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新聞報道改善對策

時間:2022-02-19 10:13:40

導語:法制新聞報道改善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制新聞報道改善對策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法制新聞報道中常見的問題,重點介紹了法制新聞報道的改善對策,它不僅可以拓展紙質媒介的傳播渠道,而且還可以實現法制新聞的社會功能,拓展法制新聞報道題材。通過對新媒體環境下法制新聞報道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期為法制新聞報道提供可靠保障,并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新媒體;法制新聞報道;問題;改善對策

伴隨著普法宣傳工作的開展,有效的推動了法制類媒體的發展,尤其是法制報刊。從“一五”普法以來,我國各個省份都創辦了符合自身特點的法制報,使法制新聞報道成為當時比較重要的信息傳播媒介。近些年來,新媒體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使傳統法制媒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本文會對其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效的改善對策,為新媒體環境下法制新聞報道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新媒體助推了法制新聞報道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推動司法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進行補充和完善,確保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能夠獨立行使檢察權和審判權。”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法制新聞報道的發展。在宏觀環境的基礎上,以紙質作為媒介的法制新聞報道承載著艱巨的任務。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成為大眾傳播的主要手段,這樣使得傳統法制新聞報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戰,最常見的問題是制作成本不斷提升,導致經濟效益大幅下降,同時也造成了信息價值的縮水,誘發人才的大量流失。如今,紙媒新聞業逐漸趨于飽和,而且從業門檻逐漸降低,且隨著社會環境和媒介影響的改變,使傳統紙媒讀者大量流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制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因此,為了更好地滿足新媒體環境的發展需求,就需要對法制新聞報道中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2法制新聞報道中常見的問題

2.1對法制新聞報道缺乏重視。如今,我國少數法制新聞報道內容呈現出媚俗化現象,而且未對法制新聞報道內容給予深入的挖掘,導致法制新聞報道過多的浮于表面,無法更好的展現法制新聞報道的作用,不能實現對法律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法制化進程。如今,法制新聞報道內容和形式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不僅肩負著社會法制傳播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有效豐富人們的法律知識,更好的凸顯法律的社會功能。要想確保法制新聞報道工作的順利進行,就需要挖掘法制新聞事實,并全面、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法制新聞內容,在潛移默化中使讀者深刻的體會到法律的重要性,使他們對法制新聞紙媒產生濃厚的興趣。2.2法制新聞報道題材過于狹小。如今,我國的法制建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目前,大部分的法制新聞報道內容為日常生活中的犯罪事件,可以使人們更好的意識到犯罪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危害性,但是并未對其他違法行為給予深入的報道,不利于法制新聞報道的發展。同時。法制新聞報道可以劃分為荒誕型、過信型、糜爛型、恐怖型和誘惑型五大類,這些都反映了新聞記者比較注重對人性黑暗面的揭露。實際上,法制新聞報道涉及非常廣泛的內容,既能夠報道和分析犯罪事件,而且也涉及與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相關的內容,有效擴大人們對法制建設的認知。因此,為了更好的推動紙媒法制新聞報道的發展,就需要有效拓展法制新聞報道題材。2.3新聞記者法律知識淡薄。目前,我國部分新聞記者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而且新聞報道專業水平有待提升,未對國家法律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法制新聞報道過程中,這部分新聞記者由于缺乏對法律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對犯罪細節缺乏系統的描述,強調對犯罪嫌疑人實施有罪推斷,這樣一來將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媒體審判”嫌疑。實際上,法制新聞報道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在于向人民群眾進行法律知識的宣傳。因此,作為新聞記者需要明確法律界限,在進行法制新聞報道過程中,要準確運用法律知識,以確保新聞內容符合法律規范。例如,在描述犯罪嫌疑人判決結果時,最好不要直接稱呼罪人或犯罪,因為詐騙與欺騙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如果法制新聞報道缺乏規范性,將無法將正確的法律知識點向人民群眾傳達。2.4法制新聞的服務性能有待提升。新媒體環境下,我國法制新聞報道所具有的服務功能比較薄弱,尤其是經濟服務功能。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有效推動了法制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法制信息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樣就要確保法制新聞報道的質量,以此來更好的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同時,法制新聞報道內容在人民群眾服務中所產生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在刑事民事案件報道時,要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從而有效提高法制新聞報道對人民群眾的服務水平。

3新媒體環境下法制新聞報道改善對策

3.1官方和大眾有效對接。目前,由于法制類紙媒具有專業性強和社會覆蓋面廣的特點,在對重大涉法事件進行報道的過程中一般比較謹慎,在第一時間或遇到突發事件時往往處于觀望、失語的狀態,這樣一來將會被其他非法制類媒體提前報道。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我國的治國方略是依法治國,此時就需要法制新聞報道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并對紙媒的公共屬性給予正確的認識,理性對待復雜的社會關系,對各方面、各領域的聲音進行傳播,這樣不僅可以有效調動人民群眾對法制建設關注和參與積極性,而且還可以有效提高法制新聞報道的話語權威。3.2新聞與宣傳有效對接。在《李有才板話》中,趙樹理講述了一段與“模范村”相關的順口溜:“模范不模范,從西往東看,東頭喝稀飯,西頭吃烙餅”。如今,法制新聞被稱之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其具有“公眾代言”的社會形象,而傳統紙媒報道的拳頭產品是對相關知識進行典型宣傳,然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宣傳如何新聞化,新聞如何大眾化傳播,就需要做好“新聞與宣傳”的有效對接。3.3專業和市場有效對接。通過對傳統紙媒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法制新聞報道過程中,對報道的內容及深度給予了重點強調,然而在新媒體語境下,大部分法制新聞逐漸放棄了最初的專業特征,并開始以市場為基本導向,長時間這樣下去將會導致法制新聞專業性逐漸喪失。因此,在進行法制新聞建設過程中,如果其不具備專業性,將會導致其出現不確定現象,嚴重的時候還有可能導致法制理念指導價值的缺失。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最好從實際角度入手,從本質出發,對新媒體對法制新聞報道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和研究,通過新媒體與紙媒相結合的方式,來更好的推動法制新聞報道的質量。3.4傳統和網絡有效對接。目前,社會上存在這樣一種現象:“算卦的改叫分析師了,小報改叫自媒體了,統計改叫大數據了。”雖然其僅是一則調侃,但是媒介融合趨勢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由于受到新媒體環境的影響,傳統以紙媒為主的法制新聞報道遭受了網絡強勢出擊的影響,并使輿論監督出現了全新的發展格局,對于司法公開而言,無論是自愿還是被迫,都需要融入到網絡世界。實際上,網絡輿論監督的存在不僅能夠推動司法的公平、公正,而且還可以有效推進司法機關恪守職責,秉公執法,然而網絡輿論監督會由于非專業性的特點而逐漸喪失理性,導致網絡監督與司法公開出現了不可避免的沖突。如今,在新媒體環境下,為了使法制新聞報道更好的發展,就需要推動“傳統和網絡”的有效對接,逐漸提升法律專業素養,使法制類媒體保持一定的冷靜與理性,盡可能的回到事件本身,以更好的彰顯法制新聞報道的真實性。3.5堅持報道的公允性。在新媒體環境下,所開展的法制新聞報道需要從維護國家、人民利益的角度出發,杜絕娛樂化的傾向,盡可能報道對社會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的法制新聞。在對負面新聞進行報道時,要準確把握好報道的度,簡化其中涉及色情、暴力及作案手段等細節,這樣既可以發揮警示作用,而且還可以避免出現低俗傾向。同時,要對新媒體功能進行挖掘,在提升法制新聞報道質量的同時,有效提高法制新聞的報道效率與社會關注度。此外,在法制新聞報道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展示出雙方的觀點,并且做到有控訴必有辯護、有請求必有答辯,確保報道的公允性和均衡性,不能顧此失彼,以更好的發揮法制新聞報道的作用。

4結論

總之,為了更好的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發展需求,法治新聞報道需要從公平與專業的角度出發對新媒體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推動法制新聞報道的改善對策,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法制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而且還可以維護社會安定與和諧。

參考文獻

[1]趙亮.法制新聞報道應注意的問題及措施[J].新媒體研究,2016,8(11):34-35.

[2]張晉.峰新媒體環境下法制新聞報道的改善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8,12(5):181-182.

[3]李洋.新媒體語境下改善法制新聞報道的策略[J].中國傳媒科技,2018,10(2):90-91.

作者:劉宏明 單位:山西法制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