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4 00:42: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普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普論文

科普工作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科學素質科普工作《綱要》

[論文摘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對于科普工作的研究、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區以《綱要》為行動指南,針對四類重點人群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重點介紹我區在開展科普工作過程中的五個具有特色的科普活動。

黨的十七次代表大會指出,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揮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第一要義是發展,也就是說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那么就應該把提高全面科學素質作為切入點。

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要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8年3月15日,總理會見中外記者時,談到今后的5年要使我國的經濟有一個更大的發展,使人民生活有一個更大的提高,使社會進步有一個更大的推進,使改革開放邁出更大的步伐。不難得出,要實現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技術進步是第一生產力,很多國家已經或正在將經濟發展向依靠科學技術發展傾斜,人民生活的提高,社會的進步代表著人民物質文化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終實現的是全民素質的提高,而全民素質的提高,將會對科學技術的進步產生巨大的推動力,從而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梢?,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2002年、2006年分別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對于科普工作的研究、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綱要》明確了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的宗旨是全面推動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盡快使全面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提高,實現到本世紀中葉我國成年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長遠目標。并且針對四類重點人群提出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在“十一五”期間的目標、任務和措施。

查看全文

科普工作探究論文

摘要:以廣州市為例,對科普資源進行了分類研究??破召Y源開發利用在內容、形式、受眾對象、目標等方面表現出復雜多樣的特點??破展ぷ鞯男问缴鷦踊顫?,面對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投入,形成科學的運作模式和管理機制。

關鍵詞:科普資源;科普內容;科普工作

一、科普與科普資源的含義

科普,簡單的說就是科學技術普及,即科學知識和技術通過某種途徑由客體(科普資源、場館和基地)達到主體(社會公眾)的整個過程及圍繞這個過程所涉及到的所有條件和因素??破栈顒拥暮诵囊匕ㄈ齻€方面:科普資源、科普媒介和手段、科普對象。科普資源,通俗地講,就是對于社會公眾而言,具有教育、培訓、文化和休閑功能的科學知識、現象和技術本身及其經人類應用變化后的其他表現形式。

二、科普資源的類型及分布

(一)科普資源的分類

查看全文

女醫師醫學科普論文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問卷研究中使用的《女醫師參與科普工作情況調查表》,是根據社會調查問卷編制的一般原則,結合親社會行為理論自行編制,問題的選項根據調查目的分為單選題和多選題兩種類型[5]。調查問卷包括4部分:第1部分是情況介紹;第2部分是指導語;第3部分是被調查人員基本情況,共3個題目,包括年齡、職稱和學歷;第4部分是女醫師參與醫學科普工作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共5個方面,包括:①參與行為2題(參加與否、年參與次數);②對醫學科普工作的基本態度4題(必要性、了解程度、參與責任、參與意愿);③親社會意識6題(服務社會、擴展醫學服務領域、結識同仁、同偽醫學斗爭、體現自我價值、幫助民眾);④消極因素9題(工作繁忙、占用時間、回報太低、缺少渠道、商業味道太濃、受邀醫師水平低、受邀醫師責任心弱、科普對象層次低、社會科普氛圍差);⑤其它問題。

1.2調查流程①從女醫師協會會員花名冊中隨機挑選400名會員作為研究對象;②于8月10日前通過郵局將調查問卷寄送給會員;③分別于9月30日和10月30日前,通過電話聯系尚未寄回問卷的會員,請她們填寫并寄回問卷;④對寄回的有效問卷進行分析。1.4統計學分析研究主要采用分層逐步回歸的方法,其中分別以參加科普活動與否和年參與次數為因變量,以基本態度、親社會意識、消極因素的相關要素為自變量。運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

2.1女醫師參與醫學科普工作行為的現狀通過對324名女醫師調查發現,全部調查對象中有269名(83.0%)女醫師參加過科普講座、電視網絡科普節目、義診服務、科普展覽或資料傳單發放等多種多樣的醫學科普活動。在所有參與過醫學科普活動的女醫師中,近1年內有23名(7.1%)沒有參加過醫學科普活動,87名(27.1%)參加過1次,39名(11.9%)參加過2次,65名(19.7%)參加過3次,32名(10.0%)參加過4次,78名(24.2%)參加過5次及以上。

2.2女醫師參與醫學科普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的分層逐步回歸結果對調查問卷結果分別以參加科普活動與否和年參與次數為因變量,以基本態度、親社會意識、消極因素所包含的條目為自變量,進行了分層逐步回歸。統計分析后從表1可以看出,2個回歸分析的F值分別等于14.02和28.84,P值均等于0.00,表明2個變量與自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基本態度、親社會意識、消極因素所包含的部分變量能解釋女醫師是否參加過醫學科普活動具體行為方差變異的34%,能解釋參加過醫學科普活動女醫師年參與次數方差變異的37%。在預測女醫師是否參加過醫學科普活動的具體行為中,3種基本態度(必要性、了解程度、參與責任)、2種親社會意識(擴展醫學服務領域、同偽醫學斗爭)和1種消極因素(社會科普氛圍差)與之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對激發女醫師參與醫學科普活動有積極作用;3種消極因素(工作繁忙、受邀醫師水平低和受邀醫師責任心弱)與女醫師參與行為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對女醫師參與醫學科普活動起消極作用。在預測參加過醫學科普活動女醫師年參與次數中,2種基本態度(了解程度、參與意愿)與之呈顯著正相關關系,有利于提高女醫師的年參與次數;2種消極因素(受邀醫師責任心弱和社會科普氛圍差)與之呈顯著負相關關系,不利于提高年參與次數。

查看全文

科學家科普角色轉變研究論文

摘要:今天的科普事業逐步呈現出自身的規律和新特點,科普主體的分化與職業化已漸成趨勢,科學家在科普活動中的傳統角色以及評估方式需要有所改變。本文首先從傳播理論上對科普職業化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繼而從評估角度針對科學家的科普職責提出一個可行的思路,以適應當代科普發展趨勢。

關鍵詞:科學家;科普角色;職業化;評估

Abstract:Nowadayspopularizationofscience(PS)hasbeenembodyingitsownrulesandcharacteristics.ContrarytotheoldnotionthatscientistsshouldactthesubordinateroleofthePS,thispapershowsthatthediversityandspecializationtrendofsubjectsofPSisunavoidable,especiallyduetothemassmediadevelopmentinthisscientificanddemocraticsociety,andsothetraditionalroleofscientistsinthepopularizationactivityofsciencewouldalsobechangedaccordingly.Basedonthegeneralcommunicationmodelofmassmedia,thispaperfirstprovidesanewcommunicationmodelshowingthescientistrolechangesinmodernPS.Thenthepaperdividesthe“scientist”intotwokinds:scientistindividualandscientistgroup,anddiscussestheirdifferentrolesinPS.AsaresultofthedivisionthepapersuggestsapracticalwayforevaluatingthescientistroleinPStoday.

KeyWords:scientists;scientistroleinthePS;professionalism;evaluation

近年來,在科普理論的研究探討中,對于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的角色職責和評估激勵問題一直是引起關注和討論的話題。2006年5月第九屆公眾科技傳播世界大會(PCST-9)在韓國首爾召開,期間專門舉辦了針對“如何培訓科學家與公眾對話”的主題研討會[1],并計劃出版會議的討論成果。同時,針對科普活動中科普主體的定位和分類也有一些不同的提法,如國內有學者指出,通常認為科普創作者是主要的科學普及工作者,現在看來科學傳播的主體可能主要是媒體科學傳播工作者,有的學者認為當前科學傳播系統中有5個主體,即科學共同體、政府、媒體、公眾以及非政府組織。[2]

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評估問題一直是我國科普政策上的難點,急需從理論上進行分析闡述。本文首先從大眾傳播學的角度,通過建立新的科學知識傳播模型嘗試對當代科普主體的分化和職業化問題進行探討,繼而通過分析科學家個人和團體的不同科普職責為當前科學家的科普角色評估提供一個可行的思路。

查看全文

科學家科普角色轉變分析論文

摘要:今天的科普事業逐步呈現出自身的規律和新特點,科普主體的分化與職業化已漸成趨勢,科學家在科普活動中的傳統角色以及評估方式需要有所改變。本文首先從傳播理論上對科普職業化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繼而從評估角度針對科學家的科普職責提出一個可行的思路,以適應當代科普發展趨勢。

關鍵詞:科學家;科普角色;職業化;評估

Abstract:Nowadayspopularizationofscience(PS)hasbeenembodyingitsownrulesandcharacteristics.ContrarytotheoldnotionthatscientistsshouldactthesubordinateroleofthePS,thispapershowsthatthediversityandspecializationtrendofsubjectsofPSisunavoidable,especiallyduetothemassmediadevelopmentinthisscientificanddemocraticsociety,andsothetraditionalroleofscientistsinthepopularizationactivityofsciencewouldalsobechangedaccordingly.Basedonthegeneralcommunicationmodelofmassmedia,thispaperfirstprovidesanewcommunicationmodelshowingthescientistrolechangesinmodernPS.Thenthepaperdividesthe“scientist”intotwokinds:scientistindividualandscientistgroup,anddiscussestheirdifferentrolesinPS.AsaresultofthedivisionthepapersuggestsapracticalwayforevaluatingthescientistroleinPStoday.

KeyWords:scientists;scientistroleinthePS;professionalism;evaluation

近年來,在科普理論的研究探討中,對于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的角色職責和評估激勵問題一直是引起關注和討論的話題。2006年5月第九屆公眾科技傳播世界大會(PCST-9)在韓國首爾召開,期間專門舉辦了針對“如何培訓科學家與公眾對話”的主題研討會[1],并計劃出版會議的討論成果。同時,針對科普活動中科普主體的定位和分類也有一些不同的提法,如國內有學者指出,通常認為科普創作者是主要的科學普及工作者,現在看來科學傳播的主體可能主要是媒體科學傳播工作者,有的學者認為當前科學傳播系統中有5個主體,即科學共同體、政府、媒體、公眾以及非政府組織。[2]

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評估問題一直是我國科普政策上的難點,急需從理論上進行分析闡述。本文首先從大眾傳播學的角度,通過建立新的科學知識傳播模型嘗試對當代科普主體的分化和職業化問題進行探討,繼而通過分析科學家個人和團體的不同科普職責為當前科學家的科普角色評估提供一個可行的思路。

查看全文

科學家科普角色研究論文

摘要:今天的科普事業逐步呈現出自身的規律和新特點,科普主體的分化與職業化已漸成趨勢,科學家在科普活動中的傳統角色以及評估方式需要有所改變。本文首先從傳播理論上對科普職業化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繼而從評估角度針對科學家的科普職責提出一個可行的思路,以適應當代科普發展趨勢。

關鍵詞:科學家;科普角色;職業化;評估

Abstract:Nowadayspopularizationofscience(PS)hasbeenembodyingitsownrulesandcharacteristics.ContrarytotheoldnotionthatscientistsshouldactthesubordinateroleofthePS,thispapershowsthatthediversityandspecializationtrendofsubjectsofPSisunavoidable,especiallyduetothemassmediadevelopmentinthisscientificanddemocraticsociety,andsothetraditionalroleofscientistsinthepopularizationactivityofsciencewouldalsobechangedaccordingly.Basedonthegeneralcommunicationmodelofmassmedia,thispaperfirstprovidesanewcommunicationmodelshowingthescientistrolechangesinmodernPS.Thenthepaperdividesthe“scientist”intotwokinds:scientistindividualandscientistgroup,anddiscussestheirdifferentrolesinPS.AsaresultofthedivisionthepapersuggestsapracticalwayforevaluatingthescientistroleinPStoday.

KeyWords:scientists;scientistroleinthePS;professionalism;evaluation

近年來,在科普理論的研究探討中,對于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的角色職責和評估激勵問題一直是引起關注和討論的話題。2006年5月第九屆公眾科技傳播世界大會(PCST-9)在韓國首爾召開,期間專門舉辦了針對“如何培訓科學家與公眾對話”的主題研討會[1],并計劃出版會議的討論成果。同時,針對科普活動中科普主體的定位和分類也有一些不同的提法,如國內有學者指出,通常認為科普創作者是主要的科學普及工作者,現在看來科學傳播的主體可能主要是媒體科學傳播工作者,有的學者認為當前科學傳播系統中有5個主體,即科學共同體、政府、媒體、公眾以及非政府組織。[2]

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評估問題一直是我國科普政策上的難點,急需從理論上進行分析闡述。本文首先從大眾傳播學的角度,通過建立新的科學知識傳播模型嘗試對當代科普主體的分化和職業化問題進行探討,繼而通過分析科學家個人和團體的不同科普職責為當前科學家的科普角色評估提供一個可行的思路。

查看全文

我國科普發展研究論文

中國近代科學的興起和發展與西方科學的輸入和傳播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20世紀初,隨著中國社會對西方科學的逐步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一些有識之士意識到向大眾普及科學、重塑國民素質對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具有重要意義。五四新文化運動將賽先生大張旗鼓地請進了中國,很快中國社會上就掀起了一場傳播、普及科學的浪潮,并使科學取得了“無上尊嚴的地位”,對于我國社會的發展進步至今有著深遠的影響。許多愛國志士深知賽先生對于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指出:“欲救中國于萎糜不振之中,惟有力倡科學化”,“現在中國多不知科學為何物,最要先輸入科學思想?!笨茖W家顧毓琇先生也曾撰文提倡“以科學的方法整理中國固有的文化,以科學的知識充實中國現在的社會,以科學的精神光大中國未來的生命?!笨茖W的宣傳和普及始終是近代中國社會及有識之士們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的一面旗幟──《科學》雜志自1915年創刊至1950年共發行32卷,成為當時傳播最廣、影響最大、讀者最多的一本綜合性科技期刊。1934年,在陳望道先生主編的《太白》雜志上首次出現了以小品文形式傳播科學知識的科普文章,科學小品文以其短小、生動、活潑的文風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同期的《科學大眾》、《科學的中國》、《科學畫報》、《通信自然科學》等均是向廣大社會公眾普及科學的陣地。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先生在五四前夕寫的雜文《熱風•隨感錄三十八》中說道:“我希望也有一種七百零七的藥,可以醫治思想上的病,這藥原來已發明,就是‘科學’一味。”因而作為文學家的魯迅先生也翻譯撰寫了大量的科普作品,以促進國人認識科學,達到“改造精神”的目的。教育家陶行知在30年代初提倡科學下嫁運動,意即把科學下嫁給工農大眾,并在《申報》總經理史量才的資助下創立了向兒童系統普及科學知識的機構──自然科學園。在這一時期,董純才、賈祖璋、溫濟澤、顧均正、竺可楨、高士其等均創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在他們的影響和帶動下中國各階層的知識分子及其學術組織、社會團體都紛紛加入到了向人民大眾普及科學的行列??梢哉f,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科學普及事業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政府將科普工作視為一項國家事業給予了較高的重視。幾十年來,我國的科普工作在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提高國民科學素質等方面功不可沒,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章通過清理我國科普事業的發展脈絡,試圖概括其發展狀況以及我國對科學普及的認識過程,并作簡要評述。

2-1組織建設時期(1949—1958)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國家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第43條規定:“努力發展自然科學,以服務于工業,農業和國防的建設。獎勵科學的發現和發明,普及科學知識。”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曾一度設立了科學普及局,中國化學史專家袁翰青教授任局長。該局負責領導和管理全國的科普工作,提出了“科學普及工作也必須做到明確而深入地為當前的生產建設服務”的要求。在國家根本大法中寫入向廣大勞動人民普及科學知識的條文,并在中央政府部門設立科普機構,這在中國的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1950年8月18日至24日,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簡稱科代會)在北京清華大學禮堂召開。吳玉章在開幕詞中指出:“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為中國科學開辟了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中,科學工作者義不容辭地要努力參加鞏固勝利和建設新國家的工作。在我們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里,科學工作不再依靠私人的提倡或所謂‘慈善’性的援助,而是明確地成為國家的事務?!笨茖W界“當人民自己掌握政權以后,進入和平建設的時候,要緊的便是怎樣做好科學的深入研究和廣泛普及的工作?!笨拼鷷鞔_了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實行理論聯系實際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在處理普及和提高的關系上,應當遵循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提出的“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普及”的原則。為此,會議決定成立“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簡稱“全國科聯”)和“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簡稱“全國科普”或者“科普協會”)兩個組織。前者以團結號召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從事自然科學研究以促進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為宗旨;后者以宣傳普及自然科學知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科學技術水平為宗旨。此后不久,1951年10月原中央文化部科學普及局的建制轉入中央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因而科普協會就成了我國科普工作的實際推動者和組織管理者。

科普協會以“普及自然科學知識,提高人民科學技術水平”為宗旨,規定了自身的任務是:“組織會員通過講演、展覽、出版及其他方法,進行自然科學的宣傳,以期達到下列目的:

查看全文

剖析科普影片中表現主義特征及趨勢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表現主義在科普影片創作中的應用,以及表現主義在科普影片創作中的發展趨勢,期望對其發展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科普影片紀實手法表現主義

除具備傳統科教片“以科學為內容,運用多樣的電視傳播手段,宣傳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方法以及弘揚科學精神”的特點,??破沼捌粌H講述知識,還關注科學事件的發展和人物。它的本質特征之一是敘述故事。然而,單一遵循紀錄片“客觀、真實”的紀實主義風格,再加上原本就顯得枯燥乏味的內容,必然出現情節牽強附會、科學知識難以普及、受眾不滿意等情況。因此,創作科普影片時,堅持知識的科學性以及秉承紀實主義風格的前提下,融人表現主義會使科普影片更具觀賞性。

一、紀實主義風格VS表現主義的特征

科普影片作為紀錄片的一種。主要運用的是紀實方法。在我國,說到紀實方法,一般指的是巴贊的理論。巴贊認為紀實主義是“存在先于含義”。紀實主義反對主題先行,導演只需“把事實交給大家”。它只是客觀存在,主題就已在其中了,并非導演賦予的。紀實主義所表達的意義,則來自現實本身,它是現實說話。

巴贊的紀實理論是建立在攝影影像本體論的基礎上的。他認為影像“按照嚴格的決定論自動生成,不用人加以干預,參與創造”?!耙磺兴囆g都是以人的參與為基礎的。唯獨在攝影中,我們有了不讓人介入的特權?!彼€認為“攝影的美學特性在于揭示真實?!倍黧w的人,對客觀世界往往有成見和偏見。只有把人排除出去,客觀世界才能真實地呈現出來。在表意方面,他反對“含義先于存在”,主張“存在先于含義”,要求“僅僅通過對現實表象的展現揭示出現實的含義”。在結構方面,他反對人為地戲劇結構,要求具有“具有更多的生物學的特點”,“故事的發生與發展具有生命般的這是與自由?!痹阽R頭方面,他反對理性蒙太奇,倡導長鏡頭。

查看全文

科普互聯網宣傳探究論文

摘要: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在社會發展中與時俱進,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涵,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新技術新信息的傳播由一對多變多對多,突破了傳統的宣傳模式??破招麄鲉T應從新定位自己的工作方式,利用網絡媒體的信息渠道,做好宣傳工作。要善于甄別網上信息,把握好宣傳導向。要掌握好網絡信息的主動權,把握好度和時機。

關鍵詞:關于;科普宣傳;思考

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是以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的的全民終身科學教育。它主要功能是通過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具有運用科學態度、科學方法達到判斷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和求真務實的科學世界觀。這項工作,在我們現代社會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項工作,也在與時俱進,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涵。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以論壇、博客、聊天室、移動通訊等新的方式對信息進行傳播,突破了傳統的宣傳模式,新技術新信息傳播由一對多變成多對多。面對這些變化,作為科普宣傳員不能視而不見,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先進技術,從新定位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斷地總結提高,并對宣傳模式的諸多方面進行再思考。

一、傳統的科普宣偉員要學會利用網絡媒體的信息渠道,做好出色的宣傳工作

網絡科普,是網絡技術傳播飛速發展的產物,是當今時代多元化的宣傳理念。傳統的科普活動,如現代科學、健身講座、家居綠化、書畫活動、再就業培訓,后來又有了科普周、科普之夏、科普之冬、科普大篷車、科普伴你行、科普進社區等等,科普宣傳員首當其沖、義不容辭地工作在第一線。但在當前,這種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宣傳已經不是各個宣傳員的專利,越來越多的普通公民都借助現代網絡及數碼技術主動加入到科普宣傳工作中,主動參與,主動宣傳,體現出多元化的表現形式,作為科普宣傳專職工作者,更應該借助互聯網這股東風,借助網絡信息的即時性、海量性、互助性及方便性,篩選有使用價值的科普資料,增加信息渠道和信息量,以便把宣傳工作做的更新鮮、更厚實、更有深度。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老科協中,有311個地市、503個縣、1198個鄉鎮建立了老科協組織,社區老科協發展到家772個,各分會直屬團體增加到250多個,個人會員現在增加到60萬人。勿庸置疑,網絡科普的發展,對傳統模式形成了很大的沖擊,為傳統科普宣傳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來源,互動性也為宣傳者提供了方便的工作方法。由平時單方面策劃宣傳變成與更多的互動對象平等交流,可以使宣傳工作更真實、更鮮活、更有說服力。

二、傳統的科普宣辟員要善于甄別網上信息,把握好宣傳導向

查看全文

健康新時代醫學科普論文

1選題要注意內容層面及讀者對象的針對性

1.1醫學科普內容層面

當前,多數醫學科普圖書選題大都重視知識層面和應用層面,側重的是得了病“怎么查”、“怎么治”,而對于傳播醫學科學精神和健康理念等思想層面的內容不夠重視。忽略了從根本上提高人們的健康素養,導致了疾病預防意識弱,得了病過度恐慌,小病大治的過度醫療現象,以及農村求神拜佛乞求祛病去災的陋習,凸顯了人們健康素養的不足。如何響應國家“人人享有保健、全民健康行動”的號召,圍繞健康促進活動、提升人民健康素養方面做好文章,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1.2讀者對象的針對性

有的放矢、量身定做,選題要對準“靶心”,即針對讀者對象的需求進行策劃。鑒于傳統觀念認為老年人年邁多病,需要普及老年病的防治知識,所以醫學科普的讀者對象往往以老年人、婦幼為主。但隨著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加強,競爭的日益激烈給中青年尤其是中年人帶來精神心理方面的壓力,中青年人群也需要醫學保健知識。青少年時期是學習時期,如果能夠為他們普及系統的醫學科學知識,將會對社會文明發展、人類健康進步具有推動作用。醫學作為一門科學,與宇宙、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學一樣,是神秘、奧妙、精彩的,同樣對青少年充滿了魅力,如果針對他們策劃選題,編輯出版一系列圖文并茂或圖解圖注的醫學科普圖書和畫冊,再帶有拼圖或人體解剖組裝玩具,這樣既滿足了青少年求知欲的需求,又啟發了他們奇思妙想的探索精神,寓教于樂的同時將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也可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人們對醫學知識的需求是無止境的,要將醫學科學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與健康教育導向的思想層面、人文關懷結合起來進行考量,這樣才能扣準讀者的需求,選好題、出好書。

2選題創新的切入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