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形體訓練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05 04:01:00

導語:主持人形體訓練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主持人形體訓練分析論文

節目主持人專業的形體訓練方法要有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和理論性,但目前在市場上找不到一套針對節目主持人或表演專業的形體訓練教材和教學法。即使有一些學校開設了主持人專業,但形體課的授課內容也因教師自身學習經歷的差異而各有不同。

在全國范圍內,培養本專科學歷舞蹈教育人才的院校只有北京舞蹈學院等幾家,并且每年只有幾十名舞蹈教育畢業生走向社會。但在各級各類中等學校、青少年宮及藝術文化館等機構有成千上萬,再加上各級高等師范中的音樂系科等,社會對舞蹈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是極為龐大的,而北京舞蹈學院的這幾十名畢業生相對來講無疑是“杯水車薪”。雖然也有一些由專業團體“退役”下來的演員從事藝師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國家對從事教育工作人員學歷條件的限制,他們在晉級與專業職稱評定中容易遇到一些障礙。鑒于這種情況,一些學校就不得不啟用高師音樂專科畢業,且有些舞蹈特長的人員來“替補”,又由于音樂專業舞蹈課程的容量極為有限,這些人在上崗后就普遍地顯露出如舞蹈基本功底不扎實、編導與教學水平偏低等缺陷,使正常的教學進程與質量無法保障。

另一方面,社會和媒介對節目主持人的需要日益增多,高等院校的主持人專業應運而生。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全國已有100多家高等院校設有主持人專業或專業方向,另有一些高校則在中文、新聞、大眾傳播和藝術類專業里開設主持人專業的課程。但是,節目主持人的專業教育是一個新生事物,不僅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尚在摸索之中,而且教材的建設相對滯后,直接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規格。

因此,形體訓練要借鑒舞蹈基本功科學系統訓練中的“法”,形成主持人形體基礎訓練法,即形體基本功。

1980年7月12日,中央電視臺《觀察與思考》欄目播出時首次打出“主持人”字幕,以龐嘯為代表的5位出鏡記者以“主持人”身份出現于熒屏;1981年1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灣廣播的《空中之友》節目出臺,推出主持人“徐曼小姐”。這兩個節目的相繼面世,標志著我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誕生。

從寬泛的意義上看,節目主持人與記者、編輯、播音員一樣都是隸屬于廣播電視傳媒機構,服務于觀眾的傳播者,而播音員與主持人又是直接面向觀眾,以有聲語言及體態語進行傳播的職業傳播者。主持人是廣播電視媒體中,集社會性與人際性于一身的最具親和力的傳播者。具體地說,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方面,從根本屬性說,主持人是黨的宣傳工作者,黨的新聞工作者,是廣播電視媒體中以有聲語言(含體態語)進行傳播的人,此其社會性;另一方面,從特殊性說,主持人以觀眾信賴和喜愛的朋友身份,以與觀眾平等的關系,以“個性化”“人格化”及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播,是最具有親和力的傳播者,此其人際性。

據科學家的研究和統計表明:在傳播信息的時候,語言(只是字和詞)的作用僅占7%,聲音(語言、語調及其他聲響)占38%,而占55%的信息是無聲的。從人們獲取信息的角度來看,來自聽覺的信息占11%,80%以上的信息則是通過視覺獲得的。這就告訴我們,在電視傳播的過程中,如果忽視了受眾的視覺需求,忽視了在言語播報中非言語信息傳播的作用,就等于丟棄了應傳遞的大部分信息內容。這是不符合電視傳媒基本特性和違背電視傳播基本要求的。因此,要成為一名全才的電視記者、播音員、主持人,在提高播音水平與技巧的同時,必須努力掌握運用形體動作進行非言語傳播的基本體能技巧,才能使電視傳播達到應有的水平。

在視屏傳播中,有聲語言的播報和運用形體語言進行無聲有形的信息傳播,是完成具有視聽特性的視屏傳播工作的兩大支柱。電視節目主持人傳達信息、表達感情,不僅要運用口頭語言,還要運用主持人的主體形象和體態語言。節目主持人的工作,從本質上說也是與受眾之間的一種審美對話。優美而富有個性的主持人形象和得體而富有表現力的體態語,能增強受眾的信任感,能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主持人所要表達的內容,同時也給受眾提供了一種審美的享受。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體態語,是一種以主持人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空間距離及服飾等為手段傳播信息、交流感情并訴諸觀眾的無聲語言,又稱副語言。體態語是形體語言,它的基礎訓練是形體的訓練。然而,主持人的形體基本功訓練與舞蹈專業學生的基本功訓練既有著相同之處又有著不同之處。

舞蹈是一門科學,它對人體有著科學的訓練方法。每一個學習舞蹈專業的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舞蹈時,都要接受正規的訓練,從地面訓練到把上訓練再到中間訓練。這個訓練過程是在基本功課上完成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訓練中掌握正確的用力方法,并充分地訓練到身體上的每一塊肌肉,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形態、基本的舞姿,各種技術技巧及舞蹈專業人才所需的協調性、表現力、節奏感及對音樂的理解。

主持人形體的基礎訓練要借鑒舞蹈科學的訓練方法,這樣才有一定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大學本科主持人專業的學生在入校以前基本上都是高中生,他們是一張“白紙”,可能什么都不會,既沒有學過舞蹈也沒有學過表演受過語言訓練。有接觸過的也是少數人,他們在小時候上過訓練班,或者中專在某個藝校就讀。但大部分學生因文化和生長環境的不同,在生活中形成了他們的自然體態。如扣胸駝背、斜肩脖歪、胯部松懈等毛病。那么,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有耐心的把正確的用力方法和舞姿教給學生,如何肌肉用力,怎樣讓線條更長一些,怎樣才有延伸感,怎樣才能更加挺拔不松懈等。在這個教與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嚴謹和規范化,要有階段性地進行訓練,要遵循從地面訓練到把上訓練再到中間訓練這樣一個螺旋式提升的規律。一、主持人和舞蹈是兩個不同的專業,訓練的時間是不同的

1.舞蹈專業有中專五年制或六年制的,大學是四年制,因為舞蹈的特殊性,所以舞蹈演員都要從小(11—13歲)開始培養,在這9到10年當中基本功幾乎每天都在學都在練。

2.在大學4年當中,主持人形體課有一年或有兩年的。在實踐教學中,形體基本功應占一年,每周兩次課,每次90分鐘比較適合。特別對于17—22歲的播音主持專業的本科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形體發展成熟、日趨定型的階段,這正是形體塑造的關鍵時期——形體可塑性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強,接受訓練的愿望強烈。如能抓住這一特定時期科學、系統、有針對性的形體訓練,并開掘、發展出他們對于形體美的自我意識,將正確的形體意識、形體狀態和身體發展結合起來,對于今后從事播音主持工作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主持人形體基本功在借鑒舞蹈訓練的過程中是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的,舞蹈演員所需要的技巧、旋轉、大跳及軟開度等,不適合主持人的訓練。所以,形體在基礎訓練中做動作的要求上也要和舞蹈專業學生做動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區別。

1.舞蹈中站一位腳,尤其芭蕾要求胯跟一定要開。主持人則可以站小八字步,胯跟自然。

2.舞蹈中擦地的要求,向前擦出去時腳后跟帶動,胯跟要求打開;主持人訓練擦地的要求,向前擦出去時用力點在腳掌,胯跟自然,或者在平行步上進行擦地。這樣肌肉的線條、彈性、延伸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而且走路時也不會像芭蕾舞蹈演員一樣外八字腳。

二、主持人形體基本功的訓練在音樂伴奏上與舞蹈的區別

1.舞蹈基本功在課堂上,有鋼伴教師,是現場鋼琴伴奏,好的鋼伴還能根據動作的需要。

而彈性音樂,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動作。

2.主持人形體基礎訓練,一般沒有鋼伴教師,音樂也不是現場伴奏,因此,音樂大部分

是教師自己找的,且這些自己找的音樂很多都是學生們熟悉的,因此,學生會很有興趣,在做動作時也會更加用心。這樣在熟悉的音樂中做動作,可以提高他們的節奏感。

三、主持人形體基礎訓練與舞蹈基礎訓練的相同之處

1.舞蹈訓練和主持人訓練的物質載體都是人體。

2.舞蹈訓練和主持人訓練,在沒學本專業以前,都是一張“白紙”。

3.舞蹈訓練和主持人訓練,在剛開始學習本專業時,都要進行基礎的訓練。

4.舞蹈訓練和主持人訓練,都要求肌肉要有延伸感和挺拔感。

5.舞蹈訓練和主持人訓練,都要求學生要有協調性和松弛感。

6.舞蹈訓練和主持人訓練,都要求學生要有節奏感,要理解音樂。

7.舞蹈訓練和主持人訓練,都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要遵循螺旋式提升的規律。

8.舞蹈訓練和主持人訓練,都是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形體美的自我意識。

9.舞蹈訓練和主持人訓練,都注重內涵外雅的氣質。

總的來說,一個節目主持人如果缺乏良好的形體就等同于是缺少了表現體態語的“本錢”。主持人形體基本功必須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借鑒舞蹈基本功中的動作和方法,科學地進行訓練,才能將身體各部位的柔韌性與協調性、內心節奏得到提高,使身體更加協調統一,達到形體挺拔、動作和諧的境界,并充分展示出人體內在與外形的完美結合,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美感。

參考文獻:

[1]王鴻昀.對高師音樂專科舞蹈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舞蹈研究,1996年4月.

[2]吳郁,侯寄南著.廣播電視新聞語言與形體傳播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趙忠祥,白謙誠主編.主持人技藝訓練教程.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4]羅莉編.電視播音與主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