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企業管理范文

時間:2023-03-27 03:20: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私營企業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私營企業管理

篇1

【關鍵詞】企業管理 人力資本 人本管理

一、以人為本管理的經濟學解讀

1、以人為本范疇中的“人”的內涵。以人為本范疇中的“人”的內涵,可從五個層面上進行理解。第一,以人為本的“人”是大寫的“人”,即社會關系中的人。第二,在社會經濟關系中(或曰從政治經濟學視野看),這個人便成為一個“經濟人”,或曰經濟關系的人格化。在資本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即為資本家,而在勞動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即為勞動者。在當今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中,這個人就是自主勞動者。第三,從經濟人的角度思考,這個人還必然是普遍具有利益取向的人,這種利益取向沒有高低之分,完全是平等的。第四,以人為本的“人”具有普遍理性,雖然這種理性會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理性是人的天賦資源,任何正常的人都會利用這種資源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第五,以人為本的“人”的最高層次即為自由、全面發展的人,一切人都歸為勞動者,勞動者便從自主勞動轉化為自由勞動者。關于自由勞動者,馬克思有一段經典性概括:(1)勞動具有社會性;(2)勞動具有科學性,同時又是一般的勞動,是這樣的人的緊張活動,這種人不是用一定方式刻板訓練出來的自然力,而是一個主體,這種主體不是以純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現在生產過程中,而是作為支配一切自然的那種活動出現在生產過程中。

2、人力資本的作用。人是客觀經濟活動的主體,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人是活的生產要素。從價值形態看,人也是一種資本。20世紀60年代。舒爾茨等人創立了人力資本理論,著重從對勞動力投資角度分析了人力資本的作用。舒爾茨將人力投資分為五類:醫療和保健;在職人員培訓;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學習和技術推廣項目;變換就業機會的遷移。他認為“通過向自身投資,人民能夠擴大他們得以進行選擇的范圍,這是自由人可以用來增進自身福利的一條道路”。人力資本論強調知識技能的提高,突出教育、培訓、醫療保健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主張人的流動,反映了科學技術發展和工業化社會的實際,對現代社會中人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重大影響。盧卡斯建立了兩資本模型和兩商品模型,強調知識技能教育對人力資本積累和經濟增長有重大作用,知識技能既可從正規的學校教育獲得,也可通過非正規的校外教育即邊干邊學中獲得,從而進一步拓展了人力資本形成的途徑,形成了校內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的科學理念。

二、實施人本管理是現階段我國私營企業持續發展的必要選擇

1、實施人本管理是當代中國的民營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中國的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時勢造就了民營企業的有利環境、智慧和膽識造就了民營企業發展的靈魂。競爭造就了民營企業沉浮的內涵。當代中國民營企業的地域性特征突出,在創業初期,憑借著地方的資源、政府的呵護、相對低廉的勞動力供給等有利因素很快立足,其中創業者的膽識、勤勞和眼光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時至今日,民營企業所面臨的內外環境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生產經營的規模化迫使企業的管理工作必須科學化,現實要求企業對人的管理應該體現人本化。所以,僅靠過去的做法完全解決不了企業發展所面臨的諸多現實問題,單靠家長式的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市場化的變革要求,在眾多的家族式企業中尤其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處理好勞資之間的關系,這是當代中國的民營企業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問題。

2、民營企業實施人本管理,是由我國的具體國情決定的。我國非國有經濟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產物。從歷史上看,國有事業、企業長期承擔著勞動力就業安置的重要任務,由于體制原因造成了“低工資,高福利”的傳統工資體制的色彩;同時,國有企業職工有職代會、工會的保護,更易產生主人翁責任感。而民營企業的職工不能享受與國有企業職工同樣的福利待遇。企業與員工的關系,基本上是一種雇傭與被雇傭、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民主性、透明性、公正性等有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往往得不到體現、更沒有保障。在這一背景下,民營企業加強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3、民營企業實施人本管理,是信息時代管理方式變革的需要。所謂“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即以信息、技術、人的創新能力等無形資源為主導資源的社會和時代,其中又是以信息技術使用為核心,并由此帶來社會經濟生活的深刻變革,也必然導致管理方式的深刻變革。據分析,美國經濟增長中科學技術的貢獻率在20世紀80年代為6o%-80%,信息高速公路開通后,提高到90%左右。信息技術的使用,打破了傳統管理模式的均衡,它改變了企業原有的業務結構、溝通方式和協作方式,擴展了企業的知識面和信息面,加快了商業活動的節奏和步伐,由此也迫使企業必須在管理方式上進行變革。

正如“管理之父”P.德魯克所說:“兩個大致相同資源的企業,管理良好的所產生的效益是管理不好的10倍,管理失誤必然效益不好甚至導致企業破產”。近年來有人分析,全球最具競爭力企業的成功經驗第一是創新,第二是創新,第三還是創新,因此挑戰給中國企業造成的巨大壓力轉化為求變的動力,要想實現企業的發展就必須要實現管理創新。

三、民營企業人本管理的路徑選擇

1、樹立以人本管理為中心的觀念,尊重人才,重用人才。人是唯一能動的資源要素,是第一資源,人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資源,不僅能動地支配、運用生產資料,生產預期產品創造價值,而且帶來新的價值增值,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決定性要素,管理人重于管理物,企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的一個細胞,在企業經濟運行過程中,必然發生人和人的關系,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與企業發展前途命運舉足輕重。提高人、完善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人本管理的首要任務,是現代企業的目標之一,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創新。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嚴和做人的基本權利。人們常常把尊嚴看作比生命更重要的精神象征,一個得到尊重的人,他會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當他的工作被充分肯定和尊重時,他會盡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應盡的責任,重用人才,貴在用人不疑,將權力下放給下屬,讓其發揮主觀能動性,但卻不下放責任,承擔責任的永遠是經營者。

2、逐步完善管理機制,形成情、理、法三者統一的管理機制。企業管理機制是企業管理系統內各個系統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方式、規律及管理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在現代管理理論中,一般較為注重制度的約束與調節、經濟的制裁與激勵。雖然動機激勵理論模式也重視對人們心理需要,但其根本目的在于“治身”。而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則更強調“治心”,注重心統性情,是以感情為主體的情感與理性的統一,尤其把人情以人倫為本質,以心意感通為原理,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特征。當然,不可忽視中國傳統管理文化中缺乏制度和經濟性結束的弊端。但在建立和強化制度與經濟約束的過程中,必須與“得人心”的管理融合起來,即情、理、法的融合,使企業不僅成為一個經濟實體,而且成為一個情感實體。在中國的企業管理中,人們不喜歡冷冰冰的管理,以情感為基礎的人倫式上下級關系往往能“得人心”,有時能收到預想不到的良好管理效果。管理者真正“得人心”,就要求管理者先正己心,再正人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達到“萬眾一心”的境界。要“得人心”,就要求管理者對管理對象的“人情溝通”;一個“不通人情”的管理者肯定不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當然,這種人情味的追求必須以嚴明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權威為基礎,即形成情、理、法三者統一的管理機制,以防止人情與權術的混淆。

3、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價值分流。現代企業理論指出,所有的激勵方式都是以競爭激勵為基石的,因此,在企業管理中,最關鍵也是最根本的就是人才的競爭。競爭可以使人產生危機感,緊迫感,使員工隊伍始終處于激活、競技狀態,競爭可以使員工發揮自覺性、主動性和最大的潛能,讓人才脫穎而出。在這種機制下,可以使每個員工都能更快地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清楚地認清自己的位置、發展與前景,以積極的心態虛心學習競爭對手的長處,不斷完善自我,并在競爭中使自己強大起來,在整個企業營造一種創新的環境和激勵的氛圍,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單一價值取向不僅造成人才浪費,而且容易孳生腐敗。而實行價值分流,即讓價值多元化可以針對員工的價值取向建立多種評價體系,使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處于不同崗位的人都能夠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設計,都能看到自己的前途,都有一個奮斗目標。通俗地說,價值分流就是要使每一個人都樂意去做自己最喜歡并擅長的工作,真正做到人盡其材。企業實現價值分流,關鍵要把握三點:一是使員工的經濟利益隨企業的發展而同步增長;二是進行科學的崗位設計和職業生涯規劃,力爭使每一個人做他喜歡并擅長的工作;三是使每個人的能力隨企業的發展而不斷提高,使人力資本不斷增值。

4、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是人本管理的環境,又是人本管理的內容及衡量標準。人際關系好壞、和諧與否,對企業人本管理的順利運行,對企業及員工的成長與發展至關重要。人們在一定的組織中生產、生活,就必然要同其他人結成一定的關系,不同的人際關系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人際關系影響人的身心健康。良好人際關系,會使人心情舒暢,工作愉快。人際關系還影響個體行為,人的行為,無論好壞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周圍人及其人際關系的影響,個體行為是組織行為的細胞,直接影響組織內部的團結協作、互助互愛;人際關系影響企業的凝聚力,不同的人際關系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如果企業中人與人關系融洽和諧,人們就會熱愛這個工作集體,企業的凝聚力因為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而增強。人際關系影響企業的工作效率,人際關系直接影響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這正是企業存在與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所在。

【參考文獻】

[1] 陳嬈燕:人本經濟簡析,《改革與戰略》2006年第10期。

[2] 蔣曉惠:以人為本-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經濟研究導刊2006、2。

[3] 李鑫、何葉:人本思想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分析,商業研究2006、01。

篇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私人投資辦企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私營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私營企業為創造稅收、繁榮經濟、增加就業等方面作出了一定貢獻。但在私營企業的發展中也看到,只有少數企業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原始積累,發展為規模大、管理規范、資本雄厚、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相當一部分私營企業處于“高出生與高死亡率”狀態。影響私營企業發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內部因素,其中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是影響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分析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特征,探索財務管理與理財環境影響的關系,有助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促進私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因素

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是受理財環境制約的,研究理財環境各因素變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是為了分析財務管理的發展規律,尋求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途徑。影響我國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因素有宏觀方面也有微觀方面的,各種因素縱橫交錯、互為條件、相巨制約。

(一)宏觀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

宏觀社會環境包括國家經濟政策、產業政策、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市場狀況等。宏觀社會因素的正面刺激作用是因為地方政府對私營經濟鼓勵態度更為明顯,地方政府各種優化環境,促進私營經濟發展的經濟政策出臺,經濟結構中的市場化成分進一步提高。金融市場進一步完善,融資“不以企業性質論長短,一視同仁”,為私營企業調節資金余缺,進行資本投資提供便利。稅法和公司法等法規不以所有制性質實行差別待遇,為私營企業市場公平競爭、規范管理活動起到推動作用。負面作用包括政府有關部門對私營經濟意識形態方面排斥力仍大,政府經濟主管部門和執法、監督部門在掌握政策中對私營企業“寧左勿右”,“寧緊勿松”,公共經濟資源分配中的差別待遇仍然存在,金融業的信用貸款仍不向私營企業開放,企業融資渠道少,融資總量有限。這些負面影響導致私營企業不敢冒然擴大投資,對外投資也信心不足,宏觀社會環境因素的變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地位職能作用,及活動空間有直接影響。

(二)微觀環境因素的影響

私營企業組織形式、結構、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業主及財務人員素質狀況、企業文化均影響企業的財務管理發展。

1、組織形式的選擇不同類型的企業,其資本來源結構不同,企業所適用的法律方面有所不同和差別,財務管理活動開展的空間范圍也不同。私營企業選擇有限責任公司這一組織形式的居多,但大多私營企業是親戚、家族、朋友合辦的企業,這類企業在建設初期情義代替規章制度。企業組織形式不同,其資本結構也不同,資本結構和組織特點影響企業財務監督模式和財務管理的具體內容。

2、業主素質:私營企業業主往往既是投資者又是經營管理者,他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財務管理活動的開展。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能否實現取決于業主在韜略上把握控制、監督理財的素質。

3、企業文化。業主在企業文化的形成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又影響財務管理人員選拔使用,財務管理職責權限及財務信息在企業管理中的披露程度。企業文化還在一定程度上是吸引和穩定財務管理人才的重要因素。

4、科技發展狀況。高科技私營企業里,人力資源是企業的重要資源,企業的發展壯大要靠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所以科技發展狀況影響企業管理機制和利潤分配機制,也影響財務管理的職能作用發揮。

在客觀和微觀兩方面的影響因素中,微觀因素對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刺激作用更大。以下側重從微觀環境因素著手,分析不同環境因素影響了財務管理的特征。

二、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特征

企業只有在理財環境的各種因素作用下實現財務活動的協調平衡,才能生存和發展。私營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來源,財務監控模式方面有共性的一面;但因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層次的私營企業的內部環境因素不同,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也不同,呈現著階段性的特征。

(一)小規模、低層次私營企業的財務管理特征

小規模私營企業由于投資規模小,自有資金有限,企業經營管理層次低,產品科技含量。員工素質不高市場競爭力有限。這類企業的財務管理主要有以下特征。

1、憑經驗決策,財務管理地位不高小規模非科技型私營企業,其決策模式主要為經驗決策。私營企業在經營決策方面有著高效率的優勢,但決策程序較粗糙,決策所需信息中,相當程度仍使用以供銷人員為主體的偶遇式的市場信息收集方式,信息的收集處理利用并無規范的規則,財務人員參與收集分析信息極小,決策信息準確度較差,決策的可靠度低。企業財務管理未受到重視、財務管理在業主以外的管理中影響不大、地位不高。大部分小企業本配置獨立的財務管理機構或人員,財務人員被當作“記帳”員,主要負責對外提供財務與納稅報表。

2、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低,財務管理職能作用不大私營企業在發展初期,人與人的關系基于血緣關系和地緣聯系,對團體以外的人天然的不信任。在財務這一敏感部門,“忠誠度”成為用人的重要標志,無血緣、鄉緣關系的財務管理能人群體很難與家族勢力平衡。所以,在小規模低層次的私營企業,真正的財務專業人才很難留住,財務人員大多未經正規的專業培訓,缺乏財務管理的能力,難以為管理高層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

3、業主“說了算”,財務管理內容單一中國的私營企業在其發展的初級階段,表現出個人專權和家族控制的特色,80%以上的資產集中于創業者身上,董事長兼總經理是普遍現象。企業的資金籌集、使用由老板說了算。權力集中的家族式的經營,使財務管理也高度集中。不少小型私營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僅限于財務控制,即財務部門通過控制財務收支和分析檢查財務指標完成情況來監督企業本身的經營活動,降低產品成本,增加企業盈利,協助業主實施財務監控。

(二)大型、高科技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特征私營企業完成原始積累發展到一定規模(資本千萬元以上),企業的發展順靠科技與管理人才,企業管理也較國有企業創新快,財務管理活動呈現著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特征。

1、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明確,財務管理受到重視所有制結構決定了私營企業的經營以追逐利潤為目標。在這一總體目標的指導下,企業的各個部門包括財務管理部門都努力工作,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同時私營企業資產達到一定規模后,企業生產和經營各個環節都是面向市場的,財務工作也處處體現了市場對于企業資金的籌集和運用的深遠影響。企業正是通過財務管理的統籌安排和統一協調將內部形式上相互隔離但內容上緊密相關的各項決策過程結合起來,以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在這種巨大的外在壓力作用下,私營業主及高層管理者不得不重視財務專業人才的作用,不少大型私營企業專設的財務管理機構并賦予應有的權力和手段,實現合理籌集資金有效運用資金,加強財務分析與監督的目的。

2、激勵機制靈活,財務管理工作創新不斷在相當一部分大型私營企業中,財務人才在財務管理職位上受到重視,企業業主認識到。企業所需要的不再僅僅是“記帳”的人,而需要理財能人。加上私營企業在資產達到一定規模后,受到更大的外部壓力而需淡化家族色彩,以適應嚴厲的法律,政策環境和社會輿論。拋棄“上陣親兄弟,打虎父子兵”的陳腐觀念,超越了家族式經營的原始積累階段,并以其靈活的人才聘用機制,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占了先機。為吸引和穩定高水平人才,私營企業在激勵機制和企業文化建設上下功夫。二些大型、高科技私營企業以“績效股”、“認股權證”、“年薪”、“津貼”等褒賞企業有功之臣的激勵機制,有效地推動了管理人員在管理方面不斷創新,開拓進取。財務能人不再僅僅是“聽老板的話,記好帳,守好財”那類人,而是精于管理,善于開創,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能為企業發展出力的專業人才。財務管理工作與國有企業相比,少了框框的限制,更容易創新發展,各種財務戰略管理方法手段,更容易被采納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市場觀念,競爭觀念,開放觀念更容易被財務人員接受。

3、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財務控制分析職能突出大型、高科技私營企業,通常會形成一定授權經營機制,從而形成業主以外的管理層,但大部分私營企業財務管理仍信奉“穩定優先、兼顧效率”原則,實行集權型管理。“在企業統一籌劃。監控之下,對所屬分公司、部門的財務活動實施有效的管理,并通過健全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堵塞漏洞,保證資金安全有效使用。這種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在私營企業集團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統籌規劃,集中有效財力開發產品、搞大項目,占領市場,促進資本原始積累,制止資金浪費,確保集團資產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相適應,企業財務控制和分析職能得到了強化,財務管理部門制定控制標準,分解落實財務責任,實施追蹤控制,及時調整誤差,分析產生的差異,為考核評價財務活動提供信息。同時,公司財務人員參與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對企業的決策和運行實行動態管理和制約,促使企業經營獲得高速穩健的運行。

我國大型私營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雖然有所改進,財務管理也受到業主和管理當局重視,但從總體上看,仍處于低效率低水平階段。財務管理工作與私營企業日益發展壯大的要求不相適應。要使我國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為企業的穩定增長、長遠發展和使企業具有強壯生命力和優越的競爭力作出更大貢獻,就應進一步優化企業理財環境,突出財務管理的戰略地位,健全財務管理機構,并將其放在高層管理的位置上,賦予財務管理部門更大的權力和責任。要按市場經濟的要求,進一步轉變觀念更新內容、轉變職能,建立健全財務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理財的積極性、創造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私營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特性的思辯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特性,是指財務管理系統中目標要素的內在的、固有的、質的規定性。筆者認為,從系統論的基本原理來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征:

1.系統性。系統性是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要素對財務管理系統內的其他要素及有機構成具有終極導向性。也就是說,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管理系統的出發點和歸宿,目標的設置,應以系統整體最優化為首要原則。因此,財務管理目標不僅應兼顧利益主體各方的利益,達到系統最優化,而且應引導企業財務行為在持續經營期內始終服務于其財務管理目標,避免短期行為的發生。在各種財務管理目標模式中,企業價值最大化基本符合這一特性;而利潤最大化具有短期行為,不符合目標終極性,股東財富最大化僅注重股東利益,也不符合系統最優原則。

2.相關性。相關性是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系統內其他要素的范圍及口徑一致、協調和有機關聯,達到系統最優化目標。具體地說,就是要與企業理財主體空間范圍相一致,與企業所處的理財環境相適應,而且兼顧、協調各種利益主體的利益。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能夠滿足這一要求。而股東財富最大化卻混淆了企業和股東的關系,一個理財主體的財務管理是為了實現另一個理財主體的財富最大化,這從理論上無法解釋。財務管理環境對其目標模式有重大影響,目前我國現代企業制度還未真正、完全地建立起來,選擇企業價值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模式,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及可行性;而股東財富最大化模式僅適合于上市公司,而且只注重股東利益,對企業其他關系人的利益不夠重視。況且股票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并非是公司所能完全控制的,把不可控的因素引入理財目標,顯然是不合理的。

3.操作性。操作性就是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確定的方法是先進可行的,是可以操作的。操作性的關鍵問題在于計量。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模式操作性較強,但沒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問題,具有短期行為的傾向,而股東財富最大化模式以股票價格最大化為標準,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相關性和可行性不強。企業價值最大化模式,只能通過資產評估來確定企業價值的大小,并且確認成本較高,確認時間、確認范圍也受到一定限制。

4.效率性。效率性是指財務管理目標的設置,一定要考慮資金利用的效率,爭取資金利用效率最大化,這不僅有利于財務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有利于社會經濟資源的有效利用。企業價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只注重企業理財效果的最大化,而沒有考慮企業理財效果與其投入資本的關系,即理財效率的問題。而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模式,雖以每股股價為標準,但不同股票的每股含量在經濟上并不等量,所含有的凈資產和市價也不同,即換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及其股價在公司之間的橫向比較,因此,也難以促進社會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

通過以上評述可以看出,上述三種財務管理模式均存在著某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筆者認為,符合這四個基本特性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該是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

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最優選擇——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

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mevar)目標模式,是指企業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取最優化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及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追求一定時間內所創造的經濟增加值(eva)與投入資本(c)之比的最大化。eva是企業經濟增加值〔eva=ebit.(1-t)-kw.c,其中:ebit為息稅前利潤;t為所得稅率;kw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c為企業投入的平均資本〕。一般而言,通過一定技術性的財務調整,eva可近似等于生息債務與權益賬面價值之和。企業經濟增加值率(evar)可通過下列公式計量:

上述公式中,evat為第t年企業的經濟增加值;k為與風險相適應的貼現率;ct為第t年企業的平均資本投入;t為eva和c的具體時間;n為企業經營的持續時間。從上式中可以看出,企業經濟增加值率evar與eva成正比,與k、c成反比。在k、c不變時,eva越大,則evar越大;在eva不變時,k、c越大,則evar越小。若不考慮企業資本投入c的情況下,k的高低主要由企業風險的大小來決定。當風險大時,k就高;當風險小時,k就低。也就是說,企業經濟增加值,與預期的報酬成正比,與預期的風險k成反比。從財務管理假設可知,報酬與風險是同增的,報酬的增加是以企業風險的增加為代價的,而風險的增加將會直接威脅到企業的生存,企業經濟增加值只在風險和報酬達到比較好的均衡時才能達到最大。

在企業經濟增加值eva不變時,考慮企業的資本投入c,就可衡量企業資本增值的效率。若eva現值越大,而c不變或越小,企業經濟增加值率就趨向最大化;反之亦然。以企業經濟增加值率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具有以下優點:①考慮了取得報酬的時間,并利用時間價值的原理進行計量。而且經濟增加值的一個重要屬性是投資年度的eva的現值,等于其投資年度的npv(現金凈流量現值),而未來的企業現金凈流量現值之和就是企業價值。因此,這一目標模式包容了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模式。②科學地考慮了風險與報酬的聯系。③克服了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因為不僅目前的利潤會影響企業的經濟增加值率,預期未來利潤對其經濟增加值率的影響作用也會更大。④將經濟增加值的現值與投入資本的現值進行比較,可評價和分析企業資本增值的效率。進行企業財務管理,不僅要正確權衡報酬增加與風險增加的得與失,努力實現二者的最佳平衡,而且必須講究投入資本的增值效率,使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同時,資本增值效率也最大。因此,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觀點,體現了對經濟效益的深層次認識,是現代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

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作為現代財務管理目標的最優選擇,還具有幾個明顯的特征,主要可分為以下四點:

1.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不僅擴大了考慮問題圍,還注重目標的兼容性和導向性。現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多邊契約關系的總和,各方都有自身利益,共同參與和構成企業的利益制衡機制。若試圖通過損壞一方的利益而使另一方獲利,其結果必然會導致矛盾沖突,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而企業經濟增加值最大化,包容了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具有兼容性的一面。由于企業經濟增加值(eva)是根據公式ebit.(1-t)-kw.c來確定的,以ebit為基礎,考慮資本投入及綜合資本成本,要使eva最大化,就必須充分利用財務資源,這無疑都有賴于財務管理目標的正確導向,而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恰好有利于上述功能要求的實現。

2.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注重財務管理目標的相關性特征。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必須考慮與企業有契約關系各方面的利益。企業一定時期內的經濟增加值,才是企業增加的財富。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是在發展中考慮經濟問題,在企業經濟增加值的增長中來滿足各方利益關系。從邏輯關系上看,當企業財富總額一定時,各方利益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當企業財富增加后,各種契約關系人的利益都會較好地得到滿足,實現財務管理的良性循環。

篇3

關鍵詞:中小私營企業 會計管理 對策

在社會經濟的推動下,我國的中小私營企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企業經濟效益也不斷提高。雖然中小型企業處于發展狀態,但是基于企業特性,會計問題依然刻不容緩,這不僅關系到企業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也會影響企業經營措施的制定。因此,企業管理人員必須對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析,明確會計問題中的各種隱患,并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完善企業相關制度規范,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從而促進企業更好發展。

一、加強中小私營企業會計管理的意義

在中小私營企業中,會計管理有著重要作用,由于其主要對資金進行管理,所以會計管理水平的高低對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有著重大影響,甚至決定著企業管理人員的決策,因此,加強中小私營企業會計管理有著重要意義。在企業實際運作過程中,會計管理是企業各項管理內容中的關鍵部分,甚至是核心部分。在會計管理中,會計人員主要對企業資金情況進行準確記錄、分析,并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對資金進行合理配置,保障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會計人員在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時,必須確保其真實性,能夠準確反映出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從而為企業管理人員的各項決策提供依據,這樣才能更好維護企業的經濟效益。在會計管理的作用下,企業可以對各項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并對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析,及時發現存在的各種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從而清除各類不良因素,保障企業穩定運作。通過會計管理,企業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并合理分析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從而更好適應行業的發展形勢,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由于會計管理的主要內容是資金項目,所以企業在進行經濟決策時,能夠以會計管理數據為基礎,合理分析利弊問題,從而確保決策的正確性。會計管理能夠在企業監督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促進各項環節規范運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而企業也可根據會計管理對資金進行合理使用,從而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促進企業更好發展。

二、中小私營企業會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中小私營企業雖然獲得了較大發展,但是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會計管理依然存在較大問題,不僅給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帶來不利,而且影響企業管理人員的決策。具體問題如下:

1.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在中小私營企業中,受企業規模、企業環境的影響,高素質的會計人員一般都往大企業或者大城市發展,所以存在于中小私營企業的會計人員大都不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從而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不利。規范情況下,企業在對會計人員進行招聘時,需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規范的會計資格證,以確保會計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素質,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很多企業并沒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招聘會計人員,致使這些不符合相關規定的人員進入企業,不僅給會計工作的正常運作帶來極大不利,而且降低了各類數據的準確性,從而給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帶來不利。基于中小私營企業的自身特性,會計人員的數量并不多,而且與其他會計人員之間的交流較少,所以會計人員的發展受到了較大限制。企業管理人員不注重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而市場環境又在不斷發生變化,致使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難以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由于企業會計人員的數量較少,而企業實際運作中相關的業務項目又較多,所以對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但目前中小私營企業中的會計人員并不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最終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不利。

2.會計管理重視度不高。

在中小私營企業中,由于企業規模較小,一般企業組織結構都較簡單,所以管理人員也較小,主要權利集中在少數的高層領導中。會計部門也只是進行簡單分配,管理人員較少,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較多,對會計管理的需求較大,而會計管理的職責不明確、分工不嚴格、行為不規范,從而對企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在會計人員管理方面,由于缺乏專門的財務管理機制,所以管理主體主要為高層領導,從而給會計管理帶來許多隱患。很多企業管理人員對會計管理沒有較高的重視度,甚至為了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讓會計人員對相關財務數據進行做假,致使財務數據并不符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雖然能暫時獲得一定利益,但是長此以往,必定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3.會計信息準確度不高。

很多中小私營企業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不注重對會計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也沒有制定完善的會計工作規范,致使會計管理中存在多種隱患,降低了會計信息的準確度。有些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只設置了少量的會計記賬崗位,甚至只有一個會計記賬崗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各種財務賬目不僅存在數量少、質量低的情況,而且難以準確反映出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

三、中小私營企業會計管理的方法

在中小私營企業運作過程中,受人為因素及外部客觀因素的影響,會計管理出現了較大問題,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利。因此,基于會計管理的重要性,企業管理人員必須提高對會計管理的重視度,并完善相關財務制度、制定會計規范,并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從而保障企業的正常運作。首先,企業必須完善會計管理制度。在中小私營企業中,會計工作過程極易遭受客觀因素的影響,所以企業管理人員必須對企業實際經營情況進行合理分析,針對存在的各種問題制定出完善的會計管理制度,并細化相關條例,以創建良好的會計管理環境。由于會計管理涉及到多種內容,所以企業管理人員必須從多方面進行分析,明確自身經營活動的成本、利潤等內容,要求會計人員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操作,對各項數據進行反復審查,確保其真實性和準確性,從而提高會計管理的規范性,促進企業正常運作。其次,企業管理人員需加強對會計管理的監督。在相關制度規范的約束下,會計管理雖然具有一定規范性,但是在實際運作中依然會存在較多隱患,因此,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監督有著重要作用。企業管理人員包括加強對會計工作的審核,確保每項數據的準確性,并落實責任制,明確每個會計人員的責任,從而提高會計人員的責任意識與質量意識,能夠及時發現存在的各種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保障會計工作質量。最后,企業需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隨著市場環境不斷發生變化,會計人員的素質體系已經不能適應各項工作的需求,因此,企業管理人員須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從多方面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從而保障會計工作質量,促進企業更好發展。

四、結語

在中小私營企業運作的過程中,會計工作有著重要作用,其不僅能保障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而且能為管理人員提供決策依據,因此,加強會計管理有著重要作用。基于會計管理存在的各種問題,企業管理人員必須對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析,樹立風險意識,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并完善相關企業規范,從而清除各類隱患,保障企業正常運作。

參考文獻:

[1]曹海彬.中小私營企業會計管理問題及對策[J].生產力研究,2012,(11):235-236,53.

[2]徐媛媛.新時期企業會計管理面臨的現實困境及優化路徑探索[J].商業經濟,2014,(1):54-55.

[3]張翠娟.論如何提高企業會計管理的實效性[J].時代金融(中旬),2014,(9):151.

篇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私人投資辦企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私營得到了長足的。私營企業為創造稅收、繁榮經濟、增加就業等方面作出了一定貢獻。但在私營企業的發展中也看到,只有少數企業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原始積累,發展為規模大、管理規范、資本雄厚、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相當一部分私營企業處于“高出生與高死亡率”狀態。私營企業發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內部因素,其中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是影響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分析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特征,探索財務管理與理財環境影響的關系,有助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促進私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因素

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是受理財環境制約的,研究理財環境各因素變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是為了分析財務管理的發展,尋求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途徑。影響我國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因素有宏觀方面也有微觀方面的,各種因素縱橫交錯、互為條件、相巨制約。

(一)宏觀環境因素的影響

宏觀社會環境包括國家經濟政策、產業政策、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狀況等。宏觀社會因素的正面刺激作用是因為地方政府對私營經濟鼓勵態度更為明顯,地方政府各種優化環境,促進私營經濟發展的經濟政策出臺,經濟結構中的市場化成分進一步提高。金融市場進一步完善,融資“不以企業性質論長短,一視同仁”,為私營企業調節資金余缺,進行資本投資提供便利。稅法和公司法等法規不以所有制性質實行差別待遇,為私營企業市場公平競爭、規范管理活動起到推動作用。負面作用包括政府有關部門對私營經濟意識形態方面排斥力仍大,政府經濟主管部門和執法、監督部門在掌握政策中對私營企業“寧左勿右”,“寧緊勿松”,公共經濟資源分配中的差別待遇仍然存在,金融業的信用貸款仍不向私營企業開放,企業融資渠道少,融資總量有限。這些負面影響導致私營企業不敢冒然擴大投資,對外投資也信心不足,宏觀社會環境因素的變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地位職能作用,及活動空間有直接影響。

(二)微觀環境因素的影響

私營企業組織形式、結構、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業主及財務人員素質狀況、企業文化均影響企業的財務管理發展。

1、組織形式的選擇不同類型的企業,其資本來源結構不同,企業所適用的方面有所不同和差別,財務管理活動開展的空間范圍也不同。私營企業選擇有限責任公司這一組織形式的居多,但大多私營企業是親戚、家族、朋友合辦的企業,這類企業在建設初期情義代替規章制度。企業組織形式不同,其資本結構也不同,資本結構和組織特點影響企業財務監督模式和財務管理的具體。

2、業主素質:私營企業業主往往既是投資者又是經營管理者,他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財務管理活動的開展。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能否實現取決于業主在韜略上把握控制、監督理財的素質。

3、企業文化。業主在企業文化的形成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又影響財務管理人員選拔使用,財務管理職責權限及財務信息在企業管理中的披露程度。企業文化還在一定程度上是吸引和穩定財務管理人才的重要因素。

4、發展狀況。高科技私營企業里,人力資源是企業的重要資源,企業的發展壯大要靠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所以科技發展狀況影響企業管理機制和利潤分配機制,也影響財務管理的職能作用發揮。

在客觀和微觀兩方面的影響因素中,微觀因素對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刺激作用更大。以下側重從微觀環境因素著手,分析不同環境因素影響了財務管理的特征。

二、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特征

企業只有在理財環境的各種因素作用下實現財務活動的協調平衡,才能生存和發展。私營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來源,財務監控模式方面有共性的一面;但因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層次的私營企業的內部環境因素不同,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也不同,呈現著階段性的特征。

(一)小規模、低層次私營企業的財務管理特征

小規模私營企業由于投資規模小,自有資金有限,企業經營管理層次低,產品科技含量。員工素質不高市場競爭力有限。這類企業的財務管理主要有以下特征。

1、憑經驗決策,財務管理地位不高小規模非科技型私營企業,其決策模式主要為經驗決策。私營企業在經營決策方面有著高效率的優勢,但決策程序較粗糙,決策所需信息中,相當程度仍使用以供銷人員為主體的偶遇式的市場信息收集方式,信息的收集處理利用并無規范的規則,財務人員參與收集分析信息極小,決策信息準確度較差,決策的可靠度低。企業財務管理未受到重視、財務管理在業主以外的管理中影響不大、地位不高。大部分小企業本配置獨立的財務管理機構或人員,財務人員被當作“記帳”員,主要負責對外提供財務與納稅報表。

2、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低,財務管理職能作用不大私營企業在發展初期,人與人的關系基于血緣關系和地緣聯系,對團體以外的人天然的不信任。在財務這一敏感部門,“忠誠度”成為用人的重要標志,無血緣、鄉緣關系的財務管理能人群體很難與家族勢力平衡。所以,在小規模低層次的私營企業,真正的財務專業人才很難留住,財務人員大多未經正規的專業培訓,缺乏財務管理的能力,難以為管理高層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

3、業主“說了算”,財務管理內容單一的私營企業在其發展的初級階段,表現出個人專權和家族控制的特色,80%以上的資產集中于創業者身上,董事長兼總經理是普遍現象。企業的資金籌集、使用由老板說了算。權力集中的家族式的經營,使財務管理也高度集中。不少小型私營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僅限于財務控制,即財務部門通過控制財務收支和分析檢查財務指標完成情況來監督企業本身的經營活動,降低產品成本,增加企業盈利,協助業主實施財務監控。

(二)大型、高科技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特征私營企業完成原始積累發展到一定規模(資本千萬元以上),企業的發展順靠科技與管理人才,企業管理也較國有企業創新快,財務管理活動呈現著企業財務管理特征。

1、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明確,財務管理受到重視所有制結構決定了私營企業的經營以追逐利潤為目標。在這一總體目標的指導下,企業的各個部門包括財務管理部門都努力工作,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同時私營企業資產達到一定規模后,企業生產和經營各個環節都是面向市場的,財務工作也處處體現了市場對于企業資金的籌集和運用的深遠影響。企業正是通過財務管理的統籌安排和統一協調將內部形式上相互隔離但內容上緊密相關的各項決策過程結合起來,以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在這種巨大的外在壓力作用下,私營業主及高層管理者不得不重視財務專業人才的作用,不少大型私營企業專設的財務管理機構并賦予應有的權力和手段,實現合理籌集資金有效運用資金,加強財務分析與監督的目的。

2、激勵機制靈活,財務管理工作創新不斷在相當一部分大型私營企業中,財務人才在財務管理職位上受到重視,企業業主認識到。企業所需要的不再僅僅是“記帳”的人,而需要理財能人。加上私營企業在資產達到一定規模后,受到更大的外部壓力而需淡化家族色彩,以適應嚴厲的法律,政策環境和社會輿論。拋棄“上陣親兄弟,打虎父子兵”的陳腐觀念,超越了家族式經營的原始積累階段,并以其靈活的人才聘用機制,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占了先機。為吸引和穩定高水平人才,私營企業在激勵機制和企業文化建設上下功夫。二些大型、高科技私營企業以“績效股”、“認股權證”、“年薪”、“津貼”等褒賞企業有功之臣的激勵機制,有效地推動了管理人員在管理方面不斷創新,開拓進取。財務能人不再僅僅是“聽老板的話,記好帳,守好財”那類人,而是精于管理,善于開創,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能為企業發展出力的專業人才。財務管理工作與國有企業相比,少了框框的限制,更容易創新發展,各種財務戰略管理手段,更容易被采納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市場觀念,競爭觀念,開放觀念更容易被財務人員接受。

3、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財務控制分析職能突出大型、高科技私營企業,通常會形成一定授權經營機制,從而形成業主以外的管理層,但大部分私營企業財務管理仍信奉“穩定優先、兼顧效率”原則,實行集權型管理。“在企業統一籌劃。監控之下,對所屬分公司、部門的財務活動實施有效的管理,并通過健全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堵塞漏洞,保證資金安全有效使用。這種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在私營企業集團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統籌規劃,集中有效財力開發產品、搞大項目,占領市場,促進資本原始積累,制止資金浪費,確保集團資產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相適應,企業財務控制和分析職能得到了強化,財務管理部門制定控制標準,分解落實財務責任,實施追蹤控制,及時調整誤差,分析產生的差異,為考核評價財務活動提供信息。同時,公司財務人員參與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對企業的決策和運行實行動態管理和制約,促使企業經營獲得高速穩健的運行。

我國大型私營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雖然有所改進,財務管理也受到業主和管理當局重視,但從總體上看,仍處于低效率低水平階段。財務管理工作與私營企業日益發展壯大的要求不相適應。要使我國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為企業的穩定增長、長遠發展和使企業具有強壯生命力和優越的競爭力作出更大貢獻,就應進一步優化企業理財環境,突出財務管理的戰略地位,健全財務管理機構,并將其放在高層管理的位置上,賦予財務管理部門更大的權力和責任。要按市場經濟的要求,進一步轉變觀念更新內容、轉變職能,建立健全財務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理財的積極性、創造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私營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一、財務管理目標特性的思辯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特性,是指財務管理系統中目標要素的內在的、固有的、質的規定性。筆者認為,從系統論的基本原理來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征:

1.系統性。系統性是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要素對財務管理系統內的其他要素及有機構成具有終極導向性。也就是說,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管理系統的出發點和歸宿,目標的設置,應以系統整體最優化為首要原則。因此,財務管理目標不僅應兼顧利益主體各方的利益,達到系統最優化,而且應引導企業財務行為在持續經營期內始終服務于其財務管理目標,避免短期行為的發生。在各種財務管理目標模式中,企業價值最大化基本符合這一特性;而利潤最大化具有短期行為,不符合目標終極性,股東財富最大化僅注重股東利益,也不符合系統最優原則。

2.相關性。相關性是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系統內其他要素的范圍及口徑一致、協調和有機關聯,達到系統最優化目標。具體地說,就是要與企業理財主體空間范圍相一致,與企業所處的理財環境相適應,而且兼顧、協調各種利益主體的利益。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能夠滿足這一要求。而股東財富最大化卻混淆了企業和股東的關系,一個理財主體的財務管理是為了實現另一個理財主體的財富最大化,這從上無法解釋。財務管理環境對其目標模式有重大,我國企業制度還未真正、完全地建立起來,選擇企業價值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模式,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及可行性;而股東財富最大化模式僅適合于上市公司,而且只注重股東利益,對企業其他關系人的利益不夠重視。況且股票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并非是公司所能完全控制的,把不可控的因素引入理財目標,顯然是不合理的。

3.操作性。操作性就是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確定的是先進可行的,是可以操作的。操作性的關鍵在于計量。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模式操作性較強,但沒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問題,具有短期行為的傾向,而股東財富最大化模式以股票價格最大化為標準,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相關性和可行性不強。企業價值最大化模式,只能通過資產評估來確定企業價值的大小,并且確認成本較高,確認時間、確認范圍也受到一定限制。

4.效率性。效率性是指財務管理目標的設置,一定要考慮資金利用的效率,爭取資金利用效率最大化,這不僅有利于財務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有利于資源的有效利用。企業價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只注重企業理財效果的最大化,而沒有考慮企業理財效果與其投入資本的關系,即理財效率的問題。而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模式,雖以每股股價為標準,但不同股票的每股含量在經濟上并不等量,所含有的凈資產和市價也不同,即換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及其股價在公司之間的橫向比較,因此,也難以促進社會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

通過以上評述可以看出,上述三種財務管理模式均存在著某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筆者認為,符合這四個基本特性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該是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

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最優選擇——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

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MEVAR)目標模式,是指企業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取最優化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及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的基礎上,追求一定時間內所創造的經濟增加值(EVA)與投入資本(C)之比的最大化。EVA是企業經濟增加值〔EVA=EBIT.(1-T)-Kw.C,其中:EBIT為息稅前利潤;T為所得稅率;Kw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C為企業投入的平均資本〕。一般而言,通過一定技術性的財務調整,EVA可近似等于生息債務與權益賬面價值之和。企業經濟增加值率(EVAR)可通過下列公式計量:

上述公式中,EVAt為第t年企業的經濟增加值;k為與風險相適應的貼現率;Ct為第t年企業的平均資本投入;t為EVA和C的具體時間;n為企業經營的持續時間。從上式中可以看出,企業經濟增加值率EVAR與EVA成正比,與K、C成反比。在K、C不變時,EVA越大,則EVAR越大;在EVA不變時,K、C越大,則EVAR越小。若不考慮企業資本投入C的情況下,K的高低主要由企業風險的大小來決定。當風險大時,K就高;當風險小時,K就低。也就是說,企業經濟增加值,與預期的報酬成正比,與預期的風險K成反比。從財務管理假設可知,報酬與風險是同增的,報酬的增加是以企業風險的增加為代價的,而風險的增加將會直接威脅到企業的生存,企業經濟增加值只在風險和報酬達到比較好的均衡時才能達到最大。

在企業經濟增加值EVA不變時,考慮企業的資本投入C,就可衡量企業資本增值的效率。若EVA現值越大,而C不變或越小,企業經濟增加值率就趨向最大化;反之亦然。以企業經濟增加值率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具有以下優點:①考慮了取得報酬的時間,并利用時間價值的原理進行計量。而且經濟增加值的一個重要屬性是投資年度的EVA的現值,等于其投資年度的NPV(現金凈流量現值),而未來的企業現金凈流量現值之和就是企業價值。因此,這一目標模式包容了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模式。②地考慮了風險與報酬的聯系。③克服了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因為不僅目前的利潤會影響企業的經濟增加值率,預期未來利潤對其經濟增加值率的影響作用也會更大。④將經濟增加值的現值與投入資本的現值進行比較,可評價和企業資本增值的效率。進行企業財務管理,不僅要正確權衡報酬增加與風險增加的得與失,努力實現二者的最佳平衡,而且必須講究投入資本的增值效率,使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同時,資本增值效率也最大。因此,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觀點,體現了對經濟效益的深層次認識,是現代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

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作為現代財務管理目標的最優選擇,還具有幾個明顯的特征,主要可分為以下四點:

1.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不僅擴大了考慮問題圍,還注重目標的兼容性和導向性。現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多邊契約關系的總和,各方都有自身利益,共同參與和構成企業的利益制衡機制。若試圖通過損壞一方的利益而使另一方獲利,其結果必然會導致矛盾沖突,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而企業經濟增加值最大化,包容了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具有兼容性的一面。由于企業經濟增加值(EVA)是根據公式EBIT.(1-T)-Kw.C來確定的,以EBIT為基礎,考慮資本投入及綜合資本成本,要使EVA最大化,就必須充分利用財務資源,這無疑都有賴于財務管理目標的正確導向,而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恰好有利于上述功能要求的實現。

2.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注重財務管理目標的相關性特征。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必須考慮與企業有契約關系各方面的利益。企業一定時期內的經濟增加值,才是企業增加的財富。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是在發展中考慮經濟問題,在企業經濟增加值的增長中來滿足各方利益關系。從邏輯關系上看,當企業財富總額一定時,各方利益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當企業財富增加后,各種契約關系人的利益都會較好地得到滿足,實現財務管理的良性循環。

篇5

系統論認為,目標是系統最優化的情況下所希望實現的結果,根據不同的系統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可以確定不同的目標。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理財活動通過優化財務行為所希望實現的結果,是分析和評價企業理財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私人投資辦企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私營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私營企業為創造稅收、繁榮經濟、增加就業等方面作出了一定貢獻。但在私營企業的發展中也看到,只有少數企業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原始積累,發展為規模大、管理規范、資本雄厚、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相當一部分私營企業處于“高出生與高死亡率”狀態。影響私營企業發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內部因素,其中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是影響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分析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特征,探索財務管理與理財環境影響的關系,有助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促進私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因素

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是受理財環境制約的,研究理財環境各因素變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是為了分析財務管理的發展規律,尋求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途徑。影響我國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因素有宏觀方面也有微觀方面的,各種因素縱橫交錯、互為條件、相巨制約。

(一)宏觀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

宏觀社會環境包括國家經濟政策、產業政策、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市場狀況等。宏觀社會因素的正面刺激作用是因為地方政府對私營經濟鼓勵態度更為明顯,地方政府各種優化環境,促進私營經濟發展的經濟政策出臺,經濟結構中的市場化成分進一步提高。金融市場進一步完善,融資“不以企業性質論長短,一視同仁”,為私營企業調節資金余缺,進行資本投資提供便利。稅法和公司法等法規不以所有制性質實行差別待遇,為私營企業市場公平競爭、規范管理活動起到推動作用。負面作用包括政府有關部門對私營經濟意識形態方面排斥力仍大,政府經濟主管部門和執法、監督部門在掌握政策中對私營企業“寧左勿右”,“寧緊勿松”,公共經濟資源分配中的差別待遇仍然存在,金融業的信用貸款仍不向私營企業開放,企業融資渠道少,融資總量有限。這些負面影響導致私營企業不敢冒然擴大投資,對外投資也信心不足,宏觀社會環境因素的變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地位職能作用,及活動空間有直接影響。

(二)微觀環境因素的影響

私營企業組織形式、結構、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業主及財務人員素質狀況、企業文化均影響企業的財務管理發展。

1、組織形式的選擇不同類型的企業,其資本來源結構不同,企業所適用的法律方面有所不同和差別,財務管理活動開展的空間范圍也不同。私營企業選擇有限責任公司這一組織形式的居多,但大多私營企業是親戚、家族、朋友合辦的企業,這類企業在建設初期情義代替規章制度。企業組織形式不同,其資本結構也不同,資本結構和組織特點影響企業財務監督模式和財務管理的具體內容。

2、業主素質:私營企業業主往往既是投資者又是經營管理者,他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財務管理活動的開展。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能否實現取決于業主在韜略上把握控制、監督理財的素質。

3、企業文化。業主在企業文化的形成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又影響財務管理人員選拔使用,財務管理職責權限及財務信息在企業管理中的披露程度。企業文化還在一定程度上是吸引和穩定財務管理人才的重要因素。

4、科技發展狀況。高科技私營企業里,人力資源是企業的重要資源,企業的發展壯大要靠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所以科技發展狀況影響企業管理機制和利潤分配機制,也影響財務管理的職能作用發揮。

在客觀和微觀兩方面的影響因素中,微觀因素對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刺激作用更大。以下側重從微觀環境因素著手,分析不同環境因素影響了財務管理的特征。

二、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特征

企業只有在理財環境的各種因素作用下實現財務活動的協調平衡,才能生存和發展。私營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來源,財務監控模式方面有共性的一面;但因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層次的私營企業的內部環境因素不同,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也不同,呈現著階段性的特征。

(一)小規模、低層次私營企業的財務管理特征

小規模私營企業由于投資規模小,自有資金有限,企業經營管理層次低,產品科技含量。員工素質不高市場競爭力有限。這類企業的財務管理主要有以下特征。

1、憑經驗決策,財務管理地位不高小規模非科技型私營企業,其決策模式主要為經驗決策。私營企業在經營決策方面有著高效率的優勢,但決策程序較粗糙,決策所需信息中,相當程度仍使用以供銷人員為主體的偶遇式的市場信息收集方式,信息的收集處理利用并無規范的規則,財務人員參與收集分析信息極小,決策信息準確度較差,決策的可靠度低。企業財務管理未受到重視、財務管理在業主以外的管理中影響不大、地位不高。大部分小企業本配置獨立的財務管理機構或人員,財務人員被當作“記帳”員,主要負責對外提供財務與納稅報表。

2、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低,財務管理職能作用不大私營企業在發展初期,人與人的關系基于血緣關系和地緣聯系,對團體以外的人天然的不信任。在財務這一敏感部門,“忠誠度”成為用人的重要標志,無血緣、鄉緣關系的財務管理能人群體很難與家族勢力平衡。所以,在小規模低層次的私營企業,真正的財務專業人才很難留住,財務人員大多未經正規的專業培訓,缺乏財務管理的能力,難以為管理高層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

3、業主“說了算”,財務管理內容單一中國的私營企業在其發展的初級階段,表現出個人專權和家族控制的特色,80%以上的資產集中于創業者身上,董事長兼總經理是普遍現象。企業的資金籌集、使用由老板說了算。權力集中的家族式的經營,使財務管理也高度集中。不少小型私營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僅限于財務控制,即財務部門通過控制財務收支和分析檢查財務指標完成情況來監督企業本身的經營活動,降低產品成本,增加企業盈利,協助業主實施財務監控。

(二)大型、高科技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特征私營企業完成原始積累發展到一定規模(資本千萬元以上),企業的發展順靠科技與管理人才,企業管理也較國有企業創新快,財務管理活動呈現著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特征。

1、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明確,財務管理受到重視所有制結構決定了私營企業的經營以追逐利潤為目標。在這一總體目標的指導下,企業的各個部門包括財務管理部門都努力工作,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同時私營企業資產達到一定規模后,企業生產和經營各個環節都是面向市場的,財務工作也處處體現了市場對于企業資金的籌集和運用的深遠影響。企業正是通過財務管理的統籌安排和統一協調將內部形式上相互隔離但內容上緊密相關的各項決策過程結合起來,以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在這種巨大的外在壓力作用下,私營業主及高層管理者不得不重視財務專業人才的作用,不少大型私營企業專設的財務管理機構并賦予應有的權力和手段,實現合理籌集資金有效運用資金,加強財務分析與監督的目的。

2、激勵機制靈活,財務管理工作創新不斷在相當一部分大型私營企業中,財務人才在財務管理職位上受到重視,企業業主認識到。企業所需要的不再僅僅是“記帳”的人,而需要理財能人。加上私營企業在資產達到一定規模后,受到更大的外部壓力而需淡化家族色彩,以適應嚴厲的法律,政策環境和社會輿論。拋棄“上陣親兄弟,打虎父子兵”的陳腐觀念,超越了家族式經營的原始積累階段,并以其靈活的人才聘用機制,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占了先機。為吸引和穩定高水平人才,私營企業在激勵機制和企業文化建設上下功夫。二些大型、高科技私營企業以“績效股”、“認股權證”、“年薪”、“津貼”等褒賞企業有功之臣的激勵機制,有效地推動了管理人員在管理方面不斷創新,開拓進取。財務能人不再僅僅是“聽老板的話,記好帳,守好財”那類人,而是精于管理,善于開創,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能為企業發展出力的專業人才。財務管理工作與國有企業相比,少了框框的限制,更容易創新發展,各種財務戰略管理方法手段,更容易被采納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市場觀念,競爭觀念,開放觀念更容易被財務人員接受。

3、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財務控制分析職能突出大型、高科技私營企業,通常會形成一定授權經營機制,從而形成業主以外的管理層,但大部分私營企業財務管理仍信奉“穩定優先、兼顧效率”原則,實行集權型管理。“在企業統一籌劃。監控之下,對所屬分公司、部門的財務活動實施有效的管理,并通過健全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堵塞漏洞,保證資金安全有效使用。這種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在私營企業集團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統籌規劃,集中有效財力開發產品、搞大項目,占領市場,促進資本原始積累,制止資金浪費,確保集團資產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相適應,企業財務控制和分析職能得到了強化,財務管理部門制定控制標準,分解落實財務責任,實施追蹤控制,及時調整誤差,分析產生的差異,為考核評價財務活動提供信息。同時,公司財務人員參與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對企業的決策和運行實行動態管理和制約,促使企業經營獲得高速穩健的運行。

我國大型私營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雖然有所改進,財務管理也受到業主和管理當局重視,但從總體上看,仍處于低效率低水平階段。財務管理工作與私營企業日益發展壯大的要求不相適應。要使我國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為企業的穩定增長、長遠發展和使企業具有強壯生命力和優越的競爭力作出更大貢獻,就應進一步優化企業理財環境,突出財務管理的戰略地位,健全財務管理機構,并將其放在高層管理的位置上,賦予財務管理部門更大的權力和責任。要按市場經濟的要求,進一步轉變觀念更新內容、轉變職能,建立健全財務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理財的積極性、創造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私營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特性的思辯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特性,是指財務管理系統中目標要素的內在的、固有的、質的規定性。筆者認為,從系統論的基本原理來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征:

1.系統性。系統性是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要素對財務管理系統內的其他要素及有機構成具有終極導向性。也就是說,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管理系統的出發點和歸宿,目標的設置,應以系統整體最優化為首要原則。因此,財務管理目標不僅應兼顧利益主體各方的利益,達到系統最優化,而且應引導企業財務行為在持續經營期內始終服務于其財務管理目標,避免短期行為的發生。在各種財務管理目標模式中,企業價值最大化基本符合這一特性;而利潤最大化具有短期行為,不符合目標終極性,股東財富最大化僅注重股東利益,也不符合系統最優原則。

2.相關性。相關性是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系統內其他要素的范圍及口徑一致、協調和有機關聯,達到系統最優化目標。具體地說,就是要與企業理財主體空間范圍相一致,與企業所處的理財環境相適應,而且兼顧、協調各種利益主體的利益。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能夠滿足這一要求。而股東財富最大化卻混淆了企業和股東的關系,一個理財主體的財務管理是為了實現另一個理財主體的財富最大化,這從理論上無法解釋。財務管理環境對其目標模式有重大影響,目前我國現代企業制度還未真正、完全地建立起來,選擇企業價值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模式,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及可行性;而股東財富最大化模式僅適合于上市公司,而且只注重股東利益,對企業其他關系人的利益不夠重視。況且股票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并非是公司所能完全控制的,把不可控的因素引入理財目標,顯然是不合理的。

3.操作性。操作性就是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確定的方法是先進可行的,是可以操作的。操作性的關鍵問題在于計量。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模式操作性較強,但沒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問題,具有短期行為的傾向,而股東財富最大化模式以股票價格最大化為標準,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相關性和可行性不強。企業價值最大化模式,只能通過資產評估來確定企業價值的大小,并且確認成本較高,確認時間、確認范圍也受到一定限制。

4.效率性。效率性是指財務管理目標的設置,一定要考慮資金利用的效率,爭取資金利用效率最大化,這不僅有利于財務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有利于社會經濟資源的有效利用。企業價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只注重企業理財效果的最大化,而沒有考慮企業理財效果與其投入資本的關系,即理財效率的問題。而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模式,雖以每股股價為標準,但不同股票的每股含量在經濟上并不等量,所含有的凈資產和市價也不同,即換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及其股價在公司之間的橫向比較,因此,也難以促進社會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

通過以上評述可以看出,上述三種財務管理模式均存在著某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筆者認為,符合這四個基本特性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該是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

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最優選擇——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

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MEVAR)目標模式,是指企業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取最優化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及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追求一定時間內所創造的經濟增加值(EVA)與投入資本(C)之比的最大化。EVA是企業經濟增加值〔EVA=EBIT.(1-T)-Kw.C,其中:EBIT為息稅前利潤;T為所得稅率;Kw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C為企業投入的平均資本〕。一般而言,通過一定技術性的財務調整,EVA可近似等于生息債務與權益賬面價值之和。企業經濟增加值率(EVAR)可通過下列公式計量:

上述公式中,EVAt為第t年企業的經濟增加值;k為與風險相適應的貼現率;Ct為第t年企業的平均資本投入;t為EVA和C的具體時間;n為企業經營的持續時間。從上式中可以看出,企業經濟增加值率EVAR與EVA成正比,與K、C成反比。在K、C不變時,EVA越大,則EVAR越大;在EVA不變時,K、C越大,則EVAR越小。若不考慮企業資本投入C的情況下,K的高低主要由企業風險的大小來決定。當風險大時,K就高;當風險小時,K就低。也就是說,企業經濟增加值,與預期的報酬成正比,與預期的風險K成反比。從財務管理假設可知,報酬與風險是同增的,報酬的增加是以企業風險的增加為代價的,而風險的增加將會直接威脅到企業的生存,企業經濟增加值只在風險和報酬達到比較好的均衡時才能達到最大。

在企業經濟增加值EVA不變時,考慮企業的資本投入C,就可衡量企業資本增值的效率。若EVA現值越大,而C不變或越小,企業經濟增加值率就趨向最大化;反之亦然。以企業經濟增加值率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具有以下優點:①考慮了取得報酬的時間,并利用時間價值的原理進行計量。而且經濟增加值的一個重要屬性是投資年度的EVA的現值,等于其投資年度的NPV(現金凈流量現值),而未來的企業現金凈流量現值之和就是企業價值。因此,這一目標模式包容了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模式。②科學地考慮了風險與報酬的聯系。③克服了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因為不僅目前的利潤會影響企業的經濟增加值率,預期未來利潤對其經濟增加值率的影響作用也會更大。④將經濟增加值的現值與投入資本的現值進行比較,可評價和分析企業資本增值的效率。進行企業財務管理,不僅要正確權衡報酬增加與風險增加的得與失,努力實現二者的最佳平衡,而且必須講究投入資本的增值效率,使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同時,資本增值效率也最大。因此,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觀點,體現了對經濟效益的深層次認識,是現代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

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作為現代財務管理目標的最優選擇,還具有幾個明顯的特征,主要可分為以下四點:

1.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不僅擴大了考慮問題圍,還注重目標的兼容性和導向性。現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多邊契約關系的總和,各方都有自身利益,共同參與和構成企業的利益制衡機制。若試圖通過損壞一方的利益而使另一方獲利,其結果必然會導致矛盾沖突,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而企業經濟增加值最大化,包容了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具有兼容性的一面。由于企業經濟增加值(EVA)是根據公式EBIT.(1-T)-Kw.C來確定的,以EBIT為基礎,考慮資本投入及綜合資本成本,要使EVA最大化,就必須充分利用財務資源,這無疑都有賴于財務管理目標的正確導向,而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恰好有利于上述功能要求的實現。

2.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注重財務管理目標的相關性特征。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必須考慮與企業有契約關系各方面的利益。企業一定時期內的經濟增加值,才是企業增加的財富。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是在發展中考慮經濟問題,在企業經濟增加值的增長中來滿足各方利益關系。從邏輯關系上看,當企業財富總額一定時,各方利益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當企業財富增加后,各種契約關系人的利益都會較好地得到滿足,實現財務管理的良性循環。

篇6

【關鍵詞】私營企業 中層管理者 心理授權 離職意向

【中圖分類號】f27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09(2010)06-0-02

自改革開放以來,私營企業逐漸成為

4 建議

雖然企業管理者都認識到授權在管理實踐中所起的作用,但調查中發現,對大多數私營企業來說,授權僅是流于字面的管理條文,私營企業中層管理者普遍反映授權不清、授權不能落實;因此私營企業高層管理者,應從工作意義、自主性、影響力等方面考慮改善授權環境,提高中層管理者的心理授權程度。

首先,在授權過程中,明確每個中層管理者的權責范圍,權利責任清晰;使每個中層管理者確切了解自身的權力職責范圍,有助于增強其工作中的自主性,工作安排的計劃性,使工作流程順暢無阻。

第二:在授權后,要將授權的職責權限充分落實,不干預中層管理者的具體工作方法,支持其對權力的使用,增強中層管理者在其相應部門的影響力;美國學者羅賓斯等人曾指出,組織的支持是影響員工心理授權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層管理者覺知到能得到組織的支持,有機會、有能力影響自己的工作環境,才會產生授權心態。

第三:分享信息是企業一項關鍵性授權管理措施。私營企業高層領導應為中層管理者提供企業使命信息,使其在更大程度上產生歸屬感,提高工作積極性,更深的理解自己的工作意義和目的,從而提高心理授權程度。

參考文獻

[1] 李超平,李曉軒和時勘等.授權的測量及其與員工工作態度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6,38(1):99-106.

篇7

[關鍵詞]私營企業 采購 管理 健康發展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4-0145-02

當前私營企業發展迅速,日益成為我國經濟建設力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特別是生產任務突然發生變化,企業就會出現庫存不足或庫存過多的矛盾,采購量的突然變化,常規的審批程序常常被打亂,采購員往往利用機會從中牟利,導致企業采購管理的難度加大。特別是一些企業的銷售商,對目標企業的采購員投其所好,有的還不惜使用酒、美女,或以現金形式回扣提成。如何才能保證采購人員身處物欲橫流、充滿誘惑的社會環境中,不為各種誘惑所動,堅持自己的職業道德底線,不為一已之私利而損害企業之公利,M公司根據自身的特點,從三個方面采取五大措施加強采購管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M公司是一家由多個分公司組成的集團公司,成立于1993年,年銷售額在3億元左右,屬于一個典型的中小型企業。公司的原材料、機配件的年采購量在兩億元以上。如何才能保證采購人員在采購過程中不吃拿回扣、不以次充好,或者弄虛作假、短斤少兩、搞暗箱操作?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辦法:

一、現金采購業務

這是企業采購業務弊病高發區,公司采購員要么是高管的親屬,或者是有相關能力人員擔保。上世紀80年代在廣東采購員攜款潛逃的案件時有發生,這種案件一般數額都不大,破案也不具有經濟性,這樣就可能讓一些外地的員工具有了犯罪的潛意識。而親屬或有擔保的員工,往往在心理上有別于外地員工,他們如果在公司出了經濟方面的問題,無論是攜款潛逃或是吃拿回扣,一經查實,相關人員將負連帶責任,對公司的損失往往要給予賠償,自已也迫于名聲無法在家鄉安身,這樣做的成本相對大得多,所以這類員工要可靠些,出現這種問題的概率相對要低得多。現金采購現在是公司采購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這一塊僅占總采購量的20%左右,但往往因為時間緊、批量小、零散,個別商品的采購在長時間內沒有重復性而不具可比性,個別商品價格波動大而難以控制,所以只能更多地從采購人員本身素質控制入手。

二、非現金采購

非現金采購有嚴格的審批流程:銷售部接單后上報生產部,生產部核算后向企業管理部上報采購計劃,倉庫核查上報庫存數量,企業管理部根據當前庫存數量確定采購數量報主管副總經理審批,然后報送采購部采購、報財務部付款;在實際操作中明確要求確保關聯職務的員工在工作中回避。如需求報告人與采購員分離,檢驗員與采購員分離,采購與驗收分離,入賬與采購分離;采購人員與倉管分離,這樣可以消除過去那種謊報數量、以劣充優、涂改發票單價、倉管采購聯手等慣用作弊手法。

三、建立并完善企業的信息化采購控制網絡系統

該系統包括:庫存偏低報警系統、供應商管理系統、貨物出入庫憑證打印系統、采購審核系統及產品質量及使用情況反饋系統五大部分組成。具體由主管副總經理、采購部、倉儲部、財務部、企業管理部、質量管理部、車間班組等五大部分。這些部門通過各自的后臺賬號進入系統,填報相關數據,各部門通過采購信息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約。車間班組在系統上填寫有關原料的使用情況。

當某種原材料庫存低于公司設定的經驗數值時,系統會通過庫存報警系統向倉管員報警,倉管員將實際庫存與系統數據進行核實后向采購部發出采購通知單,采購員在系統上對需要采購的商品情況進行查詢,特別是供應商以往的報價及交貨質量等情況,為后續采購活動提供比較依據。

采購員向系統中的甲級供應商表達采購意向,通過詢價、議價后簽訂采購協議。采購協議書報采購部主管審批,然后送企業管理部。企業管理部審核采購價格和數量,核準后報送公司主管副總經理,簽字認可后交財務部付款(多是預付部分貨款)。貨物到達后,由倉管部門會同采購部(非本商品采購員)認真核對入庫的商品生產企業產品名稱、規格、型號、數量等信息輸入系統打印入庫詳單并簽字,質檢部門檢查貨物的品質和實際數量,在入庫單上簽署本部門意見。入庫單共四份,倉庫、企業管理部、財務部、采購部各一份。由于都有操作人員的意見和簽字,便于查找和處理問題。

企業管理部還要對第一次采購的商品在系統上建立相關檔案資料,其中包括生產廠家、產品名稱、規格、型號、價格等,可用于比較的基本信息,除此還要對該廠的產品質量體系的建立情況、環境保護情況等建立檔案,為今后優化和評估供應商提供相關資料。

企業管理部、財務部每月必須對采購活動安排一次常規檢查。財務部主要是對采購通知單、付款報告書及入庫單、出庫單等憑證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真實性進行確認,特別是核查采購和倉管聯手多報入庫或多報出庫等作弊行為。企業管理部還要與外部關聯企業建立橫向聯系,準確了解相同商品在某一時間的價格情況。

企業管理部必須深入市場及時掌握采購價格、質量,特別是現金采購的小批量原材料,從基層直接了解,特別是使用某一原料的車間領導和工人,他們對產品質量情況最有說服力,要求認真填寫情況調查表。會同財務部門對得到的采購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列出有規律的圖表,對有悖常理的情況要求采購部門及采購員必須給出讓人信服的解釋,發現可疑情況公司將啟動調查程序,一查到底。

在公司網站上對入庫商品的品種、產地、數量、質量、價格等指標進行公示;讓全體員工了解企業采購情況,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也讓職工珍愛原材料,不造成浪費。對二次以上出現投訴的賣方企業、對有了問題得不到馬上很好解決的賣方企業及相關采購員要高度關注;對一直是由某一個供應商提品或服務的情況要做調查研究,特別是同樣采購條件下是否還有更好的企業,對一年以上總依賴單一供應商的采購情況要視為不正常行為,必須核查清楚,看是否為市場因素還是人為所致。其他更優秀的產品的供應商發生抱怨的理由,搞清楚是否為采購員個人有目的的行為導致的。

四、公司的大宗原材料采購

棉花、棉紗是公司的主要采購物品,采購部門協助提供有效的市場報價表,而且大宗商品的報價有專人盯盤,這些產品多數是由公司的長期合作伙伴提供,相互之間的談判要簡單得多,產品的質量、交貨期、價格、運輸及價格都有較好的保證,降低了采購活動的風險,同時也減少了采購漏洞,為相關部門檢查落實其他商品的采購活動提供了利便。雖然這樣,但由于量大,采購員在運費上還拿過回扣,后被公司聯合檢查時發現運價偏高而被查出。

五、加強采購人員的思想教育、業務培訓,完善機制

定期安排采購人員參加思想道德觀念教育,通過正面事例,提高業務員對社會腐敗現象的免疫力、抵抗力。通過反面的教材,讓采購人員從中受到教育和警示,遠離犯罪,遵紀守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時刻把企業利益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員工的職業道德水平。對敬業員工的待遇和獎勵制度落實到位,讓員工從精神到物質都有相當的滿意度。

篇8

關鍵詞:私營企業會計核算規范

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的迅速發展,私營企業力量也在迅速壯大,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日益增大,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當前私營企業會計核算不規范的問題也顯得日益突出,諸如現金交易、多頭開戶、白條入賬、內外兩套賬、資金管理混亂、會計人員隨意編制會計科目或混淆會計科目之間的關系、費用分攤混亂、違背會計原則等,在這種情況下私營企業偷漏稅的現象也更是頻頻發生,所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不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壯大,而且也給國家財政收入造成巨大的損失。進一步規范私營企業會計核算已顯得非常必要,以上種種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宏觀方面的影響

1.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相關私營企業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完備。我國現在的私營企業絕大部分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新產生的,法制建設滯后,有關的法律法規少,基至不規范。如公司法、稅法等有關私營企業部分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而在執行中能與之配套的實施細則則更少,這樣就不便于依法規范管理。

2.國家行政機關存在執法不到位,執法不嚴的現象。當前我國確實存在著有些國家機關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對會計舞弊的打擊不力的情況;有些地方部門為了達到政績上的目標,如希望多開辦一些企業,盈利企業多一些,對私營企業會計核算不規范、會計作假則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甚至推行地方保護主義。所有這些更是使私營企業老板不重視加強會計核算規范,進而也助長部分違法行為,這其實也阻礙了私營企業經營的規范化,包括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不利于私營企業的做強做大。

二、私營企業自身會計核算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私營企業主不重視會計核算,或受利益驅使有意阻礙會計規范核算。我國相當數量的私營企業采取帶有血緣關系或家族關系的親友獨辦或合辦的形式,實踐證明這類私營企業往往管理滯后,私營企業主大部分既是投資者,又是經營管理者,他們會認為企業是其個人的企業,自己可以說了算,自己想怎么做就要怎么做,根本不重視會計核算工作,置國家會計法律法規、會計制度于不顧,使企業會計核算流于形式或會計核算混亂。另外有些私營企業老板為達到偷漏稅等不法的目的,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報告,任意調整增減賬面利潤,而且想方設法為這些不法的行為披上合法的外衣,這種行為對規范會計核算最具有破壞性。

2.私營企業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業務操作水準不高,獨立性差。私營企業的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在一些企業中有些做會計核算工作的人員根本不是會計專業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學習,更沒有系統的會計知識,實務操作能力差,這也決定了他們即使想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也很難做到。另外一方面,在私營企業中會計人員獨立地位差,會計監督功能很難起到作用,有的會計人員甚至在老板的示意下任意造假賬、隱瞞收入、減少利潤等,這也造成了國家稅收的損失。

三、解決措施

1.政府要高度重視私營企業的發展,不斷完善私營企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加大執法和宣傳教育的力度。國家和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私營企業的財務管理,不斷完善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大執法和宣傳教育的力度。為私營企業規范經營包括會計核算規范化創造有利的宏觀環境。目前,一方面要抓緊制定及健全針對私營企業整體規范經營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有關涉及私營企業會計核算方面的法律、法規、實施細則,要增加對私營企業財務管理行為進行監督、約束、處理的具體內容,要做到定性準確、標準量化、可操作性強,以進一步提高政府在宏觀上管理、監督和約束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的能力。政府有關部門應著力營造一種適合私營企業發展的比較寬松的及有法可依的客觀環境。改革對私營企業種種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平等地對待私營企業,使私營業主愿意積極主動地配合政府有關部門搞好此項工作,這樣,不僅有利于規范私營企業的會計核算,而且有利于形成一種讓私營企業不得不嚴格規范本企業會計核算的宏觀氛圍,進而也有利于我國私營企業的良性發展。

2.嚴格貫徹執行《會計法》,特別要對會計作假舞弊的私營企業老板嚴厲處罰。企業的會計核算必須按會計法的規定進行,我國《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負責人已成為單位會計執法的第一責任人,而在私營企業中老板就是企業的負責人,也就是會計責任第一人,因此對會計核算進行規范是私營企業老板的責任。在這里筆者想首先強調執法部門必須沖破種種阻力,從會計舞弊作假的這種引起會計核算不規范的主要根源處抓起,特別嚴肅追究私營企業老板的造假法律責任,只要單位出現違法會計行為,不論是何人所為,即使是會計人員的問題,也要首先追究企業老板的法律責任。對嚴重違法的行為,特別是針對私營業主違法亂紀,授意會計人員篡改數據、編造假賬、披露假信息,給國家以及社會其他方面造成損害的,要堅決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督促私營企業老板建立起規范本企業會計核算的法律意識。

3.認真貫徹企業會計制度特別是小企業會計制度。我國的私營企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而我國財政部正式頒布的小企業會計制度已于2005年1月1日在全國小企業范圍內實施,這個制度較簡便易行,通用易懂,是專門為小企業量身打造的,便于行業監督,增加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很有助于私營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化。在這一方面特別是我國財政部門一定做好制度實施的監督工作,力爭使會計制度的執行落實到位。

4.切實推行會計持證上崗,加強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按我國會計法律法規規定要求,單位會計崗位的會計必須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對私營企業必須嚴格要求,所有會計人員必須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方可上崗,這樣有利于提高私營企業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把不符合要求的人員排除在私營企業會計崗位之外。還要針對我國私營企業會計人員的現狀,加大現行會計制度特別是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培訓力度,強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這是全面推進私營會計核算規范的重要環節。培訓可以多種形式,如各級地方會計主管部門定期組織會計人員后續教育等等。通過各種渠道的培訓和教育,以達到全面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操作能力和職業道德水準,切實做到“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守準則,不做假賬”,確保私營會計核算規范化的順利進行。

5.政府的財政、稅務、工商、審計等部門加強管理力度,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隊伍的社會監督作用。國家財政部門應加強對會計法的宣傳,加大執法力度,監督各企業單位對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貫徹執行,嚴格追究企業主違反會計法的法律責任,使其重視國家會計法律法規和制度,為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化創造良好的內部條件。國家稅務機關則必須加強對私營企業的監督指導,引導企業合法經營,按國家稅法及相關法規建賬,履行納稅義務,對企業偷漏稅的行為嚴懲不貸,從國家稅收管理的角度為私營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進行引導和管理。同時,要進一步規范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財務咨詢公司等咨詢中介機構的行為,充分發揮其監督檢查功能和注冊會計師隊伍的社會監督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財政、審計機關的作用其實有很多的局限性,一方面監督范圍有限,力量有限;另一方面也易受政府其他部門的干擾。而注冊會計師審計是由社會中介機構進行的,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權威性。注冊會計師審計在經濟發達國家已備受重視,已成為經濟發達國家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手段,而我國市場經濟正在進一步深化完善,加強注冊會計師的社會監督作用必將對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比如全面推行私營企業財務報表注冊會計師審簽制度,使不規范的財務管理行為及時得到發現和糾正。這對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加強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將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四、結語

歷史的發展總是向前的,只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會計規范制度,重視私營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嚴厲打擊會計作假行為,切實推行會計人員持證上崗制度,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其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和職業道德意識教育,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為私營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化創造條件,那么私營企業會計核算就一定能真正做到“有效地指導和控制一個組織的人力和物質資源”(葛家澍,1988),使私營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營運資金管理 營運資金周轉期(DWC) 制造業企業

一、營運資金的概念

一般的,營運資金有廣義營運資金和狹義營運資金之分。廣義營運資金指一個企業的流動性資產總額,又稱為毛營運資金;狹義營運資金指流動性資產減流動負債的余額,即資本中用于生產和經營周轉的那部分,又稱為凈營運資金。凈營運資金是財務上對營運資金的一般定義。[1]具體分析,營運資金的營運概念側重于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周轉性,資金概念側重于具有流動性的資本,它在企業中表現為各種占用形態。對于營運資金兩種不同的概念,廣義的是對企業流動資產投資總額的反映,未涉及資金來源。凈營運資金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因此本文中,采用的是凈營運資本的概念。

二、國內外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動態

國外企業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營運資金管理已形成了一個系統、科學的體系,主要側重于優化資本的結構,追求資本協調和強化資本的定量控制,體現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而我國關于營運資金的研究卻比較晚,逐漸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2]2001年以來,關于營運資金的研究有所增加,2007年,王竹泉教授等在《會計研究》上發表的“國內外營運資金管理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文中,提出了基于渠道管理的營運資金管理新框架。由此,開創了我國營運資金管理研究的新視角。

三、制造業企業營運資金的管理現狀

根據調查, 我國有不少制造業企業有很好的技術、產品在市場上很暢銷,卻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企業即使有市場,但是利潤卻并不可觀,或者是雖然利潤可觀,但卻出現了資金的短缺、企業無法正常周轉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企業對營運資金認識程度不夠,經營管理比較松散,流動資金周轉的速度過慢。如企業持有太多的閑置資金和資產,從而減少資金的利潤率;沒有制定或實施健全的政策應收賬款的信用政策和賬目,應收賬款壞賬增加風險和成本;不發展或執行一個合理的庫存采購和庫存管理實踐的批處理,導致存貨周轉期等。一方面對營運資本的管理不當會增加制造企業的成本使用的資金,其他企業降低運營效率的資金,從而削弱了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

四、造成制造業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現狀的原因

通過對大量的制造業企業調查研究發現,營運資金的管理不強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導致的:

(1)缺少營運資金管理觀念。長年以來,對于多數制造業企業來說,比較重視的是高新的技術和市場的份額,擴張企業規模和銷售額的增長,卻忽略了企業的內部日常的經營資金管理和財務的管理,對于營運資金的管理理論和它的重要性缺乏一定認識。因為對財務管理不夠重視,缺乏營運資金的管理意識,導致企業不重視營運資金管理。

(2)沒有建立營運資金管理制度和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在營運資金管理方面:多數制造業企業并沒有建立起科學的制度來保證營運資金管理的有效執行;企業缺乏有效的營運資金管理手段,具體而言:

營運資金的管理片面,側重于流動資產主要項目即現金、存貨、往來賬款管理卻忽視了流動負債有效管理,沒有將投資決策與融資決策聯系起來進行管理。其實,營運資金不僅僅是是指流動資產,還有流動負債。從數量上說,其是企業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的差額;從質上看,其是企業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總稱,是對企業短期性財務活動的統稱。

流動資產管理的重點是各種項目管理,在隔離的項目管理,對項目之間的關聯作用,以及系統管理工具和缺乏有效的項目管理,LED的各種矛盾和沖突之間存在不協調各部門之間的LED和惡性競爭,通過營運資本管理效率惡化加劇,對公司的整體價值損失。例如,只有當它出現可疑不良債務,一些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組織開展了追追帳戶組帳戶,但不考慮影響貿易的其他因素,如信貸政策和收款政策。一些公司特別注重銷售部門,采取措施,鼓勵有吸引力的銷售人員來擴大銷售,所以銷售部,以滿足業務的需求,但考慮賣出,而應收賬款缺乏思考和分析回收的可能性,盡管這種做法增加了庫存周轉率,但應收賬款周轉率將變得非常緩慢,最后,營運資金周期將是巨大的。導致企業營運資金無法收回,從而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五、對于制造業企業營運資金管理建議

(1)轉變營運資本的管理理念。疲軟的制造業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主要因素不重視營運資本管理的概念。因此,改變營運資本管理的管理理念,提高他們的金融知識,以確保資金管理工作的重視和執行的主要因素。管理者應當致力于高新技術和市場份額的發展,特別是在輕視內部管理理念和實踐的轉變財務管理,加強內部管理,尤其是財務管理,加強技術和市場支持的想法的基礎上。管理必須加強金融知識的學習,包括營運資金的管理知識,提高他們的財務和質量學會使用有效的營運資金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的方法和手段,運用相關理論來指導實踐,以達到營運資金的科學管理,促進企業的正常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2)實施綜合管理的營運資金。面對單方面管理中出現的營運資金管理和獨立管理,企業管理應該是營運資本管理的內涵的科學認識,規劃,營運資金管理系統,實現了一體化的營運資金管理。營運資金的綜合管理不僅是項目的營運資金(包括流動的資產,如現金,存貨,應收賬款,包括項目,目前的負債,如短期借款,應付賬款,工資),彼此之間項目鏈接,包括流動資產及流動負債等。營運資金的管理,這是必要的,要注意項目管理,更應重視營運資金管理的整合,避免企業“臨時抱佛腳”的現象。

(3)對營運資金管理進行動態和過程管理。1、做好資金管理工作計劃,通過工作編制資金計劃,現金收入和支出提前掌握和應收賬款,存貨,流動負債和資本支出的現狀和趨勢變化,消除消極因素的影響,營運資本的位置。

對營運資本的運動進行實時監控和動態評價和及時的調整。還應該建立營運資本管理監控和反饋機制和評價機制,提高營運資金管理效率與效果。例如,通過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減少現金等非法攔截問題,庫存假問題,債務人不實現象;通過資金管理工作納入績效考核,激勵相關人員提高營運資金管理,提高營運資本管理質量。

六、結論

營運資金是維持企業正常運轉的重要途徑,如果不能得到保證業務的營運資金維持運轉的鏈接,那么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將受到嚴重的威脅。中國企業占據了大部分的制造企業更要重視營運資金的管理,營運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應及時糾正,并逐步完善管理模式,做出更好的營運資金管理。

參考文獻:

[1]王竹泉,馬廣林,分銷渠道控制:跨區分銷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重心[J].會計研究,2005,(6).

篇10

關鍵詞:電力企業管理;綜合經營計劃;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15)35-0018-01

1概述

綜合型大型公司具有跨行業、跨區域的特點,在現代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中規模逐步擴大,公司業務范圍也不斷增加,由于不同業務間的關聯性較為復雜,也為公司的管理與各部門間的協調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如何在公司現有管理優勢的基礎上更好的實現整體協調,確保公司管理的整體最優化是公司管理人員需要重視的問題。綜合經營計劃是一種能夠協調平衡公司中不同計劃,對于促進公司健康穩定發展,實現公司長遠戰略目標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的企業綜合經營計劃不僅僅是針對企業中的某項工作制定的,而是和企業整體的戰略計劃緊密相連的,其時間跨度雖然比企業長期戰略規劃短(企業綜合經營計劃的時間跨度一般小于五年),但是其內容卻更加詳細具體,能夠實現對企業內部、外部的資源的協調、約束。

2傳統的綜合計劃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電力企業都開展有綜合經營計劃管理工作,然而由于一些企業的綜合計劃管理并沒有充分考慮經濟活動、全面預算以及績效考核等因素,不能夠實現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平衡協調,無法承擔全面落實企業戰略的任務。電力企業傳統的計劃管理模式多是企業中各個部門單獨編制的,如圖1所示,而綜合計劃管理就是將這些計劃匯集起來,由于各計劃的編制時間雜亂、信息交流不協調,導致了企業計劃管理存在混亂、不全面、平衡性不強等問題的出現。此外,由于各單位單獨編制的計劃管理多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與其他部門存在一定的矛盾,且與公司的整體目標關聯性不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系統性,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企業的發展需求,急需一種新的管理模式。

3關于改善綜合計劃管理模式的探討

在明確企業傳統綜合計劃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進,首先要了解實施目的和管理流程。企業的綜合經營計劃的實施目的是將公司的戰略規劃與財務預算有效結合起來,為公司的經濟決策與技術決策提供參考。企業的綜合經營計劃若要順利實施,需要首先解決以下問題:①綜合經營計劃應當明確指出企業中各部門間的重復部分與對接部分,確保綜合經營計劃適用于公司內部所有部門;②綜合經營計劃需要建立完善的指標體系,體現生產及經營指標間聯動關系,同時注重相關指標通過對標確立合理水平;③綜合經營計劃的數據需要實行分層、分級管理機制,通過完善的信息系統,實現指標的分專業管理。改進后的綜合計劃管理模式圖。通過這種新的管理模式,公司各類計劃可以在一個共享的平臺上進行編制、完善善、互相反饋,最終形成平衡后的統一計劃,在此基礎上,編制財務預算并進行再平衡,從而真正形成涵蓋企業生產、經營全方位的計劃管理體系,形成企業計劃管理與預算管理的良好銜接。

4對綜合計劃管理模式實際應用的幾點思考

以上提出的企業綜合經營計劃編制模式,能夠有效地發揮綜合計劃的協調平衡作用,使綜合計劃成為良好的企業技術經濟決策平臺,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還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4.1企業綜合經營計劃與預算之間的關系

首先,企業的預算是針對工作計劃而進行的資金使用需求預測,預算并不能憑空設定。企業的年度全面預算,需要與年度綜合計劃相結合,初步確定企業的收益及相應確定合理的資金使用需求。同時,企業綜合經營計劃也需要與財務指標反映的一些內外部資源約束條件進行互相反饋協調平衡后制定,兩者相輔相成;其次,綜合計劃反映的是指標的物質量而企業預算反映的是指標的價值量,兩者間需要確定內在的轉換關系。

4.2做好企業綜合經營計劃工作需要建立統一的計劃管理平臺

企業綜合經營計劃和專業計劃是一個有機整體,不應人為將其割裂開來,它們之間的區別不在編制流程和具體數據上,而是體現在分析方式、分析內容和目標以及有針對性地指標評價模型上。綜合計劃實際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關鍵問題除了專業技術方面,很大一部分是管理協調的問題,因此建立統一的計劃管理平臺,有利于貫徹數據分層、分級管理的思路,為綜合經營計劃提供集中信息平臺、高效工作平臺和輔助決策平臺。同時,企業系統內的計劃數據內容可以便利地在信息系統內流通,指標實行分專業管理,落實數據準確性的崗位責任,這樣可以將綜合經營計劃十分復雜的管理內容分解到各個具體管理層上面,實現管理分層分級,各負其責。

5結語

創新永無止境,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一樣,是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一環,探索合理高效的綜合經營計劃管理模式,有利于圍繞企業的經營發展戰略開展計劃工作,并為最終搭建現代企業技術決策和經濟決策相互協調的統一決策支持平臺奠定必備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麗英.最優計劃模型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7,(5).

[2]盛芹世,李金傳,馮麗.現代企業年度生產經營計劃制定方法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