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危機管理路徑分析

時間:2022-04-16 03:32:28

導語:公共安全危機管理路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安全危機管理路徑分析

一、外部環境分析

1.災害風險評估。政府采用危機管理眾包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轄地區災害風險評估。若某地區容易受災害影響,政府運用危機眾包的動力則較大,同時在這方面的實踐和經驗也就越豐富。比如美國加州是自然災害易發地區,近十年來發生數起颶風、海嘯和地震,加州政府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利用互聯網眾包氣象數據。相反,若某地區受災害影響可能性比較小,通過傳統的危機管理方式就可應付,則政府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發展危機眾包,畢竟危機眾包具有一定的資金、人員、技術等壁壘。比如加拿大的東部地區,地理環境好,很少發生自然災害,當地政府沒有進行危機眾包。因此,災害風險評估是危機管理眾包的先行評判條件。2.其他影響因素分析。即使災害風險水平高,外部環境中的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危機眾包的可能性。首先是科技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程度。眾包是具有一定的設備依賴性的,其實現是依靠互聯網、移動通信、電子設備等。若缺乏相關技術和基礎設施,危機眾包不可能實現。其次是人口因素。若某地區的“數字鴻溝”過大,那危機眾包服務會失去公平,這有違政府維護公平正義的基本職能。數字鴻溝指的是人群在掌握和應用數字技術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待遇、機會和貧富的差距。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文化水平的群體能輕易購買和使用電子產品,但其他群體在這方面的獲得性較差一些。數字鴻溝的存在使得信息富足者較容易參與或受益于危機眾包,而信息貧困者容易被排斥,但他們往往是現實生活中最易受災害影響的弱勢群體,承災能力差,恢復能力弱,恰恰是危機管理中最需服務的對象。

二、內部環境分析

1.成本效益比較。公共安全危機管理眾包需要較高的成本投入。自行開發一套有效的危機眾包應用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和技術人員參與,之后的廣泛推廣和長期維護也同樣耗時、耗力、耗錢。若通過購買服務或合作運營的方式進行危機眾包,資金、技術和人員壓力相對較小,但相應的風險則可能較大。政府需要花大力氣評估其他部門提供的危機眾包服務的專業性和準確性,還要對其他部門在危機管理眾包中可能存在的失誤買單。此外,政府公共安全危機管理眾包還存在其它風險。眾包是互聯網2.0時代的新產物,發展十分迅猛,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往往難以跟上,從而給政府帶來法律風險。眾包平臺都是開源的,一定程度上會暴露政府組織內部的脆弱性,不法分子更容易乘虛而入,擾亂政府正常運作。另外,發達國家已有的實踐和研究表明危機管理眾包效益巨大。首先能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通過眾包,政府對外危機相關信息、宣傳危機相關知識以及更新危機管理最新進展。其次能加強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眾包源于社交媒體,是一個多元交互平臺,具有開源性、同步性和平等性。政府開放式請求與民眾的自愿參與構建了一個良好的溝通關系。再次能促進政府各部門間的協作。應急響應中危機信息的眾包可以讓管理者、指揮者及現場工作人員無縫對接、同步作業,贏得大量寶貴時間和援救機會。最后能擴大危機管理數據庫和完善危機管理信息系統,彌補政府資源有限的弊端,從而可以更科學地指導風險評估、危機預警、應急響應和災后重建。可見政府部門應該根據自身技術資源、人力資源和財政預算情況考慮是否采用危機眾包。2.組織文化與變革。公共安全危機管理眾包是傳統危機管理方式的變革,需要調整原有的組織結構、設置新的職能崗位或對現有工作人員作出額外要求。若政府工作人員采取消極不作為態度,危機管理眾包不但很難實施而且會被抵制。當政府外部非專業人士能有效解決公共部門的某些難題時,政府人員會覺得自己的“不可取代性”遭到了挑戰,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培育開拓創新、鼓勵學習、充滿活力的組織文化是變革的前提。

三、公共安全危機管理眾包模式分析

1.半周期眾包或全周期眾包。公共安全危機管理眾包的研究和運用一直集中在后災害階段,即應急響應和恢復重建。在應急相應階段,政府利用社交媒體中的信息指導決策、實施救援、提升群眾情景感知、跟蹤信息反饋等。地理信息的眾包使得危機管理機構能視圖化災害現場,能準確定位需要提供幫助的對象,比如廣泛運用的Ushahidi、CrisisMappers、Googlemaps等。災后重建階段,危機眾包可以方便管理決策,比如美國加州政府建立的災后損失報告平臺。危機管理的縮減和準備階段屬于前災害管理,旨在降低危機發生的風險以及在危機發生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損失。目前,一些政府和學者開始探索前災害階段的眾包應用。他們不再局限于通過社交媒體傳遞預警信息,宣傳教育幫助災害脆弱性群體做好減災防災準備,而是建立了網絡平臺鼓勵群眾自主反饋當前狀況和減災措施落實情況。2008年汶川地震后,美國聯邦政府除了依靠傳統地震探測儀進行預警,還建立了Twitter信息收集系統,能夠自動識別及時收集Twitter上的任何關于地震的信息。2.被動眾包或主動眾包。眾包基于模式的不同分為主動眾包(ActiveCrowd⁃sourcing)和被動眾包(PassiveCrowdsourcing)。主動眾包指的是主動請求大眾貢獻信息、思路或解決方案;被動眾包指的是在未發起任何請求下收集和利用網絡用戶自主貢獻的內容。近年來,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為被動眾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其與生俱來的開源性與被動眾包的內在特性完美契合,因為社交媒體的用戶是廣泛的、草根的,不需要來自某一方的特定激勵即會主動貢獻內容。政府被動眾包的路徑一般是:首先將社交媒體作為危機預警和信息的手段,發現網絡上出現謠言或有損政府形象的言論,加以監管以及清除,其次政府開始參與公眾互動,信息的同時也接收反饋,最后當社交媒體在應急響應和災后重建階段應用逐步增多和成熟時,政府開始主動實施眾包。當然,社交媒體也可以作為主動眾包的平臺,政府可以提出問題征求意見、收集反饋,對大眾的貢獻進行分析處理。但最典型的主動眾包方式是政府自身開發推廣軟件或平臺。比如,聯邦應急管理署2013年開發的“iCoast”軟件,其初衷是為了節約航拍災前災后海岸線及沿海狀況的成本,號召當地居民志愿提供相關照片。當這項應用在沿海地區推廣后,它在減災準備中的作用也變得極為明顯。一方面通過低成本的方式實現了高質量的數據信息收集,完善災害預測模型;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參與用戶的情境感知能力,他們會主動去了解周邊環境的脆弱性和潛在災害,從而積極做好減災準備和采取應急措施。此外,政府主動眾包還可以通過與非盈利性組織或私人部門合作實現。目前有大量的非盈利性組織已建立了專業的危機數據平臺并在危機管理中積累了大量的眾包經驗,如VGI、Ushahidi、Scipionus等,而且研究表明這些平臺數據的準確性和專業性都高于政府,因此政府應該搭建好合作平臺。從歐美地區經驗來看,政府公共安全危機管理眾包實施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論路徑。通過內外部環境分析確定是否存在眾包的必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半周期眾包或全周期眾包、被動眾包或主動眾包。

參考文獻:

[1]劉穎,劉詠梅:《眾包危機管理理論研究-社會公共危機管理新方向》,《探索》2016年第2期。

[2]高原,馬磊等:《兼容Crowdsourcing的災害應急管理系統》,《計算機系統應用》2013年第11期。

作者:劉思思 單位:湖南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