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護設計與巖土勘探技術

時間:2022-04-24 04:04:00

導語:深基坑支護設計與巖土勘探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基坑支護設計與巖土勘探技術

1軟質巖石基坑工程的勘察要點

1.1勘察工作的布工原則

對于軟質巖石基坑工程,勘察深度顯然不能以原來的條款作為依據.筆者認為:勘察深度應以滿足基坑側壁穩定性評價、穩定性計算及支護設計為前提,一般情況下,勘察深度可按開挖深度的,1.5~2倍考慮;若勘察范圍受到場地狹小限制,那么勘探點的布里宜采取盡可能利用場地條件的原則,并輔以開挖邊界以外的調查研究和資料搜集工作。勘察手段以鉆探為主,并應輔以工程地質調查及室內土工試驗等工作。

1.2巖土工程條件分析

應提供地層結構及分布特征、地質剖面、地基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水文地質條件、場地水及巖土的腐蝕性等方面的資科,并應進行適當分析。因為它們是進行支護方案選型及基坑穩定性分析、內力變形計算不可缺少的資料,所以這些資料必須完整、可靠。

1.3周圍環境分析

該項工作是選擇基坑支護方案、確定圍護結構位移、基坑穩定安全系數控制標準等工作的重要依據。應從以下幾方面展開調查:①鄰近建(構)筑物情況,主要包括其分布情況、結構形式及荷重、基礎類型及埋深、建筑紅線位置等;②周圍道路情況,主要包括其分布及距離、動荷載情況;③周圍管線、溝道情況,主要包括地下管道及電纜線、溝道等的構造、埋深、位,及使用情況;④淺層地下障礙物情況。

1.4基坑邊坡穩定性評價

評價工作宜從巖土工程內因和工程環境外因兩方面考慮,一般情況下,兩方面缺一不可。巖土工程內因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地層結構及分布特征、水文地質條件、基坑側壁巖石風化及軟化程度、巖石節理裂隙發育程度及其產狀要素、危險滑動面的分布及其產狀要素、軟弱夾層的產狀要素和厚度、巖石開挖暴露與浸水時的抗風化及抗軟化能力等方面;工程環境外因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周圍環境的不利因子分析、潛在動荷載及外來水體的誘發邊坡失穩分析等。

2工程實例

2.1工程概況

某項目為擴建改造工程,場地狹小,尤其是翻車機室~2#轉運站之間更為突出,如圖1所示,該段輸煤系統平面布置形態呈L型,設計采用現澆混凝土箱型基礎,場地零米標高為83.1rn,基礎埋深一16.4—17.0m,翻車機室1#轉運站總長近90m,寬近25m,1#轉運站~2#轉運站總長近40m,寬近17m。另外,擬建場地分布的巖石陡坎項部高程一般在89.00~93.00m之間,坎下地面標高一般在83.00m左右,由于地面起伏較大,基坑開挖將形成高達16~26m的基坑邊坡。

2.2巖土工程條件

擬建場地地層結構簡單,地表淺部分布有①雜填土層厚為0.4~2.0m,其下主要由第三系新統潞王墳組上段的⑦層泥灰巖和潞王墳組下段的⑨層砂質泥巖、泥質砂巖、泥巖等軟質巖石組成。⑦層為強風化泥灰巖,層理不明顯、節理裂除不甚發育,抗軟化、抗風化能力較差,層底標離81.0~85.0m;⑨層上部為強風化的⑨亞層,長期受水漫泡,強度明顯降低,用手可輕易折斷、捏碎、用力可捏成團,間夾較硬的細砂巖,呈現軟硬交錯狀,層厚4.5~10.0m,層底標高73.8~79.3m;⑨亞層向下漸變為中等風化層,巖層產狀近于水平,膠結較差,裂隙、孔隙不發育,在外露時易風化,浸水時易軟化,其巖性類別交錯變化頻繁,局部夾較硬的細砂巖、礫巖夾層或透鏡體,揭露厚度大于26m地下水為基巖裂隙水,水位起伏較大,其項面標高一般在77.8~81.4m之間,而某工程圍墻外的地下水位頂面標高在85.0m左右,地下水位表現出西高東低的特點。⑨層及⑨一亞層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見表1。

2.3⑨層及⑨亞層地基土的工程特性評價

根據其巖性特點,依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S0021~2001附錄A,可將易⑨層上部的⑨I¨亞層定性判定為極軟巖,遭層可定性判定為軟巖。同時,由巖石試驗報告可知,⑨層的軟化系數多在0.41~0.47之間,飽和抗壓強度多在522~828MPa之間;⑨一,亞層的軟化系數多在038~0.42之間,飽和抗壓強度多在421~5.57MPa之間,因此,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第31212第31214條款,可將⑨層定盆評價為軟巖,遭⑨一,亞層則為極軟巖。因此,綜合定性、定最評價成果,將⑨層綜合判定為軟巖,⑨亞層綜合判定為極軟巖。

2.4誘發甚坑邊坡失穩因素分析

(1)巖土工程方面的不利因素主要有:⑦層頂部有2~3m厚的泥灰巖,其巖性較脆,節理、裂隙發育,被切割的巖塊在重力作用下易失穩滾落或塌滑;⑦層底部巖層和⑨層、⑨一亞層的抗軟化、抗風化能力較差,尤其是⑨亞層結構不甚致密,其中還夾有較松軟的土狀軟弱薄夾層,加之富含基巖裂隙水,⑨一亞層已被長期浸泡軟化,成為基坑邊坡潛在的危險滑動面;設計初定基礎埋深大于地下水位埋深,基巖裂隙水成為基坑邊坡失穩的誘滑因素,將加劇基坑邊坡失穩,甚至發生突發性滑坡。

(2)工程環境方面的不利因素主要有:新建翻車機室基礎埋深比老廠翻車機室基底深3.7m,兩個翻車機室基礎之間的水平距離僅5m,加之老廠翻車機室的基坑回填土密實性較差,這對基坑東側邊坡的穩定性將造成不利影響;擬建翻車機室~1#轉運站西側10.0~30.0m范圍內,分布有一條公路、老廠排水渠、水泥廠鐵路專運線和貨場,潛在動荷載及老廠排水渠的滲漏因素將加劇基坑西側邊坡的失穩;擬建1社轉運站~2#轉運站北側約15m處建有老廠二級灰渣泵房和濃縮池,這對基坑東側邊坡的穩定性將造成不利影響。

2.5基坑支護方案選型

根據工程特征、場地周圍環境特點及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基坑A、B、C、D、H邊坡需采取適宜的支護措施,而E、F、G、l邊坡附近場地較開闊,具備放坡條件,可按巖體邊坡容許坡度值(高寬比)放坡開挖:坡高在8m以內宜按1:0.75~1:1.00考慮,坡高8-15m宜按,:1.00~1:1.25考慮,坡高15~30m宜按1:1.25~1:1.75考慮。該項目具有工程環跪要求較高、開挖深度大、基坑邊坡高度達l6~26m等特點,按照類似工程經驗及各支護結構形式的適用條件分析,本工程可采用錨噴網、土釘墻、護坡灌注樁等支護結構形式,但考慮到基坑A、B、c、D、H邊坡的放坡條件有限、對周圍建(構)筑物的保護必須萬無一失,以及D邊坡上部巖土體較破碎等因素,同時還結合計算類比和技術經濟綜合比較,最后確定A、B、C、H邊坡采用錨噴網支護;D邊坡采用排樁一錨噴網聯合支護,其上部邊坡采用錨噴網支護,下部邊坡采用鉆孔灌注護坡樁并結合樁問預應力錨桿聯合支護,樁頂設置鋼筋混凝士圈梁(也稱冠梁)。基坑支護平面布置示意圖見圖1。

2.6基坑支護設計

2.6.1基坑D段邊坡排樁——錨噴網聯合支護設計

(1)上部邊坡錨噴網支護。錨桿參數:錨桿孔用人工或機械成孔,孔徑100ram,水平傾角為8~16。,依實際情況和需要調整,采用梅花型布置。錨桿材料采用+22螺紋鋼筋,水平間距1.2m,垂直間距1.2m,長度9m。水泥漿:錨桿孔內壓力注漿,水泥采用P.0.32.5級水泥,水灰比O.45~0.6,注漿壓力0.4~0.6MPa;加強筋:材料采用中12鋼筋,菱形布置在錨桿上;鋼筋網:材料采用由6.5鋼筋,間距250mmx250mm;噴射混凝土:水泥采用P.0.32.5級水泥,強度C20,厚度100mm。

(2)樁問預應力錨桿。錨桿參數:錨桿孔用人工或機械成孔,孔徑,150mm,水平傾角為l5。,采用矩形布置。錨桿材料采用2+25螺紋鋼筋,水平間距1.5m,垂直間距3.0m,長度18m;水泥漿:錨桿孔內壓力注漿,水泥采用P.0.32.5級水泥,水灰比0.45…06注槳壓力0.4~0.6MPa;錨桿與樁連接采用枯鋼腰梁和高強度螺栓;當漿體強度達到70%后可施加預應力,施加預應力均為100kN;要求樁問預應力錨桿極限抗拔力為300kN,設計抗拔力200kN,正式施工前先做一組(3根)試驗錨桿。

2.6.2施工過程應注意事項

(1)施工前應詳細調查、分析場地周圍環境狀況,避免盲目施工引發不安全事故;

(2)基坑開挖、支護順序合理,一般宜先施工護坡樁,后按分層放坡開挖、分步支護要求,安排合理的挖土、支護工序,保證支護作業及時跟進土方開挖,避免隨意超挖、欠挖,以及坡面暴露時間過長現象發生:

(3)基坑開挖時,應考慮適宜的施工降、排水措施,并且在施工期間,應在基坑上部及內部修建截、排水溝,禁止雨水流入基坑,對滲入的水體必須及時排出;

(4)開挖土體必須及時運走,坑周嚴禁堆載;

(5)在正式施工前,錨桿的現場抗拔試驗必不可少,一般情況下,每組試驗錨桿應保證3根,施加的最大荷載宜為錨桿工作狀態設計拉力的1.2~1.3倍;

(6)在施工護坡樁、冠梁、錨噴網及預應力錨桿等支護結構時,施工工序、技術及質量要求、安全措施和工程驗收等方面必須按設計和施工組織文件要求執行;

(7)機械開挖到離基底標高300mm后改用人工開挖,確保基底原狀地基土不被擾動;

(8)基坑開挖、支護及后續地下工程施工、基坑回填過程中,宜進行必要的監測,并采取必要的監控報普措施,發現坡體及周邊建筑物出現異常變形時,必須立即停止施工,查清原岡并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繼續施工。

3結論

在軟質巖石基坑工程勘察前,必須初步了解場地周圍環境條件,搜集足夠的區域地質資料,然后根據已掌握的信息,按照軟質巖石基坑工程的勘察要點布置工作量,但不能只在劃定的建筑物輪廓線以內開展勘探工作,還應對周邊環境進行詳細的調查了解。支護方案確定后,應在施工前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計劃,務必使基坑開挖和支護順序安排合理,還需對施工中應注意事項進行重點分析,避免突發性不安全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