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國內消費需求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必要性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9 04:50:00
導語:擴大國內消費需求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必要性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擴大消費內需是我國經濟未來持續穩定增長的保障。擴大消費內需應合理平衡好消費,投資,進出口三者關系,逐步改善收入分配不公問題,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完善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體制,提升服務性消費比重,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的消費支出需求,綜合運用財政,金融和產業政策,為引導和擴大消費創造良好的內部和外部條件。
[關鍵詞]擴大消費內需持續穩定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而維持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于政府投資和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尤其是進入90年代后,中國抓住了歷史發展的機遇,利用勞動力豐富的比較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出口加工業,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13億人口告別了短缺經濟,生產能力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經濟實力大幅提升。
在中國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也越來越高,出口生產嚴重依賴外部消費能力。經濟脆弱性增強,風險不斷加大。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使全球市場急劇萎縮,出口形勢急劇惡化,2008年中國經濟的增速下滑。中國政府隨后推出4萬億投資計劃以保持經濟8%增長率,在政府投資的拉動下,2009年,中國經濟開始回升,出口也略有好轉,但在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影響下,出口已難以恢復到次貸危機前的水平。在保增長保就業的前提下,政府開始著手把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結合起來,中國經濟又一次艱難的轉型開始了。
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第一個十年解決了溫飽問題,第二個十年解決了產能問題,第三個十年解決了收入水平過低問題,那么第四個十年重點解決的應當是民生和社會持續發展問題。因此,如何盡快啟動國內的消費內需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經濟能否繼續持續增長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我們究竟能否改變目前嚴重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的增長模式呢?我們先看一下如下一組統計數據:
2009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到2.13萬億美元,2009年我國GDP為33.5萬億元,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截止2008年11月,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達到61.1萬億元,是1978年的323倍。銀行業的不良資產率處于歷史最低水平,抗風險能力大大加強,資本充足率達標的銀行,從2003年8家增加至193家,占整個銀行總資產的99.5%。金融業整體比較健康,銀行業資本充足率達歷史高點。此外,政府資產負債表也比較健康。截至2008年末,中國的國債余額占GDP的比重,僅為22%。同期,美國為71%。我國居民的儲蓄存款超過20萬億元,而他們的貸款很低,一共3.7萬億元。中國居民的負債率水平相當低,消費潛力很大。
綜合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今天的中國,無論國家還是個人,生產和收入水平整體上已大為提高,盡管我們目前面臨諸如投資增長過快,消費增長相對落后,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等諸多結構性問題,但我們的經濟基礎還是很牢固的,只要政府應對得當,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增長是沒有問題的。
在了解過去,認識現在,面向未來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政府要注意優化財政投資的路徑與作用機制,給社會投資留出適當的空間,避免產生財政投資排斥社會投資的“擠出效應”。政策與制度選擇上要集中解決當前制約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瓶頸問題,改善民生、擴大內需,為今后較長時期的經濟發展鋪平道路。最終化解消費長期滯后投資的問題,使巨大的消費潛力真正轉化為拉動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性動力。
構建促進消費增長的新格局要從制度安排、政策選擇、具體措施三方面著手。形成短期、中期、長期相銜接,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由簡到難,從微觀到宏觀的方法和路徑。具體如下所述:
一、正確的制度安排是啟動消費內需的基礎
我們知道,收入分配不公平是制約家庭消費,導致有效需求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調查顯示,我國一些地區,20%的居民手中持有80%的銀行存款,政府應當加大國民收入分配的調整力度,綜合運用稅收和轉移支付手段平衡收入分配,提高邊際消費傾向比較高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是啟動消費內需的關鍵。
中低收入消費者對未來預期不明確也是導致有效需求不足的一個主要原因。政府應當在涉及民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加大資金投入,在保基本、廣覆蓋、可持續的原則下加快健全并完善醫療衛生、養老、失業救濟、義務教育等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居民消費信心,提高居民消費能力。
加強財政投資資金監管,防止重復建設,提高資金使用效果。財政投入應重點投向制約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如鐵路、公路、機場、電力、能源、生態保護以及保障性安居、農村經濟發展輔助性建設等方面,為擴大消費內需創造有利條件。
公平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私人直接投資,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使用的效果。帶動當地經濟持續發展。
二、政策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引導和輔助作用是擴大消費內需的保障
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來達到擴大消費內需目的,需要協調好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服務產業和進行城鎮化建設三者之間關系。三者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保證三者之間步調一致,才能更好地帶動經濟持久的繁榮。
1.優化產業結構
在我國經濟結構中,消費占GDP的比重大約為50%,城鄉消費嚴重失衡。占人口比重70%的農村消費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例不到30%,城鄉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差距達3倍以上。2009年我國GDP為33.5萬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3.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5.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4.2億元。產業結構不平衡的問題尤為突出。因此,調整產業結構是促進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一環。
我國幅員遼闊、區域經濟互補性強,跨地區的投資、并購和產業轉移有利于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使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比例結構更加科學,從而使經濟運行質量上到一個更高水平。為此,應當繼續加強第一產業基礎建設和提高補貼水平,提高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和農產品競爭力,提高農民種地收入;擴大第三產業比重,降低第三產業稅費,有效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就業水平,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從而提高第二產業競爭力;繼續加強節能環保建設,淘汰落后產能。新技術創造新需求,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強、對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老舊產品升級換代提出迫切要求,淘汰更新老舊產品不僅有助于擴大消費需求,而且有利于減輕其對資源和環境產生巨的大壓力。同時刺激進一步的技術創新。此外,我們應加快對中小企業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大力發展中小銀行,給予中小企業產業升級良好的資金支持。
2.提高服務性消費比重
居民消費結構中服務性消費比重是反映生活質量和消費預期的重要指標。目前我國服務業占GDP比重大約為40%,仍處于偏低水平。鑒于城市居民對吃、穿、用等商品性需求趨于飽和,相比之下,服務性消費是我國居民未來消費支出的重點。目前,人們的消費結構已逐漸從物質消費向文化、休閑等非物質消費為主轉變,人們漸漸開始關注服務質量。服務消費將越來越追求享受、方便和舒適。具有相當大的上升空間。
提高居民服務性消費比重可以有效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服務業就業彈性大,能夠吸納各種不同素質的勞動者就業。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依賴便捷而快速的服務性消費產品,這將增加居民對服務產品的需求,從而帶動服務產業快速發展,對解決就業問題具有很大作用。
因此,應當加強服務性行業規范,改善公共服務供給,引入市場競爭。加快服務產業的升級和改造,積極拓寬新的服務領域,不斷培育新的增長點和消費熱點,創造誠信的服務消費環境。大力發展教育、信息、休閑、旅游、文化娛樂、醫藥保健、社區服務等居民需求潛力大的產業,實現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轉變。
3.穩步推進城鎮化步伐
穩步推進城鎮化進程,以擴大消費內需。測算表明,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將會有1000多萬人進入城鎮居住和生活,拉動最終消費增長約1.6個百分點。而截止到2008年底,我國的城鎮化率僅為45.7%,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城鎮化為服務產業輸送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擴大了服務產業的供給。因而,加快城鎮化發展是未來擴大內需、提升消費的重大戰略。但是,城鎮化是個逐步發展的過程,而且不簡單等同于發展房地產業。這一點應特別加以注意。
三、擴大消費的措施是消費內需可持續性的關鍵
2007年我國總消費率約為48%,而國際平均水平在70%左右,居民消費占比僅為37.1%。和世界大多數經濟體相比,中國消費增長迅速,但整體消費支出規模仍然較小。相對國民消費的增長,投資的增長速度更快,國民消費增長的步伐落后于投資及出口。使我國的最終消費率呈現走低的趨勢。城市居民消費支出占居民消費支出比重持續上升到2008年的74.4%。而農村消費支出比重持續下降到2008年的25.6%。據統計,農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費支出,將拉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2.3元,而城市居民每消費1元,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只有1.1元。因此,產業調整過程中,應重點解決好城鄉均衡發展問題,特別是東部與西部的地區經濟發展的平衡問題,應加大政府投資來帶動民間資金與社會資本投入鄉村與西部建設。公務員之家
通過改革稅制,加大對城鄉弱勢群體扶持力度,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增加城市低保補助,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通過增加投資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與收入增長渠道來縮小收入差距。加大建設農村的基礎教育、鄉村道路和供水供電等農民急需的基礎設施。加強農村環境治理、農村公共衛生醫療。繼續推進農村稅費和金融體系改革。改革農村稅費,增加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促進農民減負增收。
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的終端環節,對經濟增長起到極為重要的拉動作用。消費促進生產,新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模式對生產調整和產品升級起著指向作用。消費的升級和轉型能帶動一個新興產業的成長。另一方面,消費也受到產業發展狀況的制約。因此,應充分發揮金融對于結構調整的支持作用。加強金融和生產行業互動。特別是保持資本市場對創新方向把握的敏感性與支持,不斷創造內生性與可持續性的消費需求。同時,加大政府對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的扶植和保護力度。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指導和協調,及時調整和完善相關政策,努力解決企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促進企業調整生產結構,及時淘汰落后產能,保持企業的運行效率。
實現擴大消費的途徑就是要促進有效需求的提高。尋找各個階層消費的增長點。針對不同消費群體,應合理制定相應政策,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大力發展服務業,簡化審批程序,不同性質的服務業采取不同的工商和稅收管理政策。滿足不同收入群體的不同住宅需求,落實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對商品房要在稅收、土地出讓金、貸款等方面給予優惠,以鼓勵人們改善居住條件,進而拉動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在處理好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的前提下發展汽車消費。要在稅費、停車場地等方面給予購車者大力支持以增加人們購車的欲望。發展旅游消費,強化旅游服務,加強中介監管,刺激廣大民眾的旅游與休閑消費。要關注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收入群體的消費差異以及他們的消費觀念與消費傾向的變化對消費市場走向的影響。年青人在電子產品,3G服務,互聯網,信息通訊,電子商務和網絡購物方面得消費需求旺盛,其成長空間和潛力巨大。信用消費在中國剛剛起步,中國信用卡透支額僅為美國的1/60,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小額消費信貸,信用卡等金融工具鼓勵和刺激消費,促進消費升級換代。
綜上所述,我國正處在消費的上升期,擴大內需的措施應具有非一過性的穩定持續性。如果措施得當,消費的發展潛力至少可以保證未來二十年經濟增長的需要。
四、消費、投資、進出口的均衡發展是經濟穩定持續發展的根本
“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是我國擴大內需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們應堅持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協調發展,加速服務產業發展,提升服務性消費支出比重,穩步推進城鎮化步伐。在保持投資,消費,進出口均衡發展的前提下加大促進國內居民消費的力度。應當加大對出口行業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國際區域經濟,逐步實現區域內人民幣貿易結算,最終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同時,在實現共贏的基礎上,一方面加大戰略性資源儲備投入,另一方面加大國內嚴重依賴進口的稀缺資源和能源的產業內收購或參股力度。在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均衡發展的同時,最終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的發展。
參考文獻:
[1]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史明霞.當前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實現途徑.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上一篇:傳統憲法概念的深層次認識論文
- 下一篇:公民憲法義務的規范價值及其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