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專業踐行課程思政路徑探析
時間:2022-12-07 11:44:48
導語:工科專業踐行課程思政路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程思政是利用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時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補充與升華,是大學生思想道德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因專業理論課程內容紛雜,存在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基礎薄弱、課程思政切入點選取不當、部分課程因思政而思政的問題,課程思政取得的效果不夠顯著。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實施案例引入法、科學與哲學類比法以及科技人物感染法三種工科專業課程踐行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這對于課程思政在全國范圍內的推進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生;思想道德培育;踐行路徑;工科專業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實現共同育人[1]。近幾年,上海市推行的課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價值、可推廣的“上海經驗”。目前,全市課程思政整體試點校12所、重點培育校12所、一般培育校34所,基本實現全市高校全覆蓋。各高校已建設“中國系列”課程近30門,綜合素養課程175門,近400門專業課程申報開展試點改革。然而,在考察中我們發現,課程思政預期應發揮的功能與實際效果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專業課程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定義、功能以及踐行方法認識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經驗不足,與大學生的實際社會生活契合度不夠,課程思政元素介入方式生硬且效果不佳,等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從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及實現路徑等方面入手。本文結合成果顯著的課程思政建設案例進行簡要探討。
一、課程思政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培育體系中的地位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非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課程思政和思想理論課程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等的設置上存在本質區別,但其均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培育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理論教學過程。(一)課程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重要補充。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通常會在學生大一、大二學段完成,大三開始學生進入專業課程的學習,很少接觸思想政治的理論知識。可見,專業課程中課程思政是實現大學生在該階段思想政治覺悟提升的主要手段。2016年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調查顯示,僅有9.8%和37.8%的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選擇了“非常感興趣”和“較感興趣”,僅有8.7%和35.5%的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選擇了“十分滿意”和“滿意”,在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興趣與滿意度的分析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偏重于理論教學,每節課都有設定的教學內容,與當下時政熱點問題聯系不足,無法與學生產生共鳴等成為主要的影響因素[2]。課程思政的載體是非思想政治課程,此類課程貫穿于大學生學業的全過程,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專業課程,可以彌補該階段思想理論課程空白所造成的影響。同時,課程思政相比于思政課程還具有諸多先天優勢,課程思政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凡是專業課程中涉及的問題都可以成為課程思政的元素。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的分析方法,解決專業課程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進一步健全大學生的人格體系是課程思政的核心目標。(二)課程思政是引導學生正確分析時事的重要途徑。當今社會,網絡儼然已經成為大學生認識國家、認識社會、認識世界的首要方式,然而現今的網絡也絕非一塵不染,資本主義社會的“拜金”“貪污腐敗”等負面思想悄然無息地沖擊著大學生的世界觀,屏蔽網絡、封堵網絡、關鍵字隱藏等技術手段可短暫扭轉不利局面,但絕非最佳方案。建立、健全大學生的思想道德體系,提升大學生對時政信息的分析與鑒別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只有身正才能確保影子不歪,這是降低大學生受網絡毒害的根本方法。同時,調查還顯示,61.1%的大學生認為應展開案例式教學,結合教學內容,精心篩選時政典型案例,通過啟發式、探討式等教學手段,逐步、有層次地分析問題,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認知時政信息[3]。在專業課的課堂上,以專業知識講授為引,途經社會熱點問題分析,從而提升大學生對社會輿論的甄別能力,最終讓學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課程思政的目標。(三)課程思政是實現大學校園協同育人的重要手段。大學生思想道德培育應是“多角度”“多進程”的立體式培育模型,各類教師應建立協同育人理念、明確自身職責。在傳統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培育體系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應注重構建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利用科學的方法論分析、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思想政治課程教師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培育體系的基礎;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專職從事學生思想教育和行為管理工作,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培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思政理念的實施,對專業課程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既要會教書,還能講政治”。專業課程教師的加入,使傳統的大學生思想道德體系更加完善,形成了思想政治教師、專業課程教師、高校輔導員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的新格局,進而使得大學校園全面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四)課程思政是健全大學生職業道德觀的有效方法。馬克思指出,“勞動既把人同動物區別開,把人從自然界中提升出來,又把人與人類社會同自然界緊密地聯系起來”[4],人類的勞動本質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勞動的內容,因此形成了職業。職業道德觀是人類對待工作的態度,最近幾年多起重大事故表明,職業道德感缺失是事故產生的首要因素。大學階段是健全職業道德觀的黃金時期,傳統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培育體系注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養成,但容易忽略大學生職業道德感的提升。專業課程的學習意味著大學生即將正式邁入工作階段,課程思政以本專業、本行業的事故案例為專業研究內容,分析事故產生的技術原因和人為原因,用事實說話,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觀的培養,在工作前就讓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為其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程思政的內涵與特點
(一)課程思政內容應具有課程思政內容應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大學思想政治課程都有相對完善的教學內容、教學計劃與教學體系。以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為例,其以時間軸的推進為課程主線,將內容劃分為鴉片戰爭至、至新中國成立、新中國成立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等三個特定階段,逐步分析每個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重大歷史事件以及各階段取得的歷史性成績[5]。課程思政不同于思想政治課程,課程思政不需要有固定的教學內容,凡是能夠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內容皆是課程思政的教學元素,中國的傳統文化、工匠精神、職業道德精神等內容都可以融入專業課程教育中,在完成大學生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使學生實現知識與道德的雙豐收。上海大學大國方略課程中“坐同一張椅子”的事例是課程思政中“形散而神不散”的最佳詮釋。2013年6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美國總統奧巴馬同坐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的一把木椅上,這把木椅是奧巴馬贈送給的禮物,意味著“一張椅子兩個國家坐”,中國悄然間得到了美國的足夠重視。平等地位是兩國關系的基礎,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將承擔起復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只有自身強大、國家強大,才能得到更多的重視與尊重。課程案例以“坐同一張椅子”問題作為引入點,進而深入剖析了歷史與當下的中美關系,最終以當代大學生的使命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6]。大連醫科大學解剖館的“仰止廳”里有這樣一位遺體捐贈者的留言:“寧愿讓學生在我身上試劃二十刀,也不愿見到他們未來在病人身上錯劃一刀。”同時,在上系統解剖學第一堂實驗課前,每位師生都將疊一只白色千紙鶴,把千紙鶴擺在裝有遺體的冰柜上,進行宣誓,這能使每位學生都深切感受到遺體捐贈者為了科學的進步、為了減少人類病痛所做出的奉獻,捐贈者的精神時刻鞭策著每位學生的靈魂,使他們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勤奮、更加謹慎,認真對待人生中的每一場手術。課程案例通過舉行感謝無語體師儀式為切入點,以捐贈者無私的奉獻行為作載體,最終實現課程思政育人的目標。(二)課程思政應柔性介入課堂課程思政應柔性介入課堂,切勿因思政而思政。工科專業理論課程教學具有嚴謹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通常以科技的發展、理念的創新、技術的迭代等作為課程教學內容,而課程思政則是要求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傳播中體現思想政治的元素,如果強制性植入思政元素,不僅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獲得的效果將遠低于預期。課程思政應柔性介入課堂,實現“育人無形間,潤物細無聲”。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課堂上,教師在結束講解關于“疝病”的相關理論知識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遇到的疝病患者是一位八十歲高齡且身體素質相對較差的情況,如果執行手術將有較大的風險,有可能下不來手術臺,而不執行手術患者將病痛難忍,最終也將走向死亡,這時作為主治醫師你將如何與病患家屬溝通?”這是一個簡單而又現實的問題,但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卻一直是醫患關系緊張的導火索,課堂中并沒有給出教科書式的解決方法,因為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經歷、表達能力等因素的差異都會使溝通方式發生微妙的改變,其結果也將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但毫無疑問,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的共鳴,使每位學生深切認識到一個合格的醫生不僅應具有精湛的醫術,也應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與溝通能力。極限思想是微積分的基本思想,是數學分析中極為重要的概念。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一元微積分課堂上,教師在結束極限理論知識的講解后,提出“中國最早的極限思想出現于何時”這個問題。劉徽的“割圓術”實質是以極限思想作為指導求取圓周率的過程,越是把圓周分割得細致,誤差就越少,其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越接近圓周。如此不斷分割下去,直至圓周無法再分割為止,也就是圓周的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無窮大時,它的周長就與圓周“合體”而完全一致。通過此法,劉徽把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算至正3072邊型,進而得出圓周率應在3.1415至3.1416之間,這個結果是當時世界上圓周率計算最為精確的數據。習曾指出,我們要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該案例也生動詮釋了中國五千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案例沒有過多的修飾與渲染,只有教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領會,“潤物細無聲”地引出了民族自信的課程思政元素。
三、課程思政在專業課程中的踐行路徑
如何使課程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無縫對接,進而使課程思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是當前課程思政實施的首要技術難關。文章在分析、總結上海市優秀課程思政案例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了四種常見的方法供教育者參考。(一)實施案例引入法。實施案例引入法是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理論課程中最易實現的方法。在理論知識講解后,通過經典案例分析,從技術層面、文化層面、心理層面入手,最終實現育人的目的。案例選取較為自主,正面與反面案例皆可。高鐵信號新技術是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的核心課程,軌道電路是該課程中的重要設備。軌道電路以鋼軌作為導體,兩端分別加以送電端和受電端構成回路,當無列車在鋼軌時,軌道繼電器吸起,向列車控制中心傳送“無車占用”的信息;當列車駛入軌道電路區段,軌道繼電器因短路而落下,向列車控制中心傳送“有車占用”的信息[7]。理論知識講授結束后,任課教師以“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為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從理論、技術以及職業道德等諸多角度進行論證、總結該事故的教訓。“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上道使用審查把關不嚴、雷擊導致設備故障后應急處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責任事故。嚴重的設計缺陷是指設備被雷擊出現故障后,仍向列車控制中心發送“無車占用”的信息,最終致使后車與前車追尾。上道使用審查把關不嚴是指該設備經過多次離線、在線故障測試,仍沒有發現該安全隱患。假設設計人員、上道審查人員有足夠的職業道德心,對人民生命財產具有足夠的敬畏心,這起事故也許是可以避免的。(二)科學與哲學類比法。科學與哲學類比法要求任課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知識、哲學理念與人文素養,將現實中的科學技術問題與哲學思想問題進行類比,從而實現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理論課程的目的。列車定位技術是城市軌道交通信號基礎中重要的課程內容。先進的列車定位技術采用“輪對測速+信標定位”技術,由于地鐵運行于地下隧道,無法實現GPS系統、北斗系統進行列車被動定位,只能通過獨立的定位系統實現隧道內的列車主動定位,列車通過測量、計算車輪旋轉次數以確定列車的行駛距離(該技術與道路交通的汽車里程計算原理相似),再輔以固定地點的絕對信標確定列車較為精確的位置[8]。由于列車服役年限不同,車輪外緣周長也不相同,相同的旋轉次數下會產生不同的運行里程,兼之,列車加速、減速過程中的空轉、打滑現象頻發,這些都將導致輪對測速子系統的誤差,且微小誤差不斷積累就會導致較大誤差產生,當列車途經分散較遠信標時,以信標提供的絕對位置代替輪對測速子系統的相對位置作為總系統的標準位置。信標的作用是彌補由于微小誤差所帶來的累計誤差。列車尚且如此,人何當不為?《論語•學而》有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又如宋代朱熹《朱子語類》第40卷有云:“曾子一日三省,則隨事用力”。每個人生下來都如同一張白紙,家長和他們自己都有高遠的志向,或者當科學家,或者當宇航員,等等,但是很多人最終都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因為他們每天沒有回憶今天自己是否浪費了時間,是否離自己的人生夢想又近了一步,或者又遠了一步,久而久之,他們也將安于現狀,無奮斗之心。(三)科技人物感染法。科技人物感染法是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基本方法。專業課程知識是由一代代人不斷創造、不斷積累形成的,在這個漫長、復雜的過程中涌現出無數科技人物,他們用自身的努力、才華與品格感染著后來者,他們既是知識的創始者,也是靈魂的引領者。病理學是研究人體疾病發生的原因、發生機制、發展規律以及疾病過程中機體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變化和病變轉歸的一門基礎醫學課程,病理學一直被視為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菌幽門螺桿菌病包括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是病理學課程中較為重要的知識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師在講解病菌的發現過程中插入了這樣的課程思政案例。澳大利亞柏斯醫院病理學家沃倫,他做胃粘膜標本的病理檢查,注意到胃粘膜上有一些彎彎曲曲的長得像細菌的東西,他邀請另一個在消化科做培訓的醫師馬歇爾一起來研究這些細菌。馬歇爾在做第35次培養的時候,正好趕上西方的感恩節,他陪家人一起出去度假,冷落了培養箱里的細菌。結果度假回來的時候,奇跡發生了,培養皿里長出了他們日思夜想的細菌。再后來,為了證明這個幽門螺桿菌可以導致胃炎和潰瘍,馬歇爾甚至拿自己當小白鼠,喝下了菌液,讓自己得了嚴重的胃病,更厲害的是他又通過抗生素治好了自己的胃病!他們的發現,讓消化性潰瘍不再是頑固難以治愈的疾病。他們的這一發現,讓他們獲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發現幽門螺桿菌的故事從此成為醫學史上的美談。科學研究的道路是艱辛的,一個成功的學者不僅要有堅實的理論知識,同樣應有廣闊的胸懷、為造福社會的犧牲精神。
四、結語
非思想教育類課程的課程思政是實現“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徑。本文在分析課程思政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培育體系中的地位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了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育人模式和柔性介入課堂的育人特點,最后提出了實施案例引入法、科學與哲學類比法以及科技人物感染法三種工科專業課程踐行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這對課程思政在全國范圍內的推進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1).
[2][3]方增泉,褚素麗,祁雪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狀況調查[J].北京教育(德育),2016(Z1):29-31.
[4]孫翠寶.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5]《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編寫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顧駿.大國方略[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5.
[7]林瑜筠,譚麗,涂序躍,等.高鐵信號新技術[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7.
[8]徐金祥,沖蕾.城市軌道交通信號基礎[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0.
作者:萬慧琳 戶國 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上一篇:大學生友善觀教育困境與創新路徑
- 下一篇:圖書館眾籌現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