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論文
時間:2022-11-20 09:53:00
導語:地方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產業集群電子信息
【論文摘要】文章通過對福建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狀況的分析,闡明福建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的態勢,解構存在的問題,并從政府職能的正確定位、企業自身的行為選擇、市場環境的培育等三個方面著手,提出福建省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一、福建省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現狀
1、信息制造業已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的主導
近年來,福建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升級不斷推進,企業競爭力逐步增強,產業集聚效應明顯。2007年,福建省信息產業完成銷售總收入超過2612億元,完成增加值830億元。其中信息產品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002億元,增長14.5%,實現銷售收入1930億元,增長11.6%,實現工業增加值370億元。軟件產業完成軟件及系統集成銷售收入220億元,增長41%。目前福建省電子信息業的產業集群依然以信息制造為主:計算機及其外設產業集群產值684.9億元,占全行業48%;手機產業集群產值105.5億元,占全行業7.4%;數字視聽產業集群產值151.3億元,占全行業10.6%。這三大產業集群生產總值占行業總產值的66%。
2、產業集聚、集群化發展趨勢顯現
福廈沿海五個設區市信息產品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占全省的97%,其中福州、廈門兩市信息產品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占全省的85%,福州、廈門兩市軟件產業規模占全省的96%。目前已形成了福州、廈門兩大信息產業增長極,并開始沿高速公路干線向山區輻射延伸,2007年全省9個設區市增長較快的有三明、南平、龍巖,分別達到45.1%、38%、30.7%;福州、廈門、漳州3個產值超百億元的設區市增長分別為8.2%、6.3%、3.3%。以福州、廈門為重點的福廈沿海作為國家信息產業基地,其效應與作用日趨凸顯,福廈沿海已成為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信息產業聚集帶。
3、信息產品品牌建設效果顯著,競爭力有所提升
品牌是企業創造競爭優勢的法寶。截至目前,福建省已有9項產品入選“中國名牌產品”,同時廈門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蒸汽電熨斗,漳州萬利達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的電磁爐被國家質檢總局列入2007年度“國家免檢”產品。廈華電子第三次蟬聯中國電子商會評測的年度“中國十佳平板電視”榜首,穩居平板電視市場一線龍頭品牌。廈華、夏新、飛毛腿、萬利達4個品牌入選首批300家“全國重點保護品牌”名單,福通士達公司與廈門大學化學系等單位合作成功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白光LED燈用YAG熒光粉,整體性能達到甚至超過了國際著名品牌的標準;宏發電子公司自行開發研制的工控繼電器、家用電器繼電器、信號繼電器、車載繼電器等系列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控制和國防工業高尖端技術領域,成為全球繼電器行業的重要廠商。這些品牌將享受國家品牌戰略規劃、品牌價值評估等一系列保護措施。
4、信息產品運用廣泛,有效拉動產業增長
目前福建省已有78.5%的企業使用信息技術和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采集和數據收集,開展初步的電子商務活動,提高資金周轉率達15%以上。50%以上的大中型企業不同程度地應用了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76.5%的企業使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輔助辦公,提高工作效率高過3-8倍,全省40%以上的制造業企業應用了信息技術改造生產設備和生產流程,節約能耗達20%以上,35%以上的輕工、化工、建材、制藥、冶金、篩煤、林產工業企業應用信息技術實現生產過程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產品質量平均提高20%以上,同時降低消耗、改善了勞動環境;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推廣應用,促進全省傳統生產企業節能降耗,改變運營模式,實現了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提高了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了企業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益,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二、福建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企業規模小,總體發展滯后,總力競爭力不足
福建省90%以上的企業為小企業,目前福建信息產業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不到40億元,約占全國集成電路產業的0.5%,全省電子信息產業雖然具有一定的規模,但由于產業投入不足、企業研發力量弱,又缺乏新的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的大型項目的支撐,自主知識產品比例僅占10%左右。目前福建省信息產品制造業雖然總量居全國第八,但是與居前三位的北京、廣東、上海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僅是北京的16%、廣東的23%,相比差距明顯。軟件業盡管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產業總體規模偏小,發展滯后,低于全國10%左右的平均水平。
2、綜合配套能力弱,產業鏈不完整,缺乏強有力的產業集群的支撐
新型元器件發展滯后于整機發展,大部分核心技術和關鍵配套產品依賴國外省外供給,生產所需的關鍵設備、儀器和材料基本依賴進口。目前雖然擁有戴爾、冠捷、廈華、夏新、聯想移動、中華映管、松下等一批大型骨干企業,但這些企業的主要產品除顯示器外均尚未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如戴爾計算機的大多數零部件福建省都沒有生產,聯想移動、夏新的手機配件多從深圳等地采購,福建省產品所需的液晶顯示屏大部分靠進口,這些情況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存在產值大、成本高、利潤低的不利狀況,總體競爭力不足。信息產品制造業雖已初步形成包括計算機及網絡產品、數字視聽產品、移動通信產品等在內的23條產業鏈,但除CRT顯示器已基本形成較完善的產業鏈外,其余產品尚末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鏈省內配套率低于三分之一。關鍵元器件發展滯后,核心元器件不能就地配套,產業鏈關鍵環節缺乏,削弱了產業凝聚力。
3、資金缺乏,對外資企業的依附性強,自主創新不足
從資本來源上來看,福建省信息產業對外資的依附性強,如福州顯示器及計算機外設產業集群的所屬企業大部分都是外商投資企業,尤其幾個龍頭企業更是外商絕對控股。在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上由于資金缺乏,投入不足,無法吸引和留住高級人才,尤其是缺乏能承擔系統分析、高端設計、熟悉國際軟件項目運作的項目帶頭人,以及既熟悉軟件技術又懂行業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人才缺乏加之企業技術投入的不足,造成自主創新不足,產品基本處于國際產業鏈中下游環節。
三、加強福建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措施
1、發揮政府職能,加強對產業集群的引導,提升福建信息產業整體競爭力
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是政府與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政府的職能在產業集群的發展中的定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福建也應在全國信息產業發展格局和規劃框架下,找準福建信息產業發展的定位。按照“建設一帶,增強兩極,對接融合”的總體要求,積極推進信息產業空間布局的戰略性調整,不斷增強福建承接海峽東岸以及兩個三角洲的產業轉移和產業鏈延伸、輻射能力,促進沿海與山區的產業對接與融合,實現海峽西岸經濟區與海峽東岸以及兩個三角洲信息產業的資源整合、優勢互補、聯動發展,提升福建信息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2、有效整合企業價值鏈,調整企業的選擇行為,完善產業集群的支撐體系
整合企業價值鏈。保留企業自身價值鏈上最具核心競爭力的部分,分割、轉出將對競爭力影響不大的部分,吸收、合并對企業競爭力有重要影響的部分,通過對企業價值鏈的有效整合,使企業轉為經營最具相關性的幾種產品和業務,增強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實現內部的范圍經濟,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的。同時以現有的產品和市場為中心,實施相關產品的聯合生主。一方面考慮同種產品的規格多樣化和同類產品的品種多樣化的特點,向左右橫向擴展經營范圍。另一方面對企業現有產品和業務的相關性進行評估。對與現有產品和業務縱向具有很強相關性的多元化生產的產品,實施縱向一體化,擴大企業的經營范圍。
3、拓展融資的渠道,鼓勵金融企業加大對電子信息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上市電子信息產業企業發行債券或增發股票、配股;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電子信息產業企業買“殼”上市;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電子信息產業企業在國內外證券市場發行債券或股票,擴大電子信息產業利用證券市場資金規模,推進電子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和擔保公司為信譽和市場前景較好的電子信息業提供融資和擔保,解決集群內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福建省統計局:福建統計年鑒2007[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
[2]劉志迎、周春花:高技術產業聚集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4).
[3]王少華、汪佳蕾:浙江省企業集群成長的創新模式[J].中國農村經濟,2002(8).
[4]福建省信息產業廳網站[EB/OL]..
[5]王緝慈: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 上一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改革試析論文
- 下一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規模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