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老干心理障礙與心理養生
時間:2022-04-18 09:19:00
導語:小議老干心理障礙與心理養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離退休老干部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探討心理養生的方法,提高其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方法采用心理“美容”、防治軀體疾病、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培養廣泛興趣、調節情緒或適當宣泄等措施。結果有效地減輕或消除了離退休老干部的心理障礙,保持心理和諧與平衡。結論心理“美容”、防治軀體疾病、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培養廣泛興趣、調節情緒或適當宣泄,能有效減輕或消除離退休老干部的心理障礙,保持心理平衡,維護心理健康。
【關鍵詞】離退休老干部;心理障礙;心理養生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空巢”現象越來越多,離退休老干部孤獨、寂寞、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日益突出,這直接影響著這一群體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因此,心理養生與精神養老已成為21世紀離退休老干部健康的主題。心理問題是動態的,從心理亞健康到心理障礙是一個慢性的過程,應及時進行自我調適、調節和調養,及時疏導、排解,有利于保持離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和諧與心理平衡,提高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我們對離退休老干部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及其心理養生保健的具體措施進行探討,現闡述如下。
1離退休老干部產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
1.1衰老與疾病人到60歲以后,體力、精力和記憶力都會逐步下降,從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退行性變化,使離退休老干部有力不從心之感,帶來一些身體上的不適和痛苦。在衰老的基礎上,如果再患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有些人就會產生抑郁、焦慮與懼死心理。
1.2環境變化老干部離退休以后,生活狀態從長期忙碌有序突然轉為松散無序,社會角色和交往對象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一時難以適應,而且經常面對的主要是家人、家庭以及大量不知如何打發的空閑時間,導致不時留戀過去,多愁善感。另外,子女成家立業,難免使他們產生空虛、孤獨和失落感。
1.3人際關系不良和精神創傷有些離退休老干部敏感多疑,夫妻之間、子女之間不善于溝通,關系不融洽,鄰居、朋友之間不相容,矛盾重重,加之離異、喪偶或其他親人相繼離世,易產生孤獨、抑郁和焦慮感。
1.4興趣愛好不廣泛,生活過于單調有些離退休老干部不愿意參加任何活動,終日無所事事,封閉在一個小天地中;不少離退休老干部的興趣愛好僅限于身體鍛煉,生活單調、寂寞、無聊,容易引起孤獨、焦慮、壓抑等心理障礙。
2心理養生保健的具體措施
2.1不斷凈化心理,進行心理“美容”待人寬容善良,處世淡泊樂觀,保持心理平和,維護和促進心理健康。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它包含著理解和原諒,顯示著氣度和胸襟、堅強和力量。社交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是難免的。為人處事寬容豁達,就仿佛給自己安上了心理調節閥,讓自己始終保持心理平衡;善良,就是與人為善,光明磊落,扶貧幫困,以他人之樂為樂,心中常有欣慰、愉悅、輕松之感,會讓人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狀態;淡泊,是指恬淡、寧神寡欲,能正確看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不過分追逐名利,不為身外之物得失而大喜大悲,不嫉妒攀比,不亂發牢騷,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力,在生活中尋找樂趣,遇事看得開想得通,常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樂。在生活中放大快樂,縮小憂愁,自娛自樂。
《淮南子》“靜而日充者以壯,躁而日耗者以老”。就是說,心神安者,其精氣日漸充實,形體隨之健壯;而心神躁動者,精氣日益耗損,形體必然過早衰老。亦即“靜者壽,躁者夭。”待人寬容善良,處世淡泊樂觀,寵辱不驚,心境就會潔凈,就會活得輕松愉快,達到清靜養神的目的,是保證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1]。心境潔凈和心理健康是一對“孿生兄弟”,結伴而行,使機體的血液流量和神經細胞興奮度、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都處于最佳狀態,不易患病。相反,如果心理常常處于緊張狀態,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則易患病。
2.2正確對待衰老與疾病,重視軀體疾病的防治,防止心理老化老年期生理和心理趨于衰退,易患病,且療效較差、恢復較慢。要及時或定期地檢查身體,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同時還要勇于承認和接受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擁有一個永遠年輕的心態,生理上服老,心理上不服老。勤用腦,勤動手,始終對人生和大自然保持好奇心,延遲大腦衰老,防止心理老化。
2.3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泰然對待精神創傷我國心理學家丁瓚教授認為[2]:“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由人際關系失調而來。”老干部退休后的人際交往主要是家人,要妥善處理好夫妻、婆媳、子女之間的關系,夫妻之間要相互關心、配合,共同料理家務,遇事多商量;對子女不要有親有疏,應一碗水端平,不過多干涉子女婚姻;要正確對待“空巢”家庭的現實,不過高期望和依賴子女的照顧,多利用現代通信工具與子女交流情感。最重要的是,搞好思想觀念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交流以及生活情趣相融性交流等心理溝通,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兒孫滿堂,不如半路夫妻”,喪偶后可再婚,避免晚年生活孤獨寂寞,便于相互照顧。2.4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使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獨生子女一代的成家立業以及老年人群體的迅猛增長,多數老干部在新的家庭環境中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常孤獨寂寞,想“有人說說話”,渴望精神養老,精神養老與心理養生已成為目前不容忽視的問題。
老干部離退休后(特別是“空巢”家庭的老干部)一定要走出家門,多參加社會活動和集體生活,多交朋友,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樂趣。“走出小天地,融入大自然”,經常和朋友在一起聊聊天,解放自己,放松心情,既經濟實惠又有益于身心健康,既調節情緒、促進思維,又增強了溝通交流,消除誤會,增進情感。
“活到老,學到老,改到老”,老年人要適應時展與社會進步。上老年大學學習撫琴唱曲、弈棋習書、吟詩作畫,鍛煉思維、磨煉意志、陶冶性情、愉悅精神。觀賞花卉,怡情養性;樂在“棋”(“畫”或“詩”等)中,其樂無窮;傾聽鳥鳴可樂而忘憂,目隨魚游則心曠神怡;不僅可以享受優雅的娛樂休閑,還能達到身心愉悅和心理養生的目的。
形式多樣的賦閑消遣與娛樂是身心調理的最好方式,注意動靜結合。閑暇之時,聽音樂、跳舞、逛公園、讀書看報、散步、打太極拳等等,寓“心理養生”于“娛樂休閑”之中。另外,帶帶孫子、孫女,幫忙料理家務,寓“老有所樂”于“老有所為”之中,每天有個好心情,使老年生活更加充實和豐富多彩。
2.5以情勝情調和情志或適當宣泄,避免不良情緒的影響[3]采取情志相勝或發泄的方法進行心理疏導,使情志調和,心理趨于平衡。《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認為:悲勝怒,喜勝憂,恐勝喜,思勝恐,怒勝思。意思是說,善怒者以苦楚之言感之,使其氣消而不上逆作怒;善憂者以喜慶之事開導之,使其重新振作精神;善喜者以事情不利的方面恐嚇之,以制約其過度的興奮;善恐者勸其動腦思考,了解致恐原因,以消除恐懼之感;善思者激其發怒,以疏達氣機,暢達心境,從苦思冥想中解脫出來。情志發泄方法是指不過分壓抑自己的情感而采取的一種化解不良情緒的方法。老年人不能總是強行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要在適當的時間和場合,順其自然,當怒則怒,當喜則喜,當悲則悲。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心理治療學家弗洛伊德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并指出,沒有表現出來的情緒常常是精神病的基礎,他通過把精神情緒的激流釋放出來的精神發泄法治愈了許多精神病患者。
參考文獻:
[1]葉明.重在調理(中醫養生保健專家講座)[M].2版.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9:33.
[2]李軍.試論維護人體健康心態的有效方法[J].現代醫藥衛生,2006,22(6):929-930.
[3]李慶升.中醫養生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21.
- 上一篇:人事行政部實習匯報材料
- 下一篇:某團員入黨申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