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共享搭建及協同效應分析
時間:2022-11-30 03:20:32
導語:稅務共享搭建及協同效應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張及業務模式的不斷創新,特別是海外業務、國際化戰略的推行,使得原始的、分散式的財務管理模式面臨巨大的挑戰。以中興通訊、海爾集團等大型企業集團為代表的財務共享中心的搭建已經走在行業的前列,為企業決策層、各級管理人員提供了及時準確的財務信息,也將財務人員從重復、人為出錯率高的業務中解放出來,為智慧財稅體系的建立邁出關鍵的第一步,也為同樣重要的稅務共享中心的建立提供了方向指引。財務共享中心的成效顯著,運行漸趨成熟,但是,稅務共享中心因其服務主體以及稅務管轄的特殊性都有別于財務體系,因此,并不適合直接嵌入傳統的財務系統中,應當獨立出來,在集成財務系統數據的基礎上更好的服務于企業內控,使企業更好的適應稅收環境。
二、稅務共享中心搭建的大環境分析
稅務大環境的變革,從稅務局端來說,原本國稅、地稅雙重機構合二為一,使征管部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辦稅流程,降低企業遵從稅務管理過程中的雙重作業成本。在稅務行政裁量權的規范方面,借此或許可以達到減少各地方政府與稅務機構對市場主體的干預行為。從企業端來看,由于國地稅的合并,將企業目前需要遵從兩個征管機構的約束改為面對一個稅收征管機構,此時,企業的涉稅成本較低。從稅務局與企業的數據交互層面來講,如果企業建立稅務共享中心并將部分數據與稅務局的系統對接,那么,納稅申報系統的數據以及稅務局其他系統(比如千戶集團系統)數據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可為稅務管理部門突破當前的數據瓶頸和指標體系的功能制約提供依據。因此,“國地稅合并”事宜是當前企業籌劃稅務共享中心的最大利好,也是最佳的啟動時機。
三、企業稅務管理的現狀分析
根據四大的相關統計,大部分中國企業的稅務管理還處于比較原始的階段,借助Excel電子表格進行稅務管理,甚至僅使用手工處理方式。在企業對業務系統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的同時,更顯示出企業對稅務管理系統的不重視。(一)大部分企業沒有建立稅務信息化系統。沒有建立稅務信息化系統的企業,大多面臨以下的問題。1.企業涉稅操作流程不規范,稅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涉稅事項多而雜、涉及面廣且稅務政策更新較快,使企業對于稅務政策的整理及稅務內控管理制度的制定難度較大。同時,由于行業不同、涉稅環境不一致,使企業在制定稅務制度時無標桿企業參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慢了企業管理制度的落地。2.稅務風險管理模式落后,涉稅風險提示不足。目前,很多企業雖然成立了稅務部門或設置了稅務崗位,但其職能傾向于最基本的開票、納稅申報等。對于日常經營活動風險的管理、監督不到位,對涉稅風險的起點、合同簽訂環節沒有把控也沒有跟蹤,對突發事件沒有對應的應急程序,因此,企業應對稅務風險的方式是被動的、應急的。3.信息不對稱,溝通渠道不暢通。集團公司都存在諸多子、分公司,地理位置較為分散,經營范圍、稅種及稅率多種多樣。財務信息尚可通過財務軟件以合并報表的方式傳達,但其涉稅信息最多通過一張報表來反映,或者通過特定的稅務管理人員進行手工統計。在這種情況下,各個納稅主體之間的差別、集團公司整體性的籌劃都不能直觀的展現,了解情況僅限于稅務管理人員,決策人員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了解集團整體的情況。(二)已經建立稅務信息化的企業,僅處理基礎涉稅業務。目前,一部分企業已經著手建立或者已經建立稅務信息化平臺,但僅局限于發票管理方面。比如,實現由紙質發票向電子發票的轉移,由掃描認證發票向網上勾選認證發票轉移。更先進的大型企業可能會與稅務服務商合作,建立針對發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商以企業增值稅發票為核心,為企業提供從銷項開票、進項抵扣到納稅申報的涉稅業務服務。以上稅務信息平臺的建立可以作為稅務共享中心的雛形,能夠為企業提供一定的稅務風險防控服務,也讓企業對涉稅風險的控制方式從“被動”逐漸轉為“主動”,提升了對稅務風險的監控能力。
四、稅務共享中心職能框架的搭建構想
從涉稅基石部分的開票、抵扣、申報及稅務數據管理,到直接支持業務的稅務籌劃和稅務風險管控,再到針對企業集團已發生的業務,利用大數據進行深度的稅收政策研究,這些都是稅務共享中心實現的職能。在與其他系統數據集成的基礎上,將企業稅務管理從線下移到線上,稅務共享中心能夠實現的不僅是流程共享、業務共享,更是含金量極高的大數據共享。稅務共享中心職能框架的搭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稅務專人專崗設置。依托“互聯網+”思維及共享組織研究,在企業內部組建專業的稅務組織,配備既懂得財務又熟悉稅務的人員,并對其進行考核激勵和財務、稅務技能的培訓,以此向企業提供全面的涉稅服務,以橫向專業化的思路提升企業的稅務服務水平,對于企業集團可以實現縱向集中化的管理,以控制并服務于下屬公司。(二)稅基來源控制。稅務共享中心體系工作的核心目標是支持業務,既要實現管控,但更多的時候要傾向于服務。所有的涉稅業務只有靠近業務前端,才有可能把服務工作做好,掌握一手的數據與資料。所謂稅基來源控制即從業務流程的源頭之合同簽訂環節控制涉稅信息,每一份合同的簽訂,都需要在稅務共享中心錄入(或者通過OA、FSSC等企業的現有板塊集成)甲乙雙方的基本信息,合同涉及的資金流轉、對賬開票等其他信息。這部分工作可能需要在業務部門與財稅部門之間流轉完成,由稅務專業人員從源頭上把握和控制涉稅風險。(三)涉稅制度的建立和管理。稅務專崗需要企業對稅務法規有充分了解,熟悉各項納稅義務,這也是定期培訓的意義所在。以此建立與企業自身情況相適應的稅務管理制度,確保各項涉稅事項符合稅法的規定。在合同簽訂和錄入環節,可供一線業務人員方便快捷的查詢到。在符合稅務要求的同時,也要求相關稅務事項的會計處理符合會計準則。(四)建立稅務會計理念。因為稅收相關規律法規與會計法等存在諸多不一致的核算,比如企業所得稅的匯繳,需要在財務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納稅調整計算得出;增值稅的納稅義務產生時點可能與會計上收入的確認時點不一致;企業并購可能會產生評估增減值的因素,由此導致計稅基礎與會計基礎不一致。通過稅務共享中心,從稅務會計的角度實現稅費自動計算,精確的反映業務的稅務實質。稅務會計的核算內容應當涵蓋企業的經營收入、成本費用、經營成果、應納稅額、稅收減免等。(五)稅務風險預警指標的建立。稅務共享中心的建立要具有信息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特點,同時,應當實現數據傳遞的及時性、準確性、全面性的要求。對所有可能的涉稅信息全面反應,支撐對各項風險進行的量化分析。與企業設置的相關指標比對后,能夠實現對稅務風險的預警提示。(六)稅務全生命周期的流程設立。按以上關鍵節點的設置,企業稅務管理要完成閉環,必須設置完善的傳遞流程。涉稅業務的循環應當包括核算、開發票、認證抵扣、納稅申報、稅務籌劃以及稅務局對企業的稅務檢查。稅務共享中心應當包括企業涉稅全生命周期所需的數據、組織關系??傮w來講,稅務共享中心職能框架搭建之后,應實現信息的自動化和數據共享,將原來手工的稅務計算和管理過程轉化為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為管理層提供直觀、動態的涉稅數據,對稅務崗由保證稅務合規性的基礎職能轉向面對企業戰略的稅務管理高級職能。
隨著數據共享的實現,稅務領域交易環節產生的原始數據,可以實現多維度、各種交叉的比對。對企業來講,可以獲得更直觀的運營分析和更有效的洞察能力,對稅務局來講,可以分析各行各業的稅負、合理的費用水平以及抵扣或減免比例,以此規范新生行業,比如互聯網公司;也可以規范行業內運行不夠規范的行業,比如物流行業。(一)對政府相關部門的協同效應分析。以統計與稅務部門的信息共享為例,可以利用雙方部門提供的企業名錄數據進行比對,可以實現對規模以上企業的查漏補缺,動態維護。稅務信息的共享可以對統計數據的實效性、準確性提供數據校驗或者取數工作,比如,GDP作為社會公眾各層次最為關注的數據,被用來與稅收收入進行聯動分析,對全行業、某大類行業或者細分市場進行宏觀分析。(二)對產業鏈金融附加協同效應。稅務信息的共享會形成產業大數據庫,由此形成的產業數據基礎可以對產業數據的資產化提供依據。產業鏈金融作為產業鏈信息化過程中新的贏利點,早已被視為在產業鏈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但是,信息互聯程度、數據規模的大小以及數據的準確性等各種原因導致風控薄弱、壞賬頻發。通過稅務信息共享提供的產業數據庫,稅收的特征使得其具備天然的準確性,這就為產業供應鏈金融提供了風控模型的基礎,為產業鏈金融附加了協同效應。
參考文獻:
[1]田茂永.稅務共享中心能否沖出“三峽”?[J].首席財務官,2018(08).
[2]趙金梅.走出互聯網時代大企業稅務管理困境--稅務共享服務中心[J].財會學習,2018(17).
[3]中興新云•財務云.FSSC視角下的稅務共享[J].首席財務官,2018(08).
[4]陳仁,吳宗明.互聯網+稅務時代稅務共享中心構建研究[J].發展研究,2018(02).
[5]于俊.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下的政府數據治理能力建設[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8).
作者:王敏 單位:山東高速信聯支付有限公司
- 上一篇:工業污水處理技術研究
- 下一篇:基層稅務網絡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