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原理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2 15:52: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技術原理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技術原理論文

擴頻通信的技術特征及運用原理論文

摘要:擴頻通信是現代通信系統中新的通信方式,它具有較強的抗干擾、抗衰落和抗多徑性能,頻譜利用率高。本文介紹了擴頻通信的工作原理、特點、及其發展應用。

關鍵詞:擴頻通信原理特點發展應用

一、擴頻通信的工作原理

在發端輸人的信息先調制形成數字信號,然后由擴頻碼發生器產生的擴頻碼序列去調制數字信號以展寬信號的頻譜,展寬后的信號再調制到射頻發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寬帶射頻信號,變頻至中頻,然后由本地產生的與發端相同的擴頻碼序列去相關解擴,再經信息解調,恢復成原始信息輸出。可見,一般的擴頻通信系統都要進行3次調制和相應的解調。一次調制為信息調制,二次調制為擴頻調制,三次調制為射頻調制,以及相應的信息解調、解擴和射頻解調。與一般通信系統比較,多了擴頻調制和解擴部分。擴頻通信應具備如下特征:(1)數字傳輸方式;(2)傳輸信號的帶寬遠大于被傳信息帶寬;(3)帶寬的展寬,是利用與被傳信息無關的函數(擴頻函數)對被傳信息的信元重新進行調制實現的;(4)接收端用相同的擴頻函數進行相關解調(解擴),求解出被傳信息的數據。用擴頻函數(也稱偽隨機碼)調制和對信號相關處理是擴頻通信有別于其他通信的兩大特點。

二、擴頻通信技術的特點

擴頻信號是不可預測的、偽隨機的寬帶信號,其帶寬遠大于要傳輸的數據(信息)帶寬,同時接收機中必須有與寬帶載波同步的副本。擴頻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查看全文

通識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發動機原理是能源動力類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本文結合“汽車發動機原理”專業課程,探討了在通識教育模式下如何保證專業課教學質量的問題,強調了科研與教學之間不可或缺的相輔相成關系。在教學方法上由工程案例對比分析加深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加強討論環節和實驗課環節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通識教育;動機原理;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通識教育是一種新穎的教育觀念,通識教育是指“貫通之意”,即社會人可將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可運用多學科知識、開放性思維進行思考、合作、資料收集,進而獲得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實現多文化、多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近十年來,不少學校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著課程改革,試圖改變傳統教育中以專業教育為主的模式,進而實現多學科教育、全面教育,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全面型人才。但是在探索的道路上,如何解決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之間的矛盾遇到了較多問題[1]。根據筆者多年教授的《汽車發動機原理》以及教學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在本文中初步探討了本科專業課程教授過程中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改革。

一、專業課程在通識教育模式中的改變

在我國高等院校中,《汽車發動機原理》在車輛工程、能源動力類、機械制造類、交通運輸類等專業中占有重要位置。這門課程中對車用內燃機結構、燃燒方式、功熱轉化、性能改善、內燃機熱力過程、排放物測定與控制等知識與專業技術進行了講述。《發動機原理》對于培養具有良好基礎知識、開闊思維、獲得設計創新能力、深化工程實踐認識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大力倡導通識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工科教育工作者經常產生難以解決的課程教育改革的問題[2,3]。這些問題可歸納如下幾點:(1)課時減少。(2)學習內容明顯增加。在專業課時不斷壓縮情況下,學習內容卻顯著增加,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專業基礎理論必須要學,且更加夯實;其二新工程技術不斷涌現,國內外汽車技術,尤其是內燃機技術數年更新一代,教學內容不體現新技術,將被社會發展所淘汰;其三學生渴望學習新生事物,追求新技術,不局限與基礎知識的掌握。(3)《汽車發動機原理》是一門多學科內容集合的課程。(4)《汽車發動機原理》教材更新慢。

二、教學與時俱進

查看全文

通信技術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一、教學內容改革

目前移動通信技術發展非常迅速,3G已經成為移動通信的核心,4G也即將開始進行商用。但是高校所用的教材仍然以2G為主,遠遠落后于技術的發展,而學生對于3G、4G知識的掌握也較2G更為迫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當前的技術發展增加內容,使學生掌握最新的移動通信技術。同時移動通信這門課程對通信基礎知識又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班級要做到對重點知識的回顧,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系統的組成原理,在此基礎上還要對新技術進行涵蓋,教學內容非常多,導致了大量的知識點與有限的課程時間的矛盾,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教授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篩選、更新和重構,使其既能反映該學科領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識,又能反映學科最新的進展和動態[2]。為解決大量的教學內容和授課時間有限這一矛盾,在教學中首先應對學生具體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做一個正確的評估,隨時依據課程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性的刪減,進而體現課堂教學的精髓。本人所教授的班級分為本科和專升本,對于這兩個班級的學生,授課內容就有所差別。移動通信的課程內容涉及到無線信道的衰落分析和估算,信號調制、解調原理及技術,糾錯編譯碼理論等,這些內容在通信原理、微波與天線等前期課程中都有所涉及,對于本科的學生授課時要注意避免知識上的重復,應圍繞移動通信的特點有選擇地講解相關內容,比如書上第2章是調制解調,本人在授課過程中只著重講解了擴頻,其他的內容留給學生自學。在授課過程中更多的是強調各章節的聯系,從而把教學內容的重心從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及相關技術的研究向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轉移。而專升本學生由于基礎較差,完全憑借自學難于掌握,除了要求自學之外,還需要針對學生的掌握程度對重點內容進行講解,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情況下,著重掌握2G網絡的構建和組成,再逐步地向3G過渡,力保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能夠學到更適合他們掌握的知識。

二、教學方法改革

1.多媒體授課。移動通信課程的內容覆蓋面廣,如果單純采用傳統的板書方式來講授,不僅耗費時間,影響教學效率,對于一些系統流程的展示,也不夠生動形象。為解決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本人采用信息量大且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對于一些重要的公式、推導采用板書的方式,對于原理方框圖、小區規劃、網絡結構等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本人還搜集整理了大量基站、天線、網絡區群結構等相關圖文信息,通過動態演示與分析,將整個通信領域所涉及的整體設備和完整系統進行展示,使學生可以全面了解整個通信領域的各個環節,建立全網的概念,開闊了學生的思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3]。2.討論學習法。傳統的教學方式不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即教師滿堂講,學生只負責聽課,這樣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思考能力。為了使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可采取討論的形式,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教學方法。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定一個討論課題,將學生分組,各小組內成員進行討論,在由小組內選派一個代表進行組間討論,各組內成員可對代表的闡述進行補充,由教師根據學生的積極狀態,討論結果給予一定的平時成績。在此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起到導向的作用,指導學生講解和組織討論,學生通過討論,對一些問題理解的會更加透徹,這種方法不僅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空間[4]。3.提交論文。為了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撰寫論文。論文題目可由教師制定,也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查找資料,提交論文,并以隨機抽查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講解,并對論文進行評判。評判方式可采取抽取若干學生的論文,組織大家進行討論,或者教師選擇若干論文為學生進行講解,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撰寫科學論文的興趣和水平。

三、考核方式

傳統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試作為學生的最終成績,這種方法難以對一個學生所學知識和綜合能力進行客觀的評價。為了對學生的評價更加綜合和準確,除了取決于客觀的考試或作業成績外,還由主觀的師生互動關系與課堂參與程度所決定。具體由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定:(1)期末考試,考查對基本知識及前沿技術的掌握程度;(2)課堂討論,將課堂參與列為期末成績考量的標準,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帶動課堂氣氛;(3)撰寫論文,考查學生研究問題及創新運用的能力;(4)作業成績。

查看全文

論文格式:實用學術論文寫作

學術論文或稱為學術論文,簡稱為論文。凡以科學、技術為內容,運用概念、判斷、證明和反駁等邏輯思維手段,進行分析、闡明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和科學技術研究中的各種問題及成果的文章,都屬于學術論文的范疇。

學術論文是一種具創新性的科學研究成果的記錄,是進行成果推廣和交流的手段也是考核科技人員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它是人類知識寶庫的基本單元,或為人類精神財富的一部份,并能為科學界有效地利用,對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起推動作用。

一、學術論文的分類

學術論文包括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是學位申請者為申請學位而提出的論文。這種論文是考核申請者能否授予學位的重要依據,可分為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及博士論文等三種,其水平由淺而深。學士要求達到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業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碩士要求達到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則要求達到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由字數來看,學士論文約一萬字,碩士論文約五萬字,博士論文則在五萬字以上,有時多達十至廿萬字。茲分述如下:(一)學士論文大學本科畢業生運用在校期間學得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進行分析、解決某一不太復雜的科研課題所寫的畢業論文,順利通過簽辨者,均可授予學士學位。其條件如下:

1.能夠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

2.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

查看全文

涉海高校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摘要]針對大連海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以適應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和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增強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與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度為目標,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優化,實踐環節等方面對涉海的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通信工程;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踐環節

0引言

大連海洋大學是我國北方地區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涉海高等院校,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適應遼寧省及全國沿海省市對海洋漁業通信工程發展的需要,發展區域經濟,滿足我國和全省經濟建設對海洋漁業通信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建設,通信工程專業自2003年開始招生。在開辦的這十二年時間里,我們下大力氣,狠抓專業建設規范,注重教學質量。隨著本專業師資力量的逐步增強,我們對本專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規律的深入研究把握,對專業定位的認識逐步統一,大連海洋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特色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逐步清晰明確。

1培養目標

大連海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是從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特點和學科特色出發,合理配置學校的教學資源,在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和航海技術的學科交叉基礎上設立的專業。學校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立足遼寧,面向黃、渤海,輻射全國,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為國家水產和海洋事業服務,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面寬,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敬業、專業、樂業、創業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戰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確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任務和要求,加強海洋漁業通信方面的特色教育。在多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經多方調研,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并逐步完善了通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練掌握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并具備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知識,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從事固定通信、移動通信及船舶通信等現代通信系統及設備的研究、設計、開發與應用的,具有海洋、漁業科學背景的人才。

查看全文

高等物理革新教育改革實踐性戰略

1高等物理創新教育改革實踐性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1“創新”概念界定“創”,始造的意思.“新”,初次出現的意思.“創新”是指始造新的.“創新”是對傳統的創新,但創新又離不開傳統,在很多情況下,沒有繼承就沒有創新.說它們“相對”,是因為創新本質上是一種在原有基礎上“突破性的追新、變革、求優”的行為.“創新”既包括新事物微元的創立又包括新事物發展的過程和發展結果,包括新的發現、新的發明、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新的學說、新的技術、新的策略、新的方法和新的行為等.“創新”強調新穎性成分,而“新”又總是相對個體、群體和整體而言的.“創新”可分為3種類型:(1)相對于個體來說是前所未有、首次出現的事物;(2)相對于所屬群體來說是他人未涉足、提出或實施的事物;(3)相對于全社會來說是獨創的、具有社會積極意義的新事物或新活動.

1.2“創新教育”概念界定創新教育早在20世紀5O年代美國就開始實行教育改革,致力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特別是2O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發達國家的大學都開展了創新教育改革.在我國,“創新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是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公布以后才逐步形成和發展的,近年來才逐漸由創新教育理念轉化為創新教育行為.對“創新教育”的界定既要考慮創新教育已經形成的內涵要素,又要考慮到創新教育在我國已有的升華和將來的發展趨勢.我們試探性地從縱觀層面上來界定“創新教育”.“創新教育”是指以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充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要教育改革目的和改革行為的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創新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是創新教育的定位基點.

1.3“高等物理”概念界定課題中的“高等物理”主要是指當前全國高等學校各理工科專業開設的“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理論物理”、“近代物理”、“近代物理實驗”、“材料物理”和“固體物理”等高等物理課程群.

1.4“實踐性研究”概念界定課題中的“實踐性研究”是指把高等物理創新教育改革深入到高等物理創新教育實踐層面內進行專題研究,以現實可行性和具體可操作性為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以具體實踐過程為研究主體,課題研究的重心定位在實實在在的高等物理創新教育改革實踐層面上.這主要是因為近幾年來在我國對“創新教育”的研究基本上都還停留在“理論性研究”上,理論性研究是重要的,但現實情況是很多的“創新教育”理論研究過于籠統、有些虛大,顯得浮空,理論脫離實踐,理論性研究多,而實踐性研究太少,更缺乏實實在在的深入到具體操作和具體實踐層面內的高等物理創新教育改革實踐性專題研究.高等物理創新教育改革實踐性研究具有實效性強和示范輻射性廣的特點,因此,高等物理創新教育改革實踐性研究將成為我國高等物理創新教育研究的突破點.

2高等物理創新教育改革實踐性研究的現狀與價值

查看全文

材料科學引入計算模擬教學的研究

20世紀80年代以來,計算機已經成為各個材料領域研究專家的必備工具,并且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算法的發展,計算模擬方法也已經成為材料研究新的重要手段.計算模擬技術以物理學、化學等相關的基本理論為基礎,在計算機模擬環境下對宏觀、介觀以及微觀的不同尺度的材料進行多層次的模擬研究,計算材料的力學、熱學、光學、電學和磁學等多方面的物理性質,并進一步探求這些材料的組分、結構和功能之間的本質規律和內在聯系,為實驗制備新材料提供理論支持,變盲目的材料合成為針對材料性能的某類特定需求來主動地、有意識地設計材料的結構.計算模擬在材料科學中的作用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計算機輔助和數據處理上,人們已經認識到計算模擬已經與實驗、理論研究一樣能夠發現新的科學現象、新的科學概念,從而計算模擬已經成為第三條科學發現的途徑.因此,現代材料科學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實驗科學,計算模擬方法已成為與理論研究和實驗方法同樣重要的研究手段,實驗、理論和計算成為材料研究的3大支柱[4].而且隨著計算材料科學的進一步發展,計算模擬方法在未來的材料研究中將顯示出越來越大的應用潛力.因此,了解和掌握材料計算和模擬的基本知識已成為現代材料研究工作者必備的技能之一.

材料的計算模擬方法介紹

材料的計算模擬研究是近年來飛速發展的一門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它綜合凝聚態物理學、理論化學、材料物理學和計算機算法等多個相關學科.它的目的是利用現代高速計算機,模擬材料的各種物理化學性質,深入理解材料從微觀到宏觀多個尺度的各類現象與性能,并對材料的結構和物性進行理論預言,從而達到設計和開發新材料的目的.材料的多尺度計算模擬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First-principlesMethods)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是目前研究微觀電子結構最主要的理論方法.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只用到普朗克常數(h),玻爾茲曼常數(kB),光速(c),電子靜態質量(m0)和電子電荷電量(e)這5個基本物理變量和研究體系的基本結構.從量子力學出發,通過數值求解薛定諤方程,計算材料的物理性質.在密度泛函理論,局域密度近似(LDA)和廣義梯度近似(GGA)框架下的計算已廣泛應用于第一性原理的電子結構研究中,并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功.結合一些能帶結構計算的方法,對于半導體和一些金屬基態性質,如晶格常數,晶體結合能,晶體力學性質都能夠給出與實驗符合得很好的結果,同時能夠比較精確地描述很多體系的電子結構(如能帶結構、電子態密度、電荷密度、差分電荷密度和鍵布局等)、光學性質(介電函數、復折射率、光吸收系數、反射光譜及光電導等)和磁性質,從微觀理論角度分析和揭示材料物理性質的起源,使實驗者主動對材料進行結構和功能的控制,以便按照需求制備新材料.

(2)分子動力學方法(MolecularDynamicsMethods)分子動力學是一種確定性方法,是按照該體系內部的內稟動力學規律來確定位形的轉變,跟蹤系統中每個粒子的個體運動,然后根據統計物理規律,給出微觀量(分子的坐標、速度)與宏觀可觀測量(壓力、溫度、比熱容、彈性模量等)的關系來研究材料性能的一種方法[5].分子動力學方法首先需要建立系統內一組分子的運動方程,通過求解所有分子的運動方程,來研究該體系與微觀量相關的基本過程.對于這種多體問題的嚴格求解,需要建立并求解體系的薛定諤方程.根據波恩-奧本海默近似,將電子的運動與原子核的運動分開來處理,電子的運動利用量子力學的方法處理,而原子核的運動則使用經典動力學方法處理.此時原子核的運動滿足經典力學規律,用牛頓定律來描述,這對于大多數材料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近似.只有處理一些較輕的原子和分子的平動、轉動或振動頻率γ滿足hγ>kBT時,才需要考慮量子效應.

(3)蒙特卡洛方法(MonteCarloMethods)蒙特卡洛方法是在簡單的理論準則基礎上(如簡單的物質與物質或者物質與環境相互作用),采用反復隨機抽樣的手段,解決復雜系統的問題.該方法采用隨機抽樣的手法,可以模擬對象的概率與統計的問題.通過設計適當的概率模型,該方法還可以解決確定性問題,如定積分等.隨著計算機的迅速發展,蒙特卡洛方法已在材料、固體物理、應用物理、化學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6].蒙特卡洛方法可以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模擬材料構成基本粒子原子和分子的狀態,省去量子力學和分子動力學的復雜計算,可以模擬很大的體系.結合統計物理的方法,蒙特卡洛方法能夠建立基本粒子的狀態與材料宏觀性能的關系,是研究材料性能及其影響因素的本質的重要手段.

查看全文

會計畢業論文寫作指導

會計畢業論文

一、撰寫畢業論文的目的及意義

撰寫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之-。

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經濟管理科學、財務管理理論、會計及審計理論和方法,獨立分析解決企業事業行政單位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以鞏固和深化所學專業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培養學生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獨立調查研究企業財務管理實際問題的技能,初步掌握解決企業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審計等方面問題的方法步驟;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檢查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

二、撰寫畢業論文程序

撰寫畢業論文按以下步驟進行:

查看全文

畢業設計論文寫作指導

畢業論文

畢業作文

畢業設計論文寫作指導

畢業設計論文是畢業設計工作的總結和提高,和做科研開發工作一樣,要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畢業設計論文應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能反映出作者所具有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畢業設計期間,盡可能多的閱讀文獻資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為畢業設計做技術準備,另一方面是學習論文的寫作方法。一篇優秀的論文對啟發我們的思維,掌握論文的寫作規范很有幫助。

論文的寫作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下面僅對論文中的幾個主要部分的寫作方法提出一點參考性的意見。

查看全文

景觀生態學課程教學改革現況

摘要:景觀生態學是風景園林專業本科學生的專業核心課程,也是實現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各類實踐的重要理論。以西華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為例,通過對景觀生態學課程“理論+研究性實驗”的教學改革實踐,對風景園林專業本科的生態教育進行了一些探索。實踐表明:以辨析學術論文類別、精讀學術論文、論文寫作3個步驟實施的研究性實驗改革,啟發了學生對科研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研究性思維,激發了對課程內容學習的主動性,促進了與專業設計類課程的銜接。為景觀生態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風景園林;景觀生態學;學術論文閱讀;研究性實驗

1引言

中國的風景園林學科是規劃、設計、保護、建設和管理戶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學科,是以協調人和自然關系為使命的綜合的、交叉的學科[1],有6個二級研究方向: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園林與景觀設計,地景規劃與生態修復,風景園林遺產保護,風景園林植物應用,風景園林技術科學[2],三大基礎理論:空間與形態營造,景觀生態,風景園林美學[2]。生態是現代風景園林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景觀生態學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的歐洲[3],為了應對與空間相關的用地及生態問題,以景觀生態學為理論指導的景觀生態規劃自20世紀80年代后大量出現[4]。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雙重任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中國風景園林學科教育承擔著為社會發展培養具備生態意識和生態素養專業人才的責任[3]。通過景觀生態學課程學習,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生態教育、增加其生態知識儲備、使其深入理解生命體之間及它們與所屬環境之間的關系,還可以作為生態規劃應用的理論,滿足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類實踐需要。西華大學于2012年開設了風景園林本科專業,在專業課程的建設中,參考建筑類院校的專業設置,景觀生態學作為專業核心課程,在第6學期開課,有2個學分32學時,課程教學模式是“理論+實驗”的結構。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對景觀生態學教學現狀和問題進行總結,從啟發學生研究興趣的角度出發,提出結合學術論文閱讀的“理論+研究性實驗”的改革策略和途徑,并通過教學組織應用進行實踐,為改善風景園林本科的景觀生態學教育培養體系和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2景觀生態學課程在非生態類專業的教學現狀及問題

2.1教學模式適宜性

查看全文