市牢固樹立大抓民營經濟的鮮明導向,全力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針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通過出臺減免租金稅費、降低電價和融資成本、發放消費券、優化政府服務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有效提振了民營經濟發展的信心,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全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截至2020年9月末,全市民營市場主體數量達到27.04萬戶,同比增長28.00%,民營經濟主體占全部市場主體98.24%。上半年全市GDP完成521.86億元,其中民營經濟市場主體貢獻率超過65.00%;1-8月份,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完成稅收80.39億元,占全市稅收收入的92.52%;1-9月份,城鎮從業人員總數達49.77萬人,其中非公經濟就業29.07萬人,占城鎮從業人員總數的58.41%;城鎮新增就業11521人,其中非公經濟新增就業10386人,占城鎮新增就業總數的90.15%。通遼市新增(通過復審)高新技術企業14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4家;全市新增納入科技部科技型企業信息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14家。數據顯示,通遼市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增加財政稅收的活水源、吸納勞動就業的主渠道、創新經營機制的先行者。

二、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做法

第一,強化政策扶持,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碧水藍天”。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最大限度地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紅利、精準助企政策紅利轉化為市場活力優勢、企業發展優勢,凝聚起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營造了“用戶思維、客戶體驗”的服務理念。成立市級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推動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領域重點難點問題,市委、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抓謀劃、抓推動、抓落實,每年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通過“服務強”來助推企業的“實力強”。二是優化政策體系,營造“務實管用、寬松透明”的政策環境。先后出臺了《通遼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促進企業降成本增效益的實施意見》《通遼市推進非公經濟發展重點任務分工方案》《通遼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一系列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三是持續深入改革,營造了“優質高效、快捷貼心”的政務環境。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開展兩輪優化營商環境百日攻堅行動,積極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組織市級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巡察,通遼市營商環境在全區綜合排名從2018年的第12位升至2019年的第5位。四是聚焦維護權益,營造“公平公正、安心放心”的法治環境。在強化法治宣傳、擴大法律服務覆蓋面的同時,組建專業律師團隊,開展“法律巡診義診”服務,深入民營企業,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討論、咨詢問答等方式,了解民營企業涉法需求情況,分析民營企業法律需求和風險點,查找修復制度漏洞和薄弱環節。五是暢通溝通渠道,著力構建“親清明朗、親清和合”的政商關系。細化交往規范、強化制度保障,出臺了《通遼市關于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若干意見》,開展親清文化培育,為公職人員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明晰交往事項劃出交往尺度,讓政商交往“明白化”。第二,優化企業服務,為民營經濟發展破除“中梗阻”。從推進政策落實、改善政務服務、搭建融資平臺等方面入手,深入實施“放管服”改革,全力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穩定發展。一是發揮職能作用,合力打造“服務高地”。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整合政務服務中心和非公經濟服務中心職能,發揮“雙輪驅動”作用,進一步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提效率,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最大限度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二是積極落實優惠政策,全力打造“政策洼地”。各地圍繞《通遼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結合自身實際,相繼出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對各類經濟發展政策進行及時更新,確保措施實、力度大。大力營造政策激勵、大眾創業、“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濃厚氛圍。三是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政銀企合作”,搭建政銀企對接合作平臺,有效改善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環境,切實增強金融資本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共贏發展。第三,深化配套措施,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一泓春水”。積極落實中央和自治區各項政策,出臺《通遼市推動非公經濟發展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為20家企業爭取到2010萬元的高新技術企業獎補資金。進一步清理規范各類收費目錄清單和各類涉企收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地,培育新興產業集群。2019年度安排3455萬元用于兌現獎補政策,減稅降費總計達17.9億元。積極推進重點產業延鏈補鏈,推進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2019年發放“助保金貸款”2.51億元,爭取自治區“助保金貸款”引導資金1000萬元、國家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281萬元。圍繞12項營商環境指標開展專項行動,扎實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一網通辦”網上可辦率達到92.4%,企業開辦時間由5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

三、當前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營商環境亟待優化。在授權放權改革方面,執行“三集中、三到位”還不徹底,存在審批職能不集中、對窗口授權不夠的問題。在壓縮審批流程方面,個別事項未按有關要求落實到位;有的項目未按規定要求簡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審批事項多、手續繁雜、周期較長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在行業部門履行監管責任方面,存在主動意識不強、監管缺位等問題。第二,融資難、籌資貴問題依然突出。金融機構產品單一,存在重擔保、輕監管甚至慎貸、抽貸現象。融資擔保公司數量少、規模小,民營企業抵押物不足。各商業銀行相關規定差異較大,金融創新產品滯后,無抵續貸、循環貸開展較少。多數金融機構沒有開展無形資產抵押,融資門檻較高。第三,企業自身經營管理水平不高。有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創新、新產品開發和品牌創造的能力較弱。部分企業主存在“小富即安”思想,缺乏把企業做強做大的雄心壯志。企業管理家族化現象比較普遍,經營方向不清,防范市場風險意識不強。企業人才短缺,特別是經營管理人才更是缺乏。

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當前,民營經濟在市場、融資、轉型等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但“這些困難是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要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為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推動通遼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議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努力壓降成本,想方設法為企業減輕負擔。對于稅費負擔成本,堅持“能減則減”“應減盡減”。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稅收政策快落實、真落實、全落實,實施收費清單管理,既確保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清單外無收費,又推動涉企收費只減不增、能減則減。對于生產要素成本,堅持“盡力而為”“實質緩解”。用地方面,推行多種方式靈活保障民營企業重點項目和優質項目用地,加強用地計劃與產業發展、投資計劃的銜接聯動,解決好土地閑置與土地超供、土地缺口與土地浪費并存的問題。用電方面,向上爭取消除區域電價差別,實行廠區生產、生活用電分別計價政策。用工方面,大力開展行業招聘、專場招聘,動態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題。第二,暢通溝通渠道,想方設法為企業保駕護航。一是把政商關系營造好。認真落實總書記關于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重要要求,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在守住底線、把好分寸的前提下,坦蕩同企業接觸、真誠同企業家交往,主動到企業中調研,和企業家交朋友,尤其是在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情況下,積極作為、靠前服務,真正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全力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不斷提升對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真正做到政商之間“親”不逾矩、“清”不遠疏,“親”而有界、“清”而有為。二是把溝通渠道暢通好。運用“政企e通”“民營經濟綜合服務平臺”等多種方式,完善、加強與民營企業的溝通互動機制、企業家座談會機制、領導干部聯系服務企業機制,及時了解企業情況,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建立面向企業家的黨委、政府決策咨詢制度,涉企重大決策特別是涉及民營企業或民營企業家的重大決策出臺前,充分聽取企業家的意見。三是把監管服務統籌好。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服務就是義務”的意識,把精力更多放在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上,放在強化對企業服務上,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嚴厲打擊破壞營商環境微腐敗行為,絕不姑息。做到凡無法律依據的,一律不得開展執法檢查;凡針對同一市場主體的多個檢查事項,原則上一次性完成,從根本上避免對市場活動的過度干預,真正做到只服務、不干預,只幫忙、不添亂。四是把社會輿論引導好。充分發揮宣傳輿論的導向作用,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廣泛宣傳民營企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在全社會積極倡導尊重民營企業、尊重民營企業家的良好風尚,真正讓民營企業家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受尊重。第三,紓解融資難題,想方設法為企業助力加油。通過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三方共同努力,加快解決融資障礙,全力打通融資通道,為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一是充分發揮基金等補位作用,著力幫助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再續貸”和“再紓困”。針對當前銀行貸款投放失靈或不足、對民營企業融資影響較大的“續貸”“紓困”“防范流動性風險”等問題,充分發揮各類基金補充、補位的作用,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二是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指引作用,著力構建金融支持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指揮棒”和“風向標”,探索“政銀企保擔”新合作模式,開發“產業鏈聯合授信”“輕抵押、重監管”等理念的更符合當下形勢的信貸金融產品。三是充分發揮“助保貸”“非公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等的撬動作用,著力形成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的“放大器”和“保險閥”。第四,加強政策引導,想方設法為企業轉型助力。一是主動融入國內外“雙循環”和大市場,緊緊圍繞建設“六個通遼”、培育五大產業集群等戰略任務,加強政策供給,引導民營經濟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節能環保、生物科技、有機綠色農畜產品等新興產業和文化旅游、電商物流、養老保健等現代服務業,促進創新創業和產業升級。二是要遴選一批高成長性民營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在政策服務、有關項目資金支持、獎勵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強化對小微企業上規模、個體工商戶轉型企業的服務支持,比照發達地區的相關做法,對轉型升級后企業的優惠政策給予最大限度稅費減免。三是對中小微企業購買人才培訓、技術工藝創新、管理咨詢等服務給予補助。

作者:康君 單位:通遼市委統戰部非公有制經濟工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