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虛擬財產民法保護

時間:2022-05-21 10:50:00

導語:透析虛擬財產民法保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虛擬財產民法保護

一、虛擬財產的范圍與特征

虛擬財產指產生并存續于網絡之中,主體依法取得并享有排他性的具有物質或精神價值的特定信息利益的所有權。具體指網民、網絡游戲玩家在網絡中的賬號及積累的虛擬財富。我國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虛擬財產要得到民法保護首先應具有合法性。主體資格要合法,財產的內容要合法,不得違反國家禁止性規定,不得違反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取得程序要合法,虛擬財產應當在合法場所通過合法的方式依法取得。在實務當中主要表現為QQ號、網游ID號、網游裝備、微博、郵箱以及游戲外掛等。虛擬財產屬于無形財產,其本質是一種信息權利。首先,網絡虛擬財產應該是一種財產并且屬于無形財產。虛擬財產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僅存在于通過網絡才能感知的虛擬世界中,因此具有非物質性。其次,網民和網游玩家對虛擬財產享有所有權而非使用權。虛擬財產獨立于服務商而具有財產價值,運營商為網民和游戲玩家提供一個虛擬財產存續的場所,無權對其任意刪改。虛擬財產具有一整套完備的所有權權能,可以被民事主體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并且在受到侵害時由網民和網游玩家尋求民法上的救濟。網民享有相對的所有權,虛擬財產只存在于游戲運營階段,游戲一旦停止運營,虛擬財產也會隨之消失,虛擬財產的價值體現在特定的虛擬架構世界環境中,即運營商利用其服務器構建的虛擬環境。虛擬環境是否存在取決于運營商,但這并不意味著網民沒有所有權,虛擬財產在遭到侵害,維權的主體是虛擬財產的使用者即網民和網游玩家而并非開發商或者運營商。網民有權對虛擬財產進行買賣、贈與或者拋棄。網民對虛擬財產的占有是一種管領力,即管理與控制的能力,并得排除他人干涉。再次,網絡虛擬財產有價值性。虛擬財產是有價值的,能夠滿足民事主體的物質需求或者精神需求。虛擬財產的價值包括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因此可交易性也是虛擬財產有價值性的一種表現。有的學者認為,只有可以同現實生活發生財產轉化的虛擬財產才有必要受到民法的保護。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財產可以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既包括物質同樣包括精神需求。如上述案例中QQ號碼中的照片同信件本身不能用經濟價值來衡量,但能滿足民事主體精神上的需求,是民事主體與外界進行溝通交流的平臺,保存了所有人相關的信息利益,因此同樣應該納入虛擬財產的保護范圍。

二、民法保護虛擬財產的必要性

民法的作用在于確認權利歸屬和保護交易安全。其目的在于保護民事主體正當的利益。對于取得程序合法并且內容合法的利益應當予以保護。權利的本質乃法律所保護的利益,凡依法律歸屬于個人的利益,無論精神的或者物質的,即為權利。有的學者認為,民法中的"財產"不包括虛擬財產,不應對虛擬財產進行保護。但虛擬財產是民事主體花費時間、金錢、精力所取得并使之存續的個人財產,是主體的個人利益,當然應該視為權利。民法保護的是公民的合法權利。應該承認這種財產利益并予以保護。法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網絡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虛擬財產已實然存在。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理論也應隨之更新。法律的穩定性決定了其同時擁有滯后性。但法律最終還是要反應新出現的社會關系。我國目前的民法中沒有關于保護虛擬財產的條款。《憲法》第13條所規定的"其他合法財產"單指實體財產,而沒有對虛擬財產的合法性作出明確的規定;《民法通則》第75條規定的"個人財產"并不包括虛擬財產;《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九項消費者權利也不包含網民或游戲玩家對特定信息享有的權利。但是無論從法律的精神來講還是從現實的需要來說,都應該在法律上承認虛擬財產的合法地位并加以保護。

三、侵害虛擬財產的民法保護方式

沒有救濟就沒有權利。當虛擬財產受到侵害時,民法應該給權利主體以權利救濟,要求侵權者承擔民事侵權責任。首先,虛擬財產侵權歸責原則。采用不同的歸責原則,責任構成要件、舉證責任的承擔、損害賠償的方法也不同。虛擬財產產生并存在與計算機的服務器內,運營商與網吧共同控制這這些信息,雖然網民對虛擬財產有事實上的管理與控制能力,但這種管領力要借助運營商的幫助,使網民在網絡公司運營商面前處于一種弱勢地位。從公平原則出發,應當側重保護弱者的合法利益。因此,虛擬財產侵權的歸責原則可以考慮無過錯責任原則,在實踐中可采用過錯推定,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由侵權者證明自己無過錯。其次,網絡虛擬財產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侵害虛擬財產的行為,一般包括非法轉讓,非法使用、盜竊、損壞等行為。虛擬財產受到損害的事實,由于侵權人的行為,使權利人失去對虛擬財產的控制,不能正常支配該財產。虛擬財產的侵權者存在主觀過錯。侵害行為之間與損害事實間存在因果關系。再次,虛擬財產的責任承擔方式。我國《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了十種責任承擔方式,但并非這十種方式都適用于網絡虛擬財產的侵權責任。其中排除妨礙;消除危險;修理、重作、更換;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這六種責任承擔方式不適合虛擬虛擬財產的侵權。因虛擬財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可以傳遞、復制、修改并且可以人為的控制。虛擬財產的侵權責任承擔方式主要是停止侵害、返還財產、恢復原狀和賠償損失。即當某項虛擬財產被侵害了,權利主體可以要求侵權者停止侵害,可以要求對方返還控制虛擬財產的密碼或者恢復庫存的虛擬財產。對于損失的賠償,可以是現實的金錢,也可以賠償同樣的虛擬財產。可以通過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釋的辦法,在虛擬財產案件增多的情況下,全國各級法院就可以直接適用。對《民法通則》第75條規定的"其他合法財產"作擴大解釋,將網絡虛擬財產包括在其中。如果因為網絡運行商的問題造成的侵權,也可援引《合同法》進行賠償。或者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條作出解釋,把購買網絡服務的行為也視為消費行為,這樣在網上獲得的虛擬財產就可以適用該法第7條規定的"財產安全"。但在涉及到的法律關系較復雜時,司法解釋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單獨立法的途徑。網絡經濟已經成為了一個產業,在民事主體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有必要對虛擬財產進行單獨立法。對在虛擬世界中產生的"網絡財產關系"進行規范。具體規定虛擬財產的定義、性質、范圍、虛擬財產的主體、客體、內容以及虛擬財產的取得方式、侵權方式和責任承擔方式,具體規范虛擬財產案件的當事人(所有人、侵權者、服務商)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綜上所述,虛擬財產屬于個人財產的一種,網民對虛擬財產享有完整意義上的所有權,當權利受到侵害時理應得到補償,在足以證明與被繼承人的關系時,可以繼承虛擬財產的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