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知識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15 07:02:00

導語:科教知識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教知識管理論文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博客技術孕育而生,并且受到信息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中以博客為信息載體的教學科研管理成為了“精英博客”的典型代表,本文就教學和科研工作在博客中的運用,論述了博客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和意義,望有助于教學管理的實踐展開。

關鍵詞:博客平臺;教學管理;博客團隊;博客效益

引言

自從2002年以來,博客的概念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到2005年,博客數量的增長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性:2006年,中國網民注冊的博客空間更是超過了3300萬個。根據2006年關于博客的調查報告可以看出,如此強勢的增長速度和無可限量的擴展空間,博客正在以互聯網為依托的載體中快速成長和蔓延。

博客(Blog)不僅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而且也是深入互聯網文化的工具。當互聯網擺脫了計算機技術Web1.0的束縛,邁入Web2.0時代的同時,博客文化也孕育而生,從靜態的網頁瀏覽轉入動態的與共享,博客作為更具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工具開始拓展。而且越來越多的教育體系也參與其中,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信息環境和研究平臺。

一、博客技術與科研教學

首先,我們了解什么是博客(Blog),Blog是WebBlog(網絡日志)的簡稱,是一種基于Web2.0技術的應用系統,用于提供給用戶以日志的方式網頁。基于博客在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成為了日志式的網絡信息成分。因此,它本身具有時效性,Web2.0技術會以時間為序的方式,自動排列信息的先后,便于使用者查找過往數據。

其次,博客具有人人可以用來傳播自己的觀點的屬性。那么博客的內容可以說無所不及,正因為它的廣泛性特征,造就了“草根博客”和“精英博客”之說,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文化范疇,“草根博客”以廣而泛為基本特征,而“精英博客”以其專而精為特點,這里所談到的科研教學就是“精英”博客文化之一,也翻開了教育體系中嶄新的一頁。

(一)博客的基本特征與教學的相容性:

1博客時效性與教學即時性

博客的本身具有時效性,Web2.0技術會以時間為序的方式,自動排列信息的先后,便于使用者查找過往數據。這樣的特點符合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需求,博客的內容按時序排列。正如教學過程中的課時安排表,由淺入深地將科研內容傳遞。既可以在線交流,又可以回顧復習。

2博客開放性與教學擴展性

博客的開放性是指,由BSP(BlogServiceProvider)博客服務托管商提供的博客空間,使用者(Blogger)通過免費的注冊便可獲得使用資格,可以自由發表言論、觀點等供他人瀏覽和反饋。互動式的空間交流極大地促進了信息的傳播和眾多領域的迅猛發展。我們知道,學科領域之間是存在關聯性的,復合型的知識體系是體現教學深度的重要指標,不僅科研工作者需要吸收廣泛領域的知識,而且現存教育體系的弊病也亟待更新現有的知識來改善,因此,博客為教學提供了革新和創新的有效渠道。

3博客群體性與教學協作性

博客群體主要包括了博客作者和博客讀者兩大類,正如教師與學生在教育體系中的位置。博客在教學活動中的交流和協作,可以是師生網絡信息傳遞的平臺,也可以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可以是教師之間的網上科研探討。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經驗交流。總之,博客的群體性,加深了教學的溝通程度,也加強了科研的組織協調。

(二)博客在科研中的革新作用

1對象的轉變

在教學過程中,博客的參與是信息傳遞的過程,更是知識利用的過程。在博客空間里,教師的身份成為了博主,也是博客的作者,每一個教師科研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例如教學課件,講課記錄等提供給學習者使用。而學生也成為了教學的參與者,在信息傳遞的環節中進行溝通和探討,從而形成知識的循環結構,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2方式的轉變

網絡中教學資源的共享遠大于現實的教學方式,提供的內容、數量、形式都將以數據的方式存儲、傳遞和提取。尤其是學習資源的可獲得性和交互性。徹底改善了課堂內枯燥乏味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

3工具的轉變

博客的便利性和實用性代替了黑板和粉筆。也不是單一的電子郵件和BBS信息,運用于博客中的數據均以數據的方式保留,簡單的操作和整合型的資源,使得任何的初學者都能方便地查閱所需資源。博客特有的時間排序有利于使用者累積和永久保存資料。

二、博客平臺在教學體系中的應用

(一)教學平臺管理

在當前的教學平臺中,有課堂教學、網絡教學、遠程教學等,但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弊端,課堂教學存在著時間、地域的限制,網絡教學存在著互動交流的限制,那么以博客作為教學平臺的優勢又體現在哪里呢?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大踏步,信息技術的逐漸成熟,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博客發展的背后是有強大的技術支撐和成熟的互聯網基礎為載體的。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大特點和管理的優勢:

1零成本

博客的使用者無需付費便可以輕松的獲得使用權。零成本的管理極大地方便了教學的研究工作,教師和學生無須考慮軟件的購買和資源的付費問題,這使得參與者更專注于教學的質量。

2零技術

博客的使用者無需特殊計算機專業技能,便可以使用博客,這極大地便利了多數只會瀏覽網頁和打字的網民。零技術的管理方式,無須考慮技術成本帶來的附加效應,不會因為博客的使用而產生學習和培訓的技術花費。

3零形式

博客的使用者可以便利地和上傳信息資源。零形式的管理豐富了教學和科研的多樣性,有利于跨學科和多角度的整合信息資源,提高科研的質量和水平。

4零編輯

博客的使用者無需編輯文檔,便可即刻信息。零編輯的管理節省了博客的使用時間和空間,只需以TXT格式的文檔傳遞數據,便可以管理日志的檔案。

5零體制

博客的使用者可以向任何人信息,并在讀者和作者間直接進行對話和瀏覽。零體制的管理方式,是指博客信息的傳播和運用在滿足互聯網和計算機使用原則的條件下,無限制性的管理方式。這有利于博客資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個參與者一個體自由、協作的交流和教學環境。

上述的“五零”特征或博客平臺管理的優勢,造就了博客文化來源的根基。正是這種“零壁壘”式的互聯網技術,給教育博客創造了良好的科研環境,無論是作為作者的教師,還是作為讀者的學生,以文字或多媒體等方式,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教案設計、教學課件、學習心得等上傳發表,把教學的信息資源充分共享,革新了傳統的教學方式。

(二)教學平臺構建

博客利用有效的信息資源,有針對性的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建立知識體系。利用課堂教學的課件或資料,在博客中有形化,系統化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形成立體的知識體系。利用遠程教學的課程大綱或實施方案,將教學資料、課程教案、備課筆記等,形成電子檔案。利用視頻或音頻的方式,為教學提供生動、逼真的感性學習資料,博客還可用來記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記錄實施效果顯著的教學設計過程,以及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這不僅有利于教學的資源優化配置,更有利于師生互動交流,解決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難點。

三、博客管理的現實意義

(一)博客功能的表現

博客自身的“五零”特征提供了簡單、快捷的使用方式,從知識的獲取、應用和問題的解決,都只需在博客中添加評論,就可以得到即時的反饋,而且予以文字進行保存,可供瀏覽和查閱。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博客功能的管理,并不需要專業的計算機技能,這有賴于Web2.0技術的按時間排序功能,可以輕松地按時間順序自動排列。這種針對性的溝通渠道,整合了電子郵件、電話通訊、電子公告等交流工具的優點,創造了優質的知識獲取環境,并且便于對過往資源的收集和整理。這都有賴于博客的系統性和功能的全面性。

(二)博客團隊的組成

通過對博客技術“五零”優勢的了解,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利用博客的便捷技術參與到學術研究中來。對研究者而言,在博客的跨時空研究平臺上,圍繞課題核心的信息資源將變得更為豐富。這有利于學科間的交流和討論,自主的形成博客團隊共同開發和共享課題資源,促使課題的內容更為完善,加快了課題研究的進度。對學習者而言,能夠成為虛擬環境的一名參與者,在虛擬環境中扮演一個角色,這對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培養學習者的技能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從而構建出一個學習型的教師和學生團隊,彌補現實教學中個性化的缺失。

博客團隊的建立,之所以能夠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是由于博客本身就是一個自由、協作、交互的個性化教學平臺,從博客的內容來看,它反映了教學過程的進度和深度,一方面體現出教師的研究背景,以及教學的內容;另一方面體現的是更為廣泛的評價和教學水平。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索取教學資源,而不是課堂中的“一概而論”。從博客的對象來看,博客的交流渠道不僅在師生間,而且相關領域的教師同樣可以參與科研設計,形成教師科研小組的內部交流。正因為博客是一個探究性學習團隊的理想空間,自發性的博客討論可以促進對學術領域的深入探索,也可以形成師生間或學生間的團隊意識,只有以團體為單位的博客教學管理方式,才更有利于互相激勵、充分交流、相互啟迪、協作探討、共同提高,從而豐富博客教學資源。

(三)博客效益的體現

1在學科專業中的應用

博客作為學習資源與學習過程,是在不斷的知識累積中得到更新和改善的。在國外基于Blog而展開的學術研究課題和各種自主化學習應用如火如荼,例如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都為師生提供免費的博客系統,很多遠程教育機構把Blog當作授課、輔導的工具,使在線教育體系的優勢更有效地發揮。科研導師通過對課題的詳細論述和說明,促使學生自主地開展研究活動,通過即時的課業指導對學生的知識予以糾偏和更新知識。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更多的是在探討教師的教授,學生所學的知識均來自于教師的教學,忽視了學生對整體知識體系的把握和興趣所在。在當前的教育體制當中,讓學生自己選課的方式,讓其如沐春風。但考慮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很多學生卻無法使“魚和熊掌”兼得。現在博客文化的到來,打破了時空的束縛,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和作息時間來自主安排課程,即使是異地的求學者和科研工作者,都可以隨時隨地的參與到其中,對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大可以一探究竟,從而改變不良的學習態度,真正做到“不恥下問”的學習方式,這極大地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的理解,也方便了導師對學生的指導教學。

2在研討交流中的作用

從現在廣為使用的電視、電話、視頻會議的應用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博客功能的影子。通過數據的轉換和傳播,使得信息資源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到我們的身邊,博客的到來正是整合了視頻、音頻、電子郵件等信息傳遞工具的統一平臺,無論是學術會議還是教師的授課,博客在教學體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以教師為主體的博客,通過日志的方式進行學術課題研究,將學術的前沿展現在博客內容之中,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刻苦鉆研。也有一部分的學者將博客作為學生畢業設計或論文探討和整合的平臺。以學生為主體的博客則可以參與進導師的課題研究,了解導師的學術動向,以便在導師和學生的互動之中產生“互補效應”,更加完善課題的研究深度,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學生在研究中的疑問或建議,都可以體現在博客的溝通交流之中,導師的指導和答疑更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保留在博客中,形成對學生即時的、動態的輔導記錄。

3前沿創新中的價值

由于博客平臺的建立是在互聯網基礎之上,因此,對網絡中相關信息資源的掌握顯得尤為重要,博客體系的構架不僅僅局限于導師對課題的理解和把握,要充分利用博客教育功能就必須建立在大量的相關信息搜集和整理之上,由于博客自身的日志特點,我們可以清晰地發掘出日新月異的學術研究動態,不斷地更新知識,而這些知識的來源應該在博客中充分體現出來。充分發揮博客的創新功能,就必須在相關前沿領域內不斷地探索,形成知識創新意識,勇于探索和開拓前沿創新知識體系。

結束語

博客技術的普遍運用,為科研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平臺,同時也革新了傳統教學的模式,提高了科研和教學的質量。利用博客技術的特點,創建研究性學習社區和學習型團隊,采用開放式研究的方式教學,形成系統的、全面的知識體系。博客的到來賦予了學習者充分的自主權,師生間自由平等地研究問題和看法,利用自身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這種開放式研究的教學管理方式,將在未來的教育體系中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從而推動人類教育事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