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題材電視劇受眾審美需求分析
時間:2022-11-19 03:59:04
導語:都市題材電視劇受眾審美需求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隨著都市主題電視劇市場份額占有率逐漸提高,其題材分類越來越豐富,制作水平日趨提高,在為觀眾提供不同層次心理需要的同時,也滿足了觀眾多樣的審美需求。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電視劇市場不同題材電視劇生產的調整,都市題材電視劇的比例有所提升。根據2018年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提供的數據,2017年當代題材的電視劇立項占59%,近代題材占17%,古代題材占比首次下滑①。2019年上半年,反映時代變遷的電視劇比重為13.5%,比2018年同期提高了44.7%,其中《都挺好》更是達到了平均收視率2.41%,另外三部都市題材電視劇《帶著爸爸去留學》《我的真朋友》的收視率也超過2%②。2020年伊始,《安家》《決勝法庭》《奮進的旋律》《完美關系》《下一站幸福》5部都市題材電視劇的收視率也超過1%。③都市題材電視劇的崛起與國家的相關政策有一定關系,但電視劇具有大眾文化產品的屬性,滿足觀眾的審美需要決定了當下中國都市題材電視劇不管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了較大的提高。觀眾的審美需求是綜合了感官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復雜精神追求。縱觀近年來收視率較高的我國都市題材電視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中國社會的現實生活,能與觀眾在不同心理層面上產生共鳴,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
一、“完美愛情”心理需求
偶像明星參演的都市題材電視劇,以都市為背景,上演都市童話愛情,演員外形俊朗靚麗,擁有眾多粉絲,往往電視劇還未開播,就已經產生流量效應,這類電視劇延續了偶像劇的某些特征,但又跳脫出王子公主的模式,將觀眾向往的愛情置于普通人身上,從而引發觀眾對理想愛情的認同。(一)體驗完美愛情觀眾情感需求的轉變體現在觀眾實現雙重身份,從旁觀者到與創作者在作品基礎上進行情感溝通的轉變。都市愛情題材電視劇直指觀眾內心的情緒與感情,在給觀眾帶來娛樂的同時,也為觀眾提供了良好的愛情體驗。《親愛的,熱愛的》《我的真朋友》這類都市愛情電視劇就彌補了觀眾在現實生活中對不完美愛情的失落感,通過圍觀青年才俊和靚麗少女的戀愛過程,滿足了觀眾對愛情美好想象的設想,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關于情感和歸屬感的需要來看,觀眾在男女主角的愛情中感受到了處于戀愛中的男女相互愛慕、相互照顧的甜蜜,在具象化的影視作品中感受到了抽象愛情的情感特性,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完美結局產生了愉悅的情緒。(二)彌補愛情缺憾都市愛情題材電視劇通常以輕松、幽默的劇情給觀眾帶去有趣的情感體驗,觀眾因為角色的吸引力而投入到劇情的欣賞中,這類電視劇可以讓觀眾在體驗角色的情感過程中產生喜怒哀樂的情緒,伴隨角色的情感經歷去體驗生活中理想的愛情。觀眾也可以從中逃離日常生活,即使現實生活各種問題、麻煩不斷,觀眾投身于都市愛情題材電視劇就如同逃到一個浪漫的烏托邦世界,換一個角度去欣賞、仰望夢想,在幻想的世界里去看完美的人的幸福生活,并與之產生共情反應,以彌補現實生活一些不完美愛情的缺憾。
二、目標群體心理需求
在都市變遷過程中,人們身上會印下特定時代的烙印,因為經歷的相似性,他們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個群體,都市題材電視劇將這一群體的社會眾生相呈現于熒屏上,現實生活中的目標觀眾可以在這里找到心理安慰。(一)相似經歷形成的社會同盟。在都市生活環境中生活的中年人,有著相似的精神壓力來源,比如不順心的生活事件(孩子教育)、挫折(升職加薪)、心理沖突(夫妻關系)和不合理的認識(房貸、車貸),過度的壓力會讓人處于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榮格“集體潛意識”理論認為人類通過反復經歷相同的事物、感情后,在心理上會產生相似的感情模式。每一種類型的電視劇都有其特有的模式,觀眾觀看電視劇的過程,就是對按照媒介慣例建構的框架進行解讀。《小歡喜》《都挺好》聚焦社會現實及社會變遷引發的家庭問題,是現實社會中眾多問題家庭的縮影,觀眾在劇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到各自的生活,感同身受的參與感讓這類電視劇成為了觀眾的新寵。《小歡喜》通過聚焦中年人生活、情緒、健康等一系列問題,揭示了中國當下中年人普遍的社會情感需求。現實生活中的中年群體正是在電視劇塑造的角色形象中看到了他們的影子從而產生認同,而這種認同除了體現在角色的外形上,還體現在生活中的問題上,比如真實的教育環境,“學區房”這樣一個對于中國人都不陌生的詞匯,在當下的每一個城市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劇中的高考小區一房難求的現象就是現實生活中一個真實寫照。《都很好》則從家庭變遷的角度折射出社會變遷給普通人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它源于生活中各種事情的復雜性體驗,有來自社會對于成年人成功的評價,有來自家庭中老人對子女的需要,還有來自作為人對生命死亡等命題的思考等。觀眾正是在電視劇中看到了與各自切身相關的事件,通過角色之間的情緒反應、劇情的虛實相交,感受到角色行為動機的合理性和社會現實對人的驅動作用,讓自我的心理行為與角色的行為和外部特征相重合,體會出角色的言行理路。社會變遷造成環境與文化的改變,但對人們的影響各不相同,因此,當電視劇中描寫的問題、處境與事件與觀眾產生緊密聯系時,觀眾就能與電視劇產生共鳴。觀眾會認為劇中的角色就是忠于現實而塑造的,劇中的角色與其在很多方面都是重合的,這類都市題材電視劇關注時事和社會問題,直面現實,引導觀眾思考當下。電視劇將觀眾的行為、思想以及社會關系中的各種矛盾、問題濃縮成一個有機體集中放大于熒屏,實現了電視劇作為媒介傳播的儀式觀,觀眾在其中分享、參與,滿足了情感溝通的需要。(二)電視劇互動話題的參與性。觀眾因為性別、受教育程度、興趣愛好、社會地位等不同會有不同的收視動機,都市題材電視劇在共性化的社會化問題上營造互動話題,滿足了個人對共性化問題的表達需要。通過研究受眾選擇電視劇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可以發現受眾的“互動”心理需要。從觀眾的情感需求來看,從看別人的悲歡離合到對自我的情感觀照,觀眾更看重電視劇所反映的人物情感與命運是否與各自的當活相關,能否參與解讀電視劇的深層文化現象,而不僅僅只是旁觀別人的生活。電視劇成為觀眾情感交流的對象,將自我在生活中不能解決、排解的情緒通過觀看電視劇來宣泄、學習并矯正成為符合社會中他人需要的模式。都市題材電視劇《安家》描繪了都市中小人物的日常生活,通過房產中介這一職業,展現了中國人對“家”的歸屬感與房子安全感的綜合體驗。觀眾在劇中的不同角色尋找一個家的過程中,去思考各自在城市的落腳問題以及對家庭觀念的分享,在角色處理住房問題的策略中感受著住房對每個人共同但又有所差別的影響。《完美關系》則講述了職業公關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在壓力面前的相互幫助、共同成長。觀眾在該劇中既看到了公關工作直擊要害、高質高效地解決問題,也將劇情與各自的職場經歷進行比照,甚至將劇中的經驗借鑒到各自的實際工作中,最終形成了感慨—共鳴—反省—改正的學習修正模式。電視劇傳遞的信息與觀眾的行為、思想、經驗相互作用,同樣的劇情,不同的觀眾會有不同的解讀,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觀眾與電視劇之間關系的多變性取決于觀眾與電視劇文本經歷是否相似,其一致性越高,觀眾越能從電視劇從獲取滿足感,反之,觀眾的觀看體驗就會打折。
三、集體化情感表達需求
如果說電視劇會對觀眾產生什么影響,無論是影響到其行為、認知還是處事態度,關鍵一點是它首先要能夠被觀眾感知和理解,在國家與社會的環境下,家國情懷的集體化情感是個人無法回避的情感體驗。(一)倡導優秀文化思想。電視劇創造的“擬態”社會情境與人際關系,與現實生活有很大的相似性,不僅觀照個體生命的日常生活,更渲染國家意志、社會集體情感,觀眾既能從電視劇中參考自我行為與環境的關系,評價自我,同時在經過自我反省后,矯正自己的觀念和行為。電視劇《決勝法庭》通過不同的典型案例,展現了我國在司法改革中關注百姓問題,并結合具體的故事,深刻挖掘受眾關注的大案、要案及社會話題,通過生活議題透視善惡、正邪較量、情與法,將抽象的法律知識具象化,為百姓進行科普,同時展現了我國法律工作者的職業能力與高尚情懷,在思辨的過程中滿足了觀眾的心理需求。《奮進的旋律》則展現了兩代人在中國制造情節的鼓舞下,完成了工業強國夢。觀眾在劇中既能看到父輩拼搏的形象,也能在其中感受到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時代變遷的特征,在偉大時代家國情懷的動人故事中,對父輩不屈不撓的精神,產生了崇敬感。(二)傳播正能量文化。電視劇的作用除了為觀眾提供娛樂和消遣之外,還有傳播文化、強化觀眾信念的作用。一方面是通過展現與信念相關形象來實現,另一方面是通過家國文化的傳承來感染觀眾。都市題材電視劇通過議程設置的功能強化了國家形象,優秀傳統文化即使在眾語喧嘩的大眾傳播文化環境中,也能啟迪觀眾,重構觀眾的信仰和認知。觀眾在觀看這類電視劇的過程中,其間的信念、價值觀、思想框架會變得具象,其一致性也會得到強化,進而跳脫出個人的生命體驗,升華到對家國情感的表達。電視劇作為媒介的最重要功能就是為觀眾減壓放松,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會有來自諸如物質、身份、發展、生存等各方面的壓力,電視劇能夠讓觀眾產生有趣、輕松、幽默、活躍的感覺,滿足自身情感基礎性需要。人作為個體生活在社會,既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是個體不斷進行生命體驗的過程,因此具有反思意味、凝聚社會普遍性情感的電視劇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人們渴望知道的以及社會倫理道德對“社會人”的要求。隨著觀眾觀看的電視劇國別的增加、類型的增加,觀眾觀劇的審美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觀眾不僅是作為受眾,更多時候還希望自己的主體意識得到重視,通過精神參與將自我意見進行表達,觀劇的過程既是審美過程也是對作品的再創作。觀眾通常將自己過去的經驗抽象、概括成一個有機整體存放于意識里,并用于對于新的事物、經驗的理解,當下都市題材電視劇正是用貼近生活的方式啟發觀眾解讀新經驗,讓觀眾在已有社會知識的基礎上獲取更多的意義,在電視劇戲劇化的行為過程中滿足觀眾心理、情感和審美需要,從而贏得市場。
作者:張媛媛 張宇丹 單位:云南大學
- 上一篇:最美的鄉村中辛蘭人物形象塑造探討
- 下一篇:經典電視劇的修復與傳播路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