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居住環境研究
時間:2022-03-12 09:23:00
導語:都市居住環境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社會結構現象之一
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法國巴黎的街區出現了很大的社會問題:居住在巴黎近郊新型住宅的青年們,因為一種對都市中心階層的反感情緒,而進行的對都市中心16個區的暴力及破壞事件連續發生。
這些事件同時發生在另一些發達國家,如日本等,但卻沒有做任何報道,理由是怕會引起同樣的社會問題。以往,城墻把都市同郊外分開,在城里生活著擁有各式各樣文化生活和教育設施的市民。生活街中心導致市民有一種特殊感覺。20世紀70年代后,隨著都市人口膨脹導致了市中心與郊外土地生活經濟的巨大差別,從而促使郊外土地的開發及新住宅環境的出現。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都市中心生活繼續轉向富有階層。移民、低收入階層勞動者則移居郊外,形成兩大分離形式。雖然在郊外也有一些著名設計師的土地建筑規劃,也有像古希臘神殿般莊重的建筑,但是,郊外還是被人們稱為“貧民宮殿”。這種社會現象使移居郊外的人有一種被都市中心所排斥的感覺,同時也產生了對不能隨時享用各種娛樂設施的一種奪取和占有的極端傾向。這種社會隔離使很多人對城市富裕階層產生憤恨,一種“都市中心”生活向往思想導致了一連串暴力及破壞事件的發生。目前對這種行動的理解說法不一。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人們向往都市中心生活的現象,也是人生觀的一種新提示。
針對都市中心市民的暴力現象在巴黎是比較特殊的事例,但是它的發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都市中心生活的再評論也將會發生變化。實際上,許多年來,世界各大城市亦發生過類似的事情。這種極端的例子在美國都市也有出現。由于美國市中心移民的流入導致環境惡化,一種都市中心回避現象出現,也就是說富裕階層移住郊外別墅在以前就有傳統。20世紀90年代后,都市移流出的企業家和住民再次回歸市中心生活的現象又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在亞洲的代表是日本的東京,那里的市民也熱衷于都市生活。但是,日本的都市發展政策體現出一種工業化的效率追求,都市中心作為工作場所,生活在郊外的一種職住分離的結構政策,從城市規劃到街區規劃是一種把人從都市排出的規劃行為,泡沫經濟時期,城市中心全部被商業工作場所占據,居住人口銳減,出現都市的空調化。20世紀90年代后,無論是人的精神功能要求和生活文化均發生劇變,向往都市生活現象急增,使集合住宅具有了非常好的販賣前景。泡沫經濟后全日本的住宅地價下落,都市中心居住構想發生很大變化。隨之也帶來了為適應市場變化的大型再開發事業的發展,這也導致了住宅供給和開發一體化的新的形式的出現,這是日本泡沫經濟時代住宅開發所沒有想到的,也對日本都市政策轉換起到了實質的推動作用。
二、社會結構現象之二
少子、高齡化的社會結構正在形成,這也同樣是“都市中心生活”現象回歸的理由之一。首先,高齡化社會發展有它的背景。高齡化人群不需要只有通過汽車這種交通工具才能去郊外的生活模式,而更需求一些徒步就可達到的便利設施。所以作為社會高齡化時的一種生活方式,回歸“都市中心”生活將越來越明顯。日本中心地區的超高層塔樓,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3個月就全部賣完,其購買者大多是5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群,也反映了這種社會現象。他們的孩子們獨立后,夫婦二人希望在城市中心享受愉快方便的生活。另外,社會勞動人口減少,女性擔起社會責任的情況會越來越多。由于女性除了工作和持家還要養育孩子,這就要求“職住接近”,從前郊外長時間的通勤變得十分不利。以上幾種現象—女性社會角色的改變,少子、高齡化的到來,使都市生活回歸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不可回避的、非常現實的大課題。三、都市競爭促使“城市”再生
都市中心生活回歸的另一種因素就是社會網絡化。今天世界正向著無國界化發展,與其說國與國競爭,不如說城市和城市之間在競爭。北京、東京、大阪、上海、巴黎、紐約等,都市街區開發發展程度直接影響著城市對世界各國人們的吸引力。世界的發展趨勢將是創造一個具備服務性、文化性、方便的都市工作生活環境。日本最大的開發集團—森氏集團,現所開發的事業都是根據現在及將來的都市形成發展構造而進行的。森氏的開發事業表明,人的生活及精神是第一位的,應始終以人為中心來服務。進入21世紀,人們的溝通方式在發生變化。人的移動速度也隨之加快,誰都有機會去海外學習、工作、生活,自由的生活形式將成為主流。所以,單一的工作職場的街區環境已滿足不了社會變化的要求,相反應該是有魅力的商業游樂場所、刺激知識文化的設施和生活便利設施來充實都市環境。可以想象,沒有魅力的街區環境將不會吸引世界各種人才的集中,更談不上在城市之間競爭勝出的可能。總之,城市中心居住首要的是以豐富居住環境設施、完善生活空間為根據,也就是說,人們對城市中心生活的關心是城市魅力和實力所在。巴黎的暴力事件和美國的城市中心回歸現象,都不是偶然的社會現象反映。日本東京城市現狀顯示出,職住緊密連接的生活結構還不健全,通勤時間和交通涉滯等問題,特別是理想的生活街道空間缺乏,致使在過去的10年間,東京的國際地位明顯下降,無論是交通、通信還是國際空港整備方面,比起現今的香港、新加坡、漢城、上海、北京,在發展上都有很大的時間性差別。都市生活空洞化將是阻礙都市未來發展的最大原因。如何從這種危機狀況中擺脫出來,繼續在都市競爭時代生存下去,是擺在各個大都市面前的一個非常緊迫的課題。縱觀世界先進國家的城市建設,中國城市生活的軸心結構從現在起10年、20年后將形成什么樣的街區構架,我們將拭目以待。
- 上一篇:交通工程建設中預防職務犯罪思考
- 下一篇:我國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