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招待會記者形象塑造論文
時間:2022-03-05 04:01:00
導語:記者招待會記者形象塑造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記者招待會及其特點
當前,對于記者招待會比較統(tǒng)一的說法是:各類官方機構、各種社會團體的代表或知名人士等為了塑造自身形象重大新聞信息、回答受眾關心的問題,便于媒體進行報道而專門為新聞記者舉行的會議。另外與此類似,還有新聞會的說法。有人認為記者招待會只回答記者提問,不新聞,新聞會只新聞,不回答記者提問。但是在現(xiàn)實中,記者招待會并非只回答記者提問,也新聞信息。新聞會也回答記者提問并非只信息。由此可見,記者招待會和新聞會區(qū)別不大。也有人將二者合二為一,把新聞會作為記者招待會的一種類型。本文所說的記者招待會同樣是包括新聞會在內(nèi)的。
那么記者招待會有哪些特點呢?
首先是權威性。記者招待會的舉辦主題,都是政府、部門、社會團體等。答記者問的一般都是有關方面擔任著重要職務的負責人或能夠代表一級組織講話的人士,甚至是黨和國家、單位、部門、社會團體的最高領導人。記者提出的問題代表這群眾共同的想法意愿,而不是個別現(xiàn)象和個別情況。答問的內(nèi)容也是經(jīng)過有關方面反復研究確定下來的,答問者是代表“官方”立場,也不是個人的意見和看法。
其次是開放性。記者招待會大都是公開舉行,且有多種媒體參與報道。有關方面所論及的政策、立場、觀點、態(tài)度,重要問題和重大事件的經(jīng)過、細節(jié)等,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大眾傳播工具,為千百萬人所了解,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透明度。
二、記者招待會對記者形象的要求及塑造形象的重要性
(一)記者招待會對記者形象的要求
記者招待會因其具有權威性,所以形式比較隆重,規(guī)格比較高。記者招待會現(xiàn)場雖然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特定性,但是它所吸引的眼球卻不止現(xiàn)場的數(shù)十或數(shù)百人。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記者招待會上,比如每年兩會的總理記者招待會,廣播電視幾乎都要進行現(xiàn)場直播,那此次二次傳播的對象就是數(shù)以萬計的媒體受眾了。因此,這首先對與會的記者的外在形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起碼要求穿戴整潔,其次是能突顯個性。
與會記者一到會場就會跟不同的對象打交道,會議開始前后與同行們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在爭取到發(fā)言機會時與發(fā)言人打交道。盡管記者提問時間只有那么短短的一分鐘左右。但這一分鐘左右記者的一言一行不僅完全顯露在會場的每一個人眼里,同時也顯露在電視機前的每一位觀眾。這就對記者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
(二)塑造記者形象的重要性
1、記者形象能傳播媒體組織形象。
記者形象是媒體組織的子形象(個人形象)、記者個人形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公眾對媒體的總體評價。媒體組織成員的個人形象是構建媒體組織整體形象的基礎。在媒體組織行為中,記者個人形象的塑造與組織形象的塑造是同步進行的,記者個人形象是展示、傳遞組織形象的載體,而記者往往又活躍在媒體受眾視野的最前線,因此只有首先擁有良好的記者形象,才能保證形成積極正面的媒體組織形象。記者的塑造是組織形象塑造中關鍵的一環(huán),并且是可以控制的一環(huán)。只要媒體組織樹立這種意識,并有效地執(zhí)行,就一定會實現(xiàn)雙贏。整體是不能忽視細節(jié)的,在組織形象塑造中,細節(jié)就是記者形象的塑造。
2、記者形象能擴展媒體組織形象。
記者形象不但可以有效地傳播組織形象,而且還可以擴展組織形象。前提是記者形象必須在公眾面前能非常優(yōu)秀地展現(xiàn)出來。公眾往往對最近發(fā)生的對感官刺激強度最大的事物留有嶄新的印象。良好的記者形象可以給在場的和間接接觸到會場畫面的公眾留下美好印象,公眾進而會以此聯(lián)想到記者所代表的媒體的整體形象也是良好的。1998年朱镕基親點吳小莉,讓全國人民認識了吳小莉,她的從容、自信與美麗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吳小莉一炮而紅,鳳凰衛(wèi)視也借此迅速地進入了廣大公眾眼中。
三、記者招待會記者形象及內(nèi)涵
(一)外在形象
人被認識首先從視覺上開始,人的外在形象是他人接觸到個體的第一感知。在記者招待會上。首先被他人認知的就是外表形象,即記者的衣帽服飾和儀容儀表。這是他人跟記者尚未進行言語交流時候首先得到的形象信息。因此,記者首先在服飾上要穿著得體,正規(guī)的場合必須穿戴整齊。在規(guī)格比較高的記者招待會上,如兩會期間召開的記者招待會、國家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記者招待會、各省市政府機關等召開的記者招待會,記者還應該穿著正裝。在一些規(guī)格不高的記者招待會,記者可以不著正裝,但是切忌不可以穿短褲、拖鞋到達會場。
人被認識不單從視覺上進行感知,也從聽覺上進行感知。因為人與人之間離不開言語的交流。這種言語交流包括說者和聽者的實際互動,也包括單向的,即說者和聽者沒有進行直接交流的單向。出席記者招待會。記者必須跟到場的包括會議組辦方、其他媒體記者、會場的其他人員進行交流。因此記者應該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和姿態(tài)動作,做到舉止高雅、談吐大方。這些都是記者跟另一方在進行雙向互動。所謂的單向,即記者在向信息方提問時與電視廣播受眾的間接交流。記者的談吐舉止都被受眾盡收眼里、耳里,而受眾對記者的評價只有部分會滯后地反饋到媒體單位。而大部分的評價則轉化成另外一種以支持或不支持媒體的態(tài)度出現(xiàn)的反饋。例如,一位記者因在提問時候聲音顫抖、表達不清、舉止不雅而令受眾對其及其所在媒體產(chǎn)生負面評價,進而表現(xiàn)為不收看收聽該媒體的節(jié)目。(二)內(nèi)在形象
出席招待會的記者首先必須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才會擁有敏捷的思維、敏銳的洞察力和清晰的思辨,才能提出深刻的問題,才能贏得發(fā)言人的青睞和公眾的認可。或許記者因為所在媒體名聲好而得到了提問機會,但是錯漏百出或者毫無新意的問題會讓人大失所望,形象一落萬丈。每年兩會的總理記者招待會上,公眾往往也非常地關注哪家的記者被點名提問了,他們提的問題水準如何。
其次要求記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讓記者在與眾多同行交流時表現(xiàn)出獨有的自信,良好的精神風貌。同時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造就開朗的性格,從而健談而沉穩(wěn)。尤其在獲得提問機會時能表達自然流暢,表現(xiàn)出從容的一面。
再次要求記者擁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綜合多方面的集中體現(xiàn),如與現(xiàn)場人員的交流溝通能力,對會議主題的準確把握、尋找出最有新聞價值的信息。在招待會現(xiàn)場最忌諱就是記者一來到會場就一聲不吭地坐在角落里等待會議開始。不主動與人交流不但不能很好地讓別人了解和熟悉記者所在的媒體,更有甚者,還會影響到媒體的形象。主動與同行交流或許還可以知道對方的寫作方向,進而改變策略,另辟蹊蹺,創(chuàng)造出更有新聞價值的新聞來。
四、記者形象塑造的原則
(一)內(nèi)外一體化原則
記者內(nèi)在和外在形象二者是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系,內(nèi)容決定形式,形式依賴于內(nèi)容。有什么樣的內(nèi)容,必然有什么樣的形式與之相對應,內(nèi)容的發(fā)展決定著形式或遲或早地發(fā)生變化。因此,內(nèi)在形象決定外在形象,內(nèi)在形象是個人形象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外在形象的基礎,一個人的內(nèi)在素質直接或間接地決定著其形象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其次,形式又積極地影響內(nèi)容,對內(nèi)容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個人在重視內(nèi)在修養(yǎng)的同時,還必須重視外在形象的塑造。只有內(nèi)外有機結合,才能塑造完美記者形象。
(二)個性鮮明的原則
健康鮮明的個性能使記者形象增值。記者形象的塑造應該講究突出個性,體現(xiàn)自我,展示特有的個人氣質。鮮明的個性。特有的氣質更容易引起他人注意和記憶。
五、當前記者招待會記者形象之差距
社會學理論認為,社會對每一個社會地位的人都提出了期待要求(理想角色)。而每一個人因所處環(huán)境不同對自己充當?shù)慕巧睦斫饪赡軙a(chǎn)生差異(領悟角色),進而在實踐中又因人的行為受到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人們不可能完全按照理想角色和領悟角色那樣去做,以至實踐出來的角色可能會與理想角色和個人領悟角色有很大的差距(實踐角色)。
衣著不講究,外在形象大打折扣。有些記者認為,記者是一種行動相對自由的職業(yè),因此認為穿著可以自然隨便。有些記者出席招待會還戴帽子,尤其年輕的記者,覺得那是一種時尚和個性的體現(xiàn)。有些男記者身穿中短褲,腳著涼鞋,這是相當不合時宜的。我們無法想象這樣一個形象的記者站在一位頭發(fā)梳理整齊、西裝筆挺、皮鞋锃亮的發(fā)言人面前進行采訪,那是一幅多么不協(xié)調的畫面!
會議遲到,留下不守時的印象。有些記者出席會議不準時。會議開始后才灰溜溜地跑進來。新聞工作者因新聞的特殊性本質注定它是講究時間效率的職業(yè)。記者在招待會上,不但嚴重影響個人形象和媒體形象,甚至還可能錯過最有新聞價值的信息。
言行舉止不規(guī)范,嚴重損害形象。有些記者一到會場就大聲地喧嘩,高聲談論會議主題以外的話題。有些記者在會議期間嚼口香糖。旁若無人。記者招待會是特定的場合,記者的這種做法,嚴重損害了形象。
提問時緊張過度,語無倫次。禮儀不周。有些記者心理素質差,獲得提問機會后由于緊張,聲音顫抖、表達不清,出現(xiàn)語句重復和字詞回讀。由于緊張,提問前忘記報上所在媒體單位名稱就直奔主題,提問結束后沒有說謝謝。這些記者的表現(xiàn)也往往比較引人注意。因為別人想獲知這位記者到底是來自哪個媒體的,
提問的問題不夠深刻,既沒有表現(xiàn)出深邃的思辨色彩,也沒有切中要害,就像一碗清水,喝過后索然無味。為什么每年兩會總理記者招待會上,外國記者的提問總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因為外國記者提的問題總是非常的尖銳和深刻,總會切中問題的要害,給人以無限的思考空間,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
六、如何矯正
首先從外在形象抓起,媒體組織要求記者學習公共關系禮儀知識,培養(yǎng)個人良好的外在修養(yǎng),懂得依據(jù)時間、場合、工作性質的變化,合理調整自身的服飾、語言、行為等,努力塑造良好的個人外在形象。因此,對于媒體單位來說,適時地對記者員工進行禮儀培訓是非常必要的。
培養(yǎng)記者的業(yè)務素養(yǎng)。從某個角度來說,記者是一個雜家,因此合格優(yōu)秀的記者除了掌握專業(yè)的新聞采訪寫作技巧外,還必須博覽群書,涉獵其他領域,把自己練就成為通才。只有積累了多方面的知識財富,才能獲得敏銳的洞察力,才能提出尖銳、切中要害的有價值的問題。
重點培養(yǎng)有實力的記者,代表媒體出席重要的記者招待會(新聞會)。小型的記者招待會,只要派專線的記者出席即可。但是對于比較重大的記者招待會,如國家級別的、省市政府級別的記者招待會,媒體可以派出比較有實力的記者出席,這些記者多是媒體的著名主持人、記者、評論員。一方面,這些記者具有豐富的采訪能力和較強應變和處事能力,可以保證在招待會上出色地完成任務。另一方面,有聲望的記者往往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他們出色的表現(xiàn)也往往能給媒體形象增值。
- 上一篇:主持人形體訓練分析論文
- 下一篇:動畫劇本創(chuàng)作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