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素質教育與中學體育教育改革
時間:2022-04-25 04:08:00
導語:小議素質教育與中學體育教育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探討了素質教育與中學體育教育改革的關系,并對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的中學體育教育改革提出了具體建議和實施措施。
素質教育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它必將給學校體育帶來新的歷史使命。因此,探討中學體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進入深化其改革進程,無疑會對素質教育和順利實施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
一、素質教育賦予中學體育的歷史使命
所謂素質教育就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性為指導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的這一命題,清楚地提示了教育的最終目標,即從人的本性上得到完善,從人的根本質量上得到提高,從整體功能上得到全面協調發展。是全面發展教育,它包括身體、心理、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生活技能五大方面素質的教育。其中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學校體育是實現這兩種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青少年兒童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實施對象。由此可見,做好中學體育工作,努力提高學生的體質和生、心理健康水平,并引導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煉,使體育鍛煉生活化,是素質教育賦予中學體育工作的歷史使命。因此,從素質教育的實際出發,在我國當前社會文化背景下,加快中學體育教育自身的改革步伐,積極探討培養中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能力和行為,教會其科學鍛煉身體方法,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逐步形成人人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使體育鍛煉生活化,并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一體化的終身體育鍛煉體系。從而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達到全民健康之目的。江主席說:“全面健身,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二、當前中學體育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建國近半個世紀,我國學校體育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近視率升高,身高不足,身體素質下降。據1998年8月28日﹤﹤廣州日報﹥﹥報道,今年廣州市2萬多名考生中,只有一成的考生高考體檢達標,是九十年代以來合格率最低的,89%以上的考生因體檢未達標而在報考專業志愿時受到限制。
據統計在21886名考生中,有76.26%的考生視力不達標,比1990年增加了15個百分點,是九十年代以來最高的,有30.64%的考生身高體重還達不到要求。又據一些學校的老師反映,現在學生耐力很差,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里,僅短短的10多分鐘就有多名學生暈倒在操場上的情況。在夏令營的活動中才走一二公里就累得走不動了。這種現象雖屬個別,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現在學生體質狀況存在的一些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應試教育”的影響,使中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加,而體育活動減少所致。
此外,在體育教育中也存在著應試教育,主要表現在:教師不顧大多數學生身體發展的需要,偏重于運動技術教學,忽視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教學目的;忽視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單調,不重視學生對知識技術的運用,過多地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不管什么教材,不管學生愿不愿意,能不能接受,不管人數多少,一律用“強化”的手段將系統的知識規格的技術灌注給學生,不重視學生對知識、技術的運用。中學體育教材多而雜,缺乏年齡、性別、專業的特點。忽視教學中因材施教與個性發展的原則,不能因地制宜地進行體育教學,只重視眼前短期的教育效果,忽視學生長遠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學生在校所學內容走上社會多數用不上,與群眾體育嚴重脫節。同時,在指導和管理學校體育工作中,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習慣用統一的原則、目標和方針,乃至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過分依靠指令性計劃和宏觀的直接調控,忽視各地區的差異和各學校的差異。因此,往往造成目標管理失控,運行機制不靈,大綱精神和教材內容與各地區的實際情況不符合,造成大多數學校走形式主義道理。甚至有的學校以無條件開展為理由,使中學體育教學放縱自流,其結果必然導致中學體育教學效果較差,體育教學質量不高,使學生對體育興趣淡漠、體質下降,最終使學生在德、智、體等幾方面的素質不能協調全面發展,嚴重影響了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體育教學必須進行改革是大勢所趨、當務之急。
三、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改革的宗旨是促使學生從單純“育體”和重“動作技術”發展到身心協調以形成終身體育觀,強調增強體質和增進健康,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樂趣、興趣、志趣和本領)。
1.轉變學校領導辦學思想,把重“智”輕“體”真正落實在德、智、體全面發展上來。
當前,特別是學校不追求升學率,上級部門就會怪罪下來,經濟效益就上不去,師資隊伍就不穩定,只好如此。因此,我們應從問題的癥結入手,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實施素質教育,消除這一不良現象,才能使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中恢復它應有的地位。
2.體育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
在中學體育工作中,我們必須明確和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方向。金牌雖然可以給我們帶來歡欣和鼓舞,但卻不能彌補我們在學校體育方面的不足,更不能縮小與發達國家在國民體質和健康方面的差距。因此檢驗一所學校體育工作開展優差的主要標準應當是全體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和他們的體育意識和健康意識與體育健康能力,而不是單純以培養了幾個運動員,在一些運動會上奪得了較好的名次,就認為體育工作搞好了,從而忽視普通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所以,我們一定要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由點及面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學體育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和關鍵,體育教學只有面向全體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才的基礎和關鍵。
3.強化體育意識,樹立終身體育觀
體育意識是指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過程中按照個人對學校體育目標的認識,采取個人認為正確有效的方式,以決定行為的心理活動。體育意識使人認識到體育存在的價值,使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投身和參與體育。學生的體育意識強弱直接影響著體育教學的效益和終身體育觀的建立。因此,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樹立終身體育觀是中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可采用逐步誘導的方式,首先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驗到樂趣,激起他們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寓教于樂,逐步深化其體育的層次;其次是要在學校造成一種利于強化體育意識的環境氣氛;再次,可改革中學體育競賽的制度。如增加小型、多樣的、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級別、不同項目的趣味性比賽,智能和體能結合的比賽和操作能力的比賽等。
4.改革以競技項目為主的教材,教法體系
著力構建“健康第一”和完善以“動”為主的課程體系,使體育課在“動”字上做文章,在“野”趣上求發展以提高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和能力。
現行的中學體育教學大綱是以競技運動為主的教材體系。教材項目多難度較大,技術環節過細,加之教法不當,嚴重影響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建議優化教材體系,在保留原大綱教材中健身性、娛樂性教材的同時,增加舞蹈、韻律活動,民族體育等教材的比重,改革運動教學大綱編寫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為重的體育課程大綱。在編新大綱指導下,編寫出能增強學生體育意識,提高體鍛能力,培養終身堅持參加身體鍛煉習慣為主線的新的教材體系。做好競技運動教材化的工作。增加身體鍛煉知識、方法等內容的教學,運動處方原理,運動生理的效果,運動的健康效益等知識的教學,打破以運動技術為中心的教學體系,編好體育教材。同時,應根據各地區的差異,允許各地區,各個學校在一定范圍內自由選擇教學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步驟,并建立多樣的體育教學形式,為中學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同時,可以引進一些新型體育健身的項目如定向越野、攀巖、踏板操等加強和完善富有時代氣息的體育項目。
5.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十個問題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根本宗旨的高水平高質量的教育,所以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必須做到。
(1)轉變觀念,實現教育目標多元化,除了體育學科知識目標外,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考慮落實其他教學目標。如將思想教育內容,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等等有機結合起來。
(2)創造條件,千方百計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注意對學生體鍛活動,身體素質練習的設計和調控,應用探究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把教育重點轉移到學和練的方面來。
(3)注意充分應用情感因素影響教學,營造相對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教學不僅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也滿足學生的情意需求。
(4)注意創設新穎有趣的鍛煉情境,努力調動學生自覺鍛煉的內驅動力,發揮學生的個性,著重增加實用性趣味性強,與全民健身運動一致的內容,使體育走向綜合化、多樣化和生活化;“減”則是減去內容簡單重復、動作復雜和技術要求偏高但實際價值并不大的一些體育內容或降低某些項目的技術要求標準。
(5)注意對學生鍛煉的策略教學,進行鍛煉方法上的指導。通過改組學生認知結構,促進學生策略性知識的掌握,讓他們學會健身。
(6)重視學生創造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有意識創造條件,讓學生發表個人見解,體現個性實現教學的個別性和個性化,保護學生標新立異的積極性。
(7)注意運用多種教育手段為教育目標服務,如現代教育方程與技術,社會信息與多媒體,電腦網上教學和社會實踐等。改變教育手段貧乏單一的局面。
(8)不要只注意學科專門技能的過度訓練,努力要求學生發現問題進行研究,找出自己鍛煉中存在的隱患或在掌握一項運動技術要領中存在的錯誤動作,以及影響自己運動成績的原因。從中發現問題,通過研究分析,改進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從而培養成學生從小學會研究,學會做事的能力。
(9)評價形式多樣,注意口試,技術評定和達標測試的應用。考試評價時,注意硬評價與軟評價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讓評價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手段。
(10)研究課、公開課要認真小結,認真反思,做教學筆記,記心得體會和別人的評語意見,在多次實踐的基礎上不僅“磨”出可以示范的好課來,而且要逐步形成個人實施素質教育的風格與特色。
6.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體育考試
在體育課程評價中,應改革過去的運動技術、技評和達標考核。體育成績的體制和做法,注重將教育過程評價與體育教育結果評價緊密結合,樹立身、心、群三維綜合評價觀,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體育考試。改革單純用外部行為度量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并以此作為衡量教學效果和健身效果依據的評價習慣。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先天條件、興趣愛好和性格特征,區別對待,允許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教學目標,根據自身的特點,起點和潛能,設計制定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保底但不封底。因人施教,不拘一格地促進其發展,切忌忽視個體差異的教學武斷,以及絕對化指標對學生實施強求一律的“一刀切”,使體育教學真正轉向素質教育,反對達標化的教學目標追求,使中學體育教學轉向素質教育。
7.加強師資培養和培訓
實施素質教育意味著對中學體育教師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不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對事業的熱情,而且還需要具有現代人的素質。體育教師自身要有進取意識,而非因循守舊,安于現狀;要有獨立和協作意識;要有民主精神,守時惜時;要將只顧師不顧生的尊師,改革為師生的相互尊重,中學體育教師同樣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才能,并且要具有教育科學知識和教育研究能力,成為教育新式教師。因此,一方面通過師范院校培養師資,提高辦學質量,大量培養基礎寬、適應廣、質量高的復合性師資;另一方面抓好在職教師的師德教育,并能定期參加培訓。提高中學體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四、結論
“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素質”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所以“素質教育”的提出是一個很迫切的課題,同時,素質教育也是一場涉及到教育思想,辦學模式和管理體制的深刻革命。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推行素質教育是當前體育工作的重點,而如何配合素質教育做好中學體育教學改革自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為適應素質教育,中學體育課要注重終身體育教育,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要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實效為重點,并逐步完善中學體育教材、教法體系和運動競賽制度,突出中學體育的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實用性和科學性,建立素質教育為核心的體育考試,加強師資培養和培訓,充分發揮中學體育的自身功能,為素質教育的實施起到應有的作用。
體育教育應圍繞“以人為本”和“以健康為本”兩大核心問題實施改革。
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終身教育”的觀念已逐漸為人們所接受,因而學校體育教育的首要任務應是通過豐富多采的體育手段,培養學生“體育意識”、“興趣”、“習慣”和“身體鍛煉能力”,在滿足他們身心需要的同時,尊重學生個性并使之得到充分發展。讓學生在運動場上獲得較大的自由空間與時間,選擇自己喜愛的活動方式來從事改善健康自主體育鍛煉,并由此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
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辦[1997]2號
2.喻堅再論學校體育教育的現狀及改革
內蒙古體育科技1998(3)27
3.王廣虎體育教學改革必須走出四大誤區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8(1)52
4.郭景揚中小學素質教育論
學林出版社1998年5月14日
- 上一篇:網絡營銷與隱私保護詮釋
- 下一篇:透析初中美術教學中的人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