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開場畫面分鏡技巧
時間:2022-09-11 09:28:26
導語:電影開場畫面分鏡技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分鏡是導演開拍前必要的視覺參考,好的開場畫面能夠奠定一部影片的基調和風格,引導主人公出場,并激發觀眾的觀影興趣;建立開場畫面的分鏡思維、熟悉分鏡技法是電影導演的必修課,本文將從經典電影的開場畫面片段出發進行研究,歸納出四種基礎的商業片的開場畫面的分鏡技法,希望這些分鏡技巧能夠對導演開展工作起到指導性作用。
關鍵詞:開場畫面;懸念;景別;分鏡技巧
在電影中,開場畫面奠定了一部電影的氛圍、情緒及整個主題的基調,如何對開場畫面設計分鏡是導演初學者常常遇到的困境,“迷人”的開場畫面,像魔術一樣,既可以讓觀眾在短時間內進入情境,又能讓故事跌宕起伏,使電影始終保持著吸引力。在經典電影的導演分鏡中,筆者試著以11部經典電影的開場畫面作為研究文本,歸納出以下四種基本的分鏡方式,從定場鏡頭引發人物的故事,在懸念中推進情節的發展。
1第一種分鏡方式
在拍攝外景時,第一個鏡頭為遠景,接著切換成全景,進而拍攝一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他的作用是引導主人公的出場,隨后主人公出場,主角的分鏡方式一般是以近景/特寫為主導鏡頭,按照“三角形”機位圖至少拍攝其中兩個機位,而這一組鏡頭的最后一個鏡頭一般是拍攝主人公的正面特寫。在分鏡之前,導演首先要熟悉劇本創作,在常規的劇作中,“遠處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這段話的定場鏡頭涉及到了場景的置換,從山的遠景切至廟的全景,最后切至兩個人的中/近景。在劇作中,電影中主角一般是從正面和側面拍攝,按照希區柯克常規的拍攝技法,人們可以試著推理出一個基本的法則:先從人物的背面拍攝,隨后切至成人物的正面,這種分鏡技法能夠制造懸念感。在漫畫《灌籃高手》中,櫻木花道的出場就是采用這種方式,從無關緊要的人物入手,隨后切入主角的背影,最后切至櫻木花道的正面特寫。在《臥虎藏龍》中,觀眾看到的鏡頭序列,首先是一座江南水鄉的遠景,緊接著畫面變成江南搬運貨物的全景,隨后切入一個鏢頭管家的近景,隨后是主人公李慕白的出場,采用遠景拍攝,隨后李慕白穿越庭院,均采用全景拍攝,一直等到他與俞秀蓮坐下來促膝長談之時,觀眾方才看到他的面部特寫。這種定場鏡頭的拍攝方式拉長了懸念感,能增強觀眾的好奇心。在電影《萬箭穿心》中搬家的場景中,第一個鏡頭是武漢城市的眾多樓房的遠景,第二個鏡頭則為一座樓房的全景,隨后切入馬學武的鏡頭,畫外音是站在樓下的李寶莉與搬家工人議價的聲音,然后緊接著切鏡頭變成主角李寶莉。這樣的分鏡既保持了影片的基本節奏,同時也創造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藝術效果。
2第二種分鏡方式
場景較多為內景或者小范圍的外景,將這個場景分切成具有標志性的空鏡頭,分鏡多采用運動式的橫搖鏡頭,或者拉/推鏡頭,然后切至人物的動作特寫,一般是以手部特寫為主,緊接著下一個鏡頭為無關緊要的人物的講話,最后切至主人公的正面特寫。在內景的定場鏡頭拍攝中,為了防止畫面過于呆板無趣,一般是采用橫搖鏡頭拍攝,這些鏡頭有利于“動接動”的鏡頭銜接,同時也增強了空間本身的趣味性。對內景的拍攝,多拍攝具有標志性的局部空間,通過分鏡創造空間的概念。除了拍攝一個景深鏡頭,在分鏡中,導演需要建立“以少勝多”的分鏡意識,精準的分鏡將給觀眾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此外,在影片中人物在空間內做小幅度的動作,導演需建立一個拍攝動作的主導性思維,鏡頭需拍攝人物的動作。在鏡頭中,主角進行轉身或者以手部動作為主導時,一般采用兩種方式,分切手部動作的特寫,最后切至主角的面部特寫;或者,從拍攝主角的面部搖至人物的手部特寫,多采用從上到下的組接順序,亦或者從下到上的分鏡,從拍攝人物的手部特寫搖至人的面部特寫。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開場畫面中,第一個鏡頭是蘋果的空鏡頭,隨后攝影機對焦一件衣服往后變為拉鏡頭,緊接著從蘋果橫搖到紙張上面。然后開始分切柯景騰的手部特寫,他系領帶、鞋帶等一系列的手部動作,緊接著,切入配角“胖子”的近景,最后切至主角轉身的面部特寫。這組分鏡是依照人物的身體作為參照物,采用自下而上的分鏡順序,不僅符合觀眾的日常生活的視覺邏輯,同時也建構了主角的趣味性和神秘感。在微電影《調音師》中,影片的第一個鏡頭是鋼琴的特寫,第二個鏡頭是鋼琴躍動的琴弦,第三個鏡頭是男主角的腳后跟背面的特寫,隨后切至他的背面腰部特寫,最后接一個他正面的面部近景。這樣的分鏡技法,從背面轉為正面,其畫外音的敘述恰恰奠定了這部微型懸疑片的基調。在開場畫面的拍攝中,當遇到拍攝非人物的特寫時,比如拍攝運動的物體,鏡頭可以跟隨某個具有標志性的物件的運動,從而勾勒出空間的形態,進而引出人物的出場。比如,在《阿甘正傳》中,第一個鏡頭跟隨著一根羽毛,觀眾幾乎看到了這座城市的全貌,此時,觀眾已在某一鏡頭中看到阿甘的全景,隨后,鏡頭落在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的肩膀上,緊接著,當拍攝阿甘坐在椅子上等車時,攝影機從腳搖至他的面部,最后一鏡則為阿甘從側臉轉為正面近景。這種定場鏡頭的分鏡極具寓言性和童話意味,亦虛亦實,采用隱喻蒙太奇的分鏡方式更加貼合主題。
3第三種分鏡方式
非常規的分鏡方式,在拍攝定場鏡頭后,分鏡內容多為兩個人在某一場景內進行對話,以人物的面部作為取景的參照物,一般拍攝以人物的眼睛和嘴巴為主導的大特寫作為主導鏡頭,中間穿插手部的動作特寫。亦或者鏡頭直接拍攝人的面部,采用畫外音延展畫外空間,給觀眾更多的想象空間。在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開場畫面,第一組鏡頭拍攝遠景從水鏡頭推進搖高俯瞰一座現代城市,隨后接入一個坐在車內的主觀鏡頭,緊接著接入一個快餐店招牌的空鏡頭,然后切至買家和萊昂的臉,拍攝萊昂的圓形眼鏡、嘴部的大特寫,其間穿插手部特寫,這些大特寫的方式恰恰刻畫了萊昂的神秘感,緊跟其后的殺戮行動使萊昂的行蹤更加撲朔迷離,大特寫的分鏡方式如拼圖一般,為觀眾增添建構人物的趣味性和游戲感。在電影《獨自等待》中,導演伍仕賢采用此類技巧,拍攝開場畫面時,分切男主角和配角說話的嘴型、眼睛特寫、細小的手部特寫,這樣分鏡技巧的優勢是有利于導演在小型空間內的布光和拍攝,既通過對話介紹了人物的性格,也保持了人物的神秘感,從而激發觀眾繼續觀看影片的欲望。在開場畫面中,最不常規的拍攝方式是采用固定長鏡頭拍攝單人的說話,對談的另一方不入畫,采用畫外音的處理方式。比如,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則采用這種拍攝方式,剛畢業的大學生頌蓮被母親游說一日,導演拍攝秀蓮直視鏡頭的近景,她坐在床上自言自語道:“當小老婆就當小老婆,女人不就那么回事么”,這種長鏡頭的拍攝奠定了整個影片的壓抑基調,隨后,她進入了等級森嚴的宅邸,在儀式化的“點燈”“滅燈”中,她目睹了一場陰森恐怖的殺人案,漸漸地被封建的禮教逼瘋,第一個長鏡頭建立影片的基調,凸顯了秀蓮的倔強和無奈,在四季的轉化中,頌蓮的命運更加凸顯了女性在封建體制下的蒼涼和無奈。
4第四種分鏡方式
拍攝人物的運動開場,人物需進行大幅度的運動,從A點走至B點,一般的拍攝方式采用跟拍,利用“三角形”機位圖設計鏡頭,一般是從人物的背面開始拍攝起,隨后切側面的鏡頭,最后一個鏡頭一般切至人物的正面特寫。當拍攝人物行走的鏡頭時,在好萊塢的常規剪輯中,一般是從跟拍人物的背面近景,切至跟拍人物的正面近景。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第一個鏡頭是跟拍主人公,隨后切入配角的面部特寫,緊接著側面跟拍主人公,主人公一直游走至固定場景,鏡頭切換成人物的正面近景。再比如,在《狙擊電話亭》中,開場鏡頭拍攝街道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局部場景,當主人公出現的時候,導演跟拍人物的背面近景,切換成人物的正面跟拍鏡頭。當他們停止時,鏡頭也隨之停止。在大幅度的場面調度時,鏡頭可根據人物的情緒進行單一鏡頭內的景別切換。但是,一般情況下,攝影師跟拍人物時,景別需與被拍攝主體保持一致,以免造成視覺和情緒上的混亂。例如,在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女總編米蘭達第一次出場的時候,鏡頭從她的腳側面拍攝變成背面拍攝,隨后接背面近景,而后,當電梯門打開時候,觀眾才可以看到她的正面特寫。隨后,女編輯與她交流的鏡頭主要以正面跟拍鏡頭切換背面跟拍鏡頭為主,這樣的分鏡方式既保證了鏡頭連接的流暢性,同時也保持了敘事的節奏感。
5結語
在本文中,筆者集中論述較為常規的開場的分鏡方式,這些技法能夠有效地應用于故事片創作實踐。雖然電影分鏡并沒有一定的規矩,但電影創作者仍然需要堅守工匠精神,筆者以為,要成為一名藝術家,要先從匠人開始做起。在常規的開場畫面的分鏡技法中,從拍攝空鏡頭切至無關緊要的人,最后切到主角的側面/背面近景,最后一般切換成主角的正面特寫,這里面包含著一系列鏡頭組接的節奏,循序漸進,緩慢引入,鏡頭的連接本身就富含懸念感。在當下的電影拍攝中,以手部動作為主導的特寫鏡頭,一般從人物的面部搖至手部特寫作為落幅,或者從手部特寫搖到人物的面部特寫作為落幅;如果無法完成流暢的拍攝,則依然采用分切面部特寫和手部特寫兩個鏡頭進行組接。在每個小的段落的最后一個鏡頭一般以全景作為敘事片段的終結,從一個情節點引向另一個情節點。但總體而言,如同羅伯特•麥基所言,好的開場畫面能夠激發觀眾的好奇心,建立分鏡意識是導演的必修課,開場畫面就像一場魔術,只有精彩絕倫的魔術才能讓觀眾在黑暗中凝神,并期待接下來的劇情發展。
作者:王驥偉 單位:四川傳媒學院
- 上一篇:電影《蝴蝶夢》對昆曲的改編與創新
- 下一篇:德國存在主義表征及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