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建筑經濟思考論文
時間:2022-04-01 02:43:00
導語:私營建筑經濟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中所稱私營建筑經濟是指:純粹私營經濟+國有或集體經濟中屬于私營經濟的成份+名為國有或集體實為私營的建筑經濟。一、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一)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是我國私營經濟大發展的必然要求私營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支撐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緩解城鎮就業壓力和分流農村富余勞動力的重要力量和重要來源。改革開放20年來,非公有制經濟在并不寬松的市場環境下,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7%,明顯高于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速度(集體經濟8%,國有經濟4%)。1993-1996年間,私營經濟的工商稅收增長5倍以上,已經成為各級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勞動就業的重心已向非公有經濟轉移。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私營經濟、個體經濟等非公有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使我國所有制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了條件。由于建筑業和建筑產品具有特殊性以及“所有制歧視”的存在等原因,使得私營建筑經濟發展與私營工商業相比相對滯后,嚴重制約了建筑業的發展。但是,私營經濟的發展必然要求并促進私營建筑經濟的發展。(二)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是建筑業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1、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是由建筑業具有“二元性”特點所決定的。建筑業的“二元性”特點表現在:(1)一方面,國家把建筑業與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制造并列,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但另一方面,建筑業又屬于競爭性行業。1984年,在全國城市經濟中,建筑業率先進行了改革,建筑業企業被率先推向市場。十幾年來,國家不僅沒有給建筑業以優惠政策,而且仍然將之作為完成基本建設任務的“工具”,在資源配置、價格改革、政策法規制定和建筑市場規范等方面嚴重滯后,使建筑業企業在“壓級壓價、墊資承包、拖欠工程款”的惡性競爭環境下艱難度日。(2)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大批工業、能源、交通等重大建設項目的建設,尤其面對國際建筑市場的競爭挑戰,對建筑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建筑業從整體上說,仍然屬于勞動密集型、粗放型產業。建筑業仍然沒有擺脫“四低一易”的特點:即資本有機構成低、生產工業化程度低、服務社會化水平低、建筑市場準入的門檻低。因而使得私營建筑業企業容易進入建筑市場,容易完成資本原始積累。(3)一方面,公有建筑經濟(國有+集體)在建筑經濟總量中仍然處于主體地位,還在發揮著主導作用。但另一方面,大多數國有建筑業企業產權不明、權責不清、包袱沉重、虧損嚴重、效益低下;而私營建筑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就是政企分開、產權明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在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并日益顯示出其生機活力。私營建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國有建筑企業改革形成了“倒逼機制”。而產權改革是改革的關鍵,國有建筑企業的前途取決于產權改革的成敗。因此,私營建筑經濟是建筑業深化改革的結果,反過來,發展私營建筑經濟又促進國有建筑企業的改革。總之,由于建筑業屬于一般競爭性產業,國有經濟要逐步從這一產業退出,為私營建筑經濟的發展留下更大的空間;由于建筑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為私營建筑經濟的市場進入創造了有利條件;再加上私營建筑經濟較國有經濟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因此,發展私營建筑經濟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建筑業生產力的二元性決定了所有制的二元性,即必須在發展國有建筑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2、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已經具有較為深厚的現實基礎。就量的概念而言,在建筑經濟總量中,非國有經濟已經占有較大份額。據統計,在1997年建筑業總產值中,非國有經濟所占比重已達到63.7%。私營建筑經濟的現實基礎更主要地還表現在質的方面:(1)近幾年新成立的一批建筑業企業,尤其建筑裝飾裝修、地基處理、綜合布線、建筑防水、消防工程施工等專業企業,成為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的最具活力的重要力量。(2)在國有建筑經濟中孕育著私營建筑經濟的成份。國有企業通過改制,使“原國有企業”已經改性,從而增加了私營建筑經濟的成份。有的已經上市,其產權已屬股民所有;有的已由職工一次性買斷,變成民有民營企業;有的由職工參股;有的實行租賃、承包經營,特別是有的經營者買斷了中小國有尤其是集體建筑企業,變成了私營企業。此外,在國有建筑企業中,還存在著如下三種情形:一是一些企業經理以改制為名,將有效的國有資產“重組”,成立新的公司,由自己或親屬控股,并兼任董事長或總經理。他們將以國有企業名義承包的工程,尤其是資金到位、利潤豐厚的“肥活”,交由“自己”的公司施工。這樣實際上是將企業的有效資產和利潤實現了由“公”到“私”的“雙轉移”。二是一些國有建筑企業的項目經理,以項目經理負責制為名,打著國有企業的招牌,只負盈,不負虧(實際也負不了虧)。項目盈了,狠撈;項目虧了,也撈。導致國有企業普遍存在寺廟窮、和尚愁、方丈富的現象。三是一些企業之外的人,以國有企業某某工程處或項目部的名義,以交上一點象征性的“管理費”為條件,掛靠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牌子,冒國有之名,行個人之實。這些現象的存在,事實上使許多國有建筑企業包括一些國有大中型建筑企業已經成為一捅即破的“空殼”。國有建筑企業中存在的為數不少的這些人,實際上成了國有建筑企業為自己培養的“掘墓人”。就是這些人,就是利用這些手段,在幾年中就迅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3)大量存在的名為國有或集體,實為私營的建筑企業已經成為私營建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3、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有利于加強建筑市場管理,有利于消除私靠亂掛、出賣資質、墊資承包、壓級壓價、拖欠工程款等建筑市場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利于規范建筑市場秩序。(三)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符合發達工業化國家建筑業發展的規律從發達工業化國家建筑業發展的規律來看,私營建筑經濟應大力發展,國有資本可以從建筑業產業中退出。如日本在明治時期及其以前創立的23家主要建設公司中,有22家屬私營企業,占96%,只有大成建設公司由大侖組商會(屬行業協會團體,而非政府)創立。私營建筑企業由于自身具有靈活的機制和旺盛的生命力,而經久不衰。被稱為日本五大超級建筑公司的清水建設、鹿島建設、大成建設和大林組已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竹中工務店創立于1610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雖歷經滄桑,但至今仍然保持著蓬勃生機。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幾十年前就基本上沒有了國有建筑企業。我們也應當結合建國以來建筑業的發展史,認真研究國外的做法,改造我們的建筑企業所有制結構。二、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的主要障礙、政策措施及發展趨勢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具有客觀必然性。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私營建筑經濟在其發展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阻力,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一)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的主要障礙1、從外部來看,主要存在著觀念和市場環境兩大障礙。觀念障礙———概括起來有“三論”,它是制約中國私營建筑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具體表現為:(1)“對立論”,即不能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私營經濟發展的大趨勢,而把私營建筑經濟看作“異己”,加以排斥;(2)“擔心論”,即擔心私營經濟發展過快,會影響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擔心工程質量干不好、債務債權還不了,等等;(3)“唯心論”,即看不到私營建筑經濟發展已經具有雄厚的現實基礎,或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更看不到私營建筑經濟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市場障礙———概括起來是“三個缺乏”。(1)缺乏有效保護私營建筑經濟合法財產的法制環境。尤其一些管理部門對私有建筑企業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集資、亂報銷的“五亂”現象比國有企業更嚴重。(2)缺乏平等競爭的政策環境。在市場準入、資質審批、招標投標等方面,私營建筑企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所有制歧視。(3)缺乏提供服務的社會環境。目前,私營建筑企業在銀行貸款、員工培訓、職工職稱評定、申報戶口等方面受到不應有的、很“嚴格的”限制。思想認識和市場環境存在的種種障礙,嚴重阻礙了私營建筑經濟的大力發展。2、從私營建筑經濟自身來看,制約發展的障礙主要表現為“三大缺陷”:(1)家庭化的管理模式和獨裁型的決策方式,難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在企業發展初期,權力高度集中的家庭化管理模式和個人專斷的決策方式,能夠高效地利用有限資本,調動家庭成員的積極性,加速資本原始積累。但是,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后,任人唯親的用人制度,使得私營建筑企業在家庭關系之外難以培植新的動力主體;個人專斷的決策方式,由于受經營者自身知識、信息等方面的局限,而難以作出更正確的決策。因而,制約了企業的規模發展。(2)較小的經營規模和單一的組織形式,難以適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場的競爭環境。一是私營建筑企業的發展滯后,規模很小。二是私營建筑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是獨資企業或合伙企業,在融資能力和擴張能力方面受到限制,制約了企業規模難以迅速擴大。因而,使得私營建筑企業在抵御經營風險,參與市場競爭方面缺乏實力。(3)經營策略上的短期行為及較低的技術和信用,是造成私營建筑企業承攬工程難的重要原因。我國私有建筑企業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為比較嚴重。有的私營建筑企業不是依靠加強科學管理,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工程質量,降低經營成本來獲得經濟利益,而是通過偷工減料、偷稅漏稅等各種不正當手段牟取利益,直接影響了私營建筑企業的信用和形象。(二)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的對策與措施1、抓認識。就是要用黨的十五大關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全新觀點,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要把發展私營建筑經濟提高到國有建筑企業改革能否深化,建筑業能否真正成為支柱產業的高度上來;要把發展私營建筑經濟提高到能否抓住歷史機遇,使建筑業得到大力發展的高度上來;要打破束縛私營經濟發展的框框,只要不違背法律政策,就不要做任何限制。2、抓改革。就是要深化國有建筑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國有大中型企業改制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重點是改革產權制度,實現制度創新。國有小企業可以采取出售、兼并、租賃、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加快放開搞活國有小型企業的步伐。從而為私有建筑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3、抓政策。就是要全面落實發展私營建筑經濟的政策。一是加強法制建設。制定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的規劃,為長期以來名不正、言不順的“戴紅帽”私營建筑企業“摘帽”正名,還原其本來面目,確立其法律地位,從而最大限度地解決和發展私營建筑生產力。二是制定一切有利于私營建筑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要為私營建筑企業在工商注冊、資質審批、招標投標、跨地區跨部門施工、工程質量評優、企業貸款、企業改制,尤其是私營企業兼并、參股、收購國有中小建筑企業等方面,創造一視同仁、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三是破除所有制歧視,強化服務意識,提供各種咨詢服務,為私營建筑經濟的大力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4、抓規范。就是要以克服私營建筑經濟自身存在的缺陷為重點,抓規范。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國家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這就要求我們,一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和導向作用,引導私營企業明確市場定位,確定經營策略,壯大經濟規模,適應市場競爭。二是要加強工商、稅務、審計和工程質量監督,提高工程監理覆蓋率,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充分運用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等綜合手段,消除私營建筑企業自身存在的偷工減料、偷稅漏稅、掠奪經營、忽視質量等行為短期化問題,促進其向合法化、規范化方向發展。三是要改變私營企業傳統落后的經營管理方式。(1)在產權制度上,要從獨資企業單一主體的產權結構向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責任等多元化產權制度過渡;(2)在企業管理上,要從傳統的家庭化管理模式和獨裁型決策機制向科學化現代化管理過渡;(3)在企業規模上,要從以中小企業為主逐步向公司化、集團化方向發展;(4)在經濟增長方式上,要從勞動密集型、粗放型逐步向技術管理密集型、集約型過渡;(5)在企業擴張上,要從僅僅依靠“一家一戶”的資本積累轉移到依靠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實行多元化融資上來;鼓勵私營建筑經濟參與國有建筑企業的產權流動、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在推動國有建筑企業改革的同時,壯大和發展私營建筑經濟。只要政策允許,并正確引導,這些“戴帽”的、“掛靠”的私營經濟成份必將象火山爆發一樣,迸發出巨大的能量,使私營建筑經濟得到大力發展,進而推動整個建筑業的迅速發展。(三)我國私營建筑經濟的發展趨勢我國私營建筑經濟的發展,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我國整個私營經濟的發展狀況;二是我國整個建筑業的發展狀況。只有整個私營經濟和建筑業都發展了,才能為私營建筑經濟的發展創造條件。1、私營經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我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長期存在。對我國私營經濟的存在期限,十二大后認為“從大局看,不用擔心”,十三大報告認為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始終,十四大報告認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共命運,十五大報告認為與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同興亡。這充分說明了我國私營經濟存在的長期性。2、建筑業作為國有經濟的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將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而進入長期、穩定發展的時期。縱觀工業化國家建筑業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建筑業的發展同工業化進程密切相關。工業化前,由于以農業為主體,因而不具備大力發展建筑業的要求和條件;工業化初期,以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快速發展,建筑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工業化階段,以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在經濟中占主體地位,本階段建筑業總量進一步加大;后工業化時期,以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比重下降,隨之,建筑業作為國有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的歷史使命也將完成。我國正處在農業國逐步轉變為工業化國家的歷史階段。在這個較長的歷史發展階段,建筑市場潛力巨大,建筑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3、私營建筑經濟作為我國整個私營經濟和整個建筑業中的一個很活躍的部分,也將長期存在并得到大力發展。如果把改革開放初期到1997年的20年間私營建筑經濟從無到有、基本完成原始積累作為“孕育”階段的話,那么,以黨的十五大為標志到下個世紀的前20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隨著私營經濟、私人投資的發展和增大,私營建筑經濟將進入一個大發展時期。我國私營建筑經濟經過改革開放以來20年的孕育階段,已進入大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一是隨著我國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加,為建筑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樣有利于私營建筑經濟的發展。二是私人投資的日益加大,將有利于私營建筑經濟擴大市場占有率。因此,這一時期,私營建筑經濟的發展速度將明顯加快,經濟規模將迅速擴大。這一階段大致用20年的時間,即到2020年,我國私營建筑經濟規模總量將與國有建筑經濟規模持平。從2020-2050年,我國將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私營經濟持續發展。私營建筑經濟將作為國內建筑市場的主力軍而進入規模發展階段,就其經濟總量來說,已超過了國有建筑經濟;國有建筑經濟由于國有資本的逐步轉移等原因,而呈下降趨勢。國有資本是否要象發達工業化國家一樣從整個建筑業中退出,那將是下世紀中葉之后的事情了。誠然,上述對我國私營建筑經濟歷史發展趨勢的描述,是建立在十五大關于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經濟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我國私營經濟將持續快速發展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我國私營建筑經濟已經孕育成熟、將要大發展基礎之上的。而發展趨勢中各階段發展周期的長短,取決于我國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時間表,并隨著改革進程的調整而進行調整。參考文獻:[1]馬洪.王夢奎主編.中國發展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選:中國私營個體經濟的現狀與對策.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2]張岳東主編.日本的建設業.中國計劃出版社,1988.7.[3]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資料,1999(1).c
- 上一篇:論貿易轉型美好前景
- 下一篇:農業局棉花生產走向影響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