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
時間:2022-11-14 03:59:13
導語:電影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電影產業疾速發展的新時代,電影的文化心理影響機制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大學生是電影市場中最重要、最積極的觀影群體之一,大學生群體正處于思維活躍,培育價值觀的階段,普遍存在著求知欲旺盛、自我意識的增強的心理特征。
關鍵詞:電影時代;大學生心理;影響機制研究
電影是一門融文學、戲劇、音樂、繪畫等多種藝術門類與高科技完美結合的產物,優秀的電影為我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不同電影可以給大學生帶來不同的心理影響。
一、國內外對電影人物心理研究的背景
(一)電影對人物心理藝術表現的研究。國內外關于電影藝術對人物心理表現的研究文獻極為豐富,大多從電影理論的不同角度進行深入分析,并聯合影視創作理論實踐進行全面綜合分析,較為全面地揭示了電影刻畫人物內心的表現方式和內在規律。(二)電影對觀眾心理影響機制的研究。國內外的理論研究表明,基于對人物心理的藝術表現力,電影能夠對觀影受眾產生強烈的心理影響作用。這些成果非常豐富,大多數都以電影心理學原理為基礎理論,對電影受眾的心理反應機制,以及觀眾群體的社會心理效應進行了多角度研究。(三)電影對社會心理和價值觀的影響。電影不光能夠對觀眾個體產生心理影響,也具有社會心理作用。社會心理,即人的社會性行為與心理規律,是社會主要群體自身特有的心理特征。電影可能會影響社會主體的心理反饋進程。在特定場合下,電影的觀影主要群體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念,因此也能表現出統一的態度和一致的目標。
二、電影對大學生心理機制影響綜合研究
(一)大學生的心理特征。綜合研究分析出,大學生的心理狀態表現為:自我意識不斷加強但是相對發展不夠成熟,抽象思想迅速發展但思想容易帶有個人的主觀片面性,情緒波動非常大。盡管當代大學生群體存在著對社會主流文化認同度、對社會規范的掌握與踐行、社會道德感和責任感、國家觀點及主人翁意識偏于薄弱等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的心理條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對于大學生這一群體來說,以成長為目標的心理教育,即發展性教育更為重要。由于心理素質教育可以有效預防心理疾病,同時促進大學生的心理成長,提高他們的生活的幸福感。(二)電影能夠通過多元機理影響大學生心理。電影這一藝術形式與大學生群體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聯系。電影可以通過多種機制影響大學生心理,從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作用。電影以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對大學生形成心理共鳴。獨特的觀影環境和觀影方式能夠影響大學生觀影心理。影院觀影是大學生首選方式,因為影院具備:震撼的視聽效果;完美的呈現效果;不錯的觀影氛圍。對《集結號》觀影的調查表明,門為支持自己喜愛的明星而進入電影院的情況在大學生中也占一部分,同時大學生又特別在乎電影的影響力,口頭傳播的電影對于大學生去影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推動因素。(三)電影成為大學生實施心理干預的工具。研究表明,雖然大學生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主要原因是放松心情,但是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一些觀念,很多人都認識到電影在調節情緒、獲得靈感以及影響人生方向上有很重要作用。研究者以電影文本為媒介對在校大學生實施心理教育,通過在課前與課后施測卡特爾16PF人格量表,并對施測結果做統計。研究結果顯示,以電影文本為載體的課程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成熟、心理穩定以及社會生活適應力等有很大作用,有明顯的積極的促進作用。(四)電影對大學生群體社會心理及價值觀的影響。電影對大學生群體具有較為強烈的社會心理及價值觀影響作用。馮憲萍認為,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社會變遷與轉型、西方文化的浸入、教育改革等因素,影響價值觀的多元化的態勢非常明顯。由于電影通過藝術表現及引導觀眾代入的方式,營造并引導特定社會情境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個人對這個情境的解釋。由于大學生處在思想觀念尚未完全成熟的時期,其觀影的過程所伴隨的強烈共鳴體驗,會使得大學生對電影所宣揚的價值觀的潛移默化接受程度更高,電影可以成為對大學生價值觀施加影響的手段。(五)對大學生群體觀影渠道的研究。大學生觀影渠道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調查表明,大學生觀影的主要方式是網絡,其獲得電影資源的主要方式是網絡下載,而影院觀影方式具有局限性。大學生的生活習慣與觀念決定了電影在他們中的傳播方式,網絡是最為普遍且方便快捷的渠道,所以選擇網上免費下載是最為普遍的觀影方式。去電影院看電影是幾乎所有大學生都會選擇的方式,這同時也印證了大學生電影節的低票價對大學生消費群體的廣泛吸引。與此同時,大學生電影節與大學生群體的互動和融合程度有限。
三、結語
電影是大學生的精神食糧,通過一部電影,也許會讓那些對讀書失去希望的大學生發“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樂趣;通過一部電影,也許會讓大學生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愛森斯坦著.蒙太奇論[M].富澗,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
[2]鮑雪.新生代女性導演的寫實主義和影像美學——論陳芯宜的藝術手法和創作特征[J].當代電影,2016(12):90-93.
作者:周麗麗 鄭吾伊 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上一篇:電影《我不是藥神》的困境與突圍
- 下一篇:橫店影視后期制作行業發展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