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出口促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4-15 10:46:00
導語:外貿出口促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實行“科技興貿”戰略以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取得了很大成績;同時也存在如地區發展不平衡、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加工貿易比重過大,出口企業主體失衡等問題;針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市場營銷能力欠缺、融資渠道不完善等原因,從政府和企業層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和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科技興貿自主創新國際營銷
1999年我國實施“科技興貿”戰略以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勢強勁,成為拉動對外貿易增長的新動力。2006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達到2814.5億美元,比重達到29.0%。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快速增長,對于促進我國外貿增長,優化出口商品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和實現外貿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和挑戰,已經開始影響到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產業的健康發展。
一、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面臨的挑戰分析
1.地區發展不平衡
從地域分布看,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而且東西部差距很大。2006年排名前十名的省份及出口比重分別為:廣東(37.75%)、江蘇(25.13%)、上海(15.65%)、天津(5.50%)、北京(4.08%)、浙江(3.63%)、福建(3.16%)、山東(2.27%)、遼寧(1.12%)、四川(0.34%)。幾乎全部來自東部沿海地區,而且其比重總和達到98.29%,東西部高新技術出口極度失衡。即使在東部沿海省份內部,發展也不盡平衡。前三名的總和達到78.53%,最后四名的比重總和也只有10%,出口比例非常有限。
2.出口品種過于集中
2006年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中,主要八大技術及出口比重的依次是:計算機與通信技術(79.9%)、電子技術(12.8%)、光電技術(2.5%)、生命科學技術(2.3%)、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1.0%)、航空航天技術(0.9%)、材料技術(0.5%)和生物技術(0.1%)。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計算機、通信、電子技術領域,比重達到92.7%,占了絕大多數;但是從國際市場角度分析,這三個領域的市場份額卻呈現萎縮的趨勢。而極具發展前途的高新技術如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出口比重卻很低。
3.加工貿易比重過大,產品附加價值低
從貿易方式分析,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主要以進料、來料加工貿易為主,一般貿易方式的比重很低。在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各類貿易方式中,加工貿易仍然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2006年出口額高達2458.2億美元,占當年高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87.3%。加工貿易在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中的絕對主導地位充分說明了我國出口的大部分高技術產品僅為其他國家的代加工產品,是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結果。
4.出口的企業主體類型失衡
從出口企業類型分析,外資企業的出口比重逐年增大,并已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相比之下,國有企業的出口比重卻在逐年下降。2006年外資企業的高技術產品出口額達到2478.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88.1%。相比之下,內資企業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額規模很小,出口額僅為335.9億美元。從增長速度來看,外資企業是以外商獨資企業為主導,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而內資企業的差異較大,其中國有企業進出口的增長均較為緩慢,私營企業增長迅猛。
5.出口市場過于集中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集中在少數發達國家和地區,2006年,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及比重分別為:中國香港(24.62%)、美國(23.48%)、日本(6.66%)、德國(5.79%)、新加坡(3.92%)、韓國(3.24%)、中國臺灣(2.53%)、英國(1.99%)、馬來西亞(1.78%)、法國(1.46%)等。香港、美國和日本仍舊是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最大出口市場,比重達到54.75%。雖然一些新興市場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開始增長,比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但總體比例仍舊偏低。
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制約因素探討
1.自主創新能力欠缺
我國的大多數國內企業還沒有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缺乏自主創新的能力。對于國有企業而言,由于我國一直對國有企業大力傾斜,在資金和人才方面相對充足,但是由于國有企業的還缺乏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造成企業創新機制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科技人員的創新激勵模式,科技人員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造成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不足。對于私營企業而言,它們有自主創新的愿望和動力,但是由于我國私營企業發展時間短,還處于起步階段,自身實力的不足,在資金、人才方面的欠缺,造成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不足。
2.融資渠道不完善
高科技產業是一個高風險、高投入的產業,一個發達的資本市場是促進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有力保障。由于我國的資本市場發育不全,融資渠道不暢,對于缺乏資金的私營企業,除了自籌資金以來,主要依靠銀行貸款。由于種種原因,私營企業獲得貸款困難,金額也有限,難以滿足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需要。風險投資是發達國家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而由于我國的風險投資行業剛剛起步,風險投資占企業用于高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的比重還不到10%,投資風險仍主要由政府承擔,其成長還難以滿足目前我國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的需要。
3.國際營銷能力欠缺
國內企業很少開展國際營銷,即使有些規模較大的企業開展過,效果也都很不理想。由于國際營銷能力的欠缺,很多科技型企業無法在國際市場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只好為國外企業做代工(OEM-帖牌生產),從短期來看雖然可以維持企業的生產,但是從長遠來看,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國家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都很不利,一個專為別人做代工的企業很難成為一個國際知名企業,而一個專為別人做代工的國家很難成為一個貿易強國。
三、促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政策建議及策略
1.培育資本市場,改善融資環境
政府應鼓勵建立面向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風險投資基金,對于出口規模較大,前景較好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重點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風險基金和擔保基金,支持有優勢的高新技術產品和出口企業的發展。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允許有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直接融資,優先安排經營穩定、條件成熟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積極吸引外資和從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多方籌集資金。
2.完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鼓勵措施
完善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爭取逐步按照法定稅率退稅,提高高新技術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設立海外市場開拓基金,支持高新技術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國家出口信貸保險規模,完善出口信用保險制度,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制定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所得稅減免,加速折舊和研發投入等方而的優惠政策。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依法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的專利專有技術進行有效的保護。
3.創新國際營銷理念
觀念決定行為。目前,一些國內高科技企業的國際市場營銷觀念還停留在產品觀念階段,觀念的落后影響著企業的營銷策略。因此,國內企業必須進行觀念創新,盡快由產品觀念向品牌觀念、現代營銷觀念轉變,重視產品研發前的市場研究和預測,根據對市場需求現狀與趨勢的研究預測,確定產品的功能、特點等。
4.創新國際營銷手段
營銷手段的創新是國內企業開展國際市場營銷的關鍵。國內企業在開展國際營銷時應著重做好以下幾點:做好市場細分:由于高新技術產品各細分市場之間的需求差別更大,合理的市場細分對于高新技術產品營銷的成功也更加重要。進行需求培育:由于高新技術產品市場多是產品推動型的,在產品投向市場時大多缺乏需求,所以對于市場的需求培育,非常重要。重視信息反饋:只有通過市場信息的反饋,才能了解到產品的缺陷和消費者的需求,進而對產品進行改進,為營銷的成功提供保證。
5.加強合作,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地區之間、企業之間、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以及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之間人力資本的合作和協作,進行聯合攻關,突破國外核心技術的封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國內企業也可以加強與國外企業之間的合作或協作,同時加大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力度,可已做到短期內迅速提升本企業技術水平,縮短技術研發周期。
參考文獻:
[1]王耀中: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布特點及對策思考[J].求索,2001(4):14~16
[2]都曉巖王麗華: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4(8):12~16
[3]宋智勇: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策略[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3(7):52~54
[4]刁德霖張亮: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出口[J].商業研究,2004(3):13~15
[5]郭峰濂盛水源: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對外貿易發展特點、問題及對策[J].國際貿易,2006(11):16~21
- 上一篇:政府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動員講話
- 下一篇:中小企業困境出口對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