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化研究

時間:2022-07-11 08:31:26

導語: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化研究

摘要: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體系作為大運河沿岸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標準化建設對于后者標準化建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當前,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對其標準化并未達成共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沿岸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文章從公共圖書館職能與資源建設,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利用,沿岸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及增強文化自信的角度說明了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應立足自身、加強協作,以實現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標準化建設。

關鍵詞:大運河;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

1引言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所創造的偉大的、特殊的“流動的文化遺產”,記錄了2000多年來沿岸城市的風土文化變遷。2014年,大運河被正式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加之“后申遺時代”對大運河遺產的不斷發展,近年來,其文化地位不斷提升。2017年,視察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時,對大運河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1],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大運河沿岸省市多次召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省級會議,商討大運河在新時期的發展之路,充分體現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在新時代文化戰略中具有重大意義。

2大運河與公共圖書館

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是大運河沿岸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后者則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實現路徑,因此,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地區的文獻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應當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承擔重要角色,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在大運河申遺之初,公共圖書館就自覺加入到助推大運河申遺的隊伍中。2007年9月,在杭州市圖書館的倡導下,京杭大運河沿岸19座城市公共圖書館館長首次聚首杭州,研究探討大運河文獻征集、保護及共建共享工作。2018年,北京閱讀季聯合通州區政府共同啟動“千年運河萬里書香”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并聯合大運河沿線的18個城市,從全民閱讀的角度推進大運河文化的研究和傳承,以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為抓手和載體,推進全民閱讀深入發展。4月啟動至今,已經有通州等近十城參與了這項活動,極大推動了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2]。但是,對于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標準化,尚未形成統一共識。因此,對于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標準化建設研究,既有其理論價值,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化的必要性

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化是指對公共圖書館制定符合實際的、統一的建設標準,包括公共圖書館資源建設、服務內容、人員隊伍建設以及服務質量等的標準,以約束和推動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從2008年起,我國陸續頒布了《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等3個文件,構建了我國公共圖書館標準化建設的基本框架。但這一基本框架所提供的建設標準是指導性的、是較為廣泛的,各地區應結合當地群眾需求、按照地區實際情況和特色,制定與國家指導標準相銜接的、適合本地區的實施標準。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就是立足于大運河文化帶“帶”狀地理特征以及流動性文化內涵提出的,符合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實際情況的統一建設標準。實現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化對于推動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3.1公共圖書館履行職能、建設特色資源體系的需要。兩千年來的發生、發展與演化,大運河流淌出豐富的運河文明,眾多運河城市留下了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領域的紛繁而龐雜的信息,并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現。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法律條款的形式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性質、職能、責任與運行等進行了規定。公共圖書館將運河文化納入圖書館資源建設體系建設當中,搜集、整理、保藏、開發與利用這些文獻資源,開發大運河文化相關活動及服務,是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積極踐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的舉措和路徑,有利于公共圖書館履行地區文獻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的角色職能,彰顯公共圖書館教育、文化傳播、閱讀推廣的使命。同時,公共圖書館充分挖掘運河文獻的歷史特色、地域特色、專題特色,甚至是其他形式或體裁上的特色,有利于形成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的特色資源,豐富圖書館館藏。3.2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的重要保障。公共圖書館搜集、整理、保藏、開發與利用大運河文獻信息資源,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通過相關文化活動、文化產品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服務,提升周邊群眾、甚至是區域外群眾對于大運河文化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大運河文化的認知度,有利于保護與開發大運河文化,傳承大運河文明。3.3建設城市文化名片、凸顯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徑。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化不僅對所在地的文化服務,如豐富文化服務的內容、提升文化服務的質量、拓寬文化服務的渠道等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大運河作為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流動著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金名片,足以成為城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的名片,成為運河城市重要的對外宣傳文化名片。加強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化,助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對于建設大運河沿岸城市文化名片、凸顯大運河沿岸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3.4促進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措施。文化認同是社會個體同社會個體或群體之間的文化確認,文化自信是自覺的文化認同,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肯定和文化生命力的確信。“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3]文化自信對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化,將大運河文化內核集中于公共圖書館,再通過服務、活動和宣傳,提升沿岸人民以及區域外群眾對于大運河文化的理解與認識,增強他們對大運河文化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增強文化自信。

4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化路徑

4.1建立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發展共同體。圖書館聯盟是圖書館聯合的有效形式。建立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聯盟,不僅有利于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的制定與實施,還有利于推動區域資源共建共享,降低建設成本,形成公共圖書館建設發展共同體。在建立過程中,公共圖書館之間不僅需要充分溝通、加強聯系,還要積極發揮圖書館學會的作用,積極指導與引領區域合作,建立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聯盟。此外,圖書館學會與各公共圖書館之間也需加強聯系,不僅需要關注標準制定的科學性和普適性,也要關注標準的實踐性與可行性。4.2注重資源開發與利用,建立大運河文獻資源特色館藏體系。第一,注重多種類型文獻資源的開發,拓寬文獻資源呈現形式。沿岸公共圖書館應積極參與當地大運河文化開發工作,充分開發本地大運河文獻信息資源,成為大運河文獻資源開發的主要承擔者。除關注紙質資源外,公共圖書館在開發文獻信息資源時也應該注重視聽型文獻資源、數字化文獻資源等多種類型資源的開發。因此,公共圖書館可以將戲曲、影視音像資源作為文獻資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充分開發。同時,還可通過數字化技術轉換為數字化資源,發揮科技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的作用,并將其作為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活動開展的重要形式。第二,關注區域特色,一般性與特殊性相結合。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既要注重對于一般性文獻的搜集、整理與建設,也要注重對當地特色文獻的搜集與開發,凸顯區域特色,尤其是在大運河發展、演化過程中出現的有別于其他沿岸城市的特殊性文獻資源,如天津的楊柳青年畫、淮安的漕船文化等。立足于文獻內容的全面性、豐富性、特殊性,以及文獻形式的多樣性、趣味性,充分挖掘地區或城市大運河文獻資源的特點與優勢,建設區域特色資源體系,避免資源建設的雷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建立專藏或特藏室,從圖書館空間上給予重視。4.3提升公共圖書館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員培訓機制。大運河沿岸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深處獨特的文化服務環境當中,需要充分挖掘區域內本土人才,提升公共圖書館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水平,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志愿者服務隊伍;積極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機制,大力鼓勵與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建設;加大培養力度,加快完善人員培訓機制,建立長效培養方案和考核機制。此外,還應注重建設館員激勵機制或獎勵機制,激發館員工作積極性,提升館員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推動公共圖書館人才隊伍規范化、標準化建設。4.4積極與其他單位合作,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程之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需要多個部門、多個群體的共同開發、共同保護、共同建設。大運河沿岸公共圖書館應該立足于大運河文化整體建設體系,積極與其他開發和建設單位,諸如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以及旅游、宣傳等部門合作,開展豐富多樣的閱讀推廣和文化傳遞活動,以提高公共圖書館服務水平和質量,增強公共圖書館的影響力。

作者:徐益波 汪漢清 單位:1.寧波市圖書館 2.南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