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文獻統計的地理資源共享

時間:2022-03-27 04:28:00

導語:小議文獻統計的地理資源共享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文獻統計的地理資源共享

1引言

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與空間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數字地球”、“數字區域”與“數字城市”等概念的提出及其實施,地理上分布的部門、公司、用戶對地理信息的應用要求GIS運行環境逐步走向網絡化,對數據的收集、存儲、處理與傳播由集中式走向分布式,從封閉式走向開放式[1-3]。

各種不同的用戶對地理信息的不同需求以及各種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地理信息共享的研究,并使其成為當前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的重要方向。為了促進地理信息共享,許多政府機構、社會團體、跨區域組織等付諸了許多實際行動,雖然在新技術的運用、新觀念的引進、新政策的出臺、新的標準的制訂、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但其最終成果卻不甚顯著,地理信息共享的實施甚至在某些領域舉步維艱,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一現象?主要是技術因素還是非技術因素引起的[4]?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在地理信息共享研究領域,一直以來從技術的視角來進行研究處于主流位置,但實踐證明,并不能期望所有地理信息共享的障礙都能通過技術上來解決,因此對地理信息共享必須進行多視角的研究,才能對其本質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數據來源

幾十年來,從技術的視角對地理信息共享的研究得到了較多的關注,但對技術視角的過度關注能掩蓋個人和組織的地理信息共享效率。大多數研究完全從技術的視角去理解地理信息共享的優缺點,而并未研究地理信息共享行為的社會文化特征。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地理信息共享研究文獻進行分析,文獻檢索范圍包括:國內的各種有關地理信息共享和組織合作的文獻,以及國外的地理信息共享合作關系的文獻。

對于中文研究成果,通過中國知識門戶網站——“中國知網”()對《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的“CNKI系列源數據庫”進行檢索,包括其中的期刊、碩博論文和會議論文,以及通過“維普資訊網”()檢索期刊文章,時間涵蓋了2009年8月以前這些數據庫所涉及的所有時間,檢索詞包括:地理信息共享、空間數據共享、地理空間信息共享、組織間關系、組織協作及其各種組合。在分析方法上,采用的是對檢索到的相關文獻進行分類統計。

對國外(限于英文)關于地理信息共享合作關系方面的文獻進行檢索,基本上涵蓋了從1990到2009年間的所有文章,它們是在“ISIWebofScience”、“SCOPUS”和“GEOBASE”中通過關鍵詞“GeographicInformationSharing”、“Inter-OrganizationalRelationship”或“OrganizationalCollaboration”等搜索得到的論文。通過檢查這些文獻的題目、摘要和關鍵詞來確定是否同地理信息共享以及地理信息共享合作關系方面相關,未涉及到地理信息共享合作關系的文獻不在分析范圍內。

3文獻樣本的多視角分析

3.1國內文獻分析

通過對“CNKI系列源數據庫”進行檢索,其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在檢索條件內,文獻總數為891篇,同地理信息共享相關的文獻共有836篇,占總量的93.83%。通過文獻檢索的主要目的是試圖發現地理信息共享的關于組織之間關系方面的研究成果,但通過關鍵詞組合卻沒有發現滿足條件的文獻,找到的55篇和組織之間關系相關的文章也同地理信息共享無關。通過對與地理信息共享相關的836篇文獻進行分類發現,這些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到地理信息共享在技術上的方方面面,諸如數據庫、數據格式、Web服務等。WebGIS的研究在檢索結果中占了14.14%,這也是同網絡化的地理信息共享環境的背景相一致的。若加上其它同網絡相關的地理信息共享研究,如網格技術、WebServices等,這個比例將會更高。總之,目前國內對地理年共享的研究焦點仍然主要集中在技術研究上。

3.2國外文獻分析

通過文獻檢索,最后的樣本包括28種期刊中的48篇論文,這些樣本文獻的作者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芬蘭、日本、荷蘭、埃及、英國等多個國家。

3.2.1組織關系的研究視角分析

Hall認為有三種類型的跨組織關系:雙重(成對)關系、跨組織集合和跨組織網絡。雙重關系僅僅發生在兩個人或組織之間;集合強調的是一個焦點組織和所有與它成雙重關系的組織;網絡是通過一個特定類型的關系聯結的多個個人或組織所組成的,用以達到某種目標或解決特定問題[5]。

組織間關系領域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組織為何參與合作關系?在地理信息共享領域,從組織間關系的視角就是要研究激勵個人或組織去共享地理信息的因素。Oliver綜合了160多篇(從1960到1990年)有關跨組織關系的決定因素的文章的成果,確定了主要的六個決定因素[6]。這一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也可將其引入到地理信息共享行為研究中,其相應的定義如表2所示。如表3所示,每種地理信息共享類型的研究數量隨著復雜性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雙重關系占47.92%,跨組織集合占31.25%,跨組織網絡占20.83%。雙重關系表示的是發生在兩個共享地理信息的組織之間的關系,當考慮長期關系時,這種關系可能特別重要。由于個人和組織通常有多中動機來參與地理信息共享,特別是對從中獲得利益有更多的關注,因此可以預見全球樣本的地理信息共享的動機是根本不同的。表3表明,效率在研究中作為一個動機的占45.83%。顯然,節約成本的預期是幾乎所有決定共享數據的基礎。非對稱性作為動機的占18.75%,互惠性占14.58%。必要性作為地理信息共享動機的比較少,Damsgaard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其研究考慮的是行業協會在迫使組織共享數據中作用[7]。當地理信息共享對環境的不確定性有適應性的響應,并且其目的是這種關系的可預料性和可靠性時,穩定性就作為地理信息共享動機來研究。

很顯然,效率在所有類型的關系(雙重、集合和網絡)都作為地理信息共享動機。非對稱性在網絡類型中作為動機的研究很少,這可能是由于網絡的本性決定的,因為理論上在網絡中沒有一個占優勢的組織,地理信息共享根據對一個組織的權力和控制的響應而形成的可能性很小。與此相反,在雙重關系或者集合關系里,當要說服權力很小的合作者共享地理信息時,非對稱權力關系可能是清晰而重要的。另外,互惠性在雙重關系被經常作為一個動機,這種結果可以以兩種不同的方式來解釋:一是雙重關系比集合關系和網絡關系容易研究;二是在雙重關系中,互惠性作為一個動機是由于互惠性易于注重同一個組織的關系。

3.2.2理論運用的研究視角分析

表4表示研究樣本中,用于研究地理信息共享關系所使用的理論及統計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出,交易成本經濟理論在地理信息共享關系研究中得到了高度重視,占25.00%,因為該理論主要關注的是組織如何最小化其生產和交易成本總額,它已用于研究地理信息共享對生產和交易成本的影響。排在第二位的是組織理論,所占比例為22.92%;第三位是資源依賴理論和不完全契約理論,二者都占14.58%;第四位是采納理論,占8.33%。地理信息共享的采納與使用依賴于三個主要的因素:一是所采用的地理信息共享技術的特性,因為一些技術問題能產生許多共享困難,即抑制地理信息共享的采納;二是采納的組織,因為該組織是發起和執行地理信息共享的主要組織;三是與其他組織的關系,因為地理信息共享對該組織產生顯著的影響。排在第五位的是計劃行為理論,占6.25%,該理論主要是通過影響個人行為意向的因素來研究個人行為。政治經濟理論占4.17%,該理論主要關注的是經濟和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在地理信息共享關系研究中,所占比例最低的是文化理論和社會網絡分析,二者均占2.08%。

3.2.3方法論的研究視角分析

表5為研究樣本中,地理信息共享研究所關注的主題領域及其分布情況。結果表明,同對前因后果的關注度10.42%相比,已有研究對成果/利益/成本、采納與實施、組織間協作、信任/風險/權力的關注都比較高,它們分別占22.92%、20.83%、22.92%、16.67%;而對這種關系的特定方面,如地理信息共享行為,在樣本中只有3篇文章進行了研究,占總體的6.25%。

表6為研究樣本中,地理信息共享進行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數據收集類型及其分布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58.54%的研究使用調查作為研究方法,而29.27%的采用案例研究方法。75.61%的研究使用的是單一數據收集,僅僅17.07%的使用縱向數據收集的較為長期的方法。所有5個現場研究和24個調查研究中的21個都采用單一方法進行數據收集;與此相反,案例研究在使用縱向、單一和多種數據收集方法上分布比較均勻。

表7表明,在地理信息共享研究中,以理論為基礎進行研究的方法是最主要的方法,在研究樣本中占58.33%,描述性的研究占29.17%,解釋性的研究僅占12.50%。所有解釋性的研究或者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或者采用調查研究方法,或者采用現場研究方法,而以理論為基礎的研究則使用了各種不同的方法。在以理論為基礎的研究中,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調查研究。

4研究視角評價

分析結果表明,地理信息共享研究主要從以下四個視角:技術的視角、組織關系的視角、理論運用的視角和方法論的視角。這四個視角目前都存在一些問題,這也影響著對地理信息共享的完整的理解。

1)對技術視角的關注能掩蓋個人和組織的地理信息共享效率。大多數研究完全從技術的視角去理解地理信息共享的優缺點,而并未研究地理信息共享行為的社會文化特征。

2)在組織關系的研究視角上,目前缺少對個人和組織間地理信息共享關系進行系統研究的框架,并且對地理信息共享行為的激勵因素也不明確。

3)對從理論運用的研究視角的成果進行分析顯示,地理信息共享進行研究的最常用的理論是交易成本經濟理論、組織理論、不完全契約理論、采納理論、政治經濟理論和資源依賴理論。這些理論不一定能對地理信息共享關系的成功和失敗作以充分的解釋;并且由于這些理論主要用于研究經濟方面,因此也不能預測地理信息共享行為。

4)在研究的方法論上,需要對地理信息共享行為有充分的理解;縱向研究也主要是案例研究,這不具有普適性。

5結束語

地理信息共享在本質上也是一個社會過程,它涉及社會文化環境中形成的人類(個人和組織)行為。地理信息共享網絡是人以及這些人之間的關系組成的,任何依賴于人和這種關系的系統都受到社會協調和有關個人的動機的復雜性所支配。為了促進地理信息共享,在已有的方針政策下,必須更好地理解參與者的地理信息共享行為及其行為的改變。而基于當前的研究視角,難以完全達到這一目標。因此,未來需要從新的研究視角,將宏觀層次和微觀層次結合起來,去更加深入地研究地理地理信息共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