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互聯網時代思想政治工作

時間:2022-04-12 09:26:00

導語:小議互聯網時代思想政治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互聯網時代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分析了互聯網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在互聯網時代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思路。

關健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1國際互聯網帶給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機遇

(1)互聯網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平臺?;ヂ摼W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技術和交流工具,傳輸快捷,信息海量,交互性強,覆蓋面廣,形式多元,為我們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提供了新武器和新手段,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平臺進行大范圍、高效率的有關馬列主義、社會主義理論以及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旋律的宣傳,進行科學、文明、民主生活方式的宣傳等。

(2)互聯網有利于我們展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互聯網既是一種新的認識武器、認識工具,又是一種新的知識資源和新的生產力,互聯網上的海量信息來自各個領域,展示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文化傳統和創新成果。我們借助互聯網這個新的工具,吸取全世界優秀的文化成果,為中國的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偉大形象和燦爛文化。

(3)互聯網有利于人們思想的革新?;ヂ摼W帶來的既有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更有教育觀念和內容的現代化。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交互性特點,開展更加廣泛及時的社會調查和與受眾的溝通、對話,以促進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創新,適應時代要求,增強針對性。

(4)豐富的信息資源共享和多姿多彩的信息形式,為我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網絡快車。政府、企業、研究機構、院校、專家個人、政工干部在網上創建自己的主頁,形成了強大的思想政治網絡系統,發揮“集團軍”專業分工、協同作戰、信息共享的優勢,在國際互聯網上建立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陣地,造成強大的宣傳聲勢和文化氛圍。

(5)網絡的多邊平等性不僅縮短了人們之間的物理距離,也縮短了人們的心理距離,使全世界的人可以在網上進行交流和學習,人們的政治信仰、價值理念、道德倫理、文化傳統、生產觀念正以空前的規模發生碰撞和融合,為我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對象、新的課題。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開辟新的陣地,在全球范圍內宣傳社會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文化,宣傳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成果,唱響我們的主旋律,更好地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人民,了解我們的企業和產品。

(6)網絡具有的信息可復制性、共享性、實時傳輸性,使全社會網絡用戶同時接受教育成為可能,這也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所做不到的。

2互聯網的出現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嚴峻的挑戰

(1)互聯網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互聯網技術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事物,網絡技術普及工作不夠,許多同志對互聯網的認識不足,對互聯網帶給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課題、新機遇研究不夠,對開辟和占領網絡陣地緊迫感不強。

(2)西方文化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造成嚴重的沖擊。每個網站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理念,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政治傾向,西方敵對勢力利用他們的技術優勢,通過網絡平臺對我國進行政治意識形態、道德文化、價值觀念的滲透和侵人。

(3)來自信息資源方面的挑戰。美國憑借自身的網絡技術的優勢,正在發動一場搶占信息空間和實現信息貓權的“信息戰”。就目前的網上信息而言,宣傳西方價值觀的內容占了主導地位,因此在互聯網上建設馬克思主義陣地已成為當務之急。

(4)互聯網對我國的信息傳播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對來說,我們國家的信息技術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再加上我們的管制措施,信息傳播的速度、范圍及信息量,都還比較慢、比較窄、比較小,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了。

(5)互聯網要求思想政治的工作方法采取根本性革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歷來強調單項“灌輸論”,在交互性十分突出的互聯網上就很難適應。又如,網絡本身的多邊平等性和開放自由性特征,與我國的正統觀念形成較為強烈的沖突。

(6)互聯網對群眾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上網人群主要是知識分子、政府官員、大中學生、企業經營者、大中城市小康家庭的居民等,如何使他們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逐步提高信息能力(包括對信息的政治敏銳性、識別力、判斷力等),是我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面臨的新的挑戰。

3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網絡的發展與普及,給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另一方面擴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手段。網絡作為一種交流工具,為快捷、準確了解師生的思想動態和他們關心的熱點問題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徑。同時,通過網絡,可以獲取大量有價值的信息,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網絡還具有開放性、交互性等特點,宣傳方式也集文字、圖片、錄音、立體動畫等多種形式于一體,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潑生動性。同志強調:“要重視和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蹦敲慈绾芜M一步增強用馬克思主義占領高校思想文化陣地的意識,把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工作抓好呢?針對以上的調查結果和問題,特作出以下幾點建議:

(1)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和模式,適應信息時展的需求。網絡的出現和發展,是信息時展的必然結果,它不僅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物質工作條件,優化了開展工作的工具和載體,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新的工作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通過網絡,可以快捷、準確地了解師生的思想情緒及他們所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相互溝通;可以及時獲取大量有價值的信息,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和視野;利用網絡開放性、交互性、及時性等特點,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2)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建設。網絡對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產生的很大影響,要取其利而避其害,必須把網絡工作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來抓。在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中選出一批已掌握了網絡技術的教師,由學校黨委統一領導,成立由負責宣傳思想政治工作或學生工作的領導任組長的隊伍,專門負責校園網絡的建設和管理,并對全校各級領導和教職工進行有關網絡知識的培訓,讓所有教育者都有能力介人網絡,進行全員參與,引導和支持大學生正確利用好網絡這種現代化信息手段,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重要組織保證。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也要提高認識,努力適應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工作需要。

(3)建立高校的黨建和團建網站?,F階段.讓網絡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建立高校黨委和團建網站,讓鄧小平理論在“進教材、進課堂”的基礎上“進網絡”,這不僅擴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說教”出現的模式,寓教于樂,在平等寬松的環境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據2000年11月27日(中國教育報》載,早在4月,中南大學就率先在全國高校開通網上團校,建立了學生服務網站。僅岳麓校區的學生勤工助學管理信息系統就建立了2148名貧困生檔案,利用網絡對1000多個勤工助學崗位進行網上或現場招聘、應聘,并實現了與財務處、建設銀行合作,以電子貨幣的方式發放學生工資,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好評。而這些,都是值得借鑒的。

(4)搞好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網絡文化是一種開放的超越民族和國家界限的文化,里面有不同的文化碰撞交融在一起,導致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價值選擇更加困難,同時,網絡文化又是一種多元快變的變化,每一問題都是多維的、變化的,試圖直接給一個問題以具體答案,僅用一種價值標準去評價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將網絡文化納人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和部署中,具體可以將黨的政策方針、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擂人網絡文化建設中,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中開設“兩課”教育和“共青團”聊天室,提供給學生一些與國家民族或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熱點問題的討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由此陶冶他們的情操,提高他們欣賞民族優秀文化的能力和文化品味,增強自身扼制各種不健康思想的能力,進而提高青年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以抵御外來不健康的思想文化的影響。

(5)加強校園網絡的管理和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類的需要,以計算機通訊和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網絡已成為知識經濟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系的一個重要的橋梁和紐帶,為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便利,但有一部分人道德、法制觀念不強,他們不負責地在互聯網上亂發信息,竊取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或軍事領域的機密情報。因此,必須建立和加強網絡防衛系統。落實到具體方面就必須做好網絡的管理,對上網信息進行嚴格監控,及時消除一些錯誤、消極或反動的信息;建立和完善有關規章制度,規范網絡運作,加強對局域網、對免費個人主頁鏈接的審查,并通過必要的技術、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姐止各種不良信息進人校園,真正建立起網絡安全的“防火墻”。同時,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法制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必不可少的內容,可以在“兩課”教學中增加網絡道德教育,把管理和網絡道德教育結合,引導學生增強上網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政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必要時網絡管理人員可化名參加學生的網上活動,參加討論,保證其向深人健康的方向發展。

總之,網絡的出現和發展給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我們必須認真貫徹李嵐清同志在第九次全國高校黨建會關于要“高度重視和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廣大師生在享受因特網傳播便利、快捷信息的同時,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提高抵御錯誤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響的能力”重要講話,進一步增強用馬克思主義占領高校思想文化陣地的意識,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主動出擊,對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和利用網絡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盡快制定出具體規劃和統一部署,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和渠道,使之與網絡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實現“網內網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和影響力,開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