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監管績效評價的應用綜述

時間:2022-03-01 03:47:00

導語:國資監管績效評價的應用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資監管績效評價的應用綜述

摘要:綜合績效評價是指以投入產出分析為基本方法,通過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照相應的行業評價標準,對企業特定經營期間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經營增長以及管理狀況等進行的綜合評判。如何更加有效地發揮其作用,需要進一步探討和逐步去完善。

關鍵詞:國資監管績效評價應用

開展企業績效評價是國際上一些國家加強國有企業管理的普遍做法,只是方法不盡相同。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與經濟管理體制相適應的國有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也逐漸得到了發展、完善,但在評價結果的應用中卻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如何拓展績效評價的應用、更加有效地發揮其作用,值得探討。

一、國資監管的歷史沿革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這次會議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決策,決定進行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相應地,企業績效評價體系開始出臺。財政部于1995年制定了《財政部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1999年財政部、國家經貿委、人事部和國家計委聯合了《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及《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操作細則》。經過三年多的評價試點和試行,財政部、國家經貿委、中央企業工委、勞動保障部和國家計委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操作細則》進行了修訂,并于2002年重新頒布了《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操作細則(修訂)》。2003年國資委成立時,國務院在“三定規定”和《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中明確規定,要建立企業績效評價體系,開展所出資企業綜合評價工作。經過三年的實踐,國有資產監管體系框架已初步建立,各項基礎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但是對國有企業包括中央企業經營行為的引導力度依然不夠,一些企業只重視當期利潤目標,忽視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培養,短期行為比較嚴重。為了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引導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健康發展,需要一套全面評判企業盈利能力和資產運營質量,診斷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引導企業正確經營的綜合績效評價體系。基于這樣的背景,國務院國資委研究制定了《中央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并于2006年4月7日以國資委令第14號頒布,又一新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手段呈現在大家面前。

《中央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是根據出資人監管工作需要制定的,所規定的企業綜合績效評價體系具有綜合評判、分析診斷和行為引導三大功能,充分體現了全面性、綜合性與客觀公正性的特點:一是以投入產出分析為核心,分析出資人資本的回報水平和盈利質量,這是出資人資本屬性的內在規定。二是多角度綜合評價,其中:財務績效的評價包括了企業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和經營增長四個方面,以綜合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對管理績效的評價包括了企業戰略執行能力、經營決策水平、風險控制能力等八個方面,以全面反映企業的管理水平。三是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評價體系將企業經營績效分為財務績效和管理績效兩個方面,分別設置定量財務指標和定性評議指標予以反映,以克服單純定量評價的不足。四是運用行業標準進行評價,包括國內標準和國際標準,這一方面可以增強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導企業開展對標活動,尋找自身差距,并向國內、國際先進標準看齊。

二、當前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的應用情況

目前,企業綜合績效評價主要應用在企業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和企業財務監督工作方面。過去的經濟責任審計在評判企業經營者任期經營業績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而將企業綜合績效評價運用到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可以為綜合評判經營者的任期經營業績提供基礎,從而有利于形成客觀、公正的審計結論。因此,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是企業負責人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在財務監督工作中應用綜合績效評價手段,主要是根據企業經審計的財務決算報表實施年度績效評價,以進一步檢驗企業的經營成果,診斷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揭示經營風險,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引導企業健康發展。

三、財務監管手段與綜合績效評價的結合

為了推動企業“規范、科學、穩健、高效”的發展,國資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監管手段,完善了出資人監管工作體系,有財務預算、財務快報、財務決算、財務審計、績效評價、業績考核等等。但在這個內在聯系非常密切的過程中,卻缺少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去貫穿整個過程,使之無法相互銜接、無法形成合力、無法發揮更好的作用。如何完善事前引導、事中控制、事后監督(財務預算、財務動態監測、財務決算)的財務管理體系,目前來看,憑借績效評價所獨有的特點,采用績效評價無疑是最好的手段。

對財務預算進行績效評價,可以從企業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和經營增長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客觀、公正地指出存在的問題,反饋意見,以便企業進行調整和控制。同時,計算績效改進度,若大于1說明企業財務預算基本合理;若小于1說明企業預算過于保守,從而進一步驗證預算的科學性。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需要下定決心建立一套科學的預計標準值與之配套,從目前預測能力看是沒有問題的,主要是解決觀念的問題。

在財務動態監測中引入績效評價,是指對企業季度報表進行評價,將得出的結果與財務預算評價結果進行對比,如果結果相近則說明企業運行較為正常;如果結果偏離較大則要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特性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一方面警示企業采取相應措施;另一方面可以作為預算調整的依據。

對財務決算進行績效評價除前述的作用外,還可以綜合評判企業財務預算的科學性和預算執行的有效性,更為主要的是可為業績考核提供有力的保障。業績考核是出資人對經營者所下達的最低完成指標,但在過程中往往出現企業根據業績考核目標倒擠財務預算的現象,使財務預算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根據業績考核目標進行報表粉飾,使財務決算失真。利用績效評價評判企業經營成果,有利于企業從主觀上真實反映經營成果。

隨著經濟市場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科學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日益重要。績效評價工具憑借其特點,其應用范圍將更為廣闊,不僅在財務監督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經濟結構調整、收入分配、發展規劃、人事任免、投資評審等領域以及企業集團內部運用綜合績效評價手段實施子公司監管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需要逐步去完善。

【主要參考文獻】

[1]孟建民.中國企業績效評價.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張金鎖,沈建山,呂春曉,李燕梅,薛力.國有資產經營績效評價方法探析.國有資產研究,1998,(2).

[3]馬國芬.構建戰略績效評價體系.出版經濟,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