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煤礦安全管理創新辦法

時間:2022-01-23 09:53:26

導語:管窺煤礦安全管理創新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管窺煤礦安全管理創新辦法

1實現煤礦安全管理創新工作的措施

1以人為本,實現安全管理責任、技術、教育等的多方位統一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堅持以人為本,人在管理活動中扮演著兩重角色,分別為:決策者和執行者。決策者是指煤礦安全管理的領導者,執行者是指煤礦開采活動的施工人員。為了強化決策者和執行者在煤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職責性,需要不斷的考核、檢驗參與者的技術能力、安全防患意識、對薄弱環節的控制能力以及安全責任的落實力。1.1加強煤礦安全管理參與人員的凝聚力煤礦安全管理不是某一部門的職責,而是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參與和積極配合,無論是安全計劃的制定、修改,還是安全工作的開展,都需要將每一個員工考慮在其中,任何人都不能脫離安全生產。凝聚力是企業的核心力量,加強煤礦工作人員的凝聚力不僅能夠確保安全管理機制有序進行,還能夠提高產出效率,加快生產。1.2強調煤礦安全管理的職責劃分和落實責任制是煤礦員工進行生產和服務的重要行為準則,同時是衡量每位員工是否盡職盡責的標準。煤礦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人員的調度、職責的劃分都是其重要的參考指標,因此,對于管理層人員而言,要嚴格檢查和監督煤礦安全管理的落實情況,對于普通的員工而言,要嚴格地劃分職責區域,并且定時定點的檢查員工的執行情況。因為責任制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執行情況的完成度。如果不嚴格執行,那么相應的責任制形同虛設,難以發揮其效用。為了有效地避免職責不清、執行命令落實差的現象,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兩點:第一,煤礦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機制。每個員工都是監督的主體和客體,都是監督的對象,同時也是被監督的對象。另外,單純依靠相互監督難以達到預定的效果,因此,可以通過設定監督考核部門來實現監督的獎懲機制,使煤礦安全得以保障。第二,將責任制同績效考核相掛鉤。績效考核是激發員工積極性、衡量員工工作表現的重要指標,責任制同績效考核相聯系,會加強員工的風險憂患意識,調動全員參與煤礦安全控制,這是一種風險共擔的激勵措施。1.3加強煤礦薄弱環節的監督和巡查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多是薄弱環節出現故障,因此,為了有效規避薄弱點的風險,首先需要發現薄弱點,這是加強薄弱點建設的基礎,否則薄弱環節的監督檢查工作就無從談起;其次,加強薄弱環節的改善和監督工作,薄弱環節是引發煤礦安全的重要誘因,因此發現薄弱環節后,要根據現場施工的具體情況進行補救和改善,從而降低突發礦難事故的可能性;第三,消除薄弱環節,針對已經補救或者改善的薄弱點進行根本性的消除,從而極大地提高煤礦安全系統的安全性;第四,加強薄弱點的監督巡查,這個環節是確保煤礦安全最有力的保障,是不容忽視的環節。2發揮煤礦安全設備設施的保障支持作用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是現場管理,所謂現場管理,一方面是指對人員的調動和安排,另一方面是對安全設備和設施的管理,提升現場設備的投入產出比率。2.1增加安全設施的使用量,提高安全設施的使用率安全生產是煤礦生產運作中的指導思想,因此,提高施工現場的安全級別可以間接地降低成本。實現安全生產的必經途徑就是增加安全設施和設備的投入量,在薄弱的環節強化安全設備的投入使用率,杜絕“安而不用,光當擺設”的現象。2.2滲透并強化安全生產與質量管理的融合性質量管理是安全生產所要追求的目標,但是,煤礦生產施工不能夠脫離安全因素而單純地追逐施工質量。因此,在煤礦施工的過程中要不斷強化安全生產與質量管理的融合性。具體實現融合性的方法為:第一,建立分級動態質量管理機制。例如,一級管理可以以班組質量管理作為安全管理的主體;二級管理為對區隊工程質量進行不定期的抽查;三級管理為安檢處的突擊檢查;四級管理為監督稽查部門的監理活動。第二,構建安全質量標準化體系。主要針對現場管理環境,將質量標準化的思想貫穿于安全生產活動的全過程,并且建立信息反饋系統,將現場安全質量管理的實施情況進行及時地反饋,從而便于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決定。2.3發揮煤礦安全設備的保障作用煤礦的安全設備和設施是煤礦安全生產的警報器,因此,安全設備的裝備情況是煤礦安全的基本保障要素。為了充分發揮安全設備的保障作用,需要定期檢修防火設施、壓力設施、特種車輛以及防水設施等,從而發揮安全設備的保障和支撐作用。

2結語

安全需求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重要需求因素之一,是生命和健康的基本保障,因此,建立一個完善的煤礦安全管理機制對煤礦企業是非常必要的。煤礦安全管理的創新工作能夠有效地降低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然而,煤礦安全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利用系統的方法來健全安全管理體系。煤礦安全管理工作通過推行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模式,實現人人關心安全、人人參與安全管理的全員管理機制,從而確保煤礦安全的穩定性。

作者:陳志剛單位:長治市煤礦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