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24 09:17:00

導語:地方科技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科技發展論文

摘要:文章通過回顧了30年來安徽省的科技發展情況,根據政策對科技發展的影響,把安徽省科技的發展分為3個階段:恢復發展階段、快速發展階段、創新的發展階段。總結了每個階段發展的主要特征,并對未來的發展做出展望。

關鍵詞:安徽省;科技發展;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安徽科技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安徽省2007年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07年末全省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4萬人,比2006年增長4.2%。科研機構959個,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辦機構366個。從事科技活動人員9.6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6.3萬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動的經費支出為209億元,比2006年增長30%,其中用于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74億元,增長25%,相當于全省生產總值的1.01%。

回顧安徽省30年來科技地發展,由于科技投入的主體一直是政府,政府的科技政策對科技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政府科技政策的重大轉變把安徽省30年科技發展劃分為3個階段。

一、恢復發展階段(1977-1989年)

1977年,中共安徽省委及時召開了“向科學進軍大會”,這次會議標志著安徽省科學的春天的到來。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全面恢復以及重新組建科技管理和科研機構

1977年9月23日,中共安徽省委結合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召開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的通知》精神,做出抓緊科技戰線整頓、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恢復安徽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等6項決定。此后,“”中被撤消或遭到破壞的科技管理和研究機構以及群眾科技團體相繼恢復,科技情報網絡逐步建立;經國務院批準組建了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國務院各職能部門,有的在安徽組建科研增機構,有的則將所屬科研機構遷入安徽,這些科研機構與先期遷入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和一批科研院所,推動了安徽的基礎學科和應用科學的研究能力與學術水平地提高。

(二)落實知識分子政策

1978年安徽省一方面積極平反知識分子中的冤假錯案,另一方面調整用非所學的知識分子的工作,全省6300多名大學生中有85%調整了工作。1979年4月安徽省革命委員會頒發了關于農業科技干部使用和待遇的7條規定。1981年春,省委做出發掘人才,解決用非所學,大膽提拔科技人員到領導崗位等12條政策規定。1983年4月再次提出了7條政策措施,提高農業科技人員待遇。這些措施對穩定農業科技人員隊伍,鼓勵科技人員扎根貧困地區起到了促進作用。截至1987年,全省全民所有制單位的科學技術人員近28萬人,科技人員的素質有所提高,專業構成趨于合理。

(三)科技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為經濟建設服務

1978年3月在全國科技大會上,鄧小平同志關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中國的知識分子已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的重要講話,為科技工作提供了理論基礎和行動綱領。同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自此,安徽省的科技工作進入了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軌道。

二、快速發展階段(1990-1999年)

20世紀90年代,特別是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發表后,安徽科技事業再上新臺階。省人大常委會也相繼頒發《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安徽省技術市場管理條例》和《安徽省專利保護條例》。為保證全省經濟實現歷史性跨越,省委六屆二次會議正式提出“科教興皖”戰略。這些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出臺,促進安徽科技事業再上新臺階。到1997年底,省屬科研機構技工貿總收入已達8000多萬元,進一步強化了科研機構面向市場求生存、依托市場求發展的意識。這一階段科技發展的主要表現為:

(一)面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努力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

通過組織實施科技攻關等計劃,每年取得省級科技成果500項左右,省科委每年都組織10多項重大科技成果進行推廣,積極發動全社會實施一系列科技工程;科技進步的貢獻份額逐年上升,據省統計局測算,1978-1997年安徽省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其中對農業的貢獻率為41%,對工業的貢獻率達39%。

(二)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高新區建設,優化經濟結構

到1998年,全省已有321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共實施國家、省級火炬計劃項目268項。1998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06.8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鄉及鄉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8.6%,出口創匯占全省出口創匯總額的比重達到11.5%,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經濟結構優化。合肥高新區還被批準為我國52個高新區中首批對APEC開放的5個科技工業園區之一。

(三)加強基礎研究,努力增強科技儲備

省科委積極籌措經費,建立起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自1996年啟動以來,到1999年已累計立項200多項,投入600多萬元,為推動全省科技事業和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創新的發展階段(2000年至今)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六大及2006年全國科技大會以來,安徽省科技工作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總體戰略部署,提出了建設合肥科技創新型試點市,總結了奇瑞等自主創新的典型經驗,提出了建設全省創新網絡。2006年4月,安徽省召開了全省科學技術大會,省委、省政府做出“走創新型崛起之路,建設創新型安徽”的戰略部署和動員。以省政府文件印發《安徽省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及2020年遠景展望》,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

(一)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科技成果眾多并充分轉化

2000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技工貿總收入333億元,出口創匯3.5億美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0.7%,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全省出口額的比重達到15.9%。2006年,省級應用技術研發資金和專項經費達到1.42億元,17個市財政科技投入2.99億元。2003年以來,省級財政應用技術研發資金拉動社會R&D投入比例為1︰50,居中部省份首位;2007年安徽省爭取國家科技經費4.8億余元,再創歷史新高。

(二)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安徽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2003年以來,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近30%,對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拉動作用進一步顯現。2007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2518.3億元,其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4.7%,占全省GDP的比重為9.2%。全省現有高新技術企業1141家,其中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55家,上市高新技術企業36家。

(三)加快創新型企業建設,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作為全國5個技術創新引導工程重點聯系省份之一,安徽省大力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實施啟動技術創新引導工程,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打造創新產業團隊,使全省工業企業出現“5個65%以上的態勢”,即65%的科技機構設在企業,67%的科技活動人員集中在企業,68%的R&D經費源于企業,84%的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由企業為主體承擔,73%的省級科技成果出自企業。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安徽豐原集團公司、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高新技術企業被確定為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

(四)建設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構建安徽區域科技創新體系

2004年11月12日,國家科技部復函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實施方案,標志著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的建設工作全面啟動。從2004年開始,省里每年投入5000萬元資金專項扶持。2007年,合肥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已達427家,其中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5家,上市高新技術企業13家;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820億元,占據全省近40%份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已超過全市GDP的20%。據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公布,合肥位列2007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第26位,比2006年前進3位。在合肥科技創新試點市建設的帶動下,全省科技創新加快由“點”向“面”拓展,創新氛圍日益濃厚,在不同領域形成了自身特色。

四、未來的展望

根據《安徽省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及2020年遠景展望》,今后的若干年,安徽省的科技投入會有大幅度的增加,政府將逐漸引導和促進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并最終成為安徽科技發展投入的主體,科技發展將與經濟發展更緊密地結合,更加突出科技成果的實用性;同時,政府的科技政策將促進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地成長,企業的科技活動在整個安徽省科技發展中的比重將有大幅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安徽省統計局.安徽省2007年統計公報[EB/OL]./economics/2008-03/24/content_13456490_3.htm,2008-05-04.

2、安徽省統計局.安徽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2007.

3、安徽省政府.安徽省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及2020年遠景展望[EB/OL]./kjlt/2006/kjlt0604121.htm,2006-04-09.

4、安徽省科技廳.安徽省科技發展“十五”計劃綱要[EB/OL]./ReadNews.asp?NewsID=2105&BigClassName=&BigClassID=6&SmallClassID=8&SmallClassName=&SpecialID=36,200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