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術中影視技術的運用

時間:2022-01-02 08:29:44

導語:電影藝術中影視技術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影藝術中影視技術的運用

【摘要】電影藝術的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影發展經歷了無聲到有聲,黑白到彩色,從幕布到現在的球幕電影、IMAX電影、立體電影等,無一例外。科學技術的進步,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電影藝術的發展。本文將深入探討電影技術對電影觀念和影像的影響,以及中國電影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電影藝術;影視技術;科技

一電影技術革命的發展分析

歷史早已證明,電影的技術革命,勢必會引起電影的觀念革命和影像革命。目前被大眾所認可的,世界電影史上總共有三次重大的技術革命,分別是:第一次變革——活動影像。此次變革主要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畫面由靜止到動態的跨越。第二次變革——有聲電影。1927年10月,華納兄弟公司影視公司出品的《爵士歌王》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經歷了十余年的無聲時代,電影終于第一次發出了自己的聲音。聲音的加入,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表現力,使得電影可以更好地傳達信息,讓觀眾受到更多的感染。聲音可以用來渲染緊張激烈的氣氛,營造特定的氛圍。當代電影的配音形式分為現場收音、后期配音,這兩種方式可以同時應用。隨著錄音技術的進步,音效師可以根據電影情節的需要,創造出現實中并不存在的聲音以烘托氣氛。第三次變革——彩色電影技術的出現。彩色改變了人們對影視的傳統認知。1935年,美國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浮華世界》,使電影進入了全新的彩色時代,極大增強了電影的觀賞性與真實性,而且極大地豐富了電影的表現形式。只有熟練地運用色彩,才能使電影有更強的表現力。著名電影導演黑澤明是電影大師中色彩運用的佼佼者,黑澤明導演畫家出身,使得他對色彩的運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色彩在電影中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視覺效果,還是一種特殊的語言。

二對電影的影響分析

美國作為引領世界科技的大國,在電影藝術領域也有著其領先的發展。《星球大戰》的上映,開啟了電影的數字時代。數字電影是通過技術使現實中并不存在的影像可以出現在熒幕當中。數字技術的出現與壯大是計算機科技發展壯大所帶來的必然趨勢。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得電影藝術的表現空間變得更加廣闊,豐富了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段、視覺效果以及創作理念,將藝術家無垠的想象,變得可以在電影中實現。如卡梅隆導演的《阿凡達》,利用數字技術,為觀眾構建了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其一經上映就連續打破了電影歷史的最高票房,使人們第一次領略到數字電影的魅力。在此之后,3D電影的浪潮席卷全球,使得科技的魅力在電影市場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市場中不斷涌現著以3D制作背景的電影。數字科學作為一個新興技術,推動了電影事業的發展,拓寬了電影題材的范圍,同時極大地豐富了電影的表現手法。

三對中國電影發展的影響

一直以來,中國電影的發展都是緊跟歐美電影。國際大片中的3D技術,暴露出國產電影與國際電影在技術上的差距。以對數字技術最為依賴的動畫電影舉例,由于動畫電影對畫面技術的要求較高,在數字化時代,低劣的畫面已經無法滿足觀眾的視覺需求。我國觀眾經過迪士尼動畫精美畫面的洗禮,品位已經被提高,傳統國產動畫的粗略鏡頭已經變得讓人難以接受。當今市場,是一個優勝劣汰的殘酷市場,粗制濫造的作品最終將被市場淘汰,我國要想在動畫電影市場站穩腳跟,必須要提高我國電影制作的技術水平,積極吸取外國的先進技術,通過不斷的學習,再結合我國傳統歷史文化,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動畫,才是可以讓觀眾回歸的方法。及時認識到與國際電影數字技術的差距,并努力迎頭趕上,是我國電影市場的當務之急。只有不斷學習,加快產業升級轉型,大力發展數字電影,才能在日后的電影市場為自己留有一席之地。

目前,我國數字動畫的建設已初見成效,出現了大批優秀的作品,如《大圣歸來》《大魚海棠》等,這些作品運用中國傳統歷史故事以及先進的數字技術,是古典與現代藝術的完美結合,是我國數字電影發展的優秀范例。

參考文獻

[1]朱梁.數字技術對好萊塢電影視覺效果的影響[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5)

[2]李明.論數字技術對電影語言的影響[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

作者:臧涵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