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運動功能康復護理論文
時間:2022-08-15 04:08:00
導語:腦卒中運動功能康復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腦卒中病人早期康復護理對運動功能的影響,為臨床康復提供依據。方法將發生腦卒中48h即進行康復護理與病程在3個月以后進行康復護理的腦卒中病人對比分析。結果前者有效率95.24%,后者有效率65.22%,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腦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復護理是促進運動功能恢復的重要環節,對減少殘障的發生和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命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腦卒中;運動功能;康復護理
腦卒中是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率為(100~300)/10萬,患病率為(500~740)/10萬,死亡率(50~100)/10萬,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存活者中50%~70%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如偏癱、失語及知覺、認知、意識障礙,其中以運動功能障礙表現的偏癱最常見,影響最大,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1臨床資料
臨床44例腦卒中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年齡最小41歲,最大77歲,平均61.3歲,病程2h~5年。其中腦梗死29例,腦出血15例。在發病48h即介入康復護理的21例為觀察組,3個月后進行康復護理的23例為對照組。兩組平均住院時間均為60天。
2早期康復護理方法
腦卒中發生后,應以臨床搶救為主。康復護理措施應早期介入,但應以不影響臨床搶救為前提。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h后即可進行康復治療和護理[1]。此期是患者運動功能康復的關鍵階段,目的主要是預防并發癥和繼發性損害,同時為下一步功能訓練做準備。
2.1預防并發癥包括預防褥瘡、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及深部靜脈炎等。近年發展的適合臨床應用的翻身床,交替充氣床比較實用。
2.2體位變換急性期病人癥狀嚴重,必須臥床休息,保持肢體處于正確的、良好的姿勢和體位,防止患肢關節攣縮變形和關節脫位變形。仰臥位時,上肢應采取:肩稍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與腕均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并分開,整個上肢可放在枕頭上。下肢采取:骨盆和髖前挺,大腿稍向內夾緊并稍內旋,患側大腿外下側放置墊物以防下肢外旋。為避免伸肌痙攣,膝關節稍墊起使微屈并向內,踝關節呈90°,足尖向上。病人不宜長時間仰臥,應幫助病人學會與健側或患側位交替。健側臥位時,應在病人胸前放一枕頭,使患肩前伸,肘伸直,腕、指關節伸展放枕頭上,不能垂腕,大拇指與其余四指用布卷或紙卷隔開;患腿屈曲,踝關節盡量保持90°,健肢自然放置。患側臥位時,患肩前伸,避免受壓和后縮,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張開,掌面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體前支撐枕上,患腿在后,膝微屈,踝關節盡量保持90°。
2.3按摩可促進血液、淋巴回流,防止或減輕浮腫,對患肢也是一種感覺刺激,有利于恢復。按摩要輕柔、緩慢,有節律地進行,作用中等深度,不使用強刺激性手法、對肌張力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采用安撫性的按摩,使其放松,而對肌張力低者如上肢伸肌,則給予按摩和揉捏,按摩可配合循經點穴以增強療效。
2.4被動運動病人昏迷或其他原因(如全癱,嚴重合并癥)在數日后仍不能開始主動活動者,應做患肢關節的被動運動,每日2次以上,直至主動運動恢復。活動順序由大關節到小關節,循序漸進,緩慢進行,幅度從小到大,以牽伸攣縮的肌肉、肌腱和關節周圍組織。要多做與攣縮傾向相反的活動,特別是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背伸及指關節的伸展活動。切忌粗暴,因癱瘓早期肌張力低,關節周圍肌肉松弛,暴力易致組織損傷,特別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損傷。被動運動可與按摩交替或配合進行,并鼓勵患者適當地用健肢帶動患肢做被動運動。
3結果
根據瑞典學者Brunnstrom提出的腦血管意外運動障礙的評定方法[2]制定。基本痊愈:恢復至BrunnstromⅥ級;顯效:提高2級以上;有效:提高1級;無效:級數無變化。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兩組療效比較(略)
4討論
腦卒中后最常見的殘疾是表現為運動功能障礙的偏癱,但不少腦卒中患者運功能障礙并不都是癱瘓導致,也有因沒有早期介入康復護理或康復護理方法不正確,致使產生體位性痙攣、關節畸形、攣縮、肌肉萎縮等殘疾。因此,科學有效的早期康復護理,就能明顯的減少運動功能障礙的發生或減輕運動功能障礙的程度。在44例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觀察中,觀察組的康復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療效差異有顯著性,說明腦卒中的早期康復護理越早越好,只要病人生命體征平穩,無進行性腦卒中的表現,早期進行康復護理對病人運動功能的恢復、減少殘障的發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關驊.臨床康復醫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22,36.
2余紹衛.康復評定與康復治療技術規范實用手冊.長春:銀聲音像出版社,2005,287.
- 上一篇:語言障礙康復護理體會論文
- 下一篇:孕婦乳房保健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