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主持人必備記者素質

時間:2022-06-14 08:44:00

導語:新聞主持人必備記者素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主持人必備記者素質

傳媒競爭日漸劇烈,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已經成為“影響新聞收視率的重要因素”。人們對于主持人的需求期待,早已超越串聯節目,受眾不滿足于得知“發生了什么”,而是需要更深層次地捕捉事態發展動向及事件影響等。在這里,我們來探討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在具備相應的傳播素質的基礎上,融合更為敏銳的觀察,獨立的見解,準確的判斷和深邃的思想等記者素質,無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什么是記者素質

記者是新聞媒體中從事采訪報道的人。“記者素質”就是“記者”這一社會角色上具備的能力與品質。新聞記者的社會角色是新聞信息的傳播者,是“為公眾服務的社會工作者”。觀察、捕捉、分析、評論、引導、溝通……都是作為一名記者要勝任工作應具備的素質。從心理學上看,素質既與人的先天遺傳有關,也受社會文化制約,可通過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而發展形成,具有相對穩定性。心理學上的素質概念,指人的神經系統及感覺器官上的先天的特點。現在,素質這一術語被廣泛使用,認為它是在先天基礎上,經過與后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內在的較為穩定的身心組結構的要素、特征或屬性。包括人的品德、智力、體力、審美等方面品質及其表現能力的系統整合。記者素質是充當記者角色的社會個體在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在長期的新聞傳播活動中,形成的與記者角色相關的相對穩定的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的總和。電視新聞記者與其他媒體記者在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上大體相同,同時也有相應特殊性。例如,視聽語言的綜合運用,及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普通話水平等。

二、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需要具備的記者素質

(一)良好的政治素質

記者總是站在時代的前沿捕捉、發現和報道新聞事實,進行新聞傳播。韋爾伯•施拉姆將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分為三個方面:政治功能、經濟功能、一般社會功能。新聞傳播在這些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國內外都不乏新聞傳播對社會政治、社會生活形成重大影響的實例:美國“默羅與麥卡西主義的較量”、“克朗凱特對尼克松‘水門事件’的揭露”,國內《焦點訪談》對社會腐敗、不公正現象的曝光……記者對新聞事實的傳播活動,是他在世界觀、人生觀的指導下,認識世界反映社會生活的過程,對新聞的把握與理解,也是對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判斷與理解。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是記者正確反映社會生活、影響社會生活的前提。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同樣要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才能更好地記錄現在,書寫歷史,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

(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社會學認為,新聞傳播是一種社會控制手段。它是構建社會規范和實施社會規范的重要途徑。朱鎔基總理為《焦點訪談》欄目題詞:“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足以看出新聞傳播對于社會生活的重大作用。在這個意義上,記者是社會群體的哨兵,用組織和引導輿論來監督社會生活,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記者服務好社會群體的思想保障。在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監控下,記者才能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才能有勇氣站出來替百姓說話,為正義護航。正如一位資深電視策劃人所說:“沒有責任感,電視人怎能為民主做主,匡扶正義?沒有使命感,電視人又怎能不畏艱險,嚴懲腐敗?”,“《東方時空》、《焦點訪談》之所以成功,就在于這兩個欄目組里聚集了一批內心充滿責任感和使命感地電視人。”社會責任感的缺失與削減,會導致記者這一社會角色的退化與錯位,有時甚至發生角色異化。近些年,一些媒體記者利用記者身份做生意,跑買賣,還有人利用新聞媒體特殊的監督力量,以新聞“斂財”……這些責任感缺失的表現,不僅使記者的社會監督功能喪失,還引起不良反響。所以社會責任感一直是對記者從業的基本也是重要的素質要求。

(三)敏銳的發現力

傳播學家米德提出“瞭望者”的特點:“為某一群體擔任瞭望任務的動物是該動物群體中較之與其他同類對氣味、聲音更為敏感的動物”。記者是社會群體的瞭望者,具有比普通人更強的發現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新聞敏感。記者的發現能力即新聞敏感是建立在政治素質基礎上的一種業務能力,是記者社會認知能力的一種表現。它表現為對新聞事實的發現與關注,還表現在報道角度的選取、對新聞事實的價值判斷、前景預測、被淹藏真相的事實追蹤調查……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打破記者與主持人在工作上的割據局面,進入新聞的采制過程,發現能力是必備的條件之一。孫玉勝在《十年》一書中對優秀節目主持人的標準應是:“集合魅力、表達能力和發現能力的三位一體”,并且指出“發現能力和表達能力”是構成優秀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基礎條件。孫玉勝《十年》中敘述了一個白巖松“發現”新聞的實例:1997年《東方時空》欄目曾為總主持人設置了2、3分鐘的言論空間,白巖松在一次節目中這樣評述中國足球:“沒錢的時候不行,有錢的時候不行;業余的時候不行,職業化以后還不行;穿紅衣服不行,穿白衣服也不行;蘇永舜不行,戚務生也不行;中國教練不行,外國教練也不行……”如此多的新聞點需要發現,而將這些新聞點貫串起來,形成獨特的角度,同樣也需要發現。

(四)采訪與寫作能力

采訪和報道是記者的天職。采訪,是記者采集相關信息的搜集、信息比對和信息判斷進而就某一主題對相關人員進行訪問。報道,是記者在采訪的基礎上,記者利用一定符號系統創作新聞作品的過程。兩個環節都是記者對語言能力的具體應用,可以把它看作記者的職業語言能力。記者駕馭語言系統的這種職業能力,我們常稱為記者的采訪能力和寫作能力。從本質上來說,記者寫作下來的文字和主持人表達出來的言語都是對思維內容的記錄和表達,都是二者在傳播活動中對語言符號系統的組織、運用。以往對主持人的語言要求偏重于有聲語言的表達,即有聲語言的表現力、感染力,而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職業語言能力不僅包括“口頭的”,也包括“筆頭的”。除此之外,對于電視新聞工作者來說,這種職業語言能力還包括對另外一種符號系統的運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視聽語言符號”的運用,因為電視新聞節目除了用“文字”、“有聲語言”說話,“畫面”也是電視新聞的表達方式。

近幾年,主持人的采寫能力逐漸得到重視。采訪和寫作對主持人有聲語言的表達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職業語言能力應該是兩項側重的總和。需要指出的是,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需要具備的采訪能力和寫作能力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但電視新聞主持人的采訪和寫作能力要比記者更勝一籌。記者采訪的目的是獲知事實,尋求意見看法,采訪過程可以作為節目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可以適量加入節目組接。成熟的電視新聞節目制作體制中,主持人有更多表達的主動權與節目的控制力:主持人的采訪是節目構成的有機部分;專訪節目本身就是主持人采訪過程的展示;主持人通過分析判斷組織而成的主持人言論,有時不經審查就可在節目中播出,這一點在直播類節目中屢見不鮮,作為節目主持人的職業語言能力,需要在采訪能力與寫作能力基礎上,形成高質量的口語表達,清晰、準確、口齒清楚、普通話使用規范只是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職業語言能力的基本要求,新聞現場和直播現場報道和評議的即興口語能力等,是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應具備的語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