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法學本科實踐教學研究

時間:2022-02-24 08:00:00

導語:地方高校法學本科實踐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高校法學本科實踐教學研究

我國大陸地區對法學實踐教育的探索,興起于2000年9月由美國福特基金支持的“診所式”法學實踐教育,最初只有北大、清華、人大等七所重點院校加入該項基金,在法學院展開“診所式”法學實踐教育,沒有加入該項基金的院校也憑著自己對診所教育的理解開展實踐性教學。可以說,我國各法學院校對實踐教學具有濃厚的興趣,教學方式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雖然形勢如此,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地方一般院校法學教育迫于各種原因,長期以來所采取的實踐教學環節仍然只有社會調查、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即傳統實踐教學模式。

一、當前地方一般院校法學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講授多,實務輔導少

課堂講授是一種注重課堂求證式的實踐教學模式,以傳授系統的法律知識為目的,強調知識的灌輸和純理論的探討,教學方法上注重書本和課堂理論教學,忽視課后聯系社會實際問題進行必要的互動探討環節。課堂講授中,教師要求學生根據社會現象總結出一種教材既定的結論,雖然可使學生在講解過程中結合社會現象獲得一些感性認識或體驗,但是課堂學習是有限的,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并不直接,學生缺少必要的實務輔導。

(二)理論教學多,實踐應用少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以通識教育為主要模式,注重人文素質教育,而專業理論教育和技能訓練則相對薄弱。法學教育以講授政策、法律的條文為根本,為制定出來的政策、法律作正當性注釋。講授法學理論從抽象的概念和原則出發,照本宣科,缺乏與現實生活問題的聯系。教學計劃雖然安排了模擬法庭、畢業實習等環節,但缺乏系統性的實踐教學方案。學生缺少綜合運用知識的實踐訓練,張口就是“門外話”。

(三)關心成績多,注重過程少

學生修完本科教學計劃的課程學分后,將進行為期兩三個月的社會實習,大多安排在法院、檢察院系統或者法律服務機構,實習環節大多采取個人自主的方式,實習地點、實習單位由學生個人聯系、尋找。雖然有的學校能夠集中組織實習,但也僅是提供實習單位,對實習的過程缺少必要的監督和控制。由于畢業實習的時間有限,加之大多數學生對人民法院、檢察院及法律服務機構的設置及工作程序并不了解,畢業實習只能是“走馬觀花”。

(四)專業強調多,素質培育少

目前高校擴招,教學規模擴大,教學設施相對缺乏,很多高校是在教學任務與辦學效益之間尋找平衡點,只求完成講授專業理論知識的基本任務,學生的能力、素質培育被忽視。實際上,當前各個高校在法學專業學生培養教育問題上,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各科成績是否達到本科畢業要求,實習單位的評語是否滿足市場競爭中的文字要求等,至于學生能否在法學的知識殿堂中獲得成為一個法律人的基本素質,那就只能看學生自身的發展了。

二、地方一般院校開展法學本科實踐教學的思考

截至2008年11月,全國共設立法學院系634所,法學本科在校生30萬人左右,法律??圃谛I_22萬多人,改革開放30年增長了200多倍。然而,2007年法科畢業生的就業率竟列文科畢業生倒數第一。院校擴招與法科畢業生就業困難的矛盾,成為地方院校法學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結合高校自身教育定位,開展“診所式”實踐教學,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法律人才,可以成為地方一般院校法學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的理想選擇。

(一)法學本科實踐教學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法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社會科學,單純的理論性教學已經不能適應人才培養的需求,實踐性教學成為法學教育界廣泛認同的法學教育模式。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作為高校法學專業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培育法科大學生專業知識理論體系,提高法律職業技能與素養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社會的發展,需要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法律人才,而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必須注重法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雖然當前法科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然而社會對高素質法律人才的需求卻一直沒有降溫。造成這一反差的直接原因就在于高校培養的方向與市場需求的導向發生了錯位。我們的高校在應試教育的后方依然延續著理論灌輸的思維模式,法科畢業生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實務知識與經驗,不能直接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無法滿足廣大用人單位的迫切需求。因此,法學教育應當面向社會、面向實踐,致力于培養適應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建設需要的應用型、高素質法律專門人才。地方一般院校法學本科實踐教學亦應秉承社會需求為導向這一原則。

(二)創造條件開展“診所式”實踐教學

診所式法律教育,又稱法律診所,是20世紀60年代首發于美國的一種新的法學教育方法。其特點在于“仿效醫學院的臨床診斷教學,在法學院中開設一系列教授學生實務技能的課程,通過一種涉及復雜多變的當事人、事實和解決問題的途徑,把理論知識和實務技巧結合起來”。傳統的法學教育雖然能讓學生了解法律術語和法律條文,但是卻很少掌握法律職業者應當具備的技巧、能力和素質。診所式實踐教學課程通過選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件,把學生置于真實的環境中,致力于訓練學生如何在解決具體案例中學習尋找法律、分析法律、解釋法律和使用法律。通過反復訓練,就會把課堂上學到的零散的、片斷的、割裂的、凝固的知識,系統地運用到實際案件處理中。與傳統實踐教學環節相比較,“診所式”法學實踐教學的開展要求法學院校具有較高的辦學條件,諸如師資隊伍方面,需要精通法律實務的“雙師型”教師來擔任診所課程;教學設施方面,診所課堂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當前開設診所課程的大學基本依賴美國福特基金會的資助,地方一般院校基本沒有必要的經費保障,使得“診所式”實踐教學只能是小規模發展、小范圍活動。鑒于此,地方院校法學專業教育方面,應著眼于應對人才市場的需要,從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的目標出發,創造條件,加快開展“診所式”實踐教學。

(三)健全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體系

法學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環節,應當依照法學本科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地方一般院校自身教育的定位、學生的實際情況等,針對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確定其內容體系:

1.法學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法學實踐教育,一是從教學內容的角度而言,以教授實踐能力為主,與理論教學相對應;二是從教學目的的角度而言,以培養職業法律人為目的,這就與以培養學術法律人為目的的理論教學又區分開了。法學教育目標的不同對實踐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要求。2009年3月2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聯席會”年度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應加快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培養應用型人才??梢?,高校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方向已是大勢所趨。地方一般院校法學教育亦應如此。法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培養目標理所應當以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為主導方向,兼顧知識積累與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法律知識、法律思維和法律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和操作能力,使法科學生成長為依法實現正義的法律人。

2.目標的實施及內容。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案例教學、模擬法庭、開設法律診所教學課堂;二是旁聽法院審判、法律義務咨詢、假期見習;三是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寫作。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在實施的過程中體現了理論知識與素質培養的層次漸進性。首先,通過觀察或參與實際或模擬實際的法律問題的解決,來感覺實際法律問題的處理,獲取法學感性知識;以此為基礎,獲得法律專業基本技能,即具備法律專業領域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如法律思維技能、法律方法技能、法律表達技能等;最后,嘗試用新的理論、方法解決法律實際問題或者提出創新性觀點,獲得法律實踐創新的能力。依方法論而言,法學實踐教學的實施應是先從初識(課程教學)到觀摩(法庭見習等)再到嘗試(模擬審判、實習等),最后到創新(畢業論文寫作等)。過程之中其實亦并無主次、先后的固定模式,但感覺初識——感性認識——理性分析的思維成熟主線必不可少??梢姡趯嵺`教學中引入法律診所教學方法就成為一種必然的需要。

3.目標及實施的評價體系。法學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包括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學生實踐教學學習評價體系兩個方面。其中,法學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關鍵,一般包括信息反饋體系、監控體系和考核體系。實踐教學的評價一般由學校教務部門和各系部共同完成,明確教務部門和各系部的評價職責,由教務處制定考核的總體要求和考核的指導性意見,各系部和專業教研室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對教師的實踐教學質量進行考核。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發展趨勢應由過去以學生學業成績為標準轉向為注重對教師教學內容的信息量和學術水平以及教學藝術的評價,反映在教學內容上,應以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效果為構成要件形成對教師教學活動的評價指標體系。體現實踐教學的滲透性內容,看教師是否在實踐教學課程或者在教學過程中借助第二課堂等方式教授學生進行實踐性反思?!?/p>

三、結語

英美法系國家法學教育是本科后教育,將人文教育與職業教育分開,大學法學院僅進行法律職業教育。大陸法系國家多采取法學院直接面向高中畢業生招收法律本科生的模式,把法學視為普通大學本科專業進行設置與教學。不管是英美法系,還是大陸法系,國外法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都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十分注重實務訓練。日本法學教育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其特色在于司法考試后進入司法研修所進行為期2年的實踐學習;美國法學院主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通常采用判例教學法、模擬審判、法律診所等方式進行實務訓練。其中,法律診所式實踐教學方法,融理論學習、案例審判、模擬實訓于一爐,可以幫助學生較好地實現從感性學習到理性認知的跨越,體現了知識與素質并重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路,使法科學生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感受法律之精神,培育法律之素養,值得國內一般院校進一步探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