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剪紙與漢畫藝術思索
時間:2022-04-27 10:37:00
導語:民間剪紙與漢畫藝術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體現民族特色的,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只有具有地域特色的,才是世界的;只有體現地域特色的,才能世世代代流傳。民族特色根植于民間,根植于鄉土,根植于人民大眾。
剪紙是中國民間藝術之一,又被稱為刻紙。這兩個名稱的區別是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因此人們將二者統稱為剪紙。最早的剪紙是什么樣的?最早的剪紙是什么風格和特點?直到看到了漢畫(漢畫像石),筆者才感到自己似乎看到了剪紙的雛形。筆者認為最早的剪紙可能像漢畫,因為二者同樣出自民間藝人之手,風格手法大體相同。當然,筆者不是考古學家,猜想畢竟是猜想,不一定正確,但專家已證實:“剪紙始于漢代,興于晉代。”漢畫與剪紙同屬漢代,必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即使到現在,我們也會在其中找到與現代剪紙的許多共同之處。所以筆者認為,要學習借鑒我們祖先的高超藝術技法,更要學習技法背后有生命力的、頑強的、博大的精神,這種精神是最可貴的。這種精神是什么呢?依筆者看來,那就是“大膽、大氣、大巧、大拙”。
徐州民間剪紙根植于鄉土之間,吸收民間文化,代代傳承。由兩漢文化的沃土孕育的徐州民間剪紙,作為一種工藝美術形式,是徐州漢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漢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裝飾石刻壁畫。徐州漢畫像石的內容包括現實生活、吉祥圖案、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方面。它的文化內涵博大精深、藝術風格獨特,不僅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更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了厚重的筆墨。徐州漢畫像石所處的時代主要是東漢,而在沛縣棲山、豐縣華山發現的畫像石比較早,都是西漢末期和新莽時期的。徐州漢畫像石的藝術特色是造型大膽、構圖緊密、大巧若拙,線刻與浮雕結合。漢畫像石的題材表現豐富:兩漢時期,徐州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因此石刻中出現了不少反映勞動人民現實生活的題材、貼近世俗生活的各種繁榮興盛的生活場景,包括宴請賓客、舞蹈表演、出行車馬、訪友會客、樓宇閣臺等,其中牛耕圖、紡織圖是生產生活類的主要代表。因此可以看出,漢畫像石中體現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的“世俗化”的特色是非常顯著的,它客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繁榮景象,同時也把當時徐州人的熱情好客、粗獷豪邁的一面刻畫得栩栩如生。
在傳承兩千年漢文化的徐州剪紙藝人中,民間剪紙藝人王桂英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王桂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她的剪紙創作來源于田間地頭、鄉里鄉村,她可以把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都變成剪紙藝術。正因為她的剪紙藝術真實反映了生活,所以才具有樸實感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她沒有接受任何藝術教育,她的剪紙藝術來源于這片漢文化沃土,將與生俱來的直覺天賦同現實生活結合,在藝術形象上與漢畫像石一樣重夸張得體,以形傳神“大膽、大氣、大巧、大拙”。正因為王桂英剪紙藝術的真實性和打破藝術框架的創新性,以及與漢文化深厚底蘊不謀而合的巧奪天工,使她走到民間剪紙藝術的一個高峰。王桂英被譽為中國的“馬蒂斯”,并獲得“中國民間藝術家”的稱號。除此之外,漢畫像石的題材還大量涉及歷史故事、神話、吉祥圖案等。雕刻技法浮雕與線刻相輔相成。線刻細膩陰柔,浮雕渾厚陽剛。漢畫像石陰陽相濟,體現了兩漢哲學思想與審美要素。剪紙也可以有陰刻和陽刻,注重線條與塊面的配合,線條精細靈巧,塊面厚重粗大。陰陽、粗細、輕重、緩急這些元素都豐富了剪紙語言。在構圖上,徐州剪紙與漢畫像石也相似。漢畫像石畫面充實、構圖飽滿、散點透視、分層敘事、別具特色。漢畫像石的拓片藝術與徐州民間剪紙藝術具有相同的美感,但徐州剪紙的場景和形象造型與漢畫像石同樣具有連續、均衡、對稱等圖形美要素。剪紙作品構圖具有大膽、大氣的特性,畫面充實飽滿,感染力、視覺沖擊力強大。漢畫的沃土培育了一大批民間剪紙藝術家。比如徐,剪紙藝術家吳國本,他創作的《漢之魂》榮獲了第二屆國際剪紙大賽銅獎。此外,還有劉毅、張麗君、孟憲云、孟慶剛、尹明仁等剪紙藝術家。
古黃河邊的徐州人民把兩漢文化深深融入血脈當中,創造和發展了具有徐州特色的民間剪紙藝術。作為新一代徐州人,我們有責任繼往開來,為徐州的民間藝術發展錦上添花。
- 上一篇:區委開展三幫扶活動實施意見
- 下一篇:流通領域商品質量信息公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