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物流模式思考論文
時間:2022-04-25 06:16:00
導語:蔬菜物流模式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蔬菜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其物流量十分巨大。本文針對蔬菜物流的獨特特點,以壽光市為例,對蔬菜物流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力圖改善我國現有的蔬菜物流模式。【關鍵詞】蔬菜物流成本問題分析一、蔬菜物流的特點1、鮮活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蔬菜新鮮度的要求也越高,蔬菜在采摘后仍是鮮活的有機體,因此需要采用冷鏈運輸降低蔬菜的呼吸和蒸騰作用,保持蔬菜新鮮度。2、易損性。蔬菜質地鮮嫩,含水量高,在采收、裝卸、運輸過程中容易受到傷害。受損的蔬菜容易遭遇病菌的侵襲,造成蔬菜腐敗。在蔬菜采摘之后除了對包裝、運輸和裝卸過程加強管理之外,還應盡量減少搬運、裝卸的次數和縮短運輸距離。3、及時性。消費者對蔬菜的第一要求就是蔬菜的新鮮,新鮮的蔬菜不僅可以贏得消費者的喜愛,而且可以使消費者付出較高的價格。蔬菜從原產地采摘后應該及時地運送到消費者手中,這對蔬菜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物流成本所占比重較大。據調查,我國蔬菜物流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達到60%以上,隨著燃油價格及各種道路收費不斷增長,物流成本的比重仍在不斷增加。二、我國蔬菜物流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以壽光市為例壽光市是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第一號菜園子”,蔬菜銷往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并出口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產業化生產。壽光蔬菜產業的成功得益于其便利的交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其物流形式是適應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的。然而,面對競爭的日益激烈,國內國際市場不斷擴大,壽光蔬菜物流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原來的簡單的蔬菜物流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化發展的需要。當前壽光的蔬菜物流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流通渠道單一。壽光蔬菜主要通過:農戶-蔬菜批發市場、農戶-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商-零售終端、農戶-販銷戶-銷地批發商-零售終端,或經過更多中間環節的的渠道進行流通。這樣的流通渠道基本上是簡單的商品運輸,而沒有牽涉到商品的檢驗、包裝、倉儲、配送等環節。2、冷藏技術應用較少。蔬菜在采摘后,呼吸作用成為蔬菜的主導生理過程,此外,蒸騰、發汗現象也將存在。為降低水果蔬菜采后的營養物質消耗,維持其品質,在采摘之后需要采取低溫、氣調等冷鏈運輸和貯藏措施以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和蒸騰、發汗現象,降低蒸騰量。美國已建立了蔬菜生產銷售冷鏈系統,而我國目前冷藏技術應用很少。3、物流成本偏高。我國鮮活產品的物流成本一般占總成本的60%以上。據調查,壽光蔬菜在運到北京市場時價格翻了2-3倍,而國外發達國家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蔬菜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行政壁壘;雖然早在1995年,壽光市先后開通了壽光至北京、上海、南京、新疆、哈爾濱、海南等地的多條“綠色通道”。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蔬菜運輸車輛經常會遭到各有關部門的扣壓和罰款,特別是2003年國家治理、整頓車輛超限以來,對超限的蔬菜運輸車輛查處更為嚴重,造成蔬菜運輸價格攀升,直接影響到市場蔬菜的價格。二是技術瓶頸;首先就是保鮮技術落后,蔬菜物流采用常溫物流和自然物流為主。有數據表明,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的損失率在25%-30%左右,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特別是美國,采用全程冷鏈管理,損失率只有1%-2%。三是管理落后;壽光蔬菜的銷售商與各種蔬菜供應商發生業務聯系,存在的典型的多對多關系,蔬菜的物流以自營為主,存在車輛迂回往復現象,企業和蔬菜銷售者對蔬菜的采購、運輸、倉儲、包裝、加工、配送等環節沒有形成規范的管理和控制。此外,蔬菜從采摘、包裝、裝卸到運輸、流通加工等環節中也存在著大量的技術問題,既增加了蔬菜的物流成本,又降低了蔬菜的品質。4、投資結構不合理。在美國,生產環節的投入只有30%,而其余的70%的投入用于產后的檢驗、采摘、包裝、倉儲、運輸、分配、加工等。而在我國,投入到生產環節的費用就達到50%以上,而對蔬菜產后環節的管理很少。目前,壽光市還沒有較大規模的蔬菜配送中心,蔬菜的倉儲、包裝、運輸、分配還處于自發狀態。5、物流管理還處于原始階段。由于物流行業是近年才新發展起來的行業,普遍存在著對物流業的認識不足。即使有些企業已經意識到蔬菜物流的作用,也是把蔬菜物流停留在蔬菜“運輸+倉儲”的階段,物流管理也只限于優化運輸途徑、減少運輸成本。而缺少對蔬菜的在庫成本、分配和信息等方面的管理,很難做到同時在生產、采購、運輸、倉儲上同時達到規模經濟,也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目前,壽光市還沒有標準的蔬菜物流企業,大部分都是一些小型的物流公司,且以蔬菜自發運輸為主,公司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物流管理的內容也只限于運輸工具及運輸方式的選擇、儲存定額及出入庫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三、建立配置中心解決當前蔬菜物流問題伴隨市場經濟的競爭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時間觀念越來越強,簡化事務、方便消費的需求增加,使蔬菜物流業的發展成為蔬菜消費的社會化需要。同時,由于生活消費質量的提高,蔬菜消費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蔬菜消費的個性化、多樣化也成為一種時尚。這種蔬菜消費的社會化大趨勢也為蔬菜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蔬菜物流產業是貫穿于蔬菜的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產業,做好相關環節的銜接和控制工作,可以降低蔬菜的物流成本,促進蔬菜物流業的發展。建立蔬菜配送中心,解決我國當前蔬菜物流問題。目前,蔬菜產業解決了我國農村很大一部分的勞動就業問題,壽光市很多農戶因為種植蔬菜走向了致富的道路,按照美國蔬菜產業化的生產方式在我國實現蔬菜生產的專業化、機械化和科學化暫時不符合我國的國情。而實現采后處理規劃化在短時間內還難以解決,物流運輸冷鏈化的實現也要受到制冷技術及制冷成本的制約。那么產銷一體化是我國蔬菜產業發展的未來趨勢,當務之急,是建立蔬菜配送中心,降低蔬菜物流成本,促進蔬菜產業的發展。蔬菜配送制是目前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先進科學的社會化流通體制,也是一種最為合理高效的現代化物流方式。建立蔬菜配送中心可以實現:集中統一采購(包括進出口);集中商品儲存;統一組織配送;統一信息反饋;這是我國規模發展蔬菜物流業的有效途徑。四、展望隨著我國全面加入WTO,作為勞動密集型的蔬菜產業,在農業經濟國際化和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的國際環境下,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只有加快改革和發展,才能應對全新的國際環境,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國的自然條件優勢,勞動力資源豐富、生產成本低,在國際大市場中,按照“比較利益原則”,爭取適銷對路的蔬菜種類和品種出口是完全可能的。優化我國蔬菜物流業的發展模式,減少蔬菜的物流成本,必將為我國蔬菜產業贏得更大的比較優勢,提高蔬菜業的核心競爭力。【參[1][2]考文獻】[1]郭幼君:北京城市蔬菜運輸指數的研究(J),氣象第27卷第1期。[2]王成亮、顧寶炎:大型超市中蔬菜業務的物流和營銷策略探討(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3]崔彬:對優化水果蔬菜物流模式的思考(J),《經濟問題》2006年第2期。[4]山東調查:壽光蔬菜外運外銷近期為何受阻,中國食品產業網。[5]劉東英:我國生鮮蔬菜物流體系研究(J),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 上一篇:農產品綠色物流建議論文
- 下一篇:企業團隊培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