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制度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18 12:27:00
導語:特級教師制度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特級教師是我國為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小幼教師而特設的一種兼有先進性和專業性的教師稱號。在回顧特級教師制度的建立、發展脈絡及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了制度中值得探討的問題,指出了制度具體操作中的不足。通過對特級教師研究文獻的回顧,提出了特級教師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理論界對特級教師研究關注不夠;研究內容過于單一,主要涉及到特級教師的經驗。
關鍵詞:特級教師;特級教師制度;特級教師研究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就建立起了特級教師制度,用以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小幼教師,這一制度的建立對于優化我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迅速成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自70年代建立這種制度至今,雖然各方面的制度機制已逐步完善,但仍有很多方面不能滿足促進教師發展的現實需要;此外,在研究領域,關于特級教師的經驗總結非常豐富,但卻缺少整合性的理論研究,缺少對特級教師成長的理論性總結與概括。這些問題不得到解決,特級教師制度的實效將會受到影響,因此,有必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回顧與分析,以明確特級教師制度與研究發展的未來方向。
一、我國特級教師制度的建立與發展
特級教師是我國教育系統中獨有的榮譽頭銜,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小幼教師而特設的一種兼具先進性和專業性的稱號。特級教師制度初見端倪是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但正式建立卻是在1978年,這中間,其建立過程經歷了一段曲折。
1956年,共青團中央將當時社會上某些人歧視小學教師勞動的情況及小學教師三低問題(待遇低、地位低、質量低)匯報中央,主席、總理做出批示,四、五月間,教育部接連研究解決辦法,起草了《關于提高中小學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的報告》,認為“對有特殊貢獻的優秀教師,給以特級待遇。”
“1956年7月教育部根據國務院關于全國教育事業工資改革的指示,制定了全國中學教員,行政人員,全國小學教員,行政人員的工資標準。結合這次工資改革,北京市提升了一批中小學特級教師,并在工資待遇方面,提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審查批準,給予特級教師特別提升。中學特級教師的工資定為‘相當于高等學校六級(教授)’,小學特級教師的工資定為‘相當于中學教師三級’。1959年、1960年、1963年北京市又陸續提升了一批特級教師,至1966年,北京市共提升特級教師40余名,其中:中學9名,小學32名,幼兒園特級教養員1名。,這一活動停止。”
結束,1978年4月22日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示“要研究教師首先是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制度。要采取適當的措施,鼓勵人們終身從事教育事業。特別優秀的教師,可以定為特級教師。”正是根據鄧小平同志的講話精神,1978年教育部、國家計委聯合頒發了《關于評選特級教師的暫行規定》(下簡稱《暫行規定》),各地普遍開展了評選特級教師的工作,我國從此正式建立了特級教師制度。
1993年國家教委、人事部、財政部廣泛征求意見,對《暫行規定》進行了修訂,頒布了《特級教師評選規定》(下簡稱《規定》),同時《暫行規定》廢止。《規定》共16條,基本延續了《暫行規定》的精神和內容,在評選條件、評選程序、待遇等方面進行了細微調整,并增加了撤銷這項內容。隨后各省、市、自治區均以1993年《規定》為基礎,因地制宜,相繼制定了補充規定和實施細則。現在特級教師評選已經步入正軌,特級教師制度發展進入一個較為成熟的階段。
縱觀特級教師制度的建立和發展過程,“特級教師制度是中國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既有明確性又有模糊性,既有合理性又有歷史局限性。”特級教師稱號出現在特級教師制度正式確立之前,它是教育行政部門為解決中小學教師待遇問題而偶然設立的,事先沒有經過充分的醞釀和論證,帶有比較濃厚的行政色彩。最初特級教師的評選是一種非制度性的評選活動,且僅限于北京,1978年由于國家領導人的指示,特級教師評選成為一項全國性的制度。《暫行規定》和《規定》中分別寫明評選特級教師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增強教師的光榮感,責任感,使他們能長期堅持教育工作崗位”,“鼓勵廣大中小學教師長期從事教育事業,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可見評選目的具有連貫性,與稱號設立的初衷也是一致的,事實證明特級教師制度對調動教師積極性、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
“特殊貢獻的優秀教師”是對特級教師的最初表述,“貢獻”、“優秀”后來體現為《規定》中所指的“先進性”,“先進性”表明無論是職業精神還是工作業績,特級教師都堪稱教師群體中的楷模與榜樣。在制度正式確立之前,特級教師的評選側重對教師先進性的考察,這與稱號偶然設立缺乏專業評價指標有關,更重要的,那是一個推崇先進的時代,特級教師的先進性自然是評選的重點。特級教師制度正式建立以后,從《暫行規定》到《規定》可以看出特級教師稱號的專業性逐漸得到體現——評選資格和標準對教師專長的要求趨于規范和嚴格,而其原有的先進性沒有削弱,正如《規定》中提到的“特級教師應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學的專家”,“先進性”與“專業性”在這一稱號中高度融合,成為特級教師與眾不同的定位。
特級教師稱號的設立是希望由工資待遇入手從而解決中小學教師“三低”問題,因此特級教師稱號最初是與工資級別掛鉤的,“特級”是待遇上的特級。《暫行規定》對待遇問題做了調整,特級教師稱號與工資級別脫鉤,工資方面的待遇變為每月的津貼。特級教師稱號從此僅作為一種榮譽稱號,但是它與教師職級有一種微妙的關系:特級教師不屬于職級系列,但又超越職級之上,因為通常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才有資格入選,設立特級教師是對教師職級的一種象征性延伸和補充,“特級”可理解為教師級別上的特級。因此,特級教師往往被視為我國教師的最高榮譽,成為很多中小學教師的畢生追求。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后,特級教師制度日趨正規、完善。特級教師評選一直是特級教師制度的主體部分,出現最早也最受重視,因而評選制度發展比較成熟。特級教師管理出現較晚,直到1993年,《規定》才少量涉及,后各省市的實施細則中,特級教師管理方面的規定增多,管理已逐步從評選中分離出來,現已形成評選和管理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兩個部分。特級教師培養方面盡管還沒有形成制度,但已被提上議程。
第一,特級教師評選制度成熟:
參評資格嚴格,主要包括學歷、教齡、職級;針對一線教師、校領導和教研員三類人員,有些省市初步實行不同的參評路線;對教齡的限制有所放寬,政策向中青年骨干教師傾斜,不乏破格的先例。
評選的指標體系全面,在思想道德、教育教學水平和效果、學術科研成果、榮譽及獲獎情況、教師培養、教育改革、教材建設等多個方面做出具體要求,有些省市采取各項達標綜合評比的方法,有些省市則實行必備條件可選條件組合的形式,顯示了指標體系逐漸趨于靈活、合理,雖然評選項目仍以質性規定為主,但是有些省市開始制定量化的評分標準,增加了評比的可操作性及透明度。
評選程序對提名、考核、評審、確定等各個步驟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有些省市還增加了候選人公示制及評選監督辦法,力求確保公正、公平的原則。
第二,特級教師管理制度加強:
細化了特級教師的職責和待遇,特級教師除了要繼續做好本職工作以外,在科研和指導教師方面通常肩負更多的任務,例如帶頭進行教育科研、定期撰寫學術著作、培養青年教師等等;特級教師的待遇,在工作方面主要是學術假期和助手制,在經濟方面每人每月80元津貼,值得一提的是少數經濟發達地區已大幅度提高了金額數目,并且提供其他物質獎勵,在醫療、住房等方面也出臺了特級教師優先政策,體現了對特級教師的關心。特級教師稱號不僅僅是一種獎勵,更是一種使命和責任,對職責和待遇的規定是激勵、引導特級教師再接再厲,更好的發揮示范作用。
明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特級教師的管理職能,不少省市針對特級教師終身制的弊端,采取了特級教師復評制或年度考核制,規范特級教師的行為。強調為特級教師提供方便條件,例如有些省市提出建立特級教師信息庫、成立特級教師協會、設立特級教師專項基金等,有效支持特級教師開展工作。組織針對特級教師的培訓活動,例如北京市舉辦的“星期六特級教師課堂”,為特級教師的進一步發展創建了更高的平臺,管理的作用擴展、提升到促進專業發展的層面上。
第三,特級教師培養初現:
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開始將著眼點轉向“如何培養未來的特級教師”這一重要課題上來。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跨世紀園丁工程”的重要項目之一——“特級教師計劃”正式啟動,從資助科研、組織講學團、舉辦研修班到出版專著,全方位發揮現有特級教師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力求“造就一批在教書育人和教育教學研究方面造詣高深的中小學特級教師,促進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2002年底北京成立了特級教師工作室,“希望通過各種渠道,以聽課、授課、課后輔導、討論等‘一條龍’的形式培養特級教師接班人。”今后,教師不再僅憑個人努力“孤軍奮戰”,借助制度和組織的力量,他們的成長如虎添翼,這樣無疑將會有更多更優秀的特級教師脫穎而出。
特級教師制度由原先以評選為主,發展到目前涉及評選、管理、培養三個方面,盡管內容比較初步,但是制度分化的趨勢明顯,進步有目共睹,這與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密切相關,也說明了特級教師越來越受到教育管理部門的關注。
二、現階段特級教師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特級教師制度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制度如何進一步促進教師發展,有一些問題值得探討:
1.關于評選比例問題
特級教師被看作是教師的最高榮譽,但是這一榮譽對廣大教師的激勵作用卻十分有限,其中評選比例是主要影響因素。評選比例嚴格限制在教師總人數的1‰—1.5‰之內,自1978年以來,全國評選的近3萬名特級教師相比我國百萬中小學教師,實在是鳳毛麟角,評選機會渺茫,難免出現曲高和寡的情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是否能夠擴大評選比例,或者取消數量限制,使特級教師評選從注重選拔性功能轉型為偏向促進性功能,這是符合現代教師評價原則的。評選的關鍵在于標準,而不在于比例。應該嚴格按照標準,有符合條件的就評選,沒有符合條件的就不評選。很多符合條件的教師都非常優秀,難以取舍,優中選優不一定公平,如果一定要分出伯仲,很可能挫傷一些“準”特級教師的積極性,得到認可則是對他們最大的鼓勵。2.關于參評資格問題
特級教師評選對職級和教齡的要求很高,教師一般接近退休年齡才有資格參評,這種隱性規則使特級教師稱號類似于“終身成就獎”的性質。如此漫漫征途對正在成長中的中青年教師來說,現實吸引力不強;而對于進入職業生涯隱退階段的老教師來說,特級教師稱號可能只是錦上添花,面臨退休,評上了是對自己過去成績的獎勵,不一定激發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加倍努力。盡管現在有破格提升特級教師的情況,但畢竟還是少數。教師職級和教齡是教育教學水平的標志,是不可逾越的參評資格,然而是否職級越高越好,教齡越長越好?教師專業發展是有規律的,能否結合教師專業發展規律設定兩者的底線要求,拉近特級教師稱號和廣大教師的距離,探索特級教師稱號如何適時發揮激勵作用,使之成為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加油站”,而不是“終點站”。
3.關于待遇問題
在眾多教師稱號和榮譽中,特級教師的待遇沒有競爭力,甚至不如評職稱來的實際,所以很多教師可能不會視特級教師稱號為教師職業的必經正途。向往成為特級教師,教師看重的一定是榮譽本身,而非伴隨榮譽而來的待遇,但這并不意味待遇問題不重要。待遇體現著價值與尊重,特級教師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理應有權享受良好的待遇。能否修訂《規定》中的各項待遇設置,例如依據經濟發展水平適當增加津貼數額,在醫療、住房、子女教育、休假、參政議政等方面給予特級教師一定照顧。根據美國心理學家赫茨伯格提出的雙因素理論,為特級教師解除后顧之憂,創造良好的工作與生活條件,也許并不能直接發揮激勵作用,但是這些措施具有不可忽視的保健功能,有助于特級教師更加安心工作,取得更多成績。
除此之外,特級教師在評選及管理的具體操作層面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影響了制度的實施效果。
1.地區差異大。雖然有中央制定的《規定》作為依據,但是特級教師評選及管理由地方具體操作,因此,各地特級教師制度的發展受制于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水平和重視程度。
2.評選標準的修訂不及時,1993年的《規定》距今已有十幾年的時間了,評選標準沒有變化,很難反映近些年新教育理念對教師的新要求。
3.特級教師評選機會不均,教育發達地區大于教育落后地區,重點校多于普通校。
4.學校領導當選特級教師的比例較大,一線教師參選機會減少。
5.特級教師管理不到位,不能切實為特級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及生活條件,因此特級教師易于流向經濟—教育發達地區。
6.特級教師任用不合理,很多特級教師走上管理崗位,再加上特級教師隊伍老齡化,退休、離職的情況不在少數,真正堅守教學一線的特級教師并不多,使稀缺的優質人才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7.對特級教師制度的介紹和宣傳不夠,廣大教師缺乏獲取相關信息的渠道,因此難以深入了解這一制度。普通教師不清楚如何努力才能成長為特級教師,經過評選的特級教師也不一定了解評選及管理規定。
以上問題比較突出,已經引起了普遍關注,采取相應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是今后制度建設和改革的重點。順應時代要求,符合教師成長規律,進一步制度創新,將政策落到實處,特級教師制度建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三、我國特級教師研究現狀及其反思
1.我國特級教師研究的現狀
期刊最能反映學術動態和研究熱點,從期刊方面來看,特級教師相關文章的數量并不少,可是無論是相對數量還是內容類型都顯示理論界對特級教師的關注不夠。以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為例,如果將檢索年限人為分為三個時段,1978年—1993年,即實施《暫行規定》到《規定》剛剛出臺;1994年到2000年,即實施《規定》后的20世紀末;2001年到2004年,即新世紀開始的最近一段時期。在題目檢索欄中,分別鍵入“特級教師”和“教師”,檢索到兩個主題的文章數目見下表:
1978-1993年1994-2000年2001-2004年
以“特級教師”為題目的文章數目(a)41篇278篇253篇
以“特級教師”為題目的文章年平均量2.56篇39.71篇63.25篇
以“教師”為題目的文章數目(b)2475篇20295篇22032篇
百分比(a/b)1.657%1.370%1.148%
從上表可知,以“特級教師”為題目的文章年平均量,三個時段呈現大幅度增長的趨勢,尤其是第二時段是第一時段的十幾倍,但是每個時段以“特級教師”為題目的文章數目占以“教師”為題目的文章數目的百分比卻不斷下滑,至少說明在教師隊伍中特級教師受關注的程度沒有上升,這與特級教師應有的價值和地位是不相符的。當然,這種比較并不十分科學、合理,只能從一個側面揭示問題,以便引起人們的思考。
對檢索到的文章進行簡單的歸類,大致可分為四類,按照粗略的數量統計從多到少依次是:宣傳介紹類、教學案例類、通知/新聞類和建議/思考類。
①宣傳介紹類,介紹特級教師的生平、事跡和工作成就,符合《規定》中第七條“要采用多種形式宣傳特級教師的優秀事跡,推廣特級教師的先進經驗”的精神,提高了特級教師在教育界的知名度,為廣大教師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②教學案例類,展示特級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課堂設計、組織、實施所蘊含的教學技巧和教學藝術,其中還包括其他教師聽課后的體會和分析,特級教師的寶貴教學經驗激發靈感、啟發智慧,對一線教師的教學工作非常有幫助。
③通知/新聞類,包括評選通告、講學通知、名單公示、特級教師政策專題報道等等,是公眾了解特級教師相關信息的重要途徑。
④建議/思考類,針對特級教師評選、任用和管理中的問題進行反思,呼吁公平、公正評選特級教師,有效、恰當的開發特級教師這一寶貴人才資源,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
前兩類文章在每個時段都占到絕大多數。后兩類文章相對較少,而且集中在后兩個時段,表明近十年人們關注并思考特級教師制度的發展,這是特級教師制度走向成熟的表現。相關文獻中,真正具有學術價值的文章不多,大部分文章沒有上升到心理學、教育學的高度審視特級教師及其教學成果,也幾乎沒有以特級教師這個群體作為對象的研究。特級教師是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拔尖人才,如果關于他們的文章還僅僅停留在榜樣式宣傳和經驗性描述的層面上,說明學術界沒有清晰地認識到特級教師的價值,對特級教師的關注程度不高。
再來看專著方面,20世紀80年代開始,特級教師相關專著層出不窮,當時結束不久,急需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因此介紹和宣傳特級教師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除指導學生學習的教輔材料以外,特級教師相關專著大部分由特級教師親自撰寫,以文集、教案集居多,很多都采用叢書的形式,收錄的是特級教師經過多年積累的經典教案、經驗總結或教學思想等等,是研究特級教師的重要資料。這類專著一般以學科教學實踐為載體,鮮活并且富有啟發意義,有些已經超越了教學技巧的范疇而上升到實踐性研究的高度,“為我們教育研究,尤其是應用研究和開發,做出了巨大貢獻,彌補了我國教育研究的薄弱環節,也起到了‘補缺’、‘填空白’作用。”
2.對我國特級教師研究的反思
特級教師研究內容單一,無論是期刊文章還是專著,特級教師經驗研究,包括教學經驗總結、教學模式建構和教學思想創立,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不可否認特級教師的經驗非常重要,這些經驗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具有指導性、啟發性和借鑒性,其特殊的“遷移價值”是基礎理論難以替代的,因此得到一線教師的推崇,成為學習的典范,應該繼續加以整合,將這些經驗系統化,上升為教學理論或者應用到教師培訓之中,使之得到更有效的開發和利用。
特級教師研究不應該囿于經驗研究,否則就會限制研究的發展空間:研究內容單一使得特級教師研究多以單個特級教師為研究對象,對特級教師群體的研究還不足,這是因為經驗與特級教師所教學科、工作經歷等有很大關系,獨特且富有個性,很難從群體的角度入手研究特級教師的共同性,這也就不能理解,為什么特級教師叢書通常以“一人一書”、“一人一章”的形式出現;研究內容單一還導致研究方法比較單調,量性的研究方法不易運用,研究的質量難以提升。其實,特級教師還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例如特級教師的成長,特級教師的成長代表了一類優秀教師的成長軌跡,包含了眾多規律性的內容,然而,目前特級教師成長研究通常伴隨經驗研究一帶而過,缺少理論性的概括,采用傳記式的體裁,嚴格來說也不能稱其為研究。
突破研究內容的單一,關鍵要拓展研究思路,研究思路拓展了,研究方法必然多樣,研究才能深化。可以借鑒專家型教師的研究思路,專家型教師,即具有教育教學專長的教師,一直都是國外教師研究的熱點,國外研究者對專家型教師在知識結構、經驗積累和認知技能等方面的特征進行了初步探索,比如柏林納(Berliner,1994)提出的專家型教師教學專長特點和斯騰伯格
(Sternberg,1997)提出的專家型教師教學專長原型觀都是極具代表性的理論。特級教師研究完全符合這種研究思路,因為特級教師是教學的專家,而且可以判斷他們是專家型教師中的特殊群體——專家中的學者以及專家中的研究者,那么他們具備了怎樣的專業素質?他們的專長有什么特點?是如何發展的?他們在認知、職業動機、專業信念等方面是否與眾不同?由這一思路展開,特級教師研究豁然開朗,同時也能補充我國專家型教師的相關研究。
將教師專業發展和特級教師結合在一起,是一個有意義的研究方向。特級教師一般終身從事教師職業,這并非可以用“量”的時間概念來衡量,而只能以“質”的專業發展概念得以體現,特級教師和普通教師的區別就在于“質”的方面,即處于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用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審視特級教師,無疑特級教師處于教師專業發展的高級階段,而且他們能夠保持不斷的專業成長,特級教師經歷了怎樣的專業發展道路?促進其專業成長的內因和外因是什么?一系列值得研究的問題呈現在教育研究者面前,然而國內卻鮮有這方面的研究。以特級教師為切入點研究我國實際國情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從他們身上探尋關于教師專業成長有價值的經驗和經歷,不僅可以豐富相關理論,而且能夠幫助其他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盡快在專業上成長起來,使其教育教學工作更有成效。
- 上一篇:鄉鎮教育資源優化論文
- 下一篇:剖宮產手術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