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英語教學浪費情形
時間:2022-05-05 03:21:00
導語:管窺英語教學浪費情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的課程標準頒布以來,英語教學改革是各學科中步伐較大的,但其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由于課堂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巨大變化,教師中出現了理念不清晰,課堂把握不到位的情況,從而造成了課堂中的大量的浪費現象。本文試圖從浪費現象的具體表現及成因作一剖析,與大家共同探討新理念的實質,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有效教學浪費
自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把“學生為課堂的主體”作為基本理念的課堂教學改革正不斷的深入展開。其中,高中英語課堂歷經了翻譯法,交際法,聽說法,直到現在的任務法的演變。教學方法的幾次更迭反映了英語課堂教學越來越強調運用語言習得理論,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的環境中學習或自然“習得”語言知識和技能;同時,課堂組織模式的巨大變化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課堂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但是,新的模式帶來的變化遮蔽了我們的眼睛,課堂中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討論熱烈,思維活躍,大家為此感到驚喜,因為這些都是傳統課堂中從來都不會出現的場面,但是,冷靜下來仔細研究分析,在學生自主活動的20-30分鐘內到底發生了什么?教師卻不一定知曉。究其原因,傳統課堂教師一人演戲,只要學生聽進去,就是基本能完成任務。而如今教師靠邊站,又要掌握全局,而且整個課堂呈現動態的,多層次的復雜局面,教師在課堂組織,教學流程設計,動態生成的反應等方面如沒有很好的準備和駕御能力,那么,課堂中就會出現大量的浪費。如果不引起重視,課堂的有效性會在不知不覺中打折扣,甚至會低于傳統的課堂模式,那課改就失去了意義。筆者結合聽課調查和自身經驗,就浪費現象的表現,成因和解決途徑作一探討。
一:導入階段的浪費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強調了導入階段的趣味性、探索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在導入階段只注重趣味性而忽略了科學性,在介紹階段只注重教學情景的創設而忽略了時間和實效。創設的情景占用大量時間,而沒有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思考,沒有起到激發學生學習本課內容興趣的作用。有些情景內容與主題毫不相干,其結果是既浪費時間又造成學生理解新語言的困難,最終影響課堂教活動。在一堂關于廣告的閱讀課中,某教師用了近20張圖片展示各類廣告,這些都是學生耳熟能詳的經典廣告,學生的確興趣盎然,但由于教師未對這些素材進行加工處理,簡單的展示和羅列僅起到點題—激趣的目的,如果僅為了點題,兩三張圖片足以。如果該老師把它們分分類,就能和文章的具體內容結合起來,并能在閱讀結束后再加以利用,能達到這樣的多重目的,那這五分鐘的時間才會是高效的。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入時,不能一味求新,求奇,要緊緊圍繞導入的目的,大膽取舍,使這一環節真正為整個課堂服務。
二:環節設計不當造成的浪費
由于教師對于學情了解不到位,在課堂流程上會出現難易顛倒,過多鋪墊,太難或太易等情況。根據1+1原理,學生只有在已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才能對輸入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由于教師過多的關注設計環節的形式,而忽略了具體的內容的難易,呈現的順序等重要的問題,從而造成浪費。在一堂小組合作課上,教學目標是復習鞏固所學詞組句型,教師為了讓大家互動起來,設計了一個故事接龍環節,讓學生用這些詞組句型造句編故事,在組內一人編一句,把故事接下去,結果由于難度太大,且沒有任何鋪設,活動變成了學生間的漢語討論。該任務難在既要求用規定詞組又無時間緩沖,如果是口頭接龍,教師就不應該規定范圍;如果規定了范圍,就只能落實到筆頭,讓學生有思考的余地,組內接龍的形式也只能換成組間比拼。教師在設計環節時,出發點應該是學生的實際情況,決不能為形式而形式,要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和環節的可操作性。
三,分組活動引起浪費:
新課程理念倡導合作學習,而分組活動是課堂合作學習的主要表現形式,理應大力提倡。但是,實際出現了兩大問題,一方面是濫用小組討論,很多老師不管什么課,都分組討論,而分組討論是應用于解決學生獨自解決不了的問題,或合作完成交流操練的任務,現在的趨勢卻以小組討論去排擠個體學習。教師提出問題后馬上按程序進行小組討論,明明是很簡單的問題,卻非要討論,結果浪費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由于這種課堂組織模式在我國缺少經驗的積累,很多教師只是學了個形式。而涉及到分組的方法,激勵評價的操作,活動任務的設計和教師的監控和引導都是廣大教師面臨的新課題。交際活動類教學途徑,只是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產生一定佳效的途徑之一。有條件者可以采用,無條件者不可生搬(張麗娜2007)。如果教師還沒有駕御能力,還是少用為好。
四,課堂組織松散造成的浪費:
傳統的課堂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課堂上一講到底,教學組織管理非常簡單,而課程改革要求改變以往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這就要求教師要在組織多樣的教學活動上下工夫。但是教師如果沒有很好的課堂調控組織經驗和能力,課堂進程就會凌亂松散。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教師指令語中出現的問題,有的老師指令語不夠明確,學生不曉得做什么;有的太過羅嗦,學生活動的時間還沒有布置任務的時間長。2,現場調節能力不強造成課堂凌亂,甚至失控。由于學生活動的明顯增多,課堂的生成也相應增加。有時候,學生對某個問題的討論時間超出了教師的預計;還有的時候,學生對某項活動的操作出現困難,這時候,教師若沒有隨機的調控和應變能力,不僅教學環節被搞亂,還會浪費大量寶貴時間。3,課堂教學節奏松散。教師和學生把大量的時間放在分組,演示,維持紀律等方面,課堂中,教學情節顛來倒去、教學活動松松垮垮,一堂課學生沒有掌握多少“有價值”的語言知識,用來操作的時間也得不到保證。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提高課堂管理能力,才能保證課堂的有序高效。
五,課堂生成處理不當產生浪費:
如上文所提到的,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中,隨時都會有“生成“出現,是否要處理,處理方法是否得當,都影響到整個課堂的節奏和效率。在一堂閱讀訓練課上,筆者先讓學生相互校對題目答案,然后請各小組派代表提出問題,其中對一道主旨大意題,班內出現兩種對立的觀點。我因為要趕時間把本堂課預設的任務完成,就沒有讓討論繼續下去,而是武斷的給了一個答案。下課后,發現此題的確有些爭議,于是,當在另一個班級中出現了同樣的問題時,我索性讓大家放開了講,結果出乎預料,大家得出的結論是,題目的設計出現漏洞,應該不止一個答案。我當時靈機一動,讓學生再討論,自己設計相關選項和干擾項,經過這樣的思維實踐和碰撞,學生對主旨題的干擾設計有了深刻認識。此刻,才發現前面一個班的”課堂生成“被浪費掉了,且是很難找回和彌補的。但是,也不是任何意外和枝節都可以延伸的,對于沒有利用價值的”生成“,若鋪開,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還會擾亂正常的思考邏輯和方向。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教學過程中有用的信息和情境,最大化地利用”生成“,不浪費寶貴的課堂資源。還要注意的是,環節的推進完全可以在生成中相應增減,預案要做及時調整。當然,這種能力需要教師在長期的實踐和積累中獲得。
從以上幾種課堂浪費現象的表現及成因上來看,主要是由于教師對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模式的認識不到位及相應教學管理經驗的缺乏造成的。第一,當任務型語言教學凸現了傳統模式的弊端后,教師們似乎對新模式趨之若騖,而對舊方法深惡痛絕。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新的方法的出現其實是為解決原有的問題,我們對傳統模式中好的做法還是要繼承的。不能為了體現學生為主體而課課分組,節節討論。不然,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第二,體現學生是主體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巧妙地整合利用教學資源,在課堂中搭建一個無形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釋放學習熱情,夯實知識基礎,訓練思維能力,培養合作精神,而那些為求新求異求課改的名分,不切實際,故弄玄虛的課堂表現出的只是虛假的繁榮,師生耗時費力,收效卻不大。第三,新的課堂模式對外語教師的素養及課堂管理監控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一方面,教師要深刻理解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時時刻刻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把培養學生的持續學習能力放在首位;另一方面,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對于這種多維,動態的課堂的掌控能力,保證教學結構的嚴謹性和英語教學環節的緊湊性,實現英語課堂的“快節奏、大容量、高密度”,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浪費減少到最小值,讓一堂課的效率真正得到提高。
參考書目:
《英語教學研究與案例》(陳琳,程曉堂等主編)
《合作學習的教師指南》(GeorgeM.Jacobs,MichaelA.Power,LohWanInn)
《外語課程與教師發展》(吳宗杰黃愛鳳等著)
《中學課堂管理》(卡羅爾?西蒙?溫斯坦著)張伊娜《英語教學改革熱點問題探討》(R)2007
- 上一篇:消費時間的價值和性質詮釋
- 下一篇:小議普高理科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