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
時間:2022-01-05 03:20:59
導語: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學校教學中處于首要的、核心的地位。作為學校,既要傳授科學文化知識,重視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小學生是新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未來先進思想的傳播者和科學技術的開拓者,又是優秀精神產品的生產者,在祖國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起著巨大的作用,所以,加強在新形勢下加強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極其重要。
二、新形勢下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順應時代要求,更新德育觀念
德育觀念的正確與否、先進與落后、新與舊,直接影響著德育方針的貫徹、德育內容的選擇、德育對象在德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乃至德育的效果。由于長期以來我們對德育的理解較為片面,習慣于傳統的德育方法,因此在新形勢下,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更新德育觀念,樹立學校德育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思想以及學校德育工作應適應新時期新特點的思想觀念。
(二)遵循兒童心理規律,改進教育方法
1.要把溝通和理解作為有效德育的前提條件,并通過種種途徑去創造這一條件。首先,要樹立民主平等的意識,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和他們交朋友。其次,要認真調查和研究學生,掌握他們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們在想什么,干什么,采用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形式,為溝通思想感情創造條件。
2.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要徹底轉變過去那種以管制型和灌輸性為主的德育模式,讓學生更多的參與管理,參與和組織各項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發展智力的活動,真正成為德育的主體,是德育成為一種共同關心、共同參與、渴望完成的活動,這樣不但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也有利于讓學生在活動中教育自己,是靜態的教育成為動態的教育。
(三)重在實踐,體驗過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學都十分重視德育,把德育教育的方式上要變過去那種以管制型和灌輸性為主的德育模式為“重在實踐、體驗過程”,做到“三個結合”。既“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校”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廣泛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進感情,獲得友誼。通過活動,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從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風。筆者認為,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所理解并產生強烈的情感,但這僅用專業知識育人是不夠的。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必須使學生獲得對“美與丑”“善與惡”,更加鮮明的辨別力。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是學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緊扣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不斷的注入新鮮血液,才能真正發揮“德育養德”的育人功效。
(四)讓德育走進現實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教育
反思傳統的德育教育方式,我們往往是抱守著狹隘的課堂觀,將施教的場所僅僅局限于教師,把課堂教學簡單片面地理解為教育行為的全部,學校教育呈現出一種說教式的、十分明顯的封閉化趨勢。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還不能令人滿意。生活的德育要以社會現實生活為基礎,以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為途徑,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中介,以學生日常生活為內容,引導學生學習生活知識和技能,體驗生命的意義,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成為熱愛生活、言行一致,有責任感和創新意識的新時代小學生。現實生活是學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出發點,也是學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歸宿。學生不斷自我完善,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現實的或未來的生活質量,真正的教育就是幫助學生適應并超越現實的生活,創造未來可能的生活。教師要善于針對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成新的德育內容。積極探索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現實生活狀況,了解學生的道德基礎是在什么樣的現實生活背景下形成的,然后幫助學生確定可行的發展目標,尋找行之有效的自我完善的辦法。教師對學生現實生活中的表現要敏感,要敏感于學生的行為,要敏感于學生的生活體驗,要敏感于學生的行為變化,真切地把握學生在生活中的尷尬、壓力和恐慌,并在這種把握中尋找到學生品德發展的最佳生長點,針對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指導,幫助。最后在幫助學生適應生活的同事,理解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讓學生對生活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更高的追求。
(五)不失時機,巧抓機遇
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這是人的德行形成的一個基本規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說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點是現在人們的思想已駛入現代化的快車道。小學生耳濡目染,其思想認識也已變的逐漸復雜起來。如不能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工作,勢必造成社會危害。如果我們摒棄“說教式”“灌溉式”“擠壓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機遇,充分利用“節日慶典、晨會、校班(隊)會、國旗下講話、宣傳欄、黑板報、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時機地加強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把道德認知自覺地轉化為道德行為,這樣功效會更好。
作者:何立波 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站前小學校
- 上一篇:小學德育主題活動案例探討
- 下一篇:“愛的教育”在班級德育工作中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