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工業設計論文
時間:2022-08-14 11:01:33
導語:工科工業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課程設置與教學現狀
如果在有限的學時內,依舊采取該教育方法,會讓學生進入一個又一個的誤區。學生在臨摹的過程中,通常會盲目崇拜那些表現風格強烈、個人風格明顯的作品,而這些作品對學生基本功的掌握不但沒有促進作用,反而會使學生忽略規范的作圖步驟和工具的合理使用。學生對獨特風格的追求會導致過分重視畫面效果,用大量的時間進行技法試驗,而忽視設計思維的形成。另外,由于手繪表現類課程屬于工業設計專業的藝術類基礎課,課程在講授時,學生尚沒有接受過產品設計的訓練,所以手繪表現與產品設計是割裂的。課程設置的脫節導致學生在本階段并不清楚手繪表現的應用目的和作用,學生會沿襲素描和色彩課程的作業習慣,追求“精益求精”的好作品,過分沉浸于細節的精細表現和質感的極度仿真。在傳統繪畫教育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這一作業習慣經常會采取鼓勵的措施。而隨著計算機三維軟件與渲染軟件的智能化發展,精細效果圖的繪制手段已經完成了由手繪到計算機繪制的升級,這一誤區導致了手繪課程教學目的和教學重心的錯誤偏移。
(二)學生學習現狀
工科工業設計專業的生源一般為零美術基礎的理科高考生,邏輯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較強,發散思維和圖形創意表達能力相對較弱。進入大學以后,素描和色彩的基礎性課程通常會讓工科學生產生畏難和困惑的情緒,學生對繪畫課程的目的不明確,無法產生學習興趣。在大一學年同時開設的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課程與手繪基礎課學習內容相距甚遠,學生無法形成相互聯系的知識體系,也不能將學到的造型、透視、色彩等知識轉化為審美素養學以致用。在手繪教學中,教師沿襲的是“寫生—臨摹”的傳統繪畫教育方法,特點是輕理論、重實踐;教師講得少、學生畫得多。這種方法對有一定基礎的學生來講,能夠循序漸進提高手繪能力,但是對零基礎的工科生,經常會產生“臨摹會畫,自己畫不會;一個角度會畫,換個角度不會”等現象[2]。在大二年級的產品設計快速表現和手繪精細效果圖技法課程中,學生開始學習較為精細的產品表現圖手繪方式,由于前期學習經驗的積累程度不同,部分學生開始追求難度較高的手繪方式;而在手繪學習中遇到挫折的學生則更容易產生消極情緒,認為自己缺乏藝術天賦,甚至認為自己不適合學習工業設計專業。還有些學生覺得學好計算機建模就可以代替手繪,在以后的產品設計活動中,直接將頭腦中的設計構思進行建模,否認手繪的必要性。長此以往,學生的手繪能力和設計思維能力下降,導致在以后的考研和求職中遇到挫折。
二、工科工業設計專業手繪表現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
針對目前工科工業設計專業手繪表現課程教學的現狀與問題,必須先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正確理解課程的教學目的,才能在傳統的美術教育模式基礎上進行改革,走出一條適合培養工科工業設計人才的教學創新之路來。隨著計算機仿真技術的日益智能化與普及化,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已經普遍具有較完善的建模與渲染能力,工科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更勝一籌。但是,手繪表現依然在產品設計活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特別是在產品設計初期設計思路形成的過程中,良好的手繪表現能力既能提高設計創新的效率,又能大大拓寬設計思維的廣度,幫助設計師提出更完善的設計方案。正因為如此,對工科學生而言,手繪表現的重要性應該被更加重視,手繪課程的重心應轉移至對學生造型感受力和創新實現能力的培養上。如果將表現技法視為手繪表現課程的基本要求,那么造型感受力和創新實現能力就分別是手繪表現課程的第二層和第三層要求,也正是該課程的重點改革方向[3]。作為第二層要求的造型感受能力將影響到學生在產品設計造型尺度、形態韻律等方面的審美水平,需要長時間的作品閱讀和創作積累才能形成,對初拿畫筆的工科學生來講具有一定難度,如何有效提高工科學生的造型感受力是課程改革的一大難點。創新實現能力是指將頭腦中的創新概念用合理的方式將其外化表現,并充分體現出其功能、使用環境、使用人群、材料、結構等信息的一種綜合表達能力,包括設計創新能力、設計分析能力和設計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現能力是手繪表現課程的核心目標,也是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內容。
(二)變革教學方法
通過對教學目標的探索與分析,結合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針對工科生特有的思維方式,工科工業設計專業的手繪表現課程必須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機制進行改革才能有效實現創新型工業設計師的人才培養目標。改革內容如下。
1.臨摹講解與具體分析模仿結合。
臨摹優秀的手繪表現作品是提升手繪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傳統的“寫生—臨摹”教育方法忽略了對被臨摹作品的分析和講解,造成學生無法有效理解被臨摹作品的形態美感和造型意識,甚至對繪畫方式都不能舉一反三地應用。對這個問題,教師必須在臨摹之前對優秀作品的設計概念、功能結構、形態美感和繪制方式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對被臨摹作品有一個全面了解。在完成作品的臨摹工作之后,教師要促使學生對該作品的造型尺度和色彩搭配進行分析和模仿,由簡入繁,使學生擺脫過度臨摹帶來的依賴感,培養學生的造型感受力和設計分析能力。
2.寫生與拆解結合。
對工科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對產品實物進行拆解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在講解產品爆炸圖的繪制方式時,可以組織學生分組對日用產品和小家電進行拆解,讓學生更加完整地了解產品的結構、功能與產品造型的關系,并對產品結構爆炸圖進行寫生繪制,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設計分析能力。拆解寫生環節之后,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根據產品的內部結構進行再設計,能夠有效完善學生的創新實現能力。3.課題與實踐結合。單純的產品效果圖臨摹與繪制會讓學生認為效果圖和美術作品一樣,只需重視畫面效果即可,忽略手繪表現在產品設計實踐中的真正作用,造成手繪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脫節。因此,在手繪表現課程中,應當導入實踐課題與手繪作業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清晰了解手繪表現是產品設計的通用語言,貫穿于產品設計實踐的各個環節中。如在設計實踐的頭腦風暴環節,需要應用手繪概念草圖來表達設計思路;在方案確定時需要繪制產品設計提案效果圖;在與結構工程師溝通時,需要繪制產品拆解爆炸效果圖、結構手繪圖、運動機構手繪圖來進行有效的視覺交流。
4.設計與答辯結合。
傳統的手繪表現課程通常采取作業評分的形式來決定學生的成績,教師憑學生一定數量的作業畫面效果來給出成績,這種方式會導致學生對畫面效果的過分重視和對設計思維過程的輕視。教師應當在每一次的作業繪制完成之后,鼓勵學生登上講臺講授自己的設計概念和繪制方式,以及設計繪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經驗,其他學生可以對其進行提問。這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更深入了解,增加學習本專業的信心和興趣。課程教學是實現一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性內容,以工科生為主的工業設計專業有著它獨特的自身特點。教師必須充分研究學科自身發展和學生學習的特點明確教學目標,銳意創新、大膽實踐,因材施教,建立起符合工科工業設計專業特點的課程體系,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復合型工業設計人才。本文僅以手繪表現課程進行改革探索,希望能夠對工業設計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和課程結構的發展有所助力。
作者:李博單位:東北林業大學
- 上一篇:文廣系統黨建工作要點
- 下一篇:文廣局信息公開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