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穴位敷貼改善咳喘論文

時間:2022-06-05 03:35:00

導語:中藥穴位敷貼改善咳喘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藥穴位敷貼改善咳喘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臨床資料、病例均為門診或住院病例、住院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西醫病種臨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輔助檢查、胸部X射線檢查、病原學檢查、治療方法、常規治療、病因治療: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的使用、中藥穴位敷貼方法、敷貼于雙側涌泉穴處,6~12h/d,敷貼3~5d,觀察療效、觀察指標、呼吸頻率改善的情況、統計學處理、呼吸頻率的糾正、臨床療效評定標準、臨床療效、胸部X射線改善情況、中醫舌質、舌苔的觀察與療效結果分析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外敷涌泉穴治療小兒咳喘的臨床研究。方法運用中藥明礬、皂莢、牽牛子外敷涌泉穴與常規治療結合,觀察小兒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療效。結果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常規治療組加中藥穴位敷貼組在改善呼吸頻率,減輕臨床癥狀及體征,胸部X射線吸收等方面的療效均明顯優于常規觀察組(P<0.05)。針對病程較久(>1個月),喉間痰鳴及肺部痰鳴在常規治療不易吸收情形下,加中藥外敷涌泉穴喉間痰鳴及肺部痰鳴音在次日吸收的占90%,在3d內吸收的占95%。結論中藥外敷涌泉穴是一種上病下治、內病外治的切實可行的有效方法,能在無損傷的治療中取得療效。

關鍵詞:藥物療法,臨床;中藥外敷;涌泉穴;咳嗽/中醫藥療法;兒童

本院于200409~200704,研制中藥明礬、皂莢、牽牛子制成藥膏,外敷涌泉穴治療小兒咳喘取得較好療效,現將臨床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中醫診斷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的小兒咳嗽、哮喘、肺炎喘嗽的病例[1];西醫診斷符合《臨床治療規范叢書實用兒科診療規范》中的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的病例共210例[1]。年齡47d至10歲;病程<15d156例,病程>1個月54例。排除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毒性腦病、呼吸衰竭、酸中毒、哮喘中的哮喘持續狀態、咳嗽變異型哮喘不納入。病例均為門診或住院病例。

住院病例隨機分為兩組,Ⅰ組:常規治療組加中藥穴位敷貼組80例;Ⅱ組:常規治療組76例;Ⅲ組:為門診病例,單純中藥穴位敷貼54例。Ⅰ組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齡1個月至1歲28例(35%),>1~2歲14例(17.5%),>2~4歲26例(32.5%),>4~10歲12例(15%),其中支氣管炎(包括喘息性支氣管炎)21例,肺炎17例,哮喘42例;病程≤3d36例,4~7d32例,8~15d12例。Ⅱ組76例,男30例,女46例;年齡1個月至1歲26例(34.2%),>1~2歲14例(8.4%),>2~4歲25例(32.8%),>4~10歲11例(14.4%),其中支氣管炎(包括喘息性支氣管炎)24例,肺炎12例,哮喘40例;病程≤3d34例,4~7d30例,8~15d12例。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西醫病種臨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Ⅲ組病例均為門診病例,男28例,女26例;年齡2個月至1歲共54例,病程>1個月,均為支氣管炎(包括喘息性支氣管炎)病例。

1.2輔助檢查

1.2.1胸部X射線檢查Ⅰ、Ⅱ組住院病例全部均做胸部X射線正位片檢查。支氣管炎、哮喘并感染患兒均為兩肺紋理粗亂、模糊。肺炎患兒左或右側肺下野或中、外帶可見點片狀滲出影,心膈等無異常。

1.2.2病原學檢查共168例患兒做咽拭子培養或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咽拭子培養為正常菌群生長118例,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陽性40例,咽拭子培養為表皮葡萄球菌3例,人葡萄球菌2例,金黃色葡萄球菌1例,陰溝桿菌4例。

1.3治療方法Ⅰ組:常規治療組加中藥穴位敷貼組;Ⅱ組:常規治療組;Ⅲ組:單純中藥穴位敷貼組。

1.3.1常規治療包括:病因治療: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對癥支持治療:沐舒坦化痰,維生素K1解痙止咳等;支氣管哮喘者選用支氣管解痙治療:氧氣霧化吸入β受體興奮劑萬托林及抗膽堿能受體異丙托溴胺等,不用激素類平喘;針對住院病例,咳喘較重,唇周青,有三凹征者,肺部查體有痰鳴音、干濕啰音明顯者,均在入院之初選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酚妥拉明等血管活性藥改善肺部循環。

1.3.2中藥穴位敷貼方法每晚用溫水泡腳15min后,用鮮生姜擦涌泉穴至皮膚發紅,將藥膏涂在紗布上,敷貼于雙側涌泉穴處,6~12h/d,敷貼3~5d,觀察療效。藥膏制作方法:明礬、皂莢、牽牛子各等份研成細末(江西省中醫院藥劑科自行加工),以生姜汁調末酌加醫用凡士林及防腐劑調成藥膏。

1.4觀察指標

1.4.1呼吸頻率改善的情況觀察呼吸頻率改善,主要針對急性病程<3d或4~7d之內者,呼吸明顯增快,治療后呼吸轉平穩,恢復至該年齡段的正常頻率。

1.4.2癥狀、體征的量化及療效(臨床療效)見表1。表1癥狀、體征量化記錄表

1.4.3Ⅰ、Ⅱ組病例治療前后X射線變化吸收的情況。

1.5統計學處理采用χ2檢驗和Ridit分析。

2結果

2.1呼吸頻率的糾正Ⅰ、Ⅱ組病例在1d或1~3d內,呼吸頻率恢復至該年齡段的正常頻率。見表2。表2兩組呼吸頻率改善的療效比較注:經χ2檢驗,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Ⅰ組優于Ⅱ組。

2.2臨床療效評定標準(1)痊愈:治療5d以內,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2)顯效:治療5d以內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95%;(3)有效:治療5d以內,癥狀、體征均有改善,證候積分減少≥30%,<70%;(4)無效:治療5d以內,癥狀、體征無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2.3臨床療效Ⅱ組痊愈顯效率明顯高于Ⅰ組。見表3。Ⅰ、Ⅱ組的有效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Ⅲ組有效率明顯高于Ⅰ、Ⅱ組。見表4。表3兩組的療效比較[n(%)]注:Ⅰ、Ⅱ組的痊愈與顯效之間的χ2檢驗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3組的療效比較注:Ⅰ、Ⅱ組為住院患者,Ⅲ組為門診患者。Ⅲ組為單純穴位敷貼與Ⅰ、Ⅱ組綜合治療對比觀察療效。Ⅰ、Ⅱ組的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Ⅲ組有效率明顯高于Ⅰ、Ⅱ組;Ⅰ、Ⅱ、Ⅲ組痊愈、顯效、有效與無效之間的χ2檢驗有統計學意義。

2.4胸部X射線改善情況Ⅱ組胸部X射線吸收率明顯優于Ⅰ組。見表5。表5兩組治療1周后胸部X射線改善的比較注:Ⅰ、Ⅱ組病例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中醫舌質、舌苔的觀察與療效結果分析3組病例,舌質淡紅、淡嫩或舌邊齒印,舌苔薄白或白膩,辨證屬中醫風寒或寒濕或痰濕型,其癥狀、體征改變的顯效率明顯較高,尤其第Ⅲ組病例外敷后,喉間痰鳴及肺部痰鳴音在次日吸收的占90%,在3d內吸收的占95%。

3討論

嬰幼兒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臨床表現咳喘明顯,呼吸加快,肺部啰音、痰鳴音較多或經治療后持久不易吸收,肺通氣及換氣功能受損,嚴重影響患兒身體健康及體質發育。本研究在病因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藥明礬、皂莢、牽牛子研末外敷涌泉穴,取得較好療效,且未見相同臨床報道。此法源于陳復正的名著《幼幼集成》中的神奇外治九法中的引痰法[3],“凡小兒痰嗽,上氣喘急,有升無降,喉中牽鋸之聲,須引而下行,用生白礬一兩研末,少入面粉米粉亦可。蓋生礬見醋即化為水,入面粉取其膠黏故也。好醋和做二小餅,貼兩足心,布包一宿,其痰自下。”使上病下取,內病外治[4]。

明礬、皂莢、牽牛子據《中藥大辭典》載,具有“祛風痰,除濕毒”之功。涌泉穴為足少陰經之根,足少陰腎經起始之井穴,此穴是足少陰腎經經氣所出之處,可交通陰陽,又能絡脾入肺,使藥力循經,直達腎脾肺,調其功能,補其虛損,達到陰陽平衡狀態。故用明礬、皂莢、牽牛子外敷足少陰腎經之涌穴,具有祛痰平喘、納氣歸元之功。

故Ⅰ組常規治療組加中藥穴位敷貼組在改善呼吸頻率,減輕臨床癥狀及體征,胸部X射線吸收等方面的療效均明顯優于Ⅱ組常規治療組。Ⅲ組病程較久(>1個月),喉間痰鳴及肺部痰鳴在常規治療不易吸收情形下,加中藥外敷涌泉穴取得較好、較快的療效,使病情盡快完全恢復,不致使在天氣變化,家人患病,調護失宜的情況下,反復發病,體質下降,也體現了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患病防復發的中醫“治未病”思想。

【參考文獻】

[1]戴慎.中醫病癥診療標準與方劑選用[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58.

[2]陳吉慶.實用兒科診療規范[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80.

[3]陳復正.幼幼集成[M].2版.上海.上海衛生出版社,1956:78.

[4]朱錦善.兒科心鑒[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