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高等院校德育中促使道德內化的方法
時間:2022-04-08 05:55:00
導語:透析高等院校德育中促使道德內化的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闡述了個人的內心信念是道德最根本的作用方式,強調要重視隱性德育的育人作用,加強大學生自身道德修養,德育教育論文促使道德內化。
關鍵詞:道德內化內心信念顯性德育隱性德育道德修養
高校德育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高素質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任,直接關系到我國21世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然而,教育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不斷去探索德育的有效途徑。筆者認為,高校德育必須通過使社會主義的道德要求內化為大學生的內心信念才能產生作用。
一、個人的內心信念是道德最根本的作用方式
個人的內心信念是指個人的良心、是非善惡觀念、光榮和恥辱觀念等等,它是一個人內心所認定的較為牢固的理念,是個人處世、交往的準則,是道德最根本的作用方式。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存在和發揮社會作用的方式有其獨特之處。它是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個人內心信念的調節來發揮作用的。在這3種調節方式中,最根本的方式是個人的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慣的調節最終都要與個人內心所認定的理念相一致才能起作用,一個無視社會輿論和傳統習慣的人,會毫無顧忌的做出違背社會道德要求的事情,但是,當社會輿論和傳統習慣的要求與個人的內心信念相共鳴時,就會產生極好的效果。達爾文在他的旅行記中記述了當時還保留著原始風俗的火地島人的公正觀念,即使在饑荒嚴重的時候,年輕的火地島人跑到海邊尋找食物,如果他發現一條擱淺的鯨魚,他會忍著饑餓回去報告,由年長者將鯨魚均分,而決不會由他個人獨吞。公平是原始社會最重要的道德原則,是原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這一道德要求已經牢固地內化為原始人的內心信念,支配著原始人的行動?,F代社會雖然比原始社會有著更加優越的物資生活條件,但是,道德起作用的方式是相同的。因此,高校的德育教育必須通過使社會主義的道德要求轉化為大學生的內心信念才能產生實質性的效果。
二、道德內化的理論分析
從人的生理基礎看,人有智商和情商。智商使人類有抽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因此,人能夠通過實踐使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動機和行為,形成一定的見解,在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目的地從事一定的活動。情商是人的一種性格和素質,它使人能夠調適自己的情緒,培養自動自發的心靈動力。
從社會學方面看,社會學認為個人社會化過程就是一個人從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并不斷適應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地把社會規范內化為個人的內心信念的過程。社會學家米德認為,每個人都有兩面,他稱之為“主我”和“賓我”。“主我”是自我的自然方面,即感到饑餓、痛苦、壓抑、快活、陶醉、感到需要滿足種種欲望的那部分;“賓我”是自我的社會方面,是受到他人的行為和態度、社會道德規范和組織制度制約的那部分?!爸魑摇笔潜灸艿?、自私自利的、一時沖動非社會化的自我;“賓我”則是意識到了社會的規范、價值和要求并使之內化,實現了社會化的自我。當“主我”想要按自然本性行事時,“賓我”會按社會的要求抑制住“主我”的行動。
社會道德規范客觀地存在于社會之中,只有經過長期的社會化過程,一個人才能逐漸地學會,并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道德規范一經內化為個人的內心信念,就會形成較為穩定的思想觀念,指導個人行為。
三、促使大學生道德內化的途徑
1、顯性德育是主渠道
高校德育由顯性德育和隱性德育組成。顯性德育是指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開展的、有特定內容的德育教育。在高校的教育體系中,它通過兩種教育形式表現出來:一是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二是按照德育目標有意識開展的各類德育活動。顯性德育是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歷來倍受重視,但是,顯性德育在以往的教育方式中,表現為灌輸式教育,存在著與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相脫離的問題,學生只求通過考試,而不與自己的思想、品行相聯系。其效果令人擔憂。改革顯性德育的教育方式和考核方式,緊密聯系當前社會實際和大學生的思想實際,解決大學生的道德困惑,使大學生樂于接受社會主義道德,自覺履行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已成為促使大學生道德內化的客觀要求。
2、隱性德育是需要重點建設的渠道
隱性德育是指隱含在學校的物質環境、人文景觀、文化氛圍等中的育德因素。它存在于校園環境、學校制度、校園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就業與創業教育、各學科教師的德育滲透和實踐活動中蘊涵的德育素材之中。隱性德育是要創設一種環境,使學生置身于這種環境中,情操得到陶冶、品行得到端正、思想得到凈化、境界得到升華。道德家們十分重視環境對人的道德品質形成的重大影響,孔子說:“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意思是說,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不選擇有仁德的住處,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英國19世紀偉大的道德學家塞繆爾·斯邁爾斯非常重視環境對青少年道德品質形成的影響作用,他在其道德名著《品格的力量》一書中,引用了一句西班牙諺語:“與狼生活在一起,你也會學會嚎叫。”用以說明環境對人的巨大影響作用。
與顯性德育的灌輸性、強制性、目的性,易產生抵觸情緒相比,隱性德育有輻射性、滲透性、影響性的特點,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為有效地促使大學生道德內化,應對隱性德育給予更多關注。
發揮隱性德育的育人功能,應該重視以下幾方面工作:
(1)重視校園環境建設。校園環境包括校舍的建筑風格、校園的人文景觀、校園綠化、體育場館、教室布置、寢室文化等方面。優美、高雅、文明的校園環境會使大學生感到賞心悅目、心曠神怡,久而久之,會影響到大學生的言談舉止、培養大學生具有友善的言行、得體的舉止、優雅的風度。
(2)重視學校制度建設。學校的規章制度以隱蔽的方式對大學生產生德育功效。制定并執行制度,是為了使人們的行為具有可預期性。但是高校對大學生的管理制度不可謂不健全,但與制度要求相悖的現象時有發生。反思高校學生管理制度,我們認為,大學生管理制度的制訂和執行,應易于營造良好的學風、校風,易于大學生把學校的規章制度內化為自己的內心信念并轉化為相應的道德行為。
(3)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在中國古典文獻中,“文化”是“文治教化”的意思,就是指用一定的道德、禮樂去教化人民。文化本身就具有德育功能。特定的校園文化反映了學校的歷史傳統、精神風貌、目標追求、價值觀念、道德情感和行為規范,對大學生具有精神激勵和價值導向作用。新時期的校園文化建設,要為大學生營造一個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塑造完善人格、提升道德修養的良好環境。
(4)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是道德建設的重要實踐者。教師的天職是“傳道、授業、解惑”。這就決定了教師實際上肩負著雙重使命:傳授就業之道,示范做人之德。這也就從客觀上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帮L格塑造人”,教師高尚的品德,會給大學生帶來巨大的道德力量,使大學生受益終身。高校教師要有強烈的育人意識,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嚴謹治學、公正執教,熱愛學生,注重自律,為人師表,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5)重視大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但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2002年全國因心理疾病退學的大學生占退學總人數的54.4%,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培養大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質也已成為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務。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引導大學生重視心理的自我調節與維護,優化心理品質;鼓勵大學生悅納自我,增強自信;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和疏導工作,造就大學生成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的適合我國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6)重視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教育。就業與創業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最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按照現代企業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全面素質培養。其中職業素質教育、創業教育、創新教育及基本素質培養等就業與創業教育內容,無不發揮著隱性德育教育的功能。利用就業與創業教育,引導學生增強創新意識、鍛煉創新思維、調整認知結構、鼓勵創新行為,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努力使大學生成為具有奉獻精神、創新精神、獨立精神、合作精神的創新人才。
3、自身道德修養是必要條件
道德修養是指人們自覺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遵循一定的道德規范,在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方面所進行的自我鍛煉和自我改造活動,以及經過這種努力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達到的道德境界。大學生進行道德修養,首先要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錯誤思潮的影響。其次,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內容,也是大學生道德修養的核心內容,大學生應當自覺做到為人民服務。再次,社會公德、戀愛道德、職業道德是大學生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正確對待同學之間的友誼和愛情,了解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規范和修養的重要性,堅持知行統一,做一個自覺的道德實踐者。
參考文獻:
[1]張敦福.現代社會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冀學鋒.試論隱性德育課程與高校德育課程體系構架[J].道德與文明,2002,(1):56-58.
[3]李改栓.校園文化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2,(2):42-46.
[4]蔣乃平,姚裕群.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上一篇:做卓越的教師閱讀感悟
- 下一篇:罪全書閱讀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