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果林種植方式
時間:2022-07-15 10:17:16
導語:經果林種植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畢節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系畢節地區行署所在地,土地總面積3412km2,水土流失面積2148km2。田沖小流域位于畢節市東南面,是畢節市的南大門,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流域總面積20.11km2,水土流失面積9.66km2,規劃治理面積9.66km2。涉及梨樹鎮梨樹、二堡2個行政村和鴨池鎮的甘堰、營腳、頭步、廟腳、甘海子5個村。1989年啟動實施“長治”工程以來,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實踐證明,經濟果木林作為水土保持主要措施之一,在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上行之有效。但長期以來,由于經果林種植在技術指導、后期管理、市場銷售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所以經果林的發展難以形成規模,且效益不明顯。水土保持如何更好地服務“三農”,特別是經果林種植如何促進農民增收,與旅游開發、休閑觀光等有機結合起來,值得廣大水土保持工作者探索和實踐。
1經果林傳統種植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1.1種植模式
“長治”7期工程實施以前,畢節市發展經果林主要做法是綜合農戶意愿、土壤、氣候、市場等多種因素初步確定適宜品種。聘請果蔬專家論證品種可行性,與農戶和果蔬專家反復討論和醞釀,達成共識最終確定品種。按有關經果種植技術規范的要求作好初步設計和技施設計。對群眾開展打坑、施肥、栽植等方面的技術培訓。組織群眾打坑,驗收合格后發苗,在技術人員的指導和監督下進行栽植。組織果蔬專家對農戶不定期的開展管護培訓。
1.2存在問題
1.2.1群眾缺乏后續管護的積極性。由于經果林見效周期較長,前期費用投入大,加之缺乏經果林大戶的示范帶動,所以沒有管護的積極性,絕大部分群眾讓其自發生長,因此經果林長勢不好。
1.2.2在林地內套種高稈作物,導致經果林長勢不好。在眼前利益驅動下,絕大部分群眾在經果林地中套種農作物,由于缺乏必要的水系配套工程,所以套種的農作物都是玉米、高粱等抗旱的高稈植物,造成林農爭地爭養分,影響了經果林的長勢。
1.2.3市場信息閉塞,銷售渠道不暢通。受許多因素的影響,難以打造出高標準、高規格、集中規模連片的經果林基地,無法吸引水果經銷商現場采購和訂單銷售,加之果農之間相對獨立和分散,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無法細化栽植、管護、銷售等各工作環節的分工,往往出現從事種植和管理的農戶沒有精力聯系市場,從事水果銷售的沒有精力管理果園。由于市場信息閉塞,銷售渠道不暢,出現成熟水果爛在地上銷售不出去的現象,減少了收入,反過來進一步影響農民種植經果林的積極性。
1.2.4群眾分散,不利于水保辦的組織管理。傳統的經果林種植模式是將苗木發給每家每戶進行種植,水保辦需要面對所有種植戶進行培訓和管理,一是管理工作量大,水保辦人員和精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想管又管不好;二是無法從根本上將利益與種植農戶掛鉤,實現管護重心下移;三是由于種植戶之間思想、觀念、認識上千差萬別,難以實行有效管理。每年水保辦雖然都花了一定的資金和大量的精力組織農戶參觀和培訓,但效果不理想。
2田沖小流域經果林種植模式效益分析
2.1治理前效益
農戶1年內主要輪流種植玉米、蘿卜等作物,以667m2地種植玉米需種子9元,需肥料250元,農藥20元,投勞工資150元;平均產糧食300kg,按2元/kg市場價計算,糧食收入共600元,扣除種子、化肥、投勞工資等,純收入171元。其他作物以此類推,1年內在667m2地上通過種植各種作物,可獲得純收入60元。667m2地1年純收入共231元。
2.2治理后效益
2.2.1農民效益。農民出租土地給大戶后,每年每667m2租金為400元,栽植667m2經果林打坑、栽植、出售農家肥等可收入660元,1年內大戶需雇用農民對經果林進行4次鋤草、施肥、剪枝等后續管護,667m2地農民可收入300元,大戶雇用農民在經果林中種植蔬菜、中藥材等,667m2地農民可收入300元,農民667m2地每年共收入1660元。
2.2.2大戶效益。667m2經果林苗木、種植、管護、運輸等費(以梨計算)需投入1200元,投產后按667m2產水果2000kg計,按市場價折合人民幣2400元,純收入1200元。以此類推,1年在經果林中套種蔬菜、中藥材、林下種草養畜等每667m2可獲純收入1000元。1年每667m2純收入共2200元。
- 上一篇:河南旅游商品發展狀況及趨向
- 下一篇:廣州旅游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